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晴雯遷怒,黛玉多心,一個細節,伏下了晴黛的死因

雖說大觀園是葬花冢,“千紅一哭,萬豔同悲”

,諸芳都逃不脫家族敗亡帶來的悲慘命運,但其中有些人的早喪,卻與家族無關,而是自己的問題。

比如晴雯和黛玉。

曹公對她們的死因已經在第五回下了定論,晴雯死於“毀謗”,黛玉是“淚盡而逝”。通俗來說,晴雯是被唾沫星子淹死的,黛玉是哭死的。

《紅樓夢》:晴雯遷怒,黛玉多心,一個細節,伏下了晴黛的死因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她們會得到這樣的結局呢?

原著中有一個小細節,為她們的死埋下了伏筆,也暗示了她們的死因。

第二十六回,“蜂腰橋設言傳蜜意 瀟湘館春困發幽情”,寶玉被薛蟠以賈政的名義叫出玩到晚飯後才回,黛玉擔心他,“聞聽寶玉來了,心裡要找他問問是怎麼樣了。一步步行來,見寶釵進寶玉的院內去了,自己也便隨後走來。”

此時,她的心情尚好,因為經過沁芳橋時,看到“各色水禽都在池中浴水,也認不出名色來,但見一個個文彩炫耀,好看異常,因而站住看了一會。”

就因為耽擱了這麼一會兒,等走到怡紅院時,院門已經關上了。

這本是一件極其平常的事,關了門叫門好了,屋子裡有一群丫頭,無論哪個出來開一下,黛玉就可以進去參與寶玉和寶釵的聊天,三個人一起度過一個愉快的晚上。

《紅樓夢》:晴雯遷怒,黛玉多心,一個細節,伏下了晴黛的死因

不巧的是,“晴雯和碧痕正拌了嘴,沒好氣,忽見寶釵來了,晴雯正把氣移在寶釵身上,正在院內抱怨說:有事沒事跑了來坐著,叫我們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覺!”這裡有一句脂批:“晴雯遷怒是常事耳,寫釵、顰二卿身上,與踢襲人之文,令人於何處設想著筆?”

“晴雯遷怒是常事”,只要她心裡不爽,就把氣發在別人身上。寶釵來會寶玉,寶玉沒說什麼,還熱情接待,晴雯一個丫頭有什麼可抱怨的?寶釵無端背鍋了。

不過,寶釵並不知道自己背鍋了,並沒受到影響,真正受到影響的,是黛玉。

黛玉敲門,正在氣頭上的晴雯“忽聽又有人叫門,晴雯越發動了氣,也並不問是誰,便說道:都睡下了,明兒再來吧!”

氣頭上的話,隨口而說,也沒什麼惡意,但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黛玉明明剛看見寶釵進去了,怎麼可能“都睡下了”

?放到現在社會,就可能懷疑寶玉和寶釵同居了。

不過,黛玉此時並沒有受到影響,因為她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只要裡面的人聽清楚了叫門的人是自己,一定會開,於是“高聲說道:是我,還不開麼?”

門內門外兩個人,心情不一樣,心思也不一樣,所以沒辦法同頻。“晴雯偏生沒聽出來,便使性子說道:憑你是誰,二爺吩咐的,一概不許放人進來呢!”

晴雯這一“使性子”,就把鍋甩給了寶玉,把事情給鬧大了。

聽到是“二爺吩咐的”,黛玉就有了很多內心戲:“雖說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樣,到底是客邊。如今父母雙亡,無依無靠,現在他家依棲。如今認真淘氣,也覺沒趣。”被拒之門外,把原因歸於寄人籬下,開始悲嘆身世。

《紅樓夢》:晴雯遷怒,黛玉多心,一個細節,伏下了晴黛的死因

然後,隔著院門,“只聽裡面一陣笑語,細聽一聽,竟是寶玉、寶釵二人。林黛玉心中益發動了氣。”為何會益發動氣?因為那個在裡面和心愛之人說笑的,是一直在威脅著自己愛情的情敵啊!

