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漢中之戰,劉備得其地而不得其民?

蔡天龍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擁有了益州和大半個荊州的劉備,決定再向東奪取漢中。

劉備為什麼一定要奪取漢中呢?用蜀郡太守楊洪的話來說“漢中則益州咽喉,存亡之機會,若無漢中則無蜀矣。”劉備手下的護軍黃權也說:“若失漢中,則三巴不振,此為割蜀之股臂。”這是因為秦嶺之地勢高於大巴山,秦嶺之險亦遠甚於大巴山之險,若巴蜀無漢中,則等於把家門大開了,曹魏隨時可以領兵攻入。事實上,這兩年來,曹操大軍雖已撤走,魏將張郃卻經常率領部隊侵入三巴,掠奪人口,搞得劉備不勝其苦。

而且,劉備只有拿下漢中,才有資本可以轉守為攻,找機會北上、規取關中、涼州,再與荊州關羽配合,拿下許都,則大業可以矣!

所以劉備在經過一段時間穩定蜀中局勢後,於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初展開了大舉東征,大軍分兩路,一路由劉備親自領軍,以法正為謀主,趙雲、黃忠為將,攻入漢中;另一路由張飛、馬超、吳蘭、雷銅四將領兵,攻打涼州南部的武都郡,目的是控制祁山,切斷漢中夏侯淵兵團的後勤供應線,但這一路由於安排不當,將領們在作戰協同時出了問題,結果被曹洪曹休擊退,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另外一邊,劉備在漢中也連遭挫折,他先派蜀中名將陳式(陳壽老爹)率領十營兵力(漢制一營為千人)欲截斷馬鳴閣道(在陳倉道上的略陽東南至勉縣西北,為關中進入漢中之咽喉,因棧道艱險,連馬通過都會害怕的嘶鳴,故名),以切斷曹軍的糧道,結果卻被徐晃輕鬆擊敗,蜀軍逃奔無路,被擠得如同下餃子一樣,噼裡啪啦從棧道上跌落懸崖,摔成肉餅;與此同時,劉備亦親自率領一萬多精兵,分十隊日夜不停的攻打張郃據守的廣石(今陝西勉縣西北的隘埡口至茶店一帶,在漢水北岸),亦不克。夏侯淵也穩穩守住了陽平關(今陝西勉縣西走馬嶺上,在漢水北岸)。曹魏各將各司其職,各守險要,似乎沒有任何破綻。

但劉備此來,是下了巨大決心的,絕不會因為這點挫折而就此退縮,他要求全軍發揚連續作戰精神不怕疲憊堅持到底,持續用兵達一年之久,終於被他找到了夏侯淵布軍的破綻。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正月,劉備暗率精銳部隊,從沔陽(今陝西勉縣)南渡漢水,順山勢隱蔽疾行,神奇的迂迴到了陽平關側後方的定軍山(今陝西勉縣南五公里),因為,劉備發現,這個軍事重地,居然無人把守!

所謂漢中,其實就是一塊由漢水河谷擴展開的盆地,四周都是高山,重要的城鎮幾乎都在漢水兩岸,陽平關是這塊盆地的西大門,定軍山就是這塊盆地的西側門,如今最險的陽平關已被劉備繞過,若是再被他突破定軍山,接下來就是一馬平川,漢中郡治南鄭將直接暴露在兵鋒之下,漢中再不可守,所以夏侯淵聽聞定軍山被佔,急忙調來張郃,舉重兵前去爭奪,漢中之戰進行到了最關鍵的時刻!

