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應龍之亂是如何平定的?

鴨梨_採了個花

播州之役是明朝萬曆年間鎮壓播州楊氏土司楊應龍叛亂的一場戰爭,被視為明神宗“萬曆三大徵之一”。由於以往的歷史教材和科普讀物中對此事件著墨較少,這裡我們為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播州所在地區

提到播州叛亂,我們需要了解一下這一地區的歷史背景。公元九世紀前半葉,中國歷史上正值唐王朝後期,太原人楊端率部打敗南詔,繼而割據播州(今遵義市境內),世襲官位,歷經兩宋與元朝統治後,於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首領楊鏗降明,此後被視為苗疆土司,前後歷經二十九代七百餘年。

萬曆十四年(1586年),明政府賜楊應龍都指揮使銜。楊應龍雖然接受明廷冊封,卻心懷不軌,積蓄實力。萬曆十七年楊應龍發動叛亂,燒殺擄掠。但由於他的力量相比於整個大明王朝還是十分弱小的,所以楊應龍常常變換策略,與明軍打打停停,時叛時降,讓明政府很是頭疼。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二月,貴州巡撫江東之以都指揮使楊國柱討之,雙方在飛練堡(今貴州甕安東北)展開大戰,叛軍佯敗設伏,楊國柱中計,戰敗被俘,不久與其他明軍被俘將領一齊被楊應龍殺害。明廷遂罷免江東之,以郭子章代之。起用前都御史李化龍兼兵部侍郎,節制川、湖、貴州諸軍事。

作戰中的明軍

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李化龍指揮明軍分兵八路進發,共計二十餘萬人,其中劉綎部最善戰。明軍一路勢如破竹,三月二十九日破婁山關(今貴州遵義縣北九十里),婁山關既失,播州無險可守。四月十六日楊應龍退守海龍囤(貴州遵義西北)。五月十八日,明軍會師於海龍囤下,輪番進攻,楊應龍則令士兵以滾木、礌石阻擋。叛軍第一勇將楊珠為炮擊死。六月劉綎部大破叛軍據點。初六,楊應龍知大勢已去,絕望之下自縊而死(也有說法稱是自焚)。明軍入城,楊應龍之子楊朝棟、弟楊兆龍等被捕,播州全境平定。

大將劉綎畫像

此役前後歷時114天,耗費財力約二百餘萬兩。十二月,李化龍班師回朝,磔楊朝棟、楊兆龍等於市。平播之役後,明廷取消土司制度,實行改土歸流,置遵義、平越二府,分屬四川、貴州兩省。有力地維護了祖國統一,也鞏固了明政府對西南地區的控制。

張廷玉等:《明史》

劉利平:《明代“播州之役”軍費考》

趙曜、傅偉、何偉:《試析播州之役對明朝的影響》

回答者:雷曉凡,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個人簡介:雷曉凡,南京師範大學中國近現代史方向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長,季我努學社自媒體主編,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館員。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抗日老戰士口述史資料搶救整理”採訪與資料整理工作。目前研究方向為民國政治史、抗戰金融史。


季我努學社

楊應龍,是大明萬曆年間四川播州宣慰使,也是當地楊氏王朝的第二十九代君王。

央視記錄片《海龍屯》中楊應龍的形象,這部記錄片在服裝道具上可謂良心之做。

先說一下播州楊氏的由來。播州本古夜郎,唐屢為南詔所陷,唐鹹通十四年(873AD)南詔再次攻陷播州。山西太原人豪傑楊端率江西向氏、令狐氏、成氏、趙氏、猶氏、婁氏、梁氏、韋氏、謝氏等九姓子弟應募報國,明攻婁山,暗渡赤水,大破南詔,光復播州。於是蠻人懷服,擁楊端為播州之主,子孫世襲其職。五傳至楊昭,昭乏嗣無子過繼通籍兄弟楊充廣(老令公楊繼爺之後)之子楊貴遷為子,世襲播州之主。宋時楊粲、楊價皆封侯,端之十六代孫邦憲擒亂酋,追諡惠敏。生子漢英,徵蠻有功,諡忠宣。蒙古攻宋,楊家將再次慷慨報國,威震華夷,迨明太祖君臨天下,播主楊鏗早識天命,棄夏歸明。太祖嘉之,厚賜齎回籍。明太祖時於播州設立宣慰使司(駐地相當於今貴州遵義市及周邊地區),仍令楊家世守。楊家名為朝廷邊帥實為一國君王,半朝天子。正德朝,播州宣慰使楊相薨,遺孀赴京奉事襲爵,處處留情的少年天子武宗皇帝竟然“感玉墀蓮花之瑞幸焉”並賜以鸞輿鐵券回籍。

