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包青天”大揭祕!

包拯包青天可謂是中國家喻戶曉的人物之一了,腦門上長個月牙的黑臉形象估計小孩子都知道是誰,連帶他身邊的“工作人員”展昭,公孫策,張龍趙虎,王朝馬漢,那基本也是家喻戶曉,包龍圖嫉惡如仇 ,斷案入神的故事在民間更是代代相傳至今,那麼歷史上有沒有包公這個人,如果有,他是不是真像小說戲劇裡面寫的那樣呢?

真實“包青天”大揭秘!

首先有一點可以確定,歷史上確實存在過包公這麼一個人,據《宋史》等史料記載,包公名拯字希仁,北宋安徽合肥人,二十八歲中進士,出仕之後他先在地方做天長縣縣令,端州知州,後來調到中央當了好多年御史之類的言官,再後來就升任我們熟悉的開封府尹,最大做到了相當於主管財政府總理的三司使,還有相當於國防部副部長的樞密副使,總之包拯管做的很大。不過呢跟大家在電視劇戲臺裡看到的包拯不一樣的是,人家一點都不黑,他是個標準的白面書生。根據《廬州府志》,包公書院的一些文獻都說包公張的是白麵長鬚,清雋古雅,而且清朝有個文士叫孫輔臣,他當時在清朝時候的合肥的包公祠看過一個包公的後人正常的一個包公的寫真像,那個更接近包公的本來面目,確實是個白面書生,而且是白麵長鬚。當然,包公腦門上那個標誌性的月牙那更是純屬民間的演繹了,它有著一種精神性的象徵:皓月,皓月當空,形容包公的人品,在戲劇上這個月牙也大有講究,說包公他不僅白天能在人間審案,夜晚他還能到陰曹地府去斷案,但是作為活人怎麼能去地府呢,月牙等於就是他進入陰曹地府的一個通行證。為了表現包公的忠直,他的剛廉,樸實憨厚,因此就用黑色來形容他的臉譜,包公到最後傳著傳著就變成黑臉的形象了,所謂大丈夫貌不重則不威嘛。

真實“包青天”大揭秘!

那麼包公到底有多大能耐呢,其實咱們耳熟能祥的那些個包公案比如說“鍘美案”“狸貓換太子案”那都是不存在的,拿“鍘美案”來說,真實的包公根本就沒有鍘過陳世美,因為歷史上壓根就沒陳世美這個人,連情況類似的人都沒有從隋朝開始有科舉制度到清末結束一千多年,駙馬狀元就出現一個人,這個人還不是宋朝人,是唐朝人,唐宣宗時代,他叫鄭灝,再有,鍘美案裡最主要的道具著名的龍虎狗三把鍘刀,龍頭鍘專門斬殺犯死罪的皇子,王爺等皇家子弟, 虎頭鍘站的是達官顯貴(“鍘美案”裡陳世美就是死在這虎頭鍘之下)最後狗頭鍘站的就是除此以外的強盜惡霸,豪強劣紳。不過,他們實際上不太可能真的存在,因為宋朝的時候中原地區根本麼有出現這東西,鍘刀這個“鍘”字在宋朝文獻之前很少出現過這個字,而且它是在元朝之後由遊牧民族帶到中原來的。

真實“包青天”大揭秘!