劉備自然也深知這一點,所以趁著魏軍剛紮好營寨、立足未穩,立刻發動夜襲,猛攻曹營東圍張郃一面,張郃頂不住了只得向南圍的夏侯淵求援,夏侯淵乃分兵一半增援,蜀將黃忠抓住機會,從山頂的走馬谷上疾衝而下,推鋒必進,那場面,真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夏侯淵正帶人在營邊修補鹿角,萬沒想到蜀軍這時打來,當場被這神奇的景象所震驚,一愣神竟被當場斬殺,曹方的益州刺史趙昂也同時被斬;曹軍群龍無首,頓時全面敗潰。據史書記載,夏侯淵十三歲的兒子夏侯榮(也是著名的三國神童,七歲時就會寫文章,誦書日千言,有過目不忘之能),當時也在軍中,左右忙勸他隨大部隊撤退,夏侯榮卻不肯,說:“君親在難,焉所逃死!”竟奮劍而戰,衝入敵陣中戰死。

神童曹衝病死的時候,也只有十三歲。

張頜則得以全師而出,退守陽平關,遠漢水而設陣,劉備也不敢渡漢,生怕張郃名將,半渡而擊之,遂掉過頭去,盡奪陽平關以西、漢水以南諸險要。漢中曹軍諸軍乃共推張郃為臨時主帥,堅守漢水以北,向曹操求援。

消息傳來,曹操再也沒法淡定了,大軍立即出發,去漢中會會劉備這個多年未見的老對手吧!

這一年曹操已經65歲,足堪老邁,離他去世也不過一年多而已,就有大臣勸曹操仿照周文王的方法修德來遠,不要到處奔波征戰,何苦來哉!曹操一聲長嘆:“非但君當知臣,臣亦當知君。今欲使吾坐行西伯之德,恐非其人也。”

其實,就算不是為了江山,只為那個少年時曾替自己頂罪的好兄弟夏侯淵,曹操也要走這一遭。

於是,年邁的曹操,踏上了自己最後的征程,為了老對手,為了好兄弟,為了忘卻的紀念。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三月,曹操大軍從長安向西南,從秦嶺間的斜谷經褒斜道進入漢中,經由南鄭到達陽平關。但劉備非常頑強,竟神奇的不逃跑了,且派兵守住各大險要,只是不肯出戰。曹操在陽平關與劉備對峙了一個多月,都是小打小鬧,一場大仗都沒打成,而劉備雖已在漢中打了一年多仗,幾乎到了山窮水盡之境地,但仍命後方諸葛亮砸鍋賣鐵,“男子當戰,女子當運”,傾盡一切支援前線,就算拼光所有部隊,哪怕抽乾益州之人力物力,也一定要將漢中得到!曹操久攻不下,自己也後勤難繼(陳倉道諸險要已被劉備佔領,曹操只能由褒斜道小路運糧),只得一聲長嘆:“《吳子》曰:‘見可而進,知難而退。’古語曰:“‘一里之厚,而動千里之權者,地利也。’漢中直為天獄,實為雞肋,可棄之。”乃於五月下令從漢中全線撤退,返回長安。

看來曹操真的老了,對於難啃的骨頭已然有點消化不良。英雄遲暮,便不再是炙人的太陽,豪情還剩了一襟晚照。

另外一邊,曹操剛退走,劉備便立刻行動起來,全面佔據巴郡、漢中、武都三郡,並將地盤一直向東推到了房陵、上庸,遂自封漢中王,一時風頭無兩。只可惜,這一大片地方,有地無人,曹操早榨乾了雞肋裡的汁水,這些年已將三郡二十幾萬羌氐漢各族民眾與五斗米教徒全遷光了。

黃巾、董卓之亂後,天下人口銳減,土地大量荒蕪,歷史的關鍵詞遂由“土地兼併”轉化為“人口爭奪”。土地的重要性遠比不得人口,曹操可以放棄土地,但絕不會輕易放棄一個人口,漢中之地足有近三十萬人口,這可是一塊大肥肉。

劉備很無奈,要知道整個益州十二郡118縣加起來也不過八九十萬人口啊,他花了足足兩年的時間,用盡西川之人力物力,只換來一塊有軍事價值的空地,真是一場慘勝。後來諸葛亮北伐中原,老在《出師表》中說“益州疲敝”,全然忘了他在”隆中對“時還說益州“天府之國,沃野千里”呢!這其實都是他老領導劉備害的啊!


