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孩子看了很多的書,但是閱讀理解跟不上,怎麼辦?

風輕雲淡138605232

我從事語文教育22年,深有感觸,按理說,愛看書的孩子閱讀能力不會太差。我想我們應該關注這幾個問題:



1、孩子讀的書適不適合孩子?

每個年齡階段讀的書都應該有不同。低段可以讓孩子讀繪本和注音讀物,以增強孩子的閱讀興趣。(有的孩子可以更早接觸文字讀物。)中段應該讓孩子讀讀童話故事,適當看些名著。高段應該多讀真正打動人心的,有一些深度的書了。

孩子的閱讀往往只憑興趣,在選書時,要幫孩子把好關,給予指導和幫助,千萬不要原因比自己水平低的人寫的作文之類的。

2、孩子是怎麼讀書的?

我要求我們班孩子都要閱讀,而且是專心閱讀,通食生時要有睡前閱讀,現在住校,要有早讀和午讀。讀書的時候要動筆墨,勾畫美詞佳句,做摘抄,寫寫批註(當然這僅能限於自己的書。)再寫寫故事的主要內容自己自己的感受。

我還定期交流摘抄本,讓孩子有更多的收穫。鼓勵孩子在讀書時展開聯想,腦海中出現畫面,把自己置身於故事中,讓自己真正讀進故事中去。有時還叫他們續編故事,改編故事,講故事。


3、孩子怎麼做的閱讀題?

當然,讀書不僅僅是為了做題,不過當前的教育不會做題是萬萬不能的。有的孩子做閱讀題,是拿著就動詞做。根本都沒把短文讀懂。

首先是要把短文讀通、讀順。

其次是要把短文讀懂,短文講了什麼,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分別是什麼。短文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

再次,要弄清短文怎麼寫的,作者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和表達方式來寫的。

寫幾步對於基礎好的孩子可以一次完成。基礎差的孩子多讀幾遍再做後面的題目。

接下來,看看題目,結合題目讀短文,完成練習。

閱讀可以增強語感,陶冶情操,提高我們的審美能力。我們要有效閱讀,不是為了閱讀而閱讀。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1977

首先、要先區分一下孩子是幾年級的孩子。因為小學一年級和小學六年級,看的書區別實在太大了。

一年級的孩子剛升入小學,孩子識字階段,看的書圖畫往往比較多。因為理解力也還遠遠不夠,閱讀理解跟不上很正常。而六年級,心智已經比較成熟,看的書應該基本沒有圖,完全是文字了。甚至討論的內容也都比較深入了。

第二、要警惕孩子到底看的什麼書?書不是讀得多就好,還要看究竟在看何種書。

比如:

漫畫書和那種純文字的章節書(Chapter Book),對於閱讀理解的幫助差別可是太大了。個人認為,漫畫書看的再多,對於閱讀理解的幫助所起的作用也很小。而一本純文字的經典小說,對於詞彙積累、閱讀理解和作文的幫助都非漫畫書所能比擬。

當然,不是說禁止讀漫畫書,只是要注意到,漫畫書對於語言能力的幫助是比較有限的。

解決:減少漫畫書的數量,多讀純文字的書籍。

再者,書的內容如果遠遠低於孩子年齡要求的水平,也要警惕。比如,三、四年級的孩子完全可以看哈利波特等大部頭的著作了。如果還在看一些內容非常簡單淺顯的書籍,也要引起注意。

第三、書孩子是否真看懂了?

每個孩子發展的階段不盡相同,不要看別人讀那本書,就一定要讓孩子看。比如,哈利波特吧,有的孩子三年級就讀完了,有的要到四年級。有的孩子根本就不感興趣。最重要的是符合自己的水平,要看懂了。

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經驗:

女兒2年級第一學期末開家長會,她的英語老師特別跟我說,女兒朗讀得非常流利,非常好。但是,她覺得女兒沒有真正看懂,只是在拼讀方面非常優秀,但並沒有明白那個單詞的含義。因為,問一些關於文章內容方面的問題時,女兒有時候回答的並不對。(英文跟中文確實不太一樣,只要會拼,就可以讀,但不代表真知道含義。)

後來我特別注意了一下,會偶爾挑一兩本她正在看的書,和她共讀一下,再問問她具體內容,找到一些內容跟她討論。這樣可以發現一些可以適當引導一下。效果還是挺好的。

第四、孩子讀得書是否內容比較廣泛?

