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结硬寨打呆仗和堑壕战一样吗?

历史知事




先说答案,曾国藩打得不是堑壕战。
堑壕战,是缘自欧洲西线索姆河战役起始,随着号称“人头收割机”马克沁重机枪的参战为标志,这个有三角架的重型火力载具,虽然说移动不便,却在一天内就打死了进攻的六万名英军。使无数的进攻战都无奈打成堑壕防御战。出现了双方都在防御,没有人想进攻的奇观。

堑壕战,在表面上是火力载具不支持进攻方,一旦火力载具支持进攻方,比如具备了运动、火力、防护三要素共具的进攻性载具,如坦克的出现,堑壕战作为一种战争的形态便宣告完结了。从后勤角度上分析,以当时工业发展水平,堑壕战是由于双方的后勤补给方式,是主要由火车运输(依赖路轨,定点)决定的,如果是主要由汽车运输(依赖道路,不定点)所决定,则一般不会产生堑壕战。


二战时期之所以不能形成大量的堑壕战,从武器方面说,一是航空兵由侦察、炮兵较正功能转为以轰炸(进攻)、格斗(防御)的功能为主,这个显然突破了挖堑壕所能防御的范围;二,坦克的升级。坦克在一战就是用来终结堑壕战用的,就不多说了。三,炮兵的升级,一战由于装药工艺和火药制造的水平所限,火炮口径虽大,炮兵的点、面压制能力都较之二战,是相当逊色的。对要塞或钢筋混凝土做成的工事是无可奈何的,另外载具重,运动能力弱等的致命弱点,也只能适应堑壕战所需。二战由于自行火炮和汽车的加入,运动战又可以打起来了。挖堑壕,只有等着有强运动能力的炮兵从各个角度来灭你了。好,兴之所致扯的有点远了。


从中可以看出,堑壕战的标志是,一,马克沁重机枪的参战,二,后勤补给主要由火车来运输。三,专业的堑壕和铁丝网等稳定战线的防御物质形态的出现。从本质说就是一点,得由工业革命来支撑,对比一下,曾国藩所打的各种仗,一点也不具备上述各点,本质上,工业革命也没支撑着曾国藩的作战行动,湘军只是在农业国内作战,既无强大军工体系的支撑,也无相应于工业国军队作战的军政体系;从现象上看,他既没有马克沁重机枪,又没火车运输的军火补给来支持作战。挖的也不是阡陌纵横、能防战防炮轰击的专业堑壕。


不过很有意思,明清二朝,曾国藩的呆板和守拙,与王阳明的灵逸和禀巧。形成了鲜明的相反相成的合击成功之路。史上压轴出场的儒家“圣人”——曾国藩,他所统率的湘军每至一处便修墙挖壕、安营结寨、步步为营、招招求稳,一开战,即将进攻之态易为防守之势。象带着”龟壳”作战一样,让对手找不到下口的机会,并一点点地蚕食着对方控制的区域,步步不赢不输,通过不断的“结硬寨”即迫近的土木作业的蚕食,熬死了太平天国,成就“中兴名臣”的佳名。


剑雄品评文史经济

曾国藩的结硬寨打呆仗是攻打太平军时采用的一个战术,每到一地,先扎营寨,寨墙厚度有严格规定,并在营寨周围挖下壕沟,这就是“硬寨”,敌人不容易攻破的意思。

应该看到,曾国藩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修治齐平熏陶出来的,集儒家文化大成的人,他的所有思想和行为,都能在儒家经典中找到注释。可以这么说,曾国藩的“结硬寨打呆仗”,正是儒家文化中的“经世致用”思想的升华。

战壕起源于欧洲,由散兵坑演化而来,用于掩护士兵躲避炮弹。

中华传统文化往往习惯于做事先找理论根据,主张先有道,后有术,道高于术,指导术,西方文化则更注重于实际应用,这是东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异,也是近代史东方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林夕潇瑶2007

结硬寨、堑壕战,表面上看非常像,如乌龟般躲在壳里防守,不让敌人拿下。

实际上,曾国藩这套战法是不一样的,结硬寨、打呆仗是两手抓,一手抓“守”、一手爪“攻”。

结硬寨,一方面是为了让自己到嘴里的地盘,牢牢守住,不再让敌人夺走。另一方面退却的部队,也能到此修整。

打呆仗,是用中规中矩的战术夺取地盘,办法虽然死板,然而比奇谋有更高的预见性。

从结硬寨开始,出去打呆仗;打了呆仗,胜利的地盘,就再结硬寨,从新的硬寨出发,再打呆仗……

这样曾国藩就能几乎百分百控制住自己的战斗成果,慢是慢了很多,但是他每天都在获得收益。

曾国藩是书生带兵,本身不是行伍出身,当了将领以后,军事素质也没有超越式的提升。

因此,曾国藩的战法“结硬寨、打呆仗”对于这么一个不是特别专业的军事统帅来说,却是最好的军事策略

,死板是死板的很,但是却很靠谱。


子屠龙

曾国藩所说的“结硬寨,打呆仗”其实就是一个治军策略的总结,并不是说死板的不用计谋不用战术了。结硬寨是指部队需要有快速的利用地形建立坚固的防守工事,打呆仗是指部队需要有敢于拼命的血性。

堑壕战是一直纯粹的防守型战法,是通过散兵坑演化来的一种利用低于地面的战壕进行作战,用于保护士兵躲避炮弹。


美食小不懂

曾国藩为湘军制定的结硬寨打呆仗战术原则,和堑壕战部分原理一样的,不过湘军结硬寨打呆仗是主动进攻型,堑壕战是防守对峙型。结硬寨打呆仗分为两个战术层面,结硬寨是坚固防守,军队到了一个地方能迅速扎根立足不被敌人攻破,打呆仗是打仗中不过分追求奇谋妙计避实击虚,而是鼓励部下打硬仗打血战,这是进攻的层面,两个层面结合贯彻的比较好,就形成湘军攻必克受必成的战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