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将领刘锦棠如何协助左宗棠收复新疆的?

用户166364617

刘锦棠是左宗棠最倚重的湘军大将刘松山之侄。在进新疆之前,左宗棠首先需要平定陕甘两地的回民叛军。左宗棠按照“先捻(捻军)后回、先陕后甘”的基本方略,先后击败陕回贼首白彦虎,甘回贼首马化龙等,安抚灾民,逐步善后,将西北早已糜烂的局面,依次挽回。刘松山就是在进攻回军老巢金积堡周边时,英勇牺牲的。刘锦棠在左宗棠支持下,继承了叔父的遗志和旧部,继续统率老湘军。

肃州回军被击溃后,进疆之路就在眼前。当时左宗棠坐镇肃州大营(今甘肃酒泉),派金顺带前锋先行,刘锦棠率领大军在其后,拉开了收复新疆、驱逐浩罕侵略者阿古柏和逆贼白彦虎的伟大战争。刘锦棠在收复新疆之战中,作用非常重要,几乎参与了每一场战役,实际上是左宗棠的前敌总指挥。

1875年初,刘锦棠在甘肃休整军队。在经过一年的厉兵秣马后,他率军从肃州出发,先到达新疆吉木萨尔。当时左宗棠的战略是“先北后南、缓进速战”。这个方略是非常正确的。在历史上,无论汉唐还是清朝,要控制西域全境,首先要占据天山以北水草丰美之地,进而南下,攻克被沙漠包围的各个绿洲城市。而由于西域远离中原,补给困难,水源稀少,因此只能缓慢进兵,以免后勤跟不上;而临战时,必须一鼓作气,集全力于一点,迅速破敌,否则打成持久战,进攻一方就会老师糜饷,陷入被动局面。刘锦棠和金顺相互配合,先后打下了古牧地、乌鲁木齐、玛纳斯、托克逊、达坂城等地,北疆敌军全部被肃清。接下来是南疆,南疆主要是“拔城”作战,先后打下库尔勒、轮台、库车、阿克苏、叶尔羌、喀什、英吉沙、和田等地。此外,左宗棠亲自率军前往哈密大营,准备兵分三路,与俄军决一死战,以收复被俄军占据的伊犁,刘锦棠担任西路军总指挥,俄军最终撤出伊犁。浩罕军阀阿古柏在作战期间死亡,余部溃散,白彦虎逃出国境,投靠俄国。

刘锦棠不光是一位沙场战将,也擅长行政治理。新疆经过长期战乱后,行政体系基本上是瘫痪的。刘锦棠设立了“善后局”,前方军人打仗,打下后立即交由行政人员,进行善后。

1880年3月,清廷任命刘锦棠帮办新疆军务。8月,左宗棠回京,刘锦棠接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此时他已经是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了,相当于汉朝的西域都护,唐朝的安西大都护,当今的自治区党委书记。1884年,新疆和内地一样建省,改变了乾隆以来的军镇+羁縻制度。刘锦棠出任新疆首任巡抚,在任期间,他建立行政制度,安抚流民,恢复生产,枕戈待敌,为新疆的建设与发展贡献了一生。

总而言之,刘锦棠是左宗棠在平定西北中后期,最为倚重的左膀右臂。左宗棠制定战略,刘锦棠执行战术。他是老湘军最有力的直接统帅,是出色的前敌指挥官。如果没有刘锦棠,左公当时年事已高,进疆之路十分凶险,恐身体难以支撑。新疆建省之后,刘锦棠殚精竭虑,又铸剑为犁,在军政两个领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什么是民族英雄?这就是民族英雄。


安西都护府

一、收复北疆

准备收复新疆时,刘锦棠是老湘军统领,下辖湘军25营约一万人,是参战六七万清军中唯一的湘军部队,所以深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左宗棠器重,任命刘锦棠为总理行营营务(类似于左宗棠的参谋长)。当清军开始行动后,左宗棠又命令:“前路进止事宜,悉委总统湘军刘锦棠相机酌度”,因为左宗棠自己在整个新疆之战中始终呆在甘肃肃州一带,没有迈入新疆一步,这个任命实际上就相当于让刘锦棠担任收复新疆的军事总指挥