到了小學高年級,閱讀理解,與個人知識面是否挺廣泛也會慢慢掛鉤。平時可以讓孩子多聽聽新聞,看看報紙,接觸一些百科全書等方面的知識,使閱讀的興趣儘量廣泛一些。這對於孩子日後升入中學都是有幫助的。

第五、考試的時候做閱讀理解的方法是否對了?

這點不必細說,相信家長也都明白。自由閱讀時候的理解和最後考試時候的閱讀理解還是不太一樣的。考試時候,還是需要一些做題的方法和步驟的。相信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的小竅門,可以傳授分享一些給孩子。

最後,看書畢竟不是隻為考試,而是為了那份閱讀的快樂。

千萬不要用閱讀理解不好打擊看書的興趣。不要把看了書也沒啥幫助的負面情緒傳遞給孩子。孩子愛看書,看了很多書,還是應該多鼓勵孩子的。


家有雙語娃

多多讀書,對於孩子的閱讀理解和寫作的確是有幫助,但是這種幫助是有限的,小學生的廣泛閱讀,對孩子最大的提升,是提高了學生的認知能力,開闊了眼界,然而,它對於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升卻是有限的。

讀書多,並不代表閱讀理解題做得好,能考高分。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讓孩子多讀書,是為了孩子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浸潤書香,這是一個長遠的教育工程。

語文閱讀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是課外閱讀量,二是閱讀應試能力。課外閱讀量的累積,並不與閱讀應試能力劃等號。

那麼,如何才能提升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呢?

我們首先來看一下小學閱讀理解的考核點。“小作家起跑線”用一個思維導圖來分析表述:


文字應用基礎,就是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包括字、詞、拼音和詞語釋義等。這些基礎知識,只要上課認真聽講,課後好好複習鞏固,每個學生都可以保證不丟分。所以,這個考核點是基礎點,不是難點。

小學生課外讀書多,時間長了,可以增強和提升孩子的理解能力,但是,對於孩子的語言概括能力和表述能力,卻沒有什麼幫助。

下面,重點說一下如何提升小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和表述能力,這個是難點,也是重中之重。只要概括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述能力三種能力具備,那麼,做閱讀理解題就可以得高分甚至滿分。

要提高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和表述能力,就要做到以下兩點:

一,適當做一部分閱讀理解練習題。

在選擇閱讀理解訓練題的時候,家長要注意多給孩子選擇,以概括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述能力練習為主的習題或圖書,不要在組詞造句、拼音考核、選詞填空這樣的基礎考核題上浪費時間。

1,語言概括能力,主要考核點為:

(1)記敘文中,概括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精神品質;說明文中概括說明對象的性質、用途、功能和作用等;寫景文章中概括景物的特點;抒情文章中,概括人物的思想情感等。

(2),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或故事情節;概括某段的段落大意;通過填空題的形式,概括事件發生發展的不同階段等。

(3),是否能用準確簡潔的語言,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或人物的行為、情感。

2,語言表述能力,主要考核點為:

(1),單獨考核學生語言表述能力的,如要求學生寫擬人句、比喻句等,再如要求學生根據上下文意,通過想象,寫出主人公當時的心理活動、語言、神態或動作。

(2)綜合考核題,會將語言表述能力與概括能力、理解能力、分析判定能力和賞析能力融為一體。比如“請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屬於概括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述能力相融合的題型,“結合本文中心思想和自己的生活實際,請談談你的感受”,則屬於理解能力與表述能力融合的題型。

做好此類考核題的標準,請參考我上面發的思維導圖內容。

二,要提高語言概括能力和表述能力,還要多多練習寫作。

要知道,閱讀理解的本質,是讓學生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來,這就要用到概括能力和語言表述能力。

而只靠讀書,是無法提高這兩項能力的。

如何提高呢?口述和寫作。

讓孩子把對一篇文章的綜合理解和感受,試著講給家長聽,如果他不願意講,那就讓他寫下來。寫的過程,就是一個對自己思路和理解整理歸納、概括表述的過程。

不僅僅是寫讀後感,寫普通的作文和日記,對孩子的概括能力和表述能力提升,都很有幫助。

因為孩子一旦學會了表達,學會了概括總結,學會了如何用簡潔流暢的語言去描述一件事情,那麼,在做綜合類的閱讀理解題的時候,他就會用自己的語言去組織文字,來表述答案了。

