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击机还有发展的必要吗?

手机用户61530754889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已经没有必要,我国的强5也应该尽快淘汰。

目前随着精确制导武器的大量使用,现代化战机均可以使用这些武器在高空进行攻击,精确度不亚于低空的强击机。

同时,真正需要低空掩护,还有直升机,尤其是新一代的无人机,都足可以完成任务。

传统的强击机是在精确制导武器缺乏情况下,为了有效提高攻击精度而研发的特殊战机,已经是过去式了。

在今天,无论强击机再厉害,也会面临无数近程防空武器的打击,是非常危险的。

即便是小口径速射高炮,对强击机也是有相当大的威胁。

况且,强击机的攻击精度优势早已不存在了,自然没有必要继续装备。

美军的A10其实也可以退伍,仅仅考虑到反恐作战不需要这么高端昂贵的武器,这才延缓了A10的退役时间。


萨沙

没有必要,因为战场形势的变化,以及更好的替代武器的出现。

强击机的辉煌是60年代-70年代,那时候雷达技术限制,对于300米以下低空突击的战机没有好的侦察手段,难以有效防范。而那个时候精确制导武器还没有普及,低空轰炸精度高,效果好。所以也就流行这种顶着对方防空火力肛正面的强击机。


A-10疣猪和苏-25
蛙足是这种低空强击机的巅峰,也是绝唱。

而之所以不需要,因为随着技术发展,低空突防轰炸越来越没市场。随着技术的发展,地面防空火力和防空效果成倍提高,低空突防效果不好。
道尔M1这种将防空导弹全系统整合在一辆车上的武器出现,大大提高防空导弹机动性,提高防空效率

AHEAD可编程弹药的出现,使得小口径高炮效率成倍提高(弹药无需与目标接触,在目标飞行的大概位置就会爆炸,极大的扩展杀伤范围)。

所以说,不要被美军A-10大杀四方所迷惑,那是因为其对手没有一丝有效的防空武器,只能被动的挨炸,要是碰到现代正规军队,这样肆无忌惮强上只能是靶子。

而空袭的主要方式也转变为,高空精确轰炸以及防区外打击。对于这种攻击方式,更加灵活机动的多用途战斗机,以及战斗轰炸机们则可以干的更加得心应手。




歼-16与雷石滑翔制导炸弹

而另一个方面原因,低空攻击有两个更好的选择,武装直升机和察打一体无人机。
对于树梢高度攻击的武装直升机,
更加隐蔽,生存能力更加,打击效果更好。


而察打一体无人机的出现,更是修改游戏规则,这种非接触武器,攻击更加隐蔽不说,这边炸的要死要活,那边却在玩电脑游戏。

所以说,强击机的时代已经落幕,但是如果你只是想炸炸没有防空武装的游击队什么的,还是可以用的。


五岳掩赤城

《论强击机的发展前景》

随着多用途战斗机、武装直升机,和高空察打无人机划分了强击机的任务,大众看法是强击机没有了发展前景,

我看不然,我认为强击机还有发展空间。

首先时间脉络的过去阶段,强击机出现时战场环境缺乏导弹和侦察能力,强击机可以仗着装甲,低空强硬突防,以机炮打击敌人地面上的小型目标、可移动目标、劝目标。

如今,对地载具很丰富了,多用途战斗机具备空战能力,兼顾制空和对地打击,可以在敌人可能尚有战机起飞的情况下进攻。但是载弹不够多,不够大。而战斗轰炸机,下一步跟随入场,其机动对空能力有所削弱,但对地能力有所增强,载弹量有所增加。进一步扫除敌机威胁后,轰炸机入场,载弹量和炸弹当量都大幅度提高,可以攻击坚固工事,震塌地下工事。接下来入场的就是武直和高空察打无人机了。这个阶段敌人只剩下零星残余。因为需要寻找的时间长,目标少,因此长航时巡逻而少弹药的察打无人机很吃香。而少量移动的装甲目标也有武直携带空地导弹打击。除了这些空中力量之外,还有地面的远火和各型火炮,自己舰炮和巡航导弹。

那么,强击机怎么用?是否还需要低空突防,空中火炮为主的打击?