千古名將英雄夢

漢中郡曹操拿下後分西部為漢中郡,東部為西城郡上庸郡。後來劉備確實是得其地而不得其民。最早是蜀中名士周群講:先主欲與曹公爭漢中,問群,群對曰:"當得其地,不得其民也。若出偏軍,必不利,當戒慎之!"時州後部司馬蜀郡張裕亦曉占候,而天才過群,諫先主曰:"不可爭漢中,軍必不利。"先主竟不用裕言,果得地而不得民也。遣將軍吳蘭、雷銅等入武都,皆沒不還,悉如群言。於是舉群茂才。漢中是必須拿下的。黃權講::"若失漢中,則三巴不振,此為割蜀之股臂也。楊洪講:"漢中則益州咽喉,存亡之機會,若無漢中則無蜀矣,此家門之禍也。方今之事,男子當戰,女子當運。諸葛亮隆中對也是要拿下漢中。拿下漢中退可保蜀地,進可蠶食雍涼。

張魯傳講:漢川之民,戶出十萬,財富土沃,四面險固;上匡天子,則為桓、文,次及竇融,不失富貴。

韓遂、馬超之亂,關西民從子午谷奔之者數萬家。(大意漢中有人口戶十萬,大約在四十萬左右)

曹操佔領漢中就開始遷走漢中人口。三國志張既傳:張魯降,既說太祖拔漢中民數萬戶以實長安及三輔。(算三萬戶,算一戶四人就是十二萬)然後在劉備攻武都時又遷走人口。三國志張既傳:乃自到漢中引出諸軍,令既之武都,徙氐五萬餘落出居扶風、天水界。三國志杜襲傳:拜襲駙馬都尉,留督漢中軍事。綏懷開導,百姓自樂出徙洛、鄴者,八萬餘口。這樣算起來光漢中就遷走二十萬人,武都郡遷走五萬。那劉備伐得到的漢中郡剩餘人口,這樣倒沒有記錄。但能從相關記錄推理。晉書地理記錄漢中郡萬戶,算四萬。西城上庸房陵人口應在十萬上下,因為公元227年孟達造反,軍隊有萬人。漢中人口應當在四十萬,在遷走二十萬後。三國志講戶口數減半。也符合之前講的戶出十萬。也就是說四十萬人,劉備伐只得十四萬人。(公元220年孟達投魏,又不見十萬)我認為漢中四十萬人口,是讓曹操遷走三十萬,剩下十萬是上庸房陵西城來不及遷走的。還有從巴東西兩郡也遷了不少人口到漢中。據張郃傳:

郃別督諸軍,降巴東、巴西二郡,徙其民於漢中。進軍宕渠,為備將張飛所拒,引還南鄭。(所以我不認為張飛打贏了)

全部加起來:十二萬加八萬加五萬(武都郡)加西城上庸房陵投魏十萬。一共是三十五萬人口。巴東西兩郡數目不詳,據晉書地理兩郡剩下數千戶而已。個人認為總共損失四十萬人。要知道公元221年劉備稱帝查戶口也就90萬人。

我認為劉備應早點拿下漢中,劉備有四次機會拿下漢中,不讓曹操遷走人口。第一次:公元211年劉備率三萬人入蜀,劉璋讓他去打張魯。劉備就應該去打。1劉璋供糧草器械2可在徵張魯時讓劉璋增兵。(先主傳:劉璋增先主兵,使擊張魯,又令督白水軍。先主並軍三萬餘人,車甲器械資貨甚盛。)文有龐統法正(已暗中投靠劉備,法正才能不比龐統差)武有黃忠魏延馮習張南劉封霍峻。拿下漢中不難,然後藉漢中之資攻蜀。也用不著從荊州調諸葛亮張飛趙雲入蜀。(那時曹操在打馬超打孫權)第二次:劉備在公元214年夏拿下成都,應立刻準備北征張魯。搶在曹操之前拿下漢中(這時曹操在跟孫權打。公元214年七月徵孫權。公元215年三月徵張魯,七月至陽平關。十一月張魯降)第三次:公元215年不徵漢中爭荊州。孫權以劉備得到蜀地,要荊州。這時曹操已在徵張魯。有人就講:先帝不爭漢中爭荊州,空費錢糧耗軍隊。這時應跟孫權議和,分兩個郡給他,讓東吳去攻合肥。劉備卻沒有這樣做。東吳派呂蒙魯肅率軍攻桂陽,長沙兩郡已破。零陵郡堅守。劉備從成都率五萬至公安,支援荊州。(劉備入蜀帶走三萬,諸葛亮趙雲張飛入蜀又帶走兩萬。要是之前先打漢中,得漢中三四萬人馬。就不用叫他們入蜀,荊州也不至於空)公元215年七月,劉備收到消息。曹操攻入陽平關。於是跟孫權議和,分桂陽長沙兩郡給東吳。公元215年八月東吳攻合肥,劉備回成都。第四次:劉備應立刻趁曹操還沒穩據漢中,率軍北征。(張魯公元215年十一月投降)而不是在公元218年才率軍攻漢中。這時人口遷走了,曹操軍隊又熟悉了漢中。應在公元215年七月,劉備從荊州直接攻漢中之東上庸房陵西城。讓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等從蜀地三巴進攻漢中東部,合擊漢中。就算那時不立馬攻,要準備下。公元216年春就要徵漢中,而不是兩年後。因為據三國志:公元215年