所以,要真正學好閱讀理解,不在於讀書多少,而在於精讀、訓練與寫作三者相結合,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綜合答題能力。


小作家起跑線

首先,您的孩子看了很多書,這是好事,畢竟潛移默化地在影響著自己的思維,可能看過之後就忘記了,但是請相信看書還是有好處的,只是那些東西在發生著我們看不到的細微的變化,儘管有可能會忘記看過的書中講了些什麼。

其次,看書很多與會做閱讀理解並沒有很大的關聯。

因為看書注重的是去學習書中講的是什麼,並沒有針對相關的問題進行解答,也就是說沒有進行閱讀理解做題的一個訓練。

而做閱讀理解,重要的是會定位、會提取,就是說根據題目能準確定位到出題地方,一般答案就出現在提問點附近,要會提取。

最後,我就來講講您最關心的問題—如何提高閱讀理解?

我覺得閱讀理解應該按以下步驟做:

1、把文章迅速瀏覽一遍,注意一定要迅速,你要訓練的就是孩子迅速瀏覽文章的能力。

不需要詳細知道講什麼,大致知道在講哪方面或者關鍵東西的位置就可以了。

2、迅速瀏覽完後,就直接看問題,把幾個問題記在腦海中,再帶著問題去看文章,比一遍慢一點,但不要太慢,畢竟有時間限制。

題目記在腦海中,第二次看文章的時候,相信您的孩子在瀏覽到出題位置時,是會反應過來並停留進行細讀的,這時就可以在附近找到問題的答案了。

好了,就分享到這裡。我是陰晴有感,歡迎大家關注並私聊我,和我一同交流分享。


益智小課堂

首先,讀小學的孩子能夠閱讀很多書是一種好現象。這說明孩子對圖書產生了興趣,能夠主動閱讀,吸納書中的知識。

其次,家長要為孩子閱讀的圖書把好關。孩子們最早接觸的大多是低幼讀物,裡面以彩圖和拼音為主,文字的內容不多,這樣的讀物容易吸引孩子的興趣,卻不利於提高孩子的閱讀水平。所以在孩子上小學以後,要減少他們看繪本的內容,多看看文字書。

古人說:開卷有益。那是因為過去的圖書太少,大多是有學問的人下功夫寫成的,質量較高。而現代社會里,書籍已不再是稀缺物品,甚至出現發行氾濫的情況。家長在為孩子選擇圖書的時候,要把好質量關,內容關,多選一些著名作家寫的兒童經典圖書,多選文字類圖書,少選漫畫和拼音類的書,這樣才能提高孩子的閱讀與寫作水平。

第三,要相信量變與質變的道理。孩子讀一本好書,會收穫很多東西,也許並不能給你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在短時間內提高成績,但卻能夠加強頭腦中的知識儲備,當孩子養成了閱讀的好習慣,當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時,必然引起質變。讀書需要的是慢功夫,不可以急功近利。

第四,有關“孩子的閱讀理解跟不上”的問題,不妨給孩子買一些有針對性的圖書和資料,讓孩子瞭解一些考試的規則和答題技巧,這樣對提高語文成績也是有幫助的。

以上是幾條建議,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遠方老師在美國

一言以蔽之,孩子平時的閱讀大多以泛讀速讀為主,而閱讀理解則是對精讀能力的考察。

所謂精讀就是需要孩子反覆的讀,仔細的讀,逐字逐句的認真思考。想要讓孩子的閱讀和考試能力相結合,就需要在孩子平時的閱讀中,根據閱讀理解考查的題型,進行相關的訓練。

【題型:解釋字詞】

【方法】在平時的閱讀中,如果出現孩子可能不理解的生僻詞,家長可以教孩子用拆字解釋法,或近義詞比較法,一步步推敲出該詞語的核心語義。

比如《蜜蜂和螞蟻》中考到“心服口服”一詞,家長可以用拆字分析法告訴孩子,心服口服就是心裡和嘴上都服氣,也就是徹徹底底的佩服,表裡如一的佩服,真心實意的佩服。

【題型:填標點符號】

方法:可以給孩子挑選包含標點符號比較多的片段,讓孩子用相應的語氣朗讀該片段。讓孩子在朗讀中體會不同標點的語氣變化。比如“一隻青蛙突著兩眼蹲在荷葉上不停地叫著:“呱呱,呱呱……” 需要讓孩子讀出省略號所代表的聲音的延長。【題型:理解句子】

方法:可以在平時的閱讀中遇到一些有意思的句子,和孩子討論。比如之前網友出的“漢語八級考試”中一些有意思的句子:“你的牙真好看!” \t\t\t\t\t\t“哦,那是假的。” \t\t\t\t\t\t“啊,真的假的?” \t\t\t\t\t\t“真的。”問:牙是真的還是假的?

