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人员是事业编吗?

范宝财

社区工作人员,也就是我们口中常说的社区干部,他们和农村干部一样,都是我国最基层的工作人员,承担着国家大量的基础工作,如计生、卫生、安全、维稳等,但他们不属于行政序列,没有编制,只拿国家定额的补贴报酬,充其量只能算国家公务人员

关于社区干部的补贴报酬,各地标准不一。我所在的市,基本的标准是:社区书记、主任1780元/月,社区副书记、副主任、专干为1650元/月。这是近两年涨上来的水平,以前,我们这里社区干部的工资待遇非常低,每月只有几百元,拿着这么低的工资,却承担着大量的工作任务,很多人因此都不太愿意干。现在工资上来了,也开始交保险了,情况有所好转。像一些资产较多的社区,也和农村选村支书、村主任一样,出现了激烈的竞选现象。部分社区出现一些“牛叉主任”,也时常见诸报端。

不过总体上来看,除了部分不良社区干部典型外,绝大多数社区干部还是比较辛苦的,很多人干了几十年,也不能进入体制。好在近两年国家加大了对基层干部的倾斜力度,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名额面向基层农村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和三支一扶人员招录国家公务员,客观上也解决了部分社区工作人员的出路问题。

我是小公,专注公务员考试、任用、提拔等体制类问答,感兴趣或有疑问咨询的,可以关注私信我,我将提供全方位的权威解答。


80后小公

这位朋友你好,你问的社区工作人员是事业编吗?在机构改革中能不能转成行政编制吗?首先告诉你这位朋友,社区工作人员不是事业编,更不能转行政编制,社区招聘人员只是乡办的临时工。



我们当地在2005年招聘一批社区招聘人员,当时的工资是每个月300块钱,也不缴纳养老保险。每天都是在社区工作,服务社区,负责社区的计划生育,治安管理,人口普查,低保申请等有关社区的所有工作。



“三夏”防火,秋季秸秆禁烧,蹲在田间地头都有社区招聘人员的身影。三伏天到大街清理垃圾,清理小广告,参加城市建设,卫生城市创建,拆迁,这就是社区招聘人员所干的工作。



社区招聘人员的工资有原来的每个月300元涨到现在的最低工资1570元。社区招聘人员成为我们乡办的中流砥柱,很多工作都是社区招聘人员负责,社区招聘人员已经成为乡办的主力军了。



很多社区招聘人员从2005年上班到现在已经10多年了,目前政府连养老保险都不给交,不知道以后到退休年龄后生活保障谁来负责?你这位朋友还问社区招聘人员是不是在编?在机构改革中还能不能转行政编制?怎么感觉你是不是在做梦呢?希望你以后多了解社区招聘人员的信息。


关注新周口

我算是很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就是社区工作人员!

一、先弄清楚什么是社区?

社区一词源于拉丁语,意思是共同的东西和亲密的伙伴关系。各个国家定义不一样,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有100多种说法。中国大陆官方所指的社区,指的是固定的地理范围内的社会成员以居住环境为主体,行使社会功能、创造社会规范,与行政村同一等级的行政区域。

二、什么是社区工作者?

在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社区的管理机构叫社区居委会,根据我国《宪法》和《居委会组织法》规定,居委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区工作者指的是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目前不是行政编制,也不是事业编制。社区工作人员没有工资只有津贴,全国各地执行的津贴也不等。社区工作人员如果要进入公务员或者事业编,需要经过严格的考试。

但是在一些特殊地区(例如深圳),社区管理机构除了居委会,还有一个工作站。按照《深圳市社区工作站管理办法》规定,社区工作站是上级政府在社区设置的管理服务平台,也就是说社区工作站相当于街道办事处的派出机构。社区工作站的工作人员里面有的是公务员,有的是事业编,当然也有没有编制的临聘人员。社区工作站实行的是工资制,全额财政拨款。

三、应该消除的什么误区?