我认为,要看到技术发展带来的变化。

第一个就是电磁炮的发展。随着电磁炮的导轨炮和线圈炮走向成熟,发射杀伤元材料炮弹,强击机的攻击距离、射速、威力都会得到提高。甚至可以打掉来袭导弹。仗着它的高速性追杀目标,软目标、装甲目标、固定目标,甚至连战斗机都可以打,武直更不在话下。对于敌军密集地区的飞掠式打击能力,会非常高,切边儿打法。低火力空间打扫战场时,速度大清扫面积就大,比武直有优势。低空观察也比高空无人机更清楚,哪里土丘土沟转弯处有隐藏都看得到。

第二个就是无人化、智能化的发展。强击机也变成了无人机。也许有人说,那前面不是讨论了无人机了嘛。前面是高空察打无人机,不能不许强击机无人化。强击机是低空高速,又有较大载重战机,以机炮、火箭弹、炸弹为武器,与高空察打无人机的小型弹药有明显区别。而教练机兼职强击机就显然太高成本了,得不偿失。

综上所述,强击机从好用走向鸡肋,未来也可以再次走向好用。


银杏智库

强击机有无继续发展的需要,主要还是依照需求而定。

A-10攻击机

强击机也叫攻击机,一般被认为是一种在中、近距离对地面、水面目标进行攻击,提供火力支援的机型。但随着技术进步,现代化战斗机多任务作战能力提升、载荷能力的提高,很多传统的空优战机也能担负强击机的不少任务,因此强击机就开始逐渐被淘汰。

无人机使用灵活且费用低廉,但武器搭载其实还较为有限

不过,在现实应用中具有多任务作战能力的战斗机又面临另一个问题,就是使用费用过于高昂,且导弹的使用也并没有机炮灵活,尤其是在拥有制空权及一些低强度作战任务中。派出战斗机在高空发导弹,虽然较为精准,但在某些情况下和使用机炮进行攻击,其实打击效果上并没有太大差别,反倒是在费用上差距明显。

挂载“响尾蛇”导弹的A-10攻击机还具有一定的自卫能力

这里有一个例子就是美军的A-10攻击机退役问题,按美空军先前规划,在2020之后会退役所有A-10这种专用的攻击机,其作战任务将由F-35战斗机进行取代。但该计划最终在国会遭到否决,这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A-10搭载的GAU-8 30毫米“复仇者”七管加特林机炮。

GAU-8 30毫米“复仇者”七管加特林机炮

整个“复仇者”系统重约 1.8 吨,备弹1350 发,最大射速每分钟4200发,可持续射击30秒,有效射程3千米。试验显示,“复仇者”能在2秒内摧毁一辆T-62或M-48坦克,另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场上,可配备多种弹药的“复仇者”,在对付一些低价值目标时,其使用是要比导弹灵活、方便及便宜很多的。

F-35A型战斗机机炮开火

作为对比,被给予多任务的F-35战斗机只能搭载一门25毫米的GAU-22“平衡者”机炮(这里指F-35A型战斗机的内置机炮,F-35B/C两型战斗机是没有内置机炮的),其备弹量为182发,持续射击时间为4秒。

可以看到,“平衡者”除威力上不及“复仇者”外,由于备弹量太少,在使用上是非常受到限制的。因此,对于攻击机的去留及发展问题,还是要依照具体需求而定,“高大上”的武器也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适用。


飞机永动机

强击机属于前线空中突击机型,低空低速突防是强项。即便是局部现代化战争,对地面目标的空中打击还是离不了强击机/对地攻击机的俄罗斯在苏25的基础最新开发了最新型号的苏25,美国苦于没有新型号攻击机接班迟迟不舍得A10“犹猪”的退役,说明强击机还是有存在的价值,正是因为美国没有可使用的强击机,才花钱购买了巴西生产的螺旋桨式轻型强击机给阿富汗空军,中国在L15“猎鹰”高级教练机的基础上曾经防护措施,改装了对地攻击能力,已经出口交付使用。强击机/对地攻击机,作为前线支援地面攻击部队,清除前进道路上敌方地面目标作用很强,目前在叙利亚内战中俄罗斯就派出了苏25强击机。中国将来会不会也用L15充当强击机替换Q5只能是拭目以待了!


