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酒席上,桌子上每盘菜都剩一大堆,是大家都不舍得动筷子吗?

heruilive

这个问题,我负责任的说不是舍不得动筷子,主要是因为吃不完。

就拿我来举例子吧,我老家农村办酒席,一桌十个人,大概要有40多到菜,平均一人4道菜,而且还特别丰富,鸡鸭鱼肉样样不缺,根本就吃不完嘛。



虽然农村现在生活富裕来了,但是我觉不能铺张浪费,一桌酒席让大家吃好就可以了,说真的看到哪些浪费的饭菜,心理就会感到很痛心。而且现在有时候吃饭看到剩的的太多,也一般会选择打包回去,总觉得浪费很难受,不自在。

牛博士:今日新农人签约作家,“田管家”农技问答专家


鲜农场

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各种酒席几乎都有过参加,剩菜是常有的事,你说是不舍得动筷子,那是胡说滴。


现在的农村已不是以前,什么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只要你有卖滴,农村人就会有买滴。以前过年割不起肉,现在过年不割肉,为什么?嫌不新鲜呗!

农村酒席如婚宴,寿宴,丧事席等几乎都去酒店,没有多少在家里办的,为什么?嫌麻烦呗!


一桌酒菜,8--10个人,12--18个菜,白酒,啤酒可劲造,饭店收菜款280--380元,酒水另算,个人礼金200元,酒足饭饱后,你再看桌上剩下的菜,那都是鱼啊肉啊,越是青淡的蔬菜那是盘净碗净,为什么?嫌油腻呗!

但是,农民是讲究节约滴,毕竟这都是自己的血汗钱,礼金是用礼金换来滴,亲戚朋友拍拍屁股走人了,这可苦了自家人,十几二十桌,来吧,打包!十天八日滴不用炒菜,回回锅吃吧,再后来,就进了垃圾箱了,为什么?馊了呗!



这就是我的农村酒席,这就是我的农村老少爷们儿!


努力就好123456

农村酒席上,桌子上每盘菜都剩一大堆,是大家都不舍得动筷子吗?





过去农村红白喜事随礼只是几块钱,洒席一般家里地里种的蔬菜和自己养的猪啊、鸡鸭的,以豆制品为主料,所以都比较省钱。而吃酒席的人那时家里平常都没得吃,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到,所以一见到好酒好菜便大家一扫而光,桌子上剩下的只有空盘子。



如今就不一样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也经常换口味,大鱼大肉都有点吃厌的,还喜欢吃清淡一点,要是端上一盘青菜或野菜大家都会一抢而光。最没人动筷子要算鱼了,上的又迟,一般客人都走光了,等端上来已经没有人吃了。



现在农村吃酒席有的地方是时兴打包的,在酒店里摆酒席酒店也会叫你打包,有的倒掉实在可惜,太浪费钱财。可农村办洒席都是在家里的,客人们都碍于面子,再吃不下还是主人家的,客人是不好意思随便打包的。在农村吃酒席有的菜是一人一份的,是你的都可以打包,不是你的对不起,吃一时不能饱一世,省得人家背后说闲话。



你们家乡吃酒席时兴打包吗?欢迎大家一起都来说说看。

[更多三农精采内容,敬请关注:头条号《月季正红》点赞评论]

月季正红

我是农村出身,赴过太多农村酒席,对问题中的这种现象是见惯不惯。



现在的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了,过了吃不饱饭的年代,很多农村的生活水平已不弱于城里人的生活。再者,粮食、蔬菜、家禽好多农村家庭都自己出产,自给自足还绰绰有余。相应地,农村的酒席也量大份足。

在我们老家,一般的酒席也就十几道菜,最多不到二十道菜,一桌通常是八个人,剩菜这种事很常见。举个离我最近我们村的例子。我们村有200多户人家,都有走动,一年下来除婚丧嫁娶外,升学宴、孩子满月、建新房,各种大小事多的让人咋舌。村内谁家不管大小事,都要摆酒席。这么多的酒席,经常面对的菜品大同小异,就连厨子有可能都是同一个人,总有吃腻味的那天。话说回来,国人都有个讲究,酒席上的菜你吃的一干二净,主人难免感觉到宾客没吃好,有招待不周之嫌,如此剩菜在所难免。

现在的农村,攀比风严重,凡事讲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现象太严重。剩下的饭菜,虽满足了猫狗等动物的胃,让它们可以饱食多日。但由此造成的浪费是触目惊心,对一些不太殷实的家庭也是一笔负担。还是希望我们那些过惯了节俭日子的乡村父老,回到正常的思维上来,不要深陷到为了满足一时虚荣心的攀比中。


逍遥客小刘

不请自来,我是周周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支持,我来自于美丽的大农村。

说到这个问答呢,其实不是大家不舍的不动筷子,而是现在农村的生活条件提高了,诸多方面的原因。总之原因也不少,那我就由我来讲讲这些原因吧。

小时候村里酒席是这样的。



1、生活条件的不断提升,收入的不断增加。记得小时候跟着父母参加村里的宴席,那时候基本上饭桌上的菜品剩的不多,盛菜的盘子很小。那时候各家各户生活条件比较差,举办酒席会耗费很多资金,可以说地里一年的收入有时候都会不够。所以主家为了节约招待成本会选择一些相对较小的盛菜的盘子来盛菜,菜就会很少,所以一上来就会一扫而光。可是现在呢,随着国家的富强,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村民手里的资金不断在增加,酒席在村民心中也不会占过多的比重,也不会在乎这一点了,所以呢现在桌子上的菜就会剩下很多。