十二月,公自南鄭還,留夏侯淵屯漢中。十二月曹操都離開漢中了。


小鴻哥

“劉備得其地不得其民”的說法來自《三國志 周群傳》:


先主欲與曹公爭漢中,問群,群對曰:“當得其地,不得其民也。若出偏軍,必不利,當戒慎之!”時州後部司馬蜀郡張裕亦曉占候,而天才過群,諫先主曰:“不可爭漢中,軍必不利。”先主竟不用裕言,果得地而不得民也,遣將軍吳蘭、雷銅等入武都,皆沒不還,悉如群言,於是舉群茂才。

劉備屬下的謀士周群是天文學家,通過占星占卜算到,劉備此次出征必定不利,後果然應驗,被舉為茂才。

這種說法歸根結底的原因就是:曹操由漢中及其附近地區移民,從建安二十年戰勝張魯開始,直到夏侯淵定軍山失利結束,期間四年間都在進行移民工作。

據《三國志 張魯傳》記載,漢中有人口十多萬戶,而劉備得到整個西蜀時人口也不過二十萬戶,漢中和武都佔據益州三分之一的人口。

十多萬戶人口的移民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期間還要考慮到民心、民亂等等問題,曹操最先移走的是張魯宗族,還有很多的五斗教的教徒自願跟隨張魯離開。



《三國志 杜襲傳》記載,從公元二一五年到二一八年先後遷徙出八萬戶人口,粗略按照一戶五人計算,漢中起碼有五十萬人口,所以這個過程相當緩慢。

當時的曹操並未打算放棄漢中,之所以移民,還是主要因為北方地區因為常年戰亂,導致人口劇減,無論劉備有沒有威脅都要轉移一部分人口到北方。


《資治通鑑》記載,曹操第二次移民是在公元二一九年,夏侯淵戰死之後,曹操下定決心徹底進行移民,甚至後來曹操親入漢中與劉備軍交戰,一方面是為了試圖擊退劉備,一方面也是為了給移民爭取時間。

夏侯淵於二一九年一月戰亡,曹操於三月率軍進入漢中與劉備對峙,一直僵持到五月,期間張郃軍隊獨立抵擋了劉備軍兩個多月。

曹操除了把漢中的人口遷徙走以外,還把武都郡氏人部落五萬多人遷徙到扶風縣和天水縣,其中有一個氏族王竇茂不願離開,導致整個氏族都被曹操屠戮殆盡。



所以後來劉備得到武都之地,卻沒得到武都人口,雖然劉備也得到了漢中部分地區的人口,但被張頜擋住,所以劉備也沒有得到漢中的主要人口。

直到後來諸葛亮北伐準備,漢中也已變成純粹的軍事基地,沒辦法發展為經濟區,只是作為北伐糧草的屯田之地。


綜上所述,古代的戰爭就是人口之間的戰爭,只有人口補充,才有源源不斷的戰爭實力,搶人口,才是古代打仗的王道啊。


八風秀

“不得其民”的意思,就是說老百姓都被曹操下令遷走了。

歷史上,曹操一共有兩次下令遷漢中以及附近郡縣的百姓於關中和河南。遷移之後,漢中以及附近地區的老百姓十室九空,基本沒人了。(注:曹操遷老百姓,並不僅限於漢中郡)

