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軍後起之秀劉錦棠,是如何協助左宗棠收復新疆的?

用戶88341421317

  晚清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特殊的時代。一方面,這個時代的中國由於貧窮落後,飽受列強的欺凌,因而晚清是一個充滿屈辱和黑暗的時代,而另一方面,這又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正是他們的努力奮鬥,才讓中國避免了被列強瓜分、亡國滅種的命運。今天要說的這位人物,就是晚清的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劉錦棠。

  劉錦棠,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出生於湖南湘鄉一個農民家庭。十歲的時候,其父親在與太平軍的交戰中陣亡。成年之後,他投奔在湘軍為官的叔叔劉松山,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此後多年征戰,以軍功官至道臺。同治七年(1868年),劉錦棠叔侄隨左宗棠轉戰西北,平定西北地區的回亂。同治九年(1870年),劉松山在金積堡之戰中被回軍打死。左宗棠十分器重劉錦棠的才能,遂向清廷保舉,由劉錦棠襲其叔叔的職務,加三品卿銜,統帥屬下湘軍。年僅26歲的劉錦棠很快顯露出了傑出的軍事才能,在他的統率之下,清軍一戰攻克金積堡,生擒了回軍首領馬五。緊接著,劉錦棠又率領屬下大戰回軍首領馬化龍,打敗其眾,誅殺馬化龍父子,並生擒馬八條等回軍首領。接下來兩年,劉錦棠又相繼消滅馬壽、馬天祿、馬桂源等部回軍,大敗西北迴軍的領袖白彥虎,將其逐出甘肅。到同治十三年(1874年),西北迴亂基本被蕩平。在這些軍事行動中,劉錦棠身先士卒,與士兵同甘共苦。《清史稿》稱其“提湘軍八十營,扼攻九十里,往往徹夜不休,露立冰天雪窖中”。為了表彰他的英勇表現,清廷授予他“法福靈阿巴圖魯”的稱號,並賞穿黃馬褂。

  

  (穿官服的劉錦棠像)

  光緒元年(1875年),劉錦棠的軍事生涯開始了新的一頁。這一年,左宗棠被任命為督辦新疆軍務的欽差大臣,開始部署出兵收復新疆。年僅31歲的劉錦棠受到左宗棠的充分信任,擔任西征大軍的前線總指揮。在左宗棠坐鎮後方、主要負責籌措糧餉的情況下,劉錦棠實際上擔當起了收復新疆的重任。當時的新疆,正被中亞的浩罕侵略者阿古柏統治著。阿古柏依靠俄國支持,以中亞僱傭軍為主要軍事力量,對各族人民實行殘酷黑暗的統治。西北迴亂的核心人物白彥虎在被劉錦棠擊敗以後,也逃到新疆,與阿古柏勾結到了一起。

  

  (阿古柏率領的中亞僱傭軍士兵)

  劉錦棠統率大軍入疆之後,按照先北後南的總方針,首先進攻北疆諸城。由於統帥英明,官兵驍勇,加上各族人民的支持,清軍很快擊敗北疆的阿古柏軍,收復達坂城、吐魯番、烏魯木齊等城,北疆宣告光復。阿古柏走投無路,飲藥自盡。緊接著,劉錦棠又統率大軍南下越過天山,直搗南疆,追擊白彥虎殘部。南疆各族人民,早已苦於阿古柏的統治,更不堪忍受白彥虎的騷擾,“旦夕望我軍如時雨”。清軍一到,各族人民紛紛簞食壺漿,迎接大軍。劉錦棠連下阿克蘇、烏什、喀什、葉爾羌諸城,南疆也宣告光復。白彥虎勢窮力孤,只得出逃俄國尋求庇佑。到光緒五年(1879年),浩罕國又派軍隊入侵南疆,遭到劉錦棠大軍的迎頭痛擊,被斬首二千餘人,倉皇逃走。至此,清軍終於完全收復新疆,並穩定住了新疆的形勢。

  

  (劉錦棠大軍收復新疆進軍路線圖)

  收復新疆之後,伊犁問題又擺在了劉錦棠的面前。阿古柏入侵時,伊犁被俄國趁機侵佔。清軍收復新疆之後,要求俄國退出伊犁,俄國則企圖以武力繼續佔領伊犁。為此,清廷派出了以曾紀澤為首的代表團,同俄國交涉伊犁問題。劉錦棠積極整軍經武,做好武力收復伊犁的準備,為曾紀澤提供了有力的武力後盾。在劉錦棠的支持下,中俄最終簽訂《伊犁條約》,中方以放棄對特爾果斯河以西領土的要求,換取了俄國放棄伊犁。劉錦棠為爭回伊犁又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新疆平定之後,經濟一片殘破,百廢待興。為了新疆長治久安,劉錦棠積極上書清廷,主張新疆正式建立行省。光緒十年(1884年),清廷正式下旨,建立新疆省,任命劉錦棠為第一任新疆巡撫。劉錦棠在新疆巡撫任上,一邊加強邊防,防止白彥虎殘部再次竄回,一邊又安排官兵幫助各族人民恢復生產,開掘“坎兒井”,恢復灌溉。還在從烏魯木齊到哈密的大路兩邊種植了大量楊柳樹,為殘破的新疆增添了生機。整個新疆的“籌邊”事宜,基本都是他在負責。時人楊昌俊曾有一首著名的詩,詩曰:“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後世之人都以為這首詩寫的是左宗棠,其實是個誤會。實際上,左宗棠早在光緒七年(1881年)就已經調到了北京軍機處,新疆籌邊的事宜基本都是劉錦棠在一力承擔。更何況左宗棠身為陝甘總督,湘軍統帥,稱其“大將”是很不恰當的,所以這首詩裡的“籌邊大將”並不是左宗棠,而顯然只能是劉錦棠。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劉錦棠不僅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而且品格高貴,清正廉潔。