明代播州宣慰司

而楊氏子孫怙寵肆惡也胚胎於此。隆慶五年,播州宣慰使楊烈薨,子楊應龍嗣。

楊應龍世襲了父親楊烈的播州宣慰司一職便窮奢極欲厚斂華夷,造琉璃大殿、海龍囤城池。於萬曆十四年,因平茂州賊五知子、柳州賊曹倫有功,楊應龍升任都指揮使,因從調有功,加封為驃騎將軍。同年,又因向朝廷進獻大木美材七十棵,受賜飛魚服與都指揮使職。當時楊家榮華富貴幾乎超越了黔國公沐家。但人心苦不足,楊應龍在位極人臣之後便萌生了不臣之念,其居所雕龍飾鳳,宮中擅用閹宦,無所不為;且楊應龍為人狡詐多疑,好以誅殺立威。因聽信寵妾田雌鳳(播州土豪田種玉女)讒言,殺妻(龍虎山張天師之女, 或雲應龍聽信田氏毀謗之饞,遂出張氏,賜族弟新鰥者配焉)及侍女僕役四十餘口,這一家族內亂導致了張天師府向朝廷告其謀反。萬曆十八年,貴州巡撫葉夢熊也上奏楊應龍不法諸事,力主勘問。明神宗大怒,令錦衣衛將楊應龍拿至重慶受審,後來楊應龍打通關節,被允許以銀贖罪,並以子為質。但楊應龍出獄後不久,其子突然暴死獄中併發生了家臣買鹽被貪官暗算等事件這一切使楊應龍忍無可忍,決意造反。



第一部紀實小說《徵播奏捷演義》中張天師請求天子賜婚。

楊應龍大興土木,建造宮殿城池。



災難的開始,楊應龍邂逅田雌鳳。



楊應龍人生最幸福的時刻,少年王侯,豪門伉儷。

萬曆二十四年,楊應龍拜黃七為正軍師,孫時泰為副軍師;趙仕登、何漢良(二人久在部下者)、李旭等為謀士;楊光隣、郭通等為督軍總管;何邦寧、田一鵬為內司總管;尚守忠、謝朝俸等為提督,各分守巡警;吳金錢、石朝貴等為苗頭總督;婁國、張讓等為頭目。分兵襲掠餘慶、大呼、都壩,焚劫草塘二司及興隆、都勻各衛,圍黃平,戮重安長官家。二十五年,流劫四川江津、南川諸邑,襲擊貴州洪頭、高坪、新村諸屯,並侵擾湖廣四十八屯,西南大亂。萬曆二十七年,貴州巡撫江東之等率兵三千進剿。楊應龍令其弟楊兆龍、子楊朝棟至飛練堡迎戰,王師全軍覆沒,無一生還。江東之被朝廷革職拿問。 此時,大明朝與日本豐臣政權在朝鮮的戰事已經結束,明神宗皇帝決心全力平定播州。同年五月,朝廷以李化龍為帥,奉命節制川、黔、湖廣三省軍務,主持平播戰事。而當先鋒則是劉鋌(平柳州賊曹倫時,劉鋌曾與楊應龍結為異姓兄弟)。

四月至六月,楊應龍的重鎮婁山關、海龍屯被先後王師攻破,六月初六日,楊應龍見敗局已定,與愛妾周氏、何氏焚宮自縊,子楊朝棟、弟楊兆龍被俘。戰役前後歷時一百一十四天,斬殺楊應龍部下亂兵兩萬。萬曆二十八年十二月,李化龍班師回朝,並將楊朝棟等六十九人押解到京師,獻俘午門,旋即伏誅西市。至此,平播一戰以完勝結束。


自唐乾符三年楊端入播至萬曆二十七年楊應龍亡國,播州楊氏歷唐宋元明四朝,傳二十九代,七百二十五年。崇禎朝,鑑於本地楊氏子孫甚多,朝廷乃封楊應龍之孫楊壽松為五品土官,以示和解。

至今遵義地區有萬餘楊姓,皆為播州楊氏之後。


散騎舍人

平播之役,是一場萬曆皇帝和黔北土司打的一場跨世紀戰爭。楊應龍自焚海龍屯。播州改名遵義,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運行了將近兩千年的土司制度宣佈結束。播州也進被納入了中原文明的框架之中。

楊應龍,可以說是最大,也是最後的一位土司王。楊家數代天下,盡數毀在他的手裡。可惜的是,他萬萬沒想到,他自以為兵強馬壯的部隊,在國家眼裡也不過爾爾。企圖造反奪得天下,可惜時機不對。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不管怎麼說,這老哥也是我遵義的一塊大寶貝了。敢於對抗朝廷,估計他是第一個,給後人留下了世界物質文化遺產――海龍屯。也算是給遵義長臉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