公元214年,劉備拿下成都,歷史上以這一年為標準,表明劉備正式建立了自己的基業。但是需要說明的是,劉備當時還只是拿下了成都而已,整個益州還未被劉備平定。

公元215年,曹操親征漢中張魯取得大勝。張魯逃往益州的巴西郡,曹操派張郃攻繼續追擊張魯。

史料記載:

郃別督諸軍降巴東、巴西二郡,徙其民於漢中。
——《張郃傳》

也就是說曹操乘劉備剛拿下益州,立足未穩之際,親征漢中。張魯不敵逃跑,張郃帶兵一路追擊,竟然打到了益州的巴東和巴西郡。整個蜀中人心惶惶,害怕曹操趁勢南下。

劉備為了穩定民心,派張飛反攻張郃,奪回巴西和巴東二郡。張郃在跑路前將二郡百姓遷移到了漢中。

注:巴西郡就是現在的四川省巴中市和達州市;巴東郡就是現在重慶市的東部,巫山縣和雲陽縣一帶。

張郃帶著老百姓退到漢中後,曹操並沒有發動反攻,而是委任夏侯淵為主將,督張郃、徐晃等人一起鎮守漢中。他自己則回到了鄴城。

他在回去之前,把張郃從巴東和巴西二郡帶回的老百姓,連同漢中郡的老百姓一同遷移到了洛陽和鄴城。

史料記載:

以丞相長史杜襲為駙馬都尉,留督漢中事。襲綏懷開導,百姓自樂出徙洛、鄴者八萬餘口。
——《資治通鑑卷六十七》

以上內容就是曹操第一次遷移漢中百姓的全部記載。


大致的情況就是,乘劉備在益州立足未穩,張郃拐了劉備兩個郡的老百姓到漢中;曹操派夏侯淵留守漢中,自己又帶著漢中的老百姓,以及張郃從益州拐回來的老百姓,一起遷移到了河南。

根據資治通鑑的記載,這一次曹操拐了劉備八萬多老百姓。



公元219年,曹操面對劉備咄咄逼人的攻勢,打算放棄漢中。這一次,曹操比上一次還要狠。

史料記載:

操從之,使既之武都,徙氐五萬餘落出居扶風、天水界。
——《資治通鑑卷六十八》
洽陳便宜以時拔軍徙民,可省置守之費。太祖未納,其後竟徙民棄漢中。
——《太祖本紀》

曹操先將漢中西面的武都郡,共五萬餘口的氐族人遷移到了扶風郡和天水郡。又將漢中郡,他自己能控制的區域內的老百姓遷到了關中。

需要說明的是,曹操第二次遷漢中百姓並沒有全部遷完。因為當時劉備也佔了漢中的一半。曹操只是把自己控制區域內的老百姓給遷走了。

但就是如此,曹操這一次也讓劉備損失慘重。第二次遷移老百姓,大概讓劉備又損失了十幾萬人口。

通過兩次遷移老百姓,曹操一共從益州和漢中地區遷走了大概20萬老百姓。劉皇叔損害慘重呀!


Mer86

赤壁之戰過後,各軍事集團都在忙著戰後恢復工作,發展自己的力量,而戰後發展最快的當屬劉備集團了,在諸葛亮的戰略方針下,他先是趁機拿下荊州,然後以荊州為據,帶兵入蜀,獲得益州,從東躲西藏無容身之地的落魄英雄一躍成為擁有荊州這個軍師要地和益州天府之國的闊綽君王。

但與此同時,曹操一個反間計擊敗馬超韓遂的關中聯軍後,也趁勢攻取了漢中,漢中西連蜀地,東入中原,這給剛入蜀的劉備集團帶來了巨大的震動,蜀民也十分驚慌,為了捍衛自己蜀中王的地位,也為了能實現諸葛亮隆中對時說的:一支軍隊由荊州而上,一支勁旅西出漢中,兩面夾擊,圖取中原的戰略。漢中斷不能落入曹操手中。

