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蓋茨比》:底層人的渴望,上層人的玩弄

《了不起的蓋茨比》:底層人的渴望,上層人的玩弄

幾年前,我看了小李子主演的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在蓋茨比表象的繁華和最後的落寞中,我體會到了一種讓人熱淚盈眶的難受。

可這種難受無法去追根溯源,因為電影場景的快速轉換以及演員表情、情緒的閃現都沒辦法讓你完全捕捉到背後的殘酷。

而書籍就不同了,所有的人物、場景都用慢悠悠的文字展現,倘若你不明白,立馬能用眼睛回頭掃。

若將文字的表達與影像的表達作對比,文字就如同放大鏡,將電影想表達的情緒十分精緻的展現在你面前,所有人性之黑暗、時代之汙濁都無處躲藏。

倘若再用心體會,便能發現上世紀的偉大作家菲茨傑拉德用跨越時代的眼光,描繪了經濟快速發展背後的階層固化,以及階層固化背後底層人物生命的悲涼。

1

傑伊·蓋茨比原來叫詹姆斯·蓋茨,之所以要改名,是因為他不想承認自己的父母是貧困的農民,他想擁有一個顯赫的身世。

Gatsby 其實是God's baby(上帝之子)的縮寫,蓋茨比虛構了自己的名字,以此來迷惑自己,建立自信。

《了不起的蓋茨比》:底層人的渴望,上層人的玩弄

蓋茨比少年時期就立志要改變命運,他在一本小書中為自己的行為準則立下了來自貴族的規矩:

6:00 起床

6:15—6:30 啞鈴與爬牆練習

7:15—8:15 學習電學

8:30—16:30 工作

4:30—5:00 棒球與其他運動

5:00—6:00 練習演說、儀態與如何達到標準

19:00—21:00 研究有用的發明

不再到沙夫特浪費時間

不再抽菸或者嚼煙

每兩天洗一次澡

每個禮拜讀一本有益的書或雜誌

每個禮拜存3美元

對父母好一點

之後蓋茨比16歲便離家出走,遇到了酒鬼富豪丹·科迪,從他那學到了很多關於上層社會的知識,然後當兵,回來後做灰色生意發家。

2

《了不起的蓋茨比》:底層人的渴望,上層人的玩弄

按理說,蓋茨比總算是過上了上層社會人的生活了,在紐約長島西卵買下了豪宅,擁有許多傭人,開著跑車,有遊艇和水上飛機。

但是作為上帝之子,他還缺少一個女孩,一個一直想擁有卻未真正得到的女孩。

一個從小就要歇斯底里想要成功的人,追起女孩來也是異常的瘋狂的。

蓋茨比把豪宅買在了黛西的對面,為了與黛西重逢,他每天都在家開奢侈的豪華Party。

碧海藍天下遙遙相望之,

燈火歌舞中惴惴期盼之。

光是為了見個面,就要為你把草坪修剪,為你擺滿屋鮮花。

《了不起的蓋茨比》:底層人的渴望,上層人的玩弄

蓋茨比相隔五年後與頭一回見黛西時,異常的緊張:

蓋茨比失神地翻著克雷寫的《經濟學》,每回廚房裡響起芬蘭女傭的腳步聲時,他總會大吃一驚;有時候則盯著模糊的玻璃窗往外看,彷彿外頭悄悄地發生了一連串驚心動魄的事件。

最後,他站了起來,用一種不太肯定的語氣對我說他要回家了。

“為什麼?”

“不會有人來喝下午茶的。已經太晚了!”

他看著表,好像要敢去別的地方似的,

“我不能等上一天。”

“別傻了,也才不過三點五十八分。”

他又坐下,臉上可憐兮兮的模樣,好像是我逼他的。

這段描寫可以說異常的傳神,把蓋茨比即將見黛西時的緊張、焦慮、失魂落魄、害怕失望等心理情緒描寫的淋漓盡致。

這種感覺像是什麼?