这里说句题外话,这个任命实际上是有点不合适的,因为当时与刘锦棠一起作战的是乌鲁木齐都统金顺,金顺是满洲镶蓝旗人,伊尔根觉罗氏,为满清贵胄,同时他也是清廷任命的帮办新疆军务,也就是副司令,地位仅次于左宗棠,而高于刘锦棠,同时金顺手下有40营八旗、绿营共计2万步骑,兵力也是刘锦棠的一倍,如果金顺对左宗棠的这个任命不满的话,那么前线很有可能发生高层争执而影响战局,万幸的是金顺顾全大局,才让左宗棠的这个低级错误没有发酵。

1876年8月,在清廷命令左宗棠收复新疆一年多以后,西征军终于开始进攻北疆。刘锦棠与金顺合兵一处,先攻克了由回民军防守的乌鲁木齐门户古牧地城,歼敌近6000人(其中阿古柏兵358人),俘虏215人。清军仅阵亡158人,负伤450人(其中湘军阵亡14名,受伤38名)。随即攻占乌鲁木齐,左宗棠随即让刘锦棠镇守乌鲁木齐,让金顺率部收复北疆其余各城。

应该说这是左宗棠在轻敌之下做出的一个错误决定,刘部兵力虽少,装备要好得多,有雷明顿步枪和德国开花大炮,战斗力也较强,适宜攻坚;金顺所部则全为旧式火器和大刀长矛,金顺在指挥才能上也不如刘锦棠。结果回民军2万人死守玛纳斯,金部久攻不克,刘锦棠又调动5000湘军前往支援,直到3个月后才将玛纳斯攻克,这时冬季来临,大雪封山,丧失了乘胜攻击南疆的机会。

二、收复南疆

北疆之战让左宗棠认识到八旗绿营战斗力太弱,于是将金顺所部裁减了一半,令其驻守北疆,将战斗力较强的两支勇营部队:张曜的河南嵩武军14营和徐占彪的蜀军5营,以及马队2营都划归刘锦棠统一指挥,使其兵力增至46营2万余人。

1877年4月,刘锦棠兵分三路,自率湘军和开花炮队由乌鲁木齐南下攻克达坂城,毙敌2000余人,俘敌1200余人(其中阿古柏兵213名)。然后分兵6营配合张曜、徐占彪攻打吐鲁番,自己率14营西进攻克托克逊,毙敌2000余人,俘敌2万余人,湘军仅阵亡39人,负伤53人。而吐鲁番之敌回民军8500人也不战而降。闻风西逃的阿古柏于5月绝望自杀,这本来是一举收复新疆的好机会,但左宗棠却命令刘部等待采购秋粮完毕后再进兵。

1877年9月,刘锦棠率32营收复已经被敌军放弃了5个月之久的喀喇沙尔、库尔勒等空城,并发掘出敌军未及带走的粮食数十万斤,得知回民军首领白彦虎已经西逃库车,于是挑选精兵2500名急进,6天之内前进800余里,歼灭了押送百姓西撤的敌军千余人,救出百姓十万人,收复库车。

这时敌军已经无心作战,一路西逃,左宗棠事先担心的敌军据城顽抗情况根本没有出现,因为根据之前的战斗,敌人已经深知新疆土城是挡不住开花大炮的,所以只想逃往境外求生。因此清军一路高歌猛进,10月24日收复阿克苏,10月26日收复乌什,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就完全收复了南疆东四城(喀喇沙尔、库车、阿克苏、乌什)。

所谓兵败如山倒,南疆西四城(叶尔羌、英吉沙尔、和阗、喀什噶尔)敌军纷纷动摇,和阗、喀什噶尔向清军请降,刘锦棠派兵乘机收复喀什噶尔,白彦虎逃入俄国,刘锦棠完全平定南疆。

虽然世人都认为左宗棠是收复新疆的第一功臣,但不可否认左宗棠在实际战争指导方面犯了许多错误,他最正确的决定应该是任命了刘锦棠进行具体的指挥作战,如果他放给刘锦棠的权力更大的话,新疆的收复会更早,成就也会更大。从这方面来说,刘锦棠在收复新疆的功绩方面丝毫不亚于左宗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