戰時初期劉備連連遭遇不順,先是張飛馬超攻打下辯遭遇曹洪的頑強抵抗,在兵固山斬殺蜀將雷銅、吳蘭,陳式率領的另一支軍隊攻打馬鳴閣道也遭遇徐晃的攻擊,傷亡慘重。戰局緊張,劉備只好親自率軍出征佔據陽平關,黃忠也趁勢佔據了軍事重地定軍山,夏侯淵一聽這還了得,要是陽平關和定軍山都落入蜀軍手中,那漢中必失無疑,於是親自率軍,想把定軍山搶過來,遭遇黃忠的埋伏,被黃忠斬於馬下,夏侯戰死的消息傳到魏軍陣營,軍心大震,人心惶惶,為安軍心,魏軍由張郃暫時統領。


斬了夏侯淵後的劉備志得意滿,漢中也志在必得,曹操親自出徵會會這當年的老對手,劉備卻只堅守不出,佔據險要關隘,兩軍相持不下。相持幾月,最終曹操軍隊先後撤出漢中,劉備最終取得勝利。

雖然得了漢中之地,但此時的漢中已沒有了當年的地廣民豐,劉備爭奪到的僅僅是一塊戰略要地,自己得到軍事實力並沒有太大的增加,可能還相應的削弱了,而且劉備初入蜀川,就遭遇如此戰事,天府之國也不堪重負,百姓苦不堪言,為取得漢中,劉備連連向諸葛亮催要補給,甚至出現了“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慘烈現象,戰爭的殘酷程度可想而知。


得其地而不得其民,無論誰最終取得漢中,付出慘痛代價的同時,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去修復戰爭留下來的滿目瘡痍,是這場慘烈戰役的必然結果吧。


史海拾趣小屋

漢中,北依秦嶺山脈,南屏巴山淺麓。在東漢末年戰亂中,因其地理位置,當地百姓得以遠離禍亂,民富殷實,人口也是大量增加,可謂是“天府之國”。但是卻有個說法,說劉備佔領漢中後,只得到了其地而不得其民。

這裡的得其地而不得其民,不是說劉備沒有得民心,劉備打的可是“仁義”牌,怎麼可能得不到民心,當時從荊州逃難,劉備都帶上了十萬百姓。但是,劉備佔領了漢中,卻發現沒什麼人。


這個說法在《三國志·周群傳》中有記載:先主欲與曹公爭漢中,問群,群對曰:“當得其地,不得其民也。若出偏軍,必不利,當戒慎之!”時州後部司馬蜀郡張裕亦曉占候,而天才過群,諫先主曰:“不可爭漢中,軍必不利。”先主竟不用裕言,果得地而不得民也。遣將軍吳蘭、雷銅等入武都,皆沒不還,悉如群言。於是舉群茂才。為什麼說得其地而不得其民呢?

漢中在張魯當政的時候,實行安養生息的政策,百姓安居樂業,漢中有十萬戶之多。後曹操打敗了張魯得到漢中,為了防止張魯東山再起,加上北方長期戰亂,人口流失嚴重,張既建議曹操拔漢中之民數萬戶以充實長安及三輔。曹操除帶走了張魯家族,還強行遷徙漢中百姓數萬家到長安、洛陽、鄴城。張魯的信徒們看到自己的教主搬走了,不少五斗米道徒也甘願隨張魯遷徙。這兩次遷徙,把漢中大半民眾都遷走了,漢中已經是人去樓空。所以在劉備佔領的時候,漢中算是空殼子,雖然得到了地方,但是百姓已經沒多少了。

在古代的時候,人口是最核心的要素,有了充足的人口才能保證統治者的統治,尤其是在戰爭年代,對人口需求更大。雖然劉備得到了漢中,但是沒有人的漢中對他來說是沒有用的。


歷史百家爭鳴團隊成員:小木


歷史百家爭鳴

謝謝相邀!這個問題可通過兩方面來進行分析:

:一、三國時期由於常年戰亂,人口稀少。據統計:至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時,三國人口總和不足800萬。北方曹魏政權最強,擁有400多萬人口;江南以南地區沒有受到什麼戰亂,東吳政權人口有200多萬;偏安西南的蜀漢政權實力最弱,總人口只有90餘萬;

