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謠聽起來很窮,跟我的青春一樣

最早的民謠起源於誰,是哪首歌,被哪群年輕人傳唱著,這些都被人們遺忘了。

但是直到今天,在這個紙醉金迷,火樹銀花的時代,民謠還被傳唱著,本身就是一個奇蹟。

音樂圈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搞古典的看不起搞金屬的,搞金屬的看不起搞民謠的。其實音樂風格沒有好壞之分,只是受眾不同而已。

而民謠,總是在淺吟低唱,總是在嘆息緬懷。曲風低沉,音調悲哀。

也總有人喜歡聽,說能讓人想起年輕時候的舊電臺。

民謠聽起來很窮,跟我的青春一樣

民謠歌手們不像搖滾歌手需要一整套設備,往往都是一隻鼓,一把吉他,背起來就能行走天涯。他們滿面風霜,鬍子拉碴,行走在風裡,流浪在路上。

他們是把歌唱這件事當做信仰來生活的。自由、孤獨、遠方,你能聽到它們在琴絃上跳動的聲音。

民謠聽起來很窮,跟我的青春一樣

他們探討人間。

“也不知在黑暗中究竟沉睡了多久,也不知要有多難才能睜開雙眼。我從遠方趕來,恰巧你們也在。’

“有苦是福可福禍相生,酒肉穿腸做朽翁。掃盡塵埃八面玲瓏,若不成瘋魔,怎敢在人間走一程。”

“工作談情如常,迷惘也都如常,你看很多人在路上仍不解為何而忙。”

他們歌唱姑娘。

“忘掉名字吧,我給你一個家。”

“不要未來,只要你來,陪我到可可西里看一看海。”

“你是旅途,你是故鄉,你是忽明忽暗的不悔時光。你是一束生命的全力綻放。你是我不願醒來的夢啊柔情一場。”

民謠聽起來很窮,跟我的青春一樣

在陽光撒滿窗臺的午後,在四下無人的深夜隧道,在狂歡聚會後的散場,你會不會想起那句歌詞,直擊內心。

民謠帶給我們什麼呢,實際上是一種心平氣和的生活方式。

對於未來,不是頹然的喪,是一種不懼任何的坦然。類似於“我就在這裡,請將那些災厄砸向我,我為迎接你已張開雙臂。”

民謠很樸實,有的只有和絃;但是它很美好,讓人想起青春。

心有暖陽,才會歌頌風霜。從這個角度來看,那些戲謔的歌詞似乎也能理解了。

不過就是“你那麼好笑,心裡一定很苦吧。”

越簡單的東西越純粹,越純粹的越接近心靈。民謠就是這麼一種存在,歌唱技巧不多,甚至略顯笨拙。它是訴說。

民謠聽起來很窮,跟我的青春一樣

北島寫的這段話用來解釋民謠受眾的想法最合適:“話說回來了,那時我們有夢,關於文學,關於愛情,關於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

緬懷青春讓人神傷,但我們偶爾還需要回溯歲月,跟曾經理想主義的自己碰杯。

你有多久沒有靜下來聽一首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