居委会大妈?这种观点有点像台湾人以为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一样,站在几十年前的角度看待社区居委会了。事实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普遍都是很年轻,而学历必须是大专或以上。

社区工作人员就是社工?社工,是指社会工作(不是社区工作),指的是非盈利的、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专业化、职业化的活动。在国际社会,这类活动还被称为社会服务或社会福利服务。社工是需要考取社工资格证的,分初级社工、中级社工、社工督导,有严格的晋级制度和专业的工作方式。


长天含秋


我可回答。首先要弄懂什么是社区,在城市,社区是基层工作责任区的简称社区,是履行城市政府行政管理职能最基层的管理组织,直接由街道办事处领导,往上对区(镇)以上行政机构负责。在其他区域如县(县市级),乡镇政府以下,大部分都是叫责任区(以前叫管理区,文革期间一段时间叫小公社)负责制,是政府的垂直的基层组织,由乡镇政府直接领导,县城城区,城郊可由一个到数个街道办组成,基层垂直为几个至十数个不等我社区,职能同城市社区,人员由政府派出。



体制;城市社区的人员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属于临时工,由本地闲散人员经考核考察录取组成,一般不能转为事业编或公务员的,二是由市人社局有计划的招收的通过对优秀本科以上大学毕业生经过考试录取的“三支一扶”或“大学生村官”,这些人做的是社工的工作,但是同街道办事处政府人员待遇差不多,在社区工作四到六年不等本上可自动转为事业编。(其编制待遇由当地政府研究决定招考,招聘)社区主任由街道办任命或派出干部担任。


县乡镇以下的责任区是乡镇政府直接下派的行政干部担任实际工作,(很多的人是乡镇机关站,所长兼任)对几个至十几个不等的行政村负责,绝大部分是公务员或事业编人员。


远山的呼唤16811213

社区工作人员是事业编吗?这个问题看是在哪里问。有的地方是,有的地方不是。为什么呢?看我一一说来。

以贵州贵阳为例(因本人熟悉):

一,居委会及人员构成 普遍概念:

一个社区包括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范围的地域、一定规模的设施、一定特征的文化、一定类型的组织。社区就是这样一个"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社区功能:为了维持社区的政党动作,在城市,设立的基层社区管理组织是居民委员会,俗称‘‘居委会’’,其功能为:1、管理功能:管理生活在社区的人群的社会生活事务。2、服务功能:为社区居民和单位提供社会化服务。3、保障功能:救助和保护社区内弱势群体。4、教育功能:提高社区成员的文明素质和文化修养。5、安全稳定功能: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保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居委会人员构成: 一是委员,三年一次换届选举,分为直选和海选等形式,选举前会有宣传、报名、投票等一系列宣传。目前待遇是跟着贵阳市最低工资标准(2017年是1600元/月)走,扣除五金后到手一千三左右。 二是网格员,就是除委员外的其他各职能部门临聘专职人员,如社保、低保、禁毒、流管等专干。待遇和委员差不多,有的专干要高两三百元。 总的说来,居委会的人员组成就是这两部分人员。都不在体制内。

二,贵阳特色社区 在贵阳,以前的社区就是居委会,现在的社区就是以前的街道办事处。怎么说呢?2012年,贵阳和安徽铜陵成为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改革,撤销街道办事处,成立新型社区,进行网格化服务管理,打通为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简而言之,从2012年起,贵阳市就没有街道办事处了,基层就是从区—社区—居委会。

三,社区人员及构成: 改革后的社区是事业单位,承接原街道办事处除经济以外的所有工作,并新增很多服务职能。人员有事业编、临聘人员、某些职能部门派驻的下派人员组成。 为了解决居委会人员编制问题,在每年的事业单位招考中划出一定名额来定向招考社区和居委会中符合条件的人员,条件含在社区或居委会工作年限、学历、年龄等等。

题中所问的社区,若是在其他地方应该就是指的居委会,这是没有转到事业编的可能的。毕竟现在中国公务员和事业编制考试越来越成熟和完善,凡进必考是基本原则。要想转变身份,先努力学习充实自己,然后参加考试吧! 加油!!!


