青海建築職院工匠教師們說——“要對得起學生對專業的期待”

一工刀下去,一片長方形的紅磚被精確地裁成理想的塊型;一眼看過去,一堵立面牆的正與歪盡收眼底;手指輕輕一拃,估量出來的尺寸與鋼捲尺量過的所差無幾……在青海建築職業技術學院,這樣的技術是很多教師手底下最基礎的手藝。他們進到課堂裡能講、下到工地上能幹,他們常常自嘲:既做教書育人的細活,也做水泥瓦塊的粗活;既是教師,也是工匠;既講理論課,也領路手藝人。

一紙設計見乾坤

見到白文福時,他正拿著厚厚的一沓住宅建築工程設計圖,細細地看著。辦公桌上堆積如山的各種圖紙、書籍以及尺子、鉛筆、繪圖工具等,把他整個兒包圍了起來。但他沉浸圖中,好像並沒有感覺到空間的逼仄。

白文福是青海建築職院建築與環境藝術系教師、高級工程師、國家註冊建造師,他是學院建築·設計教研室主任,主講建築設計專業。從業25年來,他設計過無數張建築工程圖紙,規劃過無數樓房、庭院的裝飾裝潢,教出一批批紮根建築業的專業技術人才。無論是設計還是教學,“精、細、深、新”是他給自己打造的品牌。

建築是美的藝術。在白文福眼裡,圖紙就是把美成功變現的第一道關。白文福說:“對學生而言,這些不過是一次次的作業,不會真的用到建築工程上去。但我們就是要假題真做,讓學生轉變理念、轉變角色,把自己當成未來的建築設計師,從專業的角度、美學的角度、實用的角度、環境的角度綜合掌握圖紙的設計。3年後他們必然是要走上社會的,那時,完美的圖紙就是建造一流工程的保證。”

青海建築職院是一所擁有近40年曆史的學校,被很多人譽為青海建築行業的“黃埔軍校”,省內約80%的建築行業從業人員都是從這裡畢業或者受過相關培訓的。在諸多專業系類中,建築與環境藝術系是青海建築職院的核心繫部,白文福所授的建築設計專業更是學校的王牌專業。“既是‘王牌’,我們就要對得起這個稱號,對得起學生對這個專業的期待。”白文福常對身邊的人這樣說。

白文福始終堅持“懷抱理想,心存善念,堅持奉行”的信念。每每上課或帶學生一起做設計時,他都要先正衣冠,再正心情,三正講義。在他看來,正人必先正己,為人師表就先要對自己嚴格要求,化能量於無形,在點點滴滴中影響他人。白文福說:“教育是解決人的發展問題,建築是解決人的生活實用問題,歸根到底,二者都是解決人的問題。作為教師,立德樹人,我們責無旁貸。”

建築被稱為“時代的活化石”。眼下,白文福正帶著一批年輕教師,對青海河湟地區獨具特色的民居建築進行開發研究,這一課題已成為青海建築職院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建築文化發展創新的拳頭項目。“河湟民居有獨特的人文特色、風俗習慣、地理氣候。只有做好了建築文化的發展、建築技藝的傳承、建築材料的創新,建築事業才能向更科學、更環保、更合理的方向發展。”白文福說。

責任奉獻定初心

剛上完一節課,桂順軍喝了幾口水,匆忙又走進下一節課堂。這是一節實踐課,他得早點兒過去。患有強直性脊椎炎的桂順軍,走路有點慢,脖頸稍有點歪,但這並不影響他上課帶班、實訓操作的熱情。

課上,他要給監理一班的學生講工程測量技能方面的內容。“作為建築專業的學生,能幹的就要幹,不能因為你是學監理的就不會識圖,不能因為你是學設計的就不懂測量。專業從來是分類不分家的。”桂順軍說。

桂順軍是學院第一屆中專學生,1983年畢業留校後,一直在青海建築職院的教學崗位上,邊學邊幹,邊幹邊學,與學生一起成長。

30多年教學生涯,桂順軍的案頭一直刻著“責任”“奉獻”兩個詞。這是他的座右銘,也是他對職業院校教師初心、匠心的理解。“職業院校的雙師型教師,尤其不能忘記自己的初心是什麼,就是要為學生真正負起責任,給他們更多學習成長的機會;就是要把自己的專業技能、專業精神奉獻給學校,讓學校、讓課堂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搖籃。”

“砌牆,一定要眼瞅一條線,灰要抹平;刀要儘可能下得穩一點,偏了的話,不是傷到手,就是浪費了磚……”桂順軍所講授的“建築施工技術”是省級精品課程,與這門課程相對應的重點專業鋼結構車間,是他常與學生待的地方。

這是一個微縮型的建築工地現場,凡是真實的施工現場所具備的器具、場景,這裡一應俱全。腳手架怎麼搭,磚牆怎麼砌,混凝土怎麼配,點點滴滴,桂順軍都可以帶著學生們在這裡逐項完成。在這裡,學生可以直觀地看到建築工程的全貌,可以親身實踐施工過程的每一個環節。

在青海建築職院,很多年輕教師都是桂順軍的徒弟,如今都已成長為學科帶頭人或者行業領軍人才。桂順軍說:“一流的工匠首先要有一流的技術,一流的教師必須要有一流的品德。幫帶年輕教師成長,本身就是一種學術的傳承、技術的傳承,更是一種人品的傳承。”

青海建築職院工匠教師們說——“要對得起學生對專業的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