漢中在張魯統治時期,戶出十萬,而張魯前漢中有“戶五萬七千三百四十四,口二十六萬七千四百二”,也就是戶數增長了一倍;曹操本就有遷徙漢中居民充實關中的意向,加上夏侯淵被斬,漢中戰事失利,加速了曹操居民遷徙的計劃,據史記載:建安末曹操討張魯,進入巴東、巴西郡(今川東),勸誘當地人民8萬餘口遷至鄴;洛陽;

曹操為消除張魯“五斗米教”在漢中的影響、充實關中及洛、鄴的生產力和兵源補充,進行過兩次遷徙,把漢中變成為戰略軍爭要塞;這點從諸葛亮六次北伐必由成都運糧也可以得到佐證。

二、東漢末年,在巴、蜀、漢中傳播的“五斗米教”,後來演變成了“政教合一”政權,在漢中統治了25年。這個統治者就是張魯,也是五斗教教主;

張魯政權的性質被歷史學家和社會學家定性為“政教合一”,這在中國歷史進程中是十分特別的。即使劉備佔領漢中時有戶兩萬,當時曹操勢大、東吳次之、劉備最弱。本來漢中已被曹操統治有望太平,卻被劉備奪取再次陷入戰亂,而且戰亂隱患係數極大增強。所以說漢中之戰,劉備雖得其地而不得其民。


秉燈夜讀

自古以來,百姓都是討厭戰亂的,劉備進攻漢中,屬於典型的奪地盤,將漢中這個幾十年沒有動盪的地方帶入了戰爭。


漢中之民不知道劉備仁義的大名,只知道安心的過著小日子,而劉備在得知漢中投降曹操後,感到事情的嚴重,因為沒有漢中,益州就沒有屏障,早晚會被曹操所奪。

所以劉備才會不顧一切的攻打漢中,而這次戰爭劉備為了自己的生存,打的也非常兇,導致了漢中之地生靈塗炭。所以拿下漢中,漢中之民的基業也被毀於一旦。所以漢中之民並不待見這位劉皇叔,好在劉備後期的安民政策做的非常成功,否則漢中之民早就反蜀漢了而降曹操了。


小司馬遷論史

因為曹操有先見之明,料定自己年事已高,有生之年難圖西川,事先遷走了漢中之民,徒留空城給劉備!

在當時,曹操取漢中是在劉備取完西川之後。當曹操奪取漢中後,兵臨葭萌關想要叩關攻城的時候,蜀漢正在巔峰。這時候的蜀漢有戰鬥部隊十四萬三千人,人口有荊州益州累計一百五十多萬人。又有劉璋二十年積蓄。最關鍵是葭萌關乃天下險峻之地,過了葭萌關還有劍門關。曾經雄踞列國的秦國都拿窮弱的蜀國沒轍就是因為地利問題。而此時的魏蜀兩國實力差還沒曾經的秦蜀之大,因此,曹操就知道自己攻不下西川了!

但是,曹操面對葭萌關是雄俊一面,葭萌關面向漢中卻是一路坦途,無險可守。即,曹操要麼陳重兵守漢中,要麼漢中守不住!曹操想到的是後者!因為漢中離著曹魏腹地太遠,糧草轉運不便。所以,曹操不僅下令遷走漢中之民,僅留下一座空城,還下令遷走隴西到漢中之間幾百裡地之間的民眾。是以劉備攻下漢中之後啥也沒有!


優己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理解。

首先漢中原本是張魯的,張魯用五斗米教使得漢中居民都信奉他,這種宗教制度統治的居民是很難再去被別人統治領導的,除非你能推翻他們的信仰。但當時劉備顯然不具備讓漢中居民過的更好的條件來推翻他們的信仰。因為當時劉備佔據漢中之後為了對抗曹操必然會把當地居民拖入戰爭,所以劉備佔據漢中後並沒有得到當地的民心。

但是對於劉備來說就算不得其民心他也得佔據漢中,只有佔據漢中他才能坐穩益州,否則他都不會有後來的基業。

個人淺見,歡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