茶余饭后3901

我在某派某所工作,对于社区还是有一点了解,社区主要是协助当地派出所与政府管理工作,对社区内的民事调解,治安管理,外来人口登记等。

社区工作人员分两种,一种是工作人员,一种是协勤人员。

一,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是由社区自主招聘人员到社区工作,工资由社区自行发放。

二,协勤人员

由当地派出所指派人员到社区工作,工资由区政府统一发放,而协勤人员的权利又比工作人员大一点点,工作量也比较小一点。

所以社区人员不属于事业编,但不包括所有,有些地方的社区是属于事业编的。


全靠吹说故事

社区工作人员的定位

社区是由民政部门成立的自治机构,和村是一样的。这就很明确了,编制只供由机构编制部门成立的单位使用, 其它由政府、民政、工商等成立的机构,均不能使用编制。

一些地方在社区成立初期,所有的工作人员包括领导干部都是由行政事业单位调任的,他们原先有编制、有身份,随着机构的理顺,以及简政放权、精减机构编制,逐渐明确了社区的性质和用人导向,从而使得这一部分人没了编制和身份,产生了诸多问题。

在理顺过程中,这些问题大多数地方是通过挂靠、借调等方式,把工作人员的编制、工资、经费放在另一个单位,比如乡镇、区政府下的事业单位。个别地方因为编制紧缺,社区的工作人员没了身份也没了编制。还有就是像村一样成立自治组织。

可以明确的是,社区在机构改革中,是由民政部门成立的自治机构,不会转为事业单位或是行政单位的。因而社区的工作人员,更不会配给事业或者行政编制。


真宁腔调

社区全称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能是事业单位编制,更不能有行政编制,必须保持群众自治组织的独立性,不能把群众组织办成政府部门,或者编入事业或性政编制,不能违反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政府及派出机关应对居民委员会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居委会协助政府、街道开展工作。

国家重视居委会的建设和作用,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最底层的独立组织,直接服务群众,为群众直接办事的组织,是干活做事的群众组织,居民委员会中建立党的组织,是居民委员会的领导核心,决定重大事项。

所以,社区居民委员会绝对不是事业编制或者行政编制,否则就违法了,否则就会把群众组织的职能弱化,改变了社区居民委员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原则。政府支持社区建设发展,给予物质经费帮助,保持社区的独立性自主性。


园林之友

社区工作人员不是事业编制。社区非国家政府机关或机构不纳入编制管理。

首选要搞清“社区”的概念,社区等于村一级的自治组织,不属于行政、事业机构,居委会是社区管理组织,和村委会一个意思。社区是一个地理、社会概念,不是管理单位,居委会委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和城市基层政权的重要基础,也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之一。社区居委会干部是选举产生,社区事物繁杂为了弥补人员不足问题,面向社会聘用了工作人员,其工作人员采取合同聘用制与居委会签合同由《劳动合同法》调整。 综上所述,社区居委会不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其工作人员也不属于《公务员法》《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调整,也不存在三定方案、机构级别、人员编制一说,所以说社区不存在机构改革和人员身份转变的情形。


日知小公

社区工作人员,简称社工,明确是不具有事业编制身份的。但是在个别地方或个别情况下,具有事业编制的人员到社区工作,这种现象是存在的。

在机构改革中,社工转为事业编制几乎没有可能,更不用说转为公务员才具有的行政编制。但是在很多地方,社区书记、主任可以通过一定程序,选拔进入乡镇、街道班子,担任副职领导。社工也有机会参加定向的事业或者公务员招考,拥有事业编制或公务员编制。

近年来,中央的政策一直是控编减编,社工群体庞大,转为事业编制,难度很大。随着社会对社工越来越重视,社工待遇不断提高,各项保障不断加强。其实,编制只是一种形式,如果待遇和事业编制看齐,社工有没有编制都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