再來說另外一個“狸貓換太子案”,其實這個案子在歷史上只是有一個類似的案子:假皇子案,並且包拯是真正參與過的,當時宋仁宗早起放逐了一批宮女,其中有一個姓王的宮女王氏到了民間之後嫁了人嫁給當時一個郎中叫冷緒,幾年後先生了一個女兒後幾年又生了一個兒子叫冷青,兒子長大之後因為知道自己母親是公里出來的,就到處吹噓自己是當朝皇帝的骨血,後來招了事被抓起來了,事情傳到宋仁宗耳朵裡,當時就派了兩個人審理這個案子調查真相,一個是當時的翰林學士叫趙概,他作為主審,包公作為副審,兩個人就把那個王氏宮女叫過來一審就全知道了,王氏是出宮幾年後才生的一兒一女,那冷青自然就不可能是皇帝的骨肉了,後來就被問斬了。就是因為包拯參與了這次假皇子的審案,又和比如說劉太后李太后仁宗認母的這個真正歷史上真實的這樣一個事情聯繫在一起,以訛傳訛,再加上民間的一些編傳就變成了“狸貓換太子”。其實在歷史上真正有史可查的包公審案就那麼一起,在《宋史·包拯傳》裡只有四十四個字的記載,那就是“牛舌案”,說的是包公在天長縣當縣令,然後就有一個百姓來報官說自己家的耕牛牛舌頭被人割掉了,於是包公就告訴這個百姓叫他回去把牛殺掉,把肉賣掉,因為當時在宋朝耕牛是重要的農業生產工具,和軍用物資,雖然牛是尋常百姓自己家的但是牛絕對不可以隨便殺,因此那個百姓就不肯定走,包公就告訴他你聽我的,我是縣令叫你回去殺你就回去殺,結果這個人回去就把牛給殺了把肉賣了,結果第二天就有一個人過來告狀說他有一鄰居把他們家耕牛殺了,還把肉賣了但是沒報過官,其實包拯一直在等著這個人出現,因為那個割牛舌的人如果想偷牛的話他沒必要只割掉牛舌,他還是想陷害那個牛主人,如果沒人想害他不可能第二天就立馬有人來告狀,於是包拯確定盜割牛舌的人就是這個近鄰,結果包拯馬上拍案而起,拆穿了他,結果《宋史·包拯傳》上最後就三個字:盜驚服!

真實“包青天”大揭秘!

其實真實包拯最大的政績不是斷案,而是反腐,包公一身當中絕對是屢戰屢勝,彈無虛發,用現在的話來講都是大老虎,中老虎,三十多位,比如七談王逵,王逵當時是一個轉運使也是一個省部級的一個幹部,但是他是一個酷吏,到哪都殘虐百姓,包公七次彈劾他字後把這個王逵拉下馬,更厲害的是當時當朝的宰相叫宋庠,也是一位大名士,他不過是在位的時候沒幹什麼實事,不作為,包公就任務他尸位素餐,恬不知恥,不做事情還呆在相位之上,結果最後連把宰相也灰溜溜的給彈劾了下去。包公打過的最大的一隻老虎是宋仁宗最寵愛的張貴妃的養父張堯佐,皇帝的老丈人,父憑女貴,張堯佐從一個政績不怎麼樣的小官一路高升到了三司使類似於現在的副總理這樣的官職主管整個宋朝的財政大權,包公實在看不下去了,就不斷的彈劾他說這個人本來就是庸碌之才只不過是一個外戚,皇帝你怎麼可以這樣提拔他呢,結果宋仁宗聽煩了,兩天之內個張堯佐連升四使,特別榮譽的官員,什麼宣徽南院使,景靈宮使,淮康節度使,還有一個群牧制置使,按理說皇帝發怒了做臣子的至少給皇帝一個臺階下,可包公不管,他非但沒有停止彈劾張堯佐,甚至公然咋朝堂之上跟皇帝講起了道理,來了一個“廷辯”,就是和皇帝包括集合大臣當面對質,當時包拯特別激動,越說越激動,說張堯佐是白晝魔鬼,盛世垃圾,已經說的相當過分了,一番辯論之後皇帝想辦的事情還真就沒辦成。

那為什麼作為臣子卻可以這樣?其實包拯之所以可以劉芳千古 ,那時還因為當時最高統治者的需要,宋仁宗的時候宋朝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內外矛盾都很嚴峻,是需要包拯這樣的人物出現,社會矛盾一尖銳農民起義就此起彼伏所以聰明一點的皇帝這個時候就會樹立一個典型給老百姓一點盼頭,證明他作為一國之主,禮賢下士,從諫如流, 是個好皇帝,手下還有個包青天這樣的好官,早晚會個你們伸冤做主的還造什麼反,為了這招更加好使,統治者還要百般神話這個典型,把斷案入神,愛民如子都往這個典型上門堆,自然在典型面前受點委屈也就不算什麼了,忍一時之氣換天下人心,還是很划算的。這就是歷史上真正的包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