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大、清华申请到哈佛等世界名校会不会受到歧视?

用户68286120

显然不会。

全世界范围来看,在本科阶段,能与北大清华比拼智商的只有印度理工。

为什么呢?因为一个国家的本科实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个因素:1.本科之前的基础教育水平,2.人口基数和应试难度造成的智商筛选。所以中国和印度才是最强的生源。

因此,在本科阶段,北大清华的水平还是很高的,尤其是基础学科,比如数学、物理。要知道北大数院每年都会招进来很多IMO(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金牌,其数量比起哈耶剑牛这样的学校只多不少,毕竟中国队的实力有目共睹。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基础教育的难度,全球领先。

很多去了美国名校学理工科的,其实是有利有弊。好处就是美国名校的课程设置更加注重视野。94年的沈汇涛,2016年的清华特奖,堪称头牌了,但是去了麻省理工学院和美国大学生做科研的时候发现,很多博士生才接触到的实验,他们本科就接触到了。

但是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视野广就意味着牺牲深度,上海中学头牌聂子佩,拿了IMO的金牌,去了MIT,他的好友,同样是满分金牌的韦东奕去了北大数院。几年之后发现韦东奕的数学功底更加扎实,比如算功之类的,但是聂子佩接触了前沿的数学问题。

但是像清华的姚班,搞计算机的有不一样,这个院系是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姚期智回国创办的,课程设置就很国际化,全英文授课,可以说和斯坦福之类的计算机系也八九不离十了。

以上是偏学术领域。

应用领域的话,比如商科文科之类的,哈佛耶鲁相对来说确实更加国际化一点,不过也分情况,很多有背景的家庭同样会选择本科四年在国内维护人脉,到研究生阶段再出去,这种考虑自然是为了日后长久的闷声发财了。


佩子临

从宏观来看,不会受到歧视。个例情况下,肯定也有歧视,但数量会非常少。比如,有人就是种族歧视,歧视你的中国人身份,那受到他的歧视就很正常了。(不要以为好学校的学生都是品学兼优,同样也存在各种奇葩:歧视、精英主义等。)

哈佛大学每年从中国录取几百人(本科很少,研究生和博士比较多),而且,几十年以来,中国人在美国校园里出现也属于正常事情,所以,也不会有特别奇怪的感觉。



另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这都是中国最顶尖的高校,在世界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能进入这样的学校读书,那都是超好的学习能力、超高的智商水平!在这些基础素质上是不落下风的。

哈佛大学有一套完善的学生录取流程,申请者众多,录取率非常低,在5%左右,有的专业甚至会到千分之几。这样激烈的竞争中,能脱颖而出被录取,说明是有超人的地方,有一等一的能力,毋庸置疑。



以上。


青云一语

首先,任何中国人到美国学习、工作和生活,即便加入了美国国籍,也别指望宣传中的绝对公平与平等。相比奥巴马当选前,美国的种族歧视已经改善很多,但仍然存在,而且又有了抬头的趋势。这一点不会因为北大清华的身份而有所不同。华人科学家经常被以各种理由调查,升迁机会等待遇也会弱于美国白人。

其次,中国的基础教育和本科教育在全世界绝对是首屈一指的,美国也不会比中国更好,所以北大清华的学子到西方名校不会受到歧视。尽管如此,西方要凭实力说话,不会因为谁的北大清华身份给予优待。

再次,仅就教育而言,西方普遍存在“后发优势”,基础教育比较轻松,重在引导启发,本科基本确立研究方向,所以研究生教育很厉害。中国的孩子绝大部分不是输在起跑线上,而是累死在了起跑线上,寒窗十年,走到大学(本科)已经找不到学习的兴趣和方向 ,像刚逃出笼子的鸟,普遍比较放纵。所以每年都有很多学生拿不到学位证乃至毕业证。跨专业考研现象普遍,也说明了学习目标的混乱。为文凭而不是研究或者兴趣去跨专业考研,其结果可想而知。所以很多高校招聘教师都会考虑应聘者本科、硕士、博士学习经历的连贯性,尽量回避跨专业的高学历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