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被騙了!包青天的這些“故事”都是“大忽悠”

今天聊聊歷史名人“包拯”包青天,影視劇中那個黑臉月牙判官,和那些把我們忽悠長大的故事。

別再被騙了!包青天的這些“故事”都是“大忽悠”

包拯真的黑嗎?

故宮南薰殿舊藏曆代名臣畫像中,也有一幅包拯畫像,繪出的包拯形象長得濃眉大耳,面目慈祥,與一般士大夫沒什麼不同。南薰殿舊藏包拯畫像繪製的年代相當早,很可能是從宋代傳下來的,顯然是我們瞭解包公相貌最可靠的圖像史料。

別再被騙了!包青天的這些“故事”都是“大忽悠”

尚方寶劍居然是假的

就如《封神榜》中的各路神仙登場必亮出法寶,“包公案”的包青天也攜帶著皇帝御賜、代表最高權力的各類道具,例如“龍頭鍘”“虎頭鍘”“狗頭鍘”,還有一個至高權力代表—尚方寶劍。

宋代並沒有向大臣御賜尚方寶劍、賦予其專殺大權的制度,要到明代萬曆年間,才出現了尚方寶劍之制,皇帝才賦予持劍人“如朕親臨”“先斬後奏”的超級權力。

包公的三口鍘刀更是民間文人幻想出來的刑具,歷代都未見將鍘刀列為行刑工具,很可能是入元之後,民間文人從蒙古人用於鍘草的鍘刀獲得靈感,才想到了給包公打造一副銅鍘的情節。

別再被騙了!包青天的這些“故事”都是“大忽悠”

免死金牌也是忽悠

事實上,宋人的法制觀念是排斥免死金牌的。他們說:“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共也……故王者不辨親疏,不異貴賤,一致於法。”宋太宗曾想庇護犯法的親信陳州團練使陳利,他自恃受太宗寵愛,殺人枉法,被朝臣彈劾,本應處死刑,但太宗有意袒護他,說:“豈有萬乘之主不能庇一人乎?”宰相趙普抗議道:“此巨蠹犯死罪十數。陛下不誅,則亂天下法。法可惜,此一豎子,何足惜哉。”最後太宗不得不同意判陳利用死刑。皇帝本人也庇護不了犯罪的親信,何況免死金牌?

別再被騙了!包青天的這些“故事”都是“大忽悠”

包公主政的開封府真的有三口鍘刀嗎?

傳說開封府有“龍頭鍘”、“虎頭鍘”、“狗頭鍘”三道鍘刀,龍頭鍘專殺貴族,虎頭鍘專殺官吏,狗頭鍘專殺平民。實際上,包公的這三口鍘刀也是民間文人幻想出來的刑具,歷代都未見將鍘刀列為行刑工具,很可能是入元之後,民間文人從蒙古人用於鍘草的鍘刀獲得靈感,才想到了給包公打造一副銅鍘的情節。但由於戲劇、小說傳播極廣,許多人都真的相信包公有三口鍘刀。

別再被騙了!包青天的這些“故事”都是“大忽悠”

審案的原告和被告都是跪著嗎?

在所有的“包公戲”中都不約而同地這麼表現包公審案的情景:訴訟兩造被帶上公堂,下跪叩首,然後整個過程都一直跪著。

跪禮在宋代之後,含有卑賤、屈辱之義。“跪訟”的細節,當然可以理解為官府對於平民尊嚴有意的摧折。

宋代的司法是否真出現了要求訟者下跪的制度呢?經檢索多種宋朝文獻與圖像史料考據,均找不到任何關於訴訟人必須跪著受審的記錄。結果發現,宋朝法官開庭聽訟時,訴訟人是立於庭下的。

別再被騙了!包青天的這些“故事”都是“大忽悠”

包拯的死亡是因為中毒嗎?

中國科學院的物理研究所和安徽博物館合作,對包拯的遺骨進行研究,發現包拯的一股中鈣、鐵、汞的元素比現代人骨骼中含量要高,但是砷和鉛的量卻比現代人骨骼中的要低。

我們都知道,古代的毒藥砒霜中主要是砒霜和硃砂。這兩種毒都可以制人於死地,包拯的骨骼中砷的含量比現在人低可以排除他在生病的時候被小人投毒這一原因,那麼為什麼包拯的骨頭中汞的含量會那麼高。

有兩種解釋,一種認為是古代為保存屍體,常常在棺材中加入這種東西,幫助屍體防腐爛,包拯的骨頭很可能因為被硃砂的侵蝕汞含量那麼高。還有一種認為包拯生前肯呢過服用了含汞的一些藥品,可以得出包拯是正常死亡的結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