孔乙己乱弹

对于这个问题,老鹰航空从下面几点来回答吧:

第一,原先受限于航空技术限制(低空和高空特性无法兼顾),单独发展出了攻击机/强击机这样的机种,专门负责对地攻击,为陆军部队提供火力支援。比较有名的机型如苏联的苏-25、美国A-10,中国的强五等。

第二,随着三代机的普及,战斗机的多用途性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很多原先专司制空作战的战斗机进行改进之后都具备了对地支援作战,从而形成一种高效的战斗力配置,比如苏-27系列、F-16系列等,现在都可以执行对地攻击任务,实现一机多能。

第三,无人机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对地攻击力量,如美国的捕食者、中国的翼龙、彩虹等,同样能够为陆军部队提供火力支援。

所以,一切都是技术的进步,有些装备被淘汰,有些装备被发明出来。

OK,关于问题就回答到这里。


老鹰航空

强击机在近地面侦查手段极差的年代强击机盛行一时。A-10和苏-25为代表的强击机已经垂垂老矣,强击机的发展真的走到尽头了吗?

强击机的发展的必要性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看法:

第一类、没有刚性需求,不必发展强击机。在精确制导武器、无人机部队和陆航部队的发展下,强击机失去了作战的对象。面对日益强大的便携和自行防空火力,强击机的生存更是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既不能打好仗,又没有生存能力,强击机连鸡肋都不如,在自然不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第二类、大力发展强击机,以减少军费开支。没错,这个世界上会发展强击机的只有一个国家,最多不超过俩。排在第一位的是全球警察——美国,第二位的是刚卷入反恐战争的俄罗斯。强击机廉价、耐用、作战效率高的特点使其成为了反恐战争的不二选择。在反恐战争的庞大需求下,俄罗斯可能会早早抽身,拿苏联的遗产凑合用几天也就够了。美国就不同了,置身反恐战争泥潭,在A-10退役之前,美军肯定会发展新的强击机。


尾稳穿甲弹

我觉得很有必要,随着中国对外交流和贸易的扩大,中国在海外的相关利益也日益庞大和广泛,外贸交易额在世界数一数二,在这个中尉连长可以政变当总统并没收中国资产、几艘木船拿着AK就能劫持几亿美元货物的世界,中国用昂贵的导弹驱护舰去对付区区亚丁湾几十名海盗的行为,面对越来越频繁和地区广泛的低烈度武装冲突的军力保障需求,在经济或精力上都无法维持,重型武备的使用成本成为更为重要的考虑因素。目前无人机传感器并不能完全替代飞行员,强击机使用成本低于武装直升机和战斗机,能够高频度使用,所以美俄英法等海外利益大国都不会放弃攻击机。


手机用户52515517323

这取决于一国对未来战争主要假想敌水平和战争样式,以及自身财力的判断。如果你的假想敌拥有非常完善的野战防空能力,而你国力有限,搞不起生存力相当过硬的攻击机,就当然不宜在机种上求全。但如果你设想未来经常要与实力并不全面的对手作战,你的空中力量时常能获得相对宽松的对抗环境,那当然可以一试。

另一个阻碍因素是当前的战斗机,特别是相对先进的机型,都普遍强调对地/对海攻击能力,已经相当程度上兼顾了强击机/攻击机的职能。但同一架飞机不能同时派去执行两个不同的任务,如果你对空军规模有一定要求,那也可能有必要让一些飞机专司对面攻击。

这也与对成本的控制有关,战斗机兼顾强击机职能也是需要花钱的,会使战斗机成本偏高,而强击机单独研制当然也花钱,但如果对抗条件宽松,不必花那么多钱在增强生存力的电子设备上,也可以搞廉价型的。


事实上,在主要面对低烈度战争和防空能力非常有限的对手,同时经费又有限时,有些国家,比如阿富汗和伊拉克(政府军)岂止强击机,连战斗机也倾向于采用涡轮螺桨动力的廉价机型(如上图)。在这种特定的作战环境下,它们的效能/费用之比反而比那些昂贵的先进机型好得多,其低空低速性能更是天然适于对地攻击。

另外,攻击直升机的兴起也相当程度替代了对强击机的需求,如果这方面有好的选择,也可以忽略单独发展强击机。


吴戈

肯定有!!现在都想看的是无人机,坦克自动化武器甚至是机器人在战场上的运用!但是实际战场却和这这未来派看的恰恰相反!治安战,剿匪,突发的群体事件才是现在世界战场上的常态!没有适合的武器系统只能通过生命的损失来弥补技术兵器的不足。不能适应现代非对称战争实质,的架空宇宙设计,也是现在设计者好高骛远心里的体现!无人机可以替代一部分有人机的作用但是面对复杂战场形式无人机的弊端也是不能忽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