像是等待高考成績下來了,像是等待老婆生孩子了,總之,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

3

蓋茨比真的愛黛西麼?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必須先介紹下黛西。

在黛西閨蜜喬丹·貝爾的描述中,可以窺得黛西的背景:

其中就屬黛西·費家的旗幟最大、草坪最大。

那時她剛滿十八歲,大我兩歲,路易維爾的女孩誰也比不上她那麼討人喜歡。

她喜歡穿白衣裳,有一輛小小的雙人座敞篷車,家裡的電話成天響個不停,全是泰勒軍營的年輕軍官打來的,他們希望能夠獲得青睞,獨佔她一整晚。“不然,一個小時也好。”

從這可以看出,黛西來自比較有背景的上層社會,同時漂亮、好看,喜歡穿白衣裳,有很多有頭有臉的人追。

這要是放到現在,就是很多年輕人心中的女神。

好了,接著我可以回答蓋茨比愛的不是黛西。

從書中的這兩點可以窺得:

1、蓋茨比很早就識得女色,由於受到女人的寵溺,他開始瞧不起她們,瞧不起純真的少女,因為她們無知。也瞧不起其他女人,因為對很多他視為理所當然的事他們卻老是大驚小怪。

2、尼克說,“她的聲音裡總是透露著些什麼。”

“她的聲音裡都是錢。”蓋茨比回答道。

從上述可以看出,蓋茨比很帥,成人後就不缺女人;在蓋茨比眼中,黛西是白月光,高掛空中,讓人嚮往,讓人仰望。

漂亮的、純真的少女無法吸引蓋茨比,但是黛西卻可以,因為來自上層社會的黛西見多識廣,遇事不會大驚小怪,無憂無慮的,在白色衣服下的包裹下是一朵美麗的花。

蓋茨比不禁驚覺財富中隱藏和保存了多少的青春與神秘,他驚覺那麼多的衣裳是何其新穎華麗,他更驚覺黛西有如閃著銀白色光輝的月亮,安穩地、驕傲地高掛天空,全然不識窮人掙扎的痛苦。

——《了不起的蓋茨比》

只有採了這朵花,蓋茨比才算真正走向了上層社會,這是他窮盡一生的渴望。

分別5年後,蓋茨比在尼克家中等待黛西,坐立不安,異常緊張,因為他等待的是他幻想城堡中的最後一塊磚。

4

黛西真的愛蓋茨比嗎?

這個是顯而易見的,答案當然是不愛。

青年蓋茨比,容貌非凡,軍裝筆挺,披著家世顯赫的外衣,眼神只對她一個人浪漫,用刻意學來的上層社會的儀態溫文爾雅的對她,眼裡、心裡、全身都屬於她。

那天,她為了蓋茨比綻放,而那個蓋茨比是在精心包裝之下的蓋茨比。

五年後,黛西遲遲等不來蓋茨比,就嫁給了湯姆·布坎南。

在成婚前夕,黛西為了她與蓋茨比之間的“愛情”,哭的傷心欲絕,在冷靜之後,她若無其事地嫁給了湯姆·布坎南,然後就出發到太平洋,開始了三個月的蜜月旅程。

《了不起的蓋茨比》:底層人的渴望,上層人的玩弄

回來後,黛西就愛上了自己的丈夫:

我再也沒有見過一個女孩那麼迷戀丈夫,只要他離開房間一分鐘,她就會不安地四下張望,問道:“湯姆去哪了?”

她常常在沙灘上一坐就是幾個小時,讓湯姆將頭枕在自己的大腿上,然後用手輕揉他的眼皮,帶著無比喜悅的眼神看著他。

黛西和蓋茨比相約遠走高飛,在那天下午的爭吵之後,黛西不小心撞死梅達。

蓋茨比擔心湯姆會對黛西動手,在樓下守了一夜,第二天被梅達的丈夫威爾森殺害。

黛西為自己的行為驚慌失措著,她和丈夫逃跑了,蓋茨比的葬禮上,完全不見她的人影。

《了不起的蓋茨比》:底層人的渴望,上層人的玩弄

黛西為了年輕、俊美、軍裝筆挺的蓋茨比綻放芳華。

黛西為了富有、為了她開豪華Party、有許多華麗襯衫、絕不會背叛她的蓋茨比想要逃離湯姆。

可是,當那天下午湯姆無情地拆穿、嘲諷蓋茨比,蓋茨比華麗的外衣被無情撕下;她便不愛了。

《了不起的蓋茨比》:底層人的渴望,上層人的玩弄

對黛西而言,聚光燈只能打在自己身上,維護自身的階層,悉心呵護自己的安全感才是最重要的事;

在眾多軍官中選到了最帥、最愛她的蓋茨比;結婚時選了家業雄厚的湯姆·布坎南;婚後因湯姆出軌,她心懷怨恨,於是就和蓋茨比密會,相約出走(你出軌我也出軌便公平了);殺了人,安全感遭到嚴重的威脅,就慌忙逃走。