寄人籬下被慢待,如今戀人又移情別戀了,還有比這更痛苦的嗎?黛玉“越想越傷感”,“悲悲嘁喊嗚咽起來”

她把這種悲傷的情緒帶回了家,哭了大半夜,第二天更是將悲傷放大,又哭又唱地去葬花了。

悲傷到什麼程度?連躲到一邊偷看的寶玉也被感染,跟著“悲慟了一回”

回頭再來看,黛玉所傷感的原因是否真實存在?晴雯是因為她是孤女而不開門嗎?寶玉是已經移情別戀了嗎?並不是,都是黛玉自思自想得出的莫須有的結論。因此,在第六十三回佔花名時,曹公給了黛玉一句批語:“莫怨東風當自嗟。”不能怪別人啊,都是你自嗟自嘆自尋煩惱,把哭當成了生活的主旋律。可是,

“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能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從心理學上來分析,一個人長期處於悲傷消極的情緒中,極易毀壞健康,何況黛玉本來身體就好不好,這種情緒會嚴重影響飲食和睡眠,“大約一年之中,通共也只好睡十夜滿足的”。早夭就成了必然!

《紅樓夢》:晴雯遷怒,黛玉多心,一個細節,伏下了晴黛的死因

再看晴雯,

“遷怒是常事”,但遷怒是很容易得罪人的。大家都是人,誰也不該成為你的出氣筒,就因為你心裡不爽,別人就該受你的氣嗎?

遷怒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表現,和黛玉一樣,“我只為我的心”,意思是隻要我心裡爽就行了,你們爽不爽我管不著。為了她心裡爽,黛玉的病情加重,寶玉背了鍋,還有後面第三十回,襲人被寶玉重重地踢了一腳落下吐血的病根,也是因為這次晴雯遷怒不開門所致。

最關鍵的是,晴雯忘了自己的身份:在賈府,她只是個丫鬟,不是主子,她沒有人身自由。

今天遷怒給黛玉,黛玉不會計較,明天遷怒給寶釵,寶釵也不會計較,但這並不代表所有被遷怒的人,都不會計較。

比如那些本來就對受寵的丫頭們眼紅的婆子。

第七十四回,抄檢大觀園,已經被王夫人警告過有氣在心的晴雯,也做了一件遷怒的事。

抄檢大觀園,是王夫人下的令,誰都不能有怨言。抄到怡紅院時,大家都安安靜靜地打開箱子,唯有晴雯

“挽著頭髮闖進來,豁一聲將箱子掀開,兩手捉著底子,朝天往地下盡情一倒,將所有之物盡皆倒出。”好大的氣性,這是用行動抗議嗎?別忘了在場的好幾個人都比她年長比她地位高,這中間就包括王熙鳳,還有存心要找碴的王善保家的。

《紅樓夢》:晴雯遷怒,黛玉多心,一個細節,伏下了晴黛的死因

這些人,誰該受她的氣?誰該承受她無理的行為?誰也不該,誰也不想。胸懷大一點的,不和你個小丫頭計較;心胸狹窄一點的,就給你記上一筆了。

果然,事情過後,王夫人“親自來園裡”“把這裡所有的丫頭們都叫來一一過目”“王善保家的去趁勢告倒了晴雯,本處有人和園中不睦的,也就隨機趁便下了些話。”

看,告狀最積極的,就是王善保家的,她首先告的,就是晴雯。

牆倒眾人推,那些和晴雯有宿怨的,或者沒有宿怨純粹就是看不慣的,也或者和她一樣只是喜歡遷怒於人的,就都跑過來吐一口唾沫。

然後,她就被唾沫星子給淹死了,“壽夭多因毀謗生”,但這毀謗,並非無緣無故。

《紅樓夢》:晴雯遷怒,黛玉多心,一個細節,伏下了晴黛的死因

性格決定命運,晴為黛副,晴雯和黛玉,都是死於過於自我的性格。群居社會,要想大家和睦相處,必須收斂自己的稜角,拔掉身上的刺,才不會在傷人的同時自傷。

沒有誰會無限包容你的脾氣、小性兒,除非你的父母。但是,誰的父母又能保護兒女一輩子呢?晴雯和黛玉,都是父母早喪的孤女,如果自己不去學會與人相處之道,就難免落得被排擠甚至早夭的下場。

一嘆!


往期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