【題型:總結段意、中心思想】

方法:平時的生活中遇到了一些新鮮事、看到了什麼新聞,可以和孩子一起交流交流,並且有意引導孩子深入思考一下。比如讀到《倔強的小紅軍》這種文章的時候,可以跟孩子聯繫一下《戰狼》《紅海行動》等電影、陳可辛導演的《三分鐘》,通過這種橫向的對比,讓孩子體會那種奉獻精神。

【書籍的選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在生活中喜歡讀的都是暢銷、通俗的快餐圖書。比如《查理九世》《殭屍科學漫畫》《特種兵學校》等,但是這種眼睛的“暴走”往往會造成心靈吸收上的失重,畢竟閱讀是一種有重量的精神運動。可以給孩子選擇葉聖陶、曹文軒、長青藤獲獎圖書等適合孩子細細品味。慢下來,靜下來,別走得太快,等一等靈魂。


育人育己漫漫行

其實看了很多書不等於會讀書,讀懂了書。我們很多大人也有這個問題,先聊一點我自己的看法:

1、你提及的“閱讀理解跟不上”,指的是考試時閱讀題不會做?還是泛指孩子讀了書卻沒讀懂。如果是前者,是有技巧的,幫助孩子做一些針對性的練習,就能快速的提高;如果是後者,那麼就需要更有目標性的制定學習計劃了。

2、你所指的孩子的年齡範疇在哪個階段。如上圖,其實在4年級以前,孩子們都在學習一些最基本的閱讀技能。字、詞、段落、提煉中心思想、繪製文章的提綱等等,他們在語文課上學習閱讀的方法。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智力的增長,我們是可以提供一些工具,如一些簡單的讀書筆記模板給他們,讓他們學習如何提煉關鍵信息,如何理解邏輯的結構。比如下圖中,我幫孩子在閱讀繪本《獅子燙頭髮》之後,用思維導圖來複述故事。

13、孩子的閱讀範圍是什麼?足夠豐富麼?故事類書籍和非故事類書籍,圖書的種類不一樣,閱讀的方法也不一樣。我們必須給孩子演示如何做閱讀,如何做一些有意義的閱讀討論。慢慢的,孩子會去模仿,會去提煉書籍中的內容和信息,會做出更多有意義的思考。而這個過程,不可能完全指望老師,更多的是我們家長的引導和陪伴。

總之,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學習閱讀,學會閱讀,學會用閱讀來為己所用。


溫蒂小屋

古語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的意思呢,就是書讀上一百遍,深層的意思,自然能夠明白。


當然我們不可能真的要去讀一百遍,但這句話說明了一個道理 ,只有對一本書精讀細讀了,書中的一些道理也就顯而易見的明白了。

現在很多人都在追求閱讀量,包括對孩子的閱讀要求,囫圇吞棗的把書看完了,也就完全忘記了。其實很多好書是值得有的放矢的精讀、細讀、反覆閱讀的。

當然在看書和選擇書上面可以借鑑愛因斯坦的“一總、二分、三合”讀書法,咱們看一看他總結的方式,我們借鑑學習一下。

一總:先瀏覽書的前言、後記、序等總述性部分,認真讀目錄,大概瞭解全書的結構、內容、要點和體系等,有個總體印象。

二分:在讀了目錄後,先略讀正文,這不需要逐字讀,要著重對那些大小標題、畫線、加點、黑體字或有特殊標記的句段進行閱讀,這些往往是每節的重點。可根據自己所需的內容來細讀。

三合:就是在翻閱略讀的基礎上,對這本書已有個基本的印象,這樣再細讀一遍全書內容,並加以思考、綜合,使其條理化、系統化,以弄清其內在聯繫,達到深化、提高的目的,進一步深入領會初讀時所不能領會的許多東西。這一步非常重要。



孩子們或者是我們,往往在這一步不能理解叔的意思時,看過書一扔,便算結束。

所以這個本書的內容並沒有吃透。大家可以借鑑這種方法,希望對大家有用😊

只有理解能力跟上了,再去追求閱讀量吧。


一起歡樂成長

孩子喜歡看書,是多好的習慣啊!