從始至終,蓋茨比都只是她以自我為中心情況下的一種選擇,因了自身的高貴和美麗,受到的寵愛過多,她似乎忘了如何去付出、去承受。

5

黛西的老公湯姆·布坎南有個特別的愛好,就是喜歡找底層姑娘作情婦,他過著上等的生活,享著下等的情慾。

在芝加哥的時候找的是服務員,在紐約的時候找的是汽車修理站老闆威爾森的老婆梅達。

她年約三十五六歲,身材有點兒胖,卻流露出某些女人特有的肉感;穿著一件沾了油漬的暗藍色縐紗連衣裙,面容既不特殊也不美麗,卻可以馬上感受到她所散發的活力,彷彿全身的精力一直蠢蠢欲動。

湯姆已經有了美麗、高貴、優雅的黛西了,所以他的情婦不需要這些特質,湯姆情婦的關鍵是

肉感、充滿精力

《了不起的蓋茨比》:底層人的渴望,上層人的玩弄

我曾聽人講過這樣一個理論,男人在二十五六歲的時候喜歡瘦瘦的,有氣質的女生,過了30之後就喜歡胸大的、有肉感的女人了;前者適合當老婆,後者適合當情婦。

梅達就屬於這類女人了,她既可以滿足湯姆多出來的慾望,又是婚外情,偷腥即刺激。

妻不如妾,妾不如偷。

湯姆在梅達眼裡,是救星,是男神,是通往上層社會的鑰匙。

可梅達在湯姆的眼裡,是難以啟齒的,是見不得人的,是工具,是玩物。

所以當梅達當著湯姆的面說了幾句“黛西”,湯姆便打了她,把她打的鼻青臉腫的。

菲茨傑拉德的厲害之處,是用了很長的篇幅,來講述黛西與蓋茨比之間的故事,營造出一種好像他們是非常相愛的,好像他們真的可以遠走高飛永遠在一起。

可是他們差一點就在偽裝之下認真相愛了,他們差一點就遠走高飛了。

這種差一點,就讓人非常揪心、惋惜。

可其實作者早就悄悄的在書的一開始就埋下了伏筆,即湯姆對於梅達暴力的態度以及梅達的一段話:

“我嫁給他是因為我以他出身不錯,我以為他至少有點兒教養,沒想到他連舔我的鞋都不配。”

這相當於是映射了黛西和蓋茨比了,可不就是麼,黛西在看過蓋茨比殺了人的表情之後,心裡想的估計和梅達一樣:

他連舔我的鞋都不配。

6

作者傑茨菲拉德的出生並不好,十二歲之前一直隨著父親不穩定的工作四處漂泊。

菲茨傑拉德在21歲時綴學從軍,在服役期間與法官的女兒賽爾妲相戀。

因為經濟原因,菲茨傑拉德無力娶賽爾妲為妻,賽爾妲與他解除婚約,後來通過寫作成名,兩人才得以成婚。

作家在創作作品的時候,都或多或少的會添一些自己的經歷進去。

菲茨傑拉德或多或少的都把自己的經歷賦予給了蓋茨比這個人物,比如當兵,比如戀上上層社會的女孩。

作者自己成功娶到了法官的女兒,可是作者筆下的蓋茨比不能成功。

菲茨傑拉德在書的一開頭寫了兩段話,是這本書後面所有內容的靈魂:

“每當你想批評人的時候,”他對我說,“只要記住一點,這個世上並非所有的人都像你一樣,從小就得天獨厚。

“我之所以對人世間虛無縹緲的悲喜暫時失去興趣,乃是為了蓋茨比內心所受的一切折磨,以及在他幻夢破滅後漂浮而來的那片汙濁塵霧。”

只有當蓋茨比犧牲了,才能喚起人們對底層百姓的尊重;才能讓人們認識到上層社會光鮮亮麗背後人性的醜陋。

20世紀的美國,鋼鐵、石油、鐵路、華爾街,紐約富人區夜夜笙歌,紙醉金迷;貧民區卻包裹著大量的垃圾、煤渣。

21世紀的中國,房地產、社交、電商、比特幣,厲害的創業者套現15億財務自由、被人稱頌,當作榜樣;勤勞的白領早出晚歸,地鐵沙縣。

這個世上,永遠會有階級,階級的誕生複雜多樣,有運氣、有出身、有個人能力,可一個人品性的好壞,不管出身,都是紮紮實實的。

在這方面,蓋茨比是了不起的蓋茨比!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