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真正的豐富,是素與簡

我很喜歡看村上春樹的隨筆集《當我跑步的時候,我談些什麼》,雖然講的是與跑步相關的事情和思考,細細品讀,字裡行間卻大有哲學。

村上春樹幾十年的寫作生涯,就是一種樸素、簡單而規律的狀態。

每天早上五點起床,在清晨的幾個小時完成最重要的工作。隨後跑步和處理個人雜事,晚上雷打不動地讀書或者聽音樂,清淡的食物和普通的穿著,一成不變的模式,一直堅持到今天。

有人問他,不用社交嗎?他說做人不用八面玲瓏、四方討巧。比起無意義的社交,他更喜歡把時間用在小說的創造和穩定生活。

他過得不單調嗎?

透過他的文字,可以窺見他的內心比誰都靈動。

他活得不無趣嗎?

別忘了他是“小確幸”的創始人。

寫到此,我的內心有一種毫無疑惑的了悟:人生真正的豐富,就是素與簡。

到底什麼是素與簡?

梭羅給出了最好的答案:“把一切不屬於生命的內容剔除,簡化成最基本的形式。”

人生真正的豐富,是素與簡

我的同學梅梅,是一家食品公司的東北三省代理,據說每年淨利潤可達千萬以上。

可是我們同學聚會的時候,她開著十幾萬的車,衣著樸素,文靜低調的一點也看不出是一個身價已上千萬的小富婆。

私下聊天,她對我說:“這些年看了太多的生意人,本已經生活得很好了,但是都倒在了‘貪慾’上。而活得簡單一些、素樸一些,反而會心平氣和,保持初心。”

每個人的成功都是有其道理的,看著梅梅素與簡的言行風格,莫名地讓人踏實,好感倍增,如果我是投資人,我也會選擇和這樣的梅梅合作。

人生真正的豐富,是素與簡

華人首富李嘉誠的簡樸,堪稱楷模。

他從不炫耀自己的財富,更不講究衣服、鞋子的牌子。一套西裝穿十年、八年是常有的事,鞋子10雙有5雙是舊的。他說皮鞋壞了就扔掉太可惜了,補好了還照樣穿。李嘉誠戴的手錶,只屬於低收入的打工一族。

在公司和職工一起吃工作餐,去巡查工地,和建築工人一起吃泡沫盒飯。他如此堅持,是使自己能夠不貪念奢侈而忘本。

物質富有的人,多因素與簡而踏實,因踏實而好運。

人生真正的豐富,是素與簡

有人說,有錢人素與簡是品德,而普通人素與簡則是本能。其實還有另外一部分普通人堅持素與簡,是一種至高的境界。

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時候,我們銀行每天都有客戶向專用賬戶捐款,100元、200元,甚至上千元,真實地展現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奉獻精神。

而我們印象最深的是一對老夫妻,他們穿著環衛工人的工作服,拿出帶著體溫的存摺,告訴工作人員裡面一共有19900元,隨後又從口袋裡掏出皺巴巴的兩張50元說:“湊兩萬元。”

工作人員提示他們,這邊是捐款窗口,請到普通窗口存錢。其中的大爺說:“對,我們是要捐款,這兩萬元都要捐給汶川。”工作人員再次確認,他們無比堅定地點頭。

款匯出後,工作人員提示他們可以留下姓名,以便上報給基金會。可是大爺擺擺手說:“我們捐款不為這個。”隨後兩個人就出了銀行的大門。

後來客戶回訪,工作人員找到了這兩位老人的家,那是一棟不足30平米沒有裝修的老房子,一張木板床,唯一的娛樂物件是一臺收音機,是的,沒有電視機,可以說家徒四壁。

當時去的同事都深受觸動。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兩位孤寡老人,環衛工人,可以說是社會的弱勢及底層群體了,但是他們的行為卻彷彿隱士高人般,看得透財物之外的別有洞天。