在小學階段,最重要的是給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而不是特意去要求他按照學校里語文書裡教的那樣,好像做八股文一樣的,把文章裡的各種道理講得頭頭是道。孩子喜歡看,就是說明能發現文字裡的美,至於那個美,他自己去體會,慢慢地,會學會如何表達!

我算是個書痴了,從小就愛讀書,不過那個時候沒現在的條件,能讀到的書是很有限的。所以有了孩子以後,就忍不住地買買買,不希望自己當年讀不到書的遺憾讓孩子再體會。

到了現在,家裡最多的就是書,每年收到的包裹最多的也是書。以前在亞馬遜噹噹買,後來轉戰京東,幾乎把我自己願意看的買完了,把適合孩子這個階段看的也都買完了。

書都是我幫孩子挑選的,但是常常會面臨買回來的書一時提不起興趣,放在書架上吃灰。但也會出現突然他就對這些吃灰的書態度大轉變,看得愛不釋手。

二年級之前,看的書還都是繪本為主的,自從看了同學的一本《查理九世》之後,突然就對文字為主的故事書就提起了興趣。一下子,全套買回來沒多久就看完了,而且還會主動再看第二遍。

然後同學送了幾本厚厚的鄭淵潔的四大名傳,每本書都是厚厚的四五百頁,我都擔心沒有耐心看的,沒想到這套書是這兩年裡看的次數最多的。好幾本書封皮都翻爛了

然後沈石溪、曹文軒、凡爾納等等的,還有很多名人傳記,都在不知不覺間一遍遍讀完。

因為我自己小時候印象中也沒人來指導我如何讀書,如何去理解,就是跟著老師上課,然後自己買些課外書,考試之類的東西倒也從來沒有操心過。

所以,對孩子的閱讀和寫作,我更多的是抱著隨自然的心態去面對,並沒有刻意的去要求閱讀理解的時候一定要分得清總分總結構、什麼中心思想,表達作者什麼態度等等這類的東西。

像下邊這個每個學期老師發下來讓背的知識點,讓記住的劃線部分的用詞,我個人都覺得很無聊。如果孩子被這種東西擾亂了讀書的興趣,反而是得不償失的!

但是,現實生活中,孩子在學校又面臨著學校的考試,考試中又都是這樣的條條框框,還得一點點的引導孩子去學會。心裡鄙視它,可是一定要拿下它!因為太小兒科嘛!

其實,最容易的事情就是這類照貓畫虎,沒有創造力的事情了。要做到這些並不難,關鍵就是家長陪著孩子去閱讀,然後用對話的形式來引導孩子去發現文章裡的寫得好的詞句,作者的心情等等,然後再一步步去引導到什麼“生命的意義”“高尚的情操”這類冠冕堂皇的話語上來。

閱讀和寫作更是相通的,能理解看的各個文章寫得好的地方在哪裡,慢慢的就會從模仿開始一步步掌握自己去寫。

然後,推薦一套書,肖復興寫的《肖復興讀寫系列》,其中就有他如何引導自己的孩子學寫作文,他在教育孩子讀書方面的總結。相信對你會有些許啟發。

最後曬曬一部分書,小說類、故事類的書,基本都是翻看了兩遍以上的。

還有好多,就不刷屏了


區塊鏈濤哥

另外閱讀跟寫作息息相關,所以之前我也有寫過一篇關於寫作的經驗分享,我建議寫兩篇文章能夠結合著看,這樣應該會對你有所啟發把。
關於孩子閱讀的問題的確是一件非常讓人糾結的事情,因為它並不像數學等會了就是會了。人們常說一千個人眼裡有一上個哈姆雷特,讀書這種事兒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體會,而閱讀、寫作這種事兒偏偏又是一個給你一定範圍讓你發揮的事情。

因此日常我們在給孩子進行閱讀的時候還是應該給予一些“干預”,引導孩子不能僅僅是隻看,還要想,還要說。這種能力一定是通過訓練練出來的,學校老師也一定會教,但是想要做的足夠好,一方面要看孩子自身另一方面就得看父母的引導幫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