  

  (劉錦棠在湖南湘鄉老家的墓碑,幾乎已經被雜草湮沒了。)

  他雖貴為新疆巡撫,封疆大吏,卻始終以國事為念,對斂財發家之事不感興趣。他在新疆主政十二年,任巡撫三年,在各族人民心目中都留下了崇高的威望。光緒十三年(1887年),當他辭去巡撫職務,回湖南老家侍奉老母之時,“所過,黃童白叟望風相攜負以迎,往往擁車數日不得走。”

  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隨著陸戰連連失利,清廷又想起了這位曾經威震華夏的賦閒老將。“朝廷書問日數至”,然而這時候有心殺賊的劉錦棠已經病體纏身了。就在清廷一日數問的催促之下,劉錦棠卻因病在湖南老家去世,給歷史留下了深深的遺憾。而更讓人遺憾的是,這位功勳不亞於左宗棠的民族英雄,不僅在身後名氣寥寥,而且其墳墓還在動亂中被砸毀。後來雖然政府重修了其墓,但多年以來卻鮮有人問津。這位偉大的民族英雄的墓地,如今靜靜地湮沒在荒草之中。請支持本團隊製作的《戰爭特典》《鐵血文庫》系列實體圖文書!獨立專業 有種有料!


戰爭史

回答者: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施祺

劉錦棠,字毅齋,湖南湘鄉人,他出生於1844年,逝世於1894年。劉錦棠幼年時,他的父親劉厚榮在與太平天國的交戰中喪生。成年後,他跟隨叔父劉松山四處轉戰,鎮壓天平軍和捻軍,逐漸成為了湘軍年輕一輩的優秀將領。

(劉錦棠)

同治三年(1864年),新疆地區爆發了反清起義,大規模民變使得新疆陷入了一片混戰之中。中亞地區浩罕汗國的阿古柏趁機入侵新疆,並在英、俄兩國的支持下,建立了“哲德沙爾國”政權。在這種情況下,清朝內部還產生了“疆防”與“海防”之爭,劉錦棠堅定支持左宗棠收復新疆的主張,同時積極整軍備戰,為收復新疆做好準備。

光緒元年(1975年),清朝決心收復新疆,命左宗棠督辦新疆軍務。左宗棠知人善任,舉薦劉錦棠為前敵指揮,總理行營事務。劉錦棠協助左宗棠制定了“緩進急攻”、“先北後南”的正確作戰方略,在這一正確方略的指揮下,收復新疆之戰主要分為了三個階段。

(左宗棠)

第一個階段是收復北疆。清軍想要打開北疆門戶,有兩條路,一條是大路,途徑戈壁,水源缺乏,另一條是小路,水源充足,但要衝古孜地已被投奔阿古柏的白彥虎派重兵把守。劉錦棠擺出要走大路的陣勢,使得敵人慢慢放鬆警惕,然後率軍從小路奇襲黃田,迅速攻佔了古孜地。攻佔古孜地後,劉錦棠率軍星夜疾馳烏魯木齊,兵貴神速,相繼攻克昌吉、呼圖壁、瑪納斯等多座城池。前後僅用三個月時間,就收復了北疆全境(除被沙俄侵佔的伊犁地區)。

第二個階段是強取天山。北疆迅速收復後,阿古柏大為震驚,連忙在天山南麓吐魯番、達坂城、托克遜三城佈置重兵,意圖依靠天山天險頑抗。劉錦棠遵照左宗棠三路並進的策略,與張曜、徐佔彪共同進軍。劉錦棠星夜合圍,迅速攻佔了達坂城。然後分兵兩路,一路由羅長祜率領,與張曜、徐佔彪會合攻佔了吐魯番,一路劉錦棠親自率領,攻佔了托克遜。面對清軍的節節勝利,阿古柏一籌莫展,最終身亡。其子伯克胡裡殺死弟弟海古拉,自立為帕夏,以喀什噶爾為基地,收集殘部繼續頑抗。

第三個階段是收復南疆。這一階段雖然是追擊殘部,但過程卻十分艱難。從吐魯番到喀什噶爾,路程遙遠,補給困難。劉錦棠在這種情況下,不畏艱險,率軍深入南疆腹地,連戰連捷。最終,原來投降阿古柏的和闐首領尼牙斯和前喀什噶爾守備何步雲相繼反正,伯克胡裡勢力分崩離析,伯克胡裡和白彥虎被迫逃入沙俄境內,南疆全境由此收復。此後,伯克胡裡仍派小股勢力時常騷擾,但都被劉錦棠擊退。

收復新疆後,劉錦棠接替左宗棠督辦新疆軍務,併成為了新疆首任巡撫。此後,劉錦棠在新疆活動十餘年,積極地治理與開發新疆,有效地促進了新疆社會經濟的發展。在新疆這片土地上,劉錦棠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

參考文獻:

1、張一文、施渡橋主編:《中國近代軍事人物傳》,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0年;

2、江晏琦:《劉錦棠與收復新疆之戰》,《歷史教學》,1982年第11期;

3、曹建英:《劉錦棠在新疆的軍政活動述評》,《湖南城市學院學報》,1991年第1期;

4、章育良:《劉錦棠與新疆》,《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3年第6期;

5、童遠忠:《劉錦棠收復和治理新疆的軍事方略》,《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04年第3期;

6、彭亭亭:《劉錦棠治理新疆政策芻議》,《西安社會科學》,2012年第2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