能把自己最需要的東西無償地獻給別人,這就是人生至高的品德。

我曾在電視上看過一位拾荒老人的專題報道:

老人叫劉盛蘭,拾荒的20多年來省吃儉用,每年的支出控制在千元以內,他靠拾荒所得10多萬元,資助了全國上百名貧困學生。

老人接受採訪時說:“人生有何意義呢?我想就是此生做點有意義的事吧!家人都說我傻,其實他們哪能體會到我的快樂。”

他的事蹟影響著許許多多的人。

誠如米蘭·昆德拉所說:“真正的英雄,其實不問出處。”

在我們的身邊,就有那麼一群很普通的人,終身堅持素與簡,遊走在生活的邊緣,別人甚至因此看不起他們。可是他們靈魂的深處,繁華而純淨,比任何人都富有。

他們是真正的英雄。

精神富有的人,因素與簡而從容,因從容而高貴。

人生真正的豐富,是素與簡

素與簡的過程就是人生的斷舍離。

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物品,脫離對浮雲的執著,從而達到真正的自由。

胡因夢是“臺灣第一美人”,曾因臉部嚴重的溼疹幾近毀容,下巴和臉頰腫得變了形,這種狀態持續了三年的時間。

與別人不同的是,當一個原先擁有美貌的人失去昔日的光彩時,她反而有一種卸下沉重負擔的自由。

人生真正的豐富,是素與簡

這份自由給了她成長的契機,放下了外在的執著,更能體會別人因慾望和標準而造成的壓力和緊迫。

以她的美貌和聰慧,可以讓她的演藝事業更加豐彩;或者嫁入豪門,成為貴婦太太。可是她卻是嚮往素與簡生活的浪漫派。

以她演藝事業的收入,在獨居時本可以買一棟很好的房子,可是她的房子只有五十坪。當她搬進極簡主義的新家,自己稱感官每天都充斥著美和祥和。

她在寫《生命的不可思議》這本書時,生活在一個不到三十坪米的斗室裡,歷經100多天,每天吃同樣的素食,坐同樣的位置,面對同樣的場景,但每天的感觸已然是波瀾壯闊,透過書寫與自己最脆弱的部分聯結,完成靈魂的自愈。

真正豐富的人,因素與簡而自由,因自由而絢爛。

人生真正的豐富,是素與簡

我們生活在這個功利的世界,每天都過得很匆忙,或為金錢,或為權利,或為責任,我們從來沒有問一下自己,這些東西是否能使自己的生命得到真正的滿足。

努力奮鬥無可厚非,可是我們有了100萬,想要1000萬,當了科長,奮鬥處長,這場名利場上的角逐何嘗不是充滿生存鬥爭式的焦灼和痛苦,是我們生活的真正所需嗎?

周國平說:“名利也是一種貧窮。”

那麼反過來素與簡就是一種豐富。

閒看門前花開花落,漫隨天外雲捲雲舒,何嘗不是生命所需的滿足;

有人問你粥可溫,有人與你立黃昏,又何嘗不是生活所盼的溫暖。

從現在起,我要開始謹慎地選擇我的生活,專注去做一件事,做到極致;規律作息,形成習慣;控制物慾,衣物風格極簡;不參加無聊的聚會,留下時間做真正有意義的事情,不再輕易讓自己迷失在各種誘惑裡。

顏回說:

一簞食,一瓢飲,不改其樂。

一個人如果物質需要所佔的比例很大,甚至覆蓋全部,就難免慾壑難填,永無滿足之日而無法快樂。

而一個人如果透過紛呈的世相,看清本質,如莊子“虛室生白,吉祥止止”;如諸葛亮“非淡泊無以明志”;如蘇軾“人間有味是清歡”;如林清玄“愈是內在芬芳,愈是樸素單純”。

就會深深明白:層次越高,就越素與簡,越滿足越豐富而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