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联,妙联逸趣故事

古代对联,妙联逸趣故事!

清乾隆进士蒋起凤有一诗联云:“人生只有修行好,天下无如吃饭难。”后不知何人将其改作对联,曰:  

人生惟有读书好,

天下无如吃饭难。  
古代对联,妙联逸趣故事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有句云:“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清末,聂伯毅换下其下句以诗人袁寒云的一句诗曰: 

白日放歌须纵酒,  

黄金散尽为收书。
古代对联,妙联逸趣故事

旧时有一文人,因无钱贿赂而屡试不第,愤而弃文经商。一日在店堂挂一联曰:主考秉公,公子公孙公女婿同登金榜; 旁加小注,谓凡应试不第者对上下联,该店聘为二掌柜。后有张生者,满腹诗书而名落孙山,返店时对出下联:  

小生有怨,怨天怨地怨丈人不是朝官
古代对联,妙联逸趣故事

相传清代一捐官,不通文墨。到某地担任主考,不能阅卷,便将考生号码写置筒中,先出者为第一,依次类推,直到名额检满为止。有人作联嘲之云:  

尔小生论命莫论文,碰!  

咱老子用手不用眼,摇。
古代对联,妙联逸趣故事

郑板桥在淮县上任不久,一塾师前来告状,谓主人请他教学,议定一年酬金八吊,但年终未曾兑现。板桥疑塾师误人子弟,遂以大堂灯笼为题,出联曰:

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西南北;

塾师对道:

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板桥见塾师并非无能之辈,即判塾师为胜,并留其在衙办事。
古代对联,妙联逸趣故事

唐伯虎为一商人写对联,曰:“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源。”其人嫌该联表达的意思还不明显,不太满意。唐伯虎给他另写了一副,曰:

门前生意,好似夏月蚊虫,队进队出;

柜里铜钱,要象冬天虱子,越捉越多。

其人大喜而去。(蚊子、虱子,皆为嗜血动物)
古代对联,妙联逸趣故事

明代有一僧人姚广孝,在街上遇到林御史。林曰:

风吹罗汉摇和尚,

姚对道:

雨打金刚淋大人。
古代对联,妙联逸趣故事

乾隆状元秦涧泉学士,江宁(今南京)人,宋朝秦桧,也是江宁人,人以为秦涧泉为桧后人。一日秦涧泉至西湖,人故请其捻香拜岳坟并题联,秦涧泉无奈,题云:

人从宋后无名桧,

我到坟前愧姓秦。
古代对联,妙联逸趣故事

旧时某夫妇新婚之夜,新郎揭开新娘盖头,忽出一联:

十八年前未谋面,

新娘是个有胆有识的女子,细声应道:

二三更后便知心。
古代对联,妙联逸趣故事

金山寺有一小和尚善对,润州(府治在镇江)太守出对云:

史君子花,朝白午红暮紫;

小和尚答道:

虞美人草,春青夏绿秋黄。

联语共含有六种颜色。史君子与虞美人为嵌名。
古代对联,妙联逸趣故事

清钟耘航《振振堂集》载,某年除夕,钟曾题一联云:

过苦年,苦年过,过年苦,苦过年,年去年来今变古;

读好书,好书读,读书好,好读书,书田书舍子而孙。
古代对联,妙联逸趣故事

安徽定远县城隍庙里,有一副妙联,不仅有色有味,而且还具有警世作用,颇为难得。这副对联写道:

泪酸血咸,悔不该手辣口甜,只道世间无苦海;

金黄银白,但见了眼红心黑,哪知头上有青天。 (定远县有青天大老爷包青天)
古代对联,妙联逸趣故事​​

明万历年间,艾自修与张居正同科中举,艾名列榜最后一名,旧称背虎榜。张嘲之曰:

艾自修,自修勿修,白面书生背虎榜;

艾当时未对出。张当上宰相后,相传与皇后有暧昧关系,艾抓住这一点。遂得了下联:

张居正,居正勿正,黑心宰相卧龙床。
古代对联,妙联逸趣故事

图片源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