2、铺张浪费严重,攀比心理在作祟。生活条件的不断提升,村里人手里的资金在不断增多。举办酒席慢慢的就会形成攀比心理,我记得小时候上菜最多都是十个菜,现在菜品不断增加这都到了20多个菜了,菜盘也比以前大了许多,不止是菜品增加,而是越来越高大上了,基本村里举行酒席一个桌上都是坐八个人。八个人吃20几个菜很明显吃不完,就会剩下很多很多。烟酒也突飞猛进。



周周社评

00年前,农村酒席上剩菜是很少的,尤其是大鱼大肉,那时候生活水平没现在高,鸡鸭鱼肉,并不常吃,每次吃席,这些大鱼大肉特别受欢迎。现在生活水平高了,大鱼大肉也不稀罕了有时候每道菜就尝尝味道就撂下了,最终变成剩菜。

再有,现在下馆子的机会多了,很多乡间师傅的手艺跟大饭店还是有差距的,由奢入俭难;再加上邻里乡亲办酒宴,请的掌勺师傅大多数是周围的人,酒宴次数多了,也吃腻了;本来酒宴就是菜量大,为了宾客吃饱吃好,现在的人开始注重养生,七八分饱,大鱼大肉少吃,可不就剩下了。

希望能帮到您,农医生祝您成功。更多资讯请关注农医生,农医生是首个互联网+农技平台,盼丰收就找农医生。


农医生

看到这个题目,忍不住想说两句。难道我老家是个假农村?还是题主老家是个假农村?也可能是各地情况不一样吧。

这些年回老家的时候经常会参加一些喜宴,结婚的、生孩子的、上大学的啥样的都有。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份子钱也是一路水涨船高。不过大家心里都有一本账,随来随去总数也是大差不差,相互捧场图个喜庆热闹。

我们老家办喜事一般都是请厨师到家里做,有人专门从事这个行当,自带大灶炊具,根据雇主要请的人数和标准,提前参与采买菜肉佐料。请客当天在院子里支上大灶,煎炸烹炒很是热闹。

上菜顺序多年未变很是固定,“一鸡二笋三汤四蹄”,汤是羊汤蹄是猪蹄。这些年大家随的钱多,酒席标准也高了,什么海参鲍鱼海捕大虾全上了,也得亏烟台是沿海城市。

这吃菜的规律是,前面上的菜基本不剩,中间上的菜可口的不剩,最后几个菜就吃不大动了。而且女客人桌往往比男客人那边吃的多, 可能是男人抽烟喝酒侃大山就饱了一半吧。

总得来看剩下的菜不是很多的。都是干庄稼活的人,饭量都还可以。大家又都很熟悉,不存在拘谨客套。反而是城市里的婚宴每次都剩一大堆,举行完仪式一开席没多久就结束了。

你们老家是什么情况?欢迎留言讨论哈!

农民子弟,为农执笔。我是农墨,感谢关注!


农墨

本人亲眼见证了农村酒席上的菜肴的变化。

在我老家,酒席有两种规格,黑头席和三大件。在过去丧事上一般用黑头席,喜事上大多是三大件。

黑头席指的是,先上四个碟子,然后是6个碗,中间在上四个碟子,后又是六个碗。第一份第二是小凉菜,主要以猪舌头,猪耳朵为主。第二份碟子是甜点。12个碗,有鸡、鱼、排骨、丸子.....每一个碗都有肉。

三大件指的是,先上12个碟子,然后是2个盘,8个碗。碟子主要是凉菜,甜点,干果;2个盘子是鸡、鱼。8个碗,有素材,有荤菜,有荤素搭配。

在以前,尤其上个世纪90年代左右的时候,老家贫困,一年之中很少见肉,鸡鱼更是过年才会吃到一次。而亲戚朋友家的红白事,是大家能够张开肚子,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时候。所以那个时候,我爸以及家里的叔伯都喜欢做黑头席。原因,就是肉多。而像我这种七八岁的小孩子,则喜欢跟着爸妈做三大件,原因是零食多。

20年前的农村酒席,基本上是上一个菜,就吃完一个。没有人会挑食,更没有人会谦让,扭捏拿样的人,在酒席上吃不到东西。一桌子八个人,八双筷子,一碗菜,一人夹一筷子就能见底。尤其是桌子上不喝酒,全是老爷们时候,一碗菜,经不住第二筷子就没有了。所以那个时候,基本上上完菜,吃完菜,很少有留下的。那个时候,办酒席的人家,都喜欢能够留下点肉,自己吃。

近20年的经济发展,农村的条件越来越好,鸡鱼肉成为日常生活品,谁家也都不缺这些东西了。我定亲的时候,酒席上除了鸡、鱼两个肉食之外,其他的都换成了海鲜。龙虾,海参之类的海鲜基本没有剩下,鸡,鱼大多没吃。酒席结束之后,家里冰箱里,塞满了鸡肉,鱼肉。

由此可见,现在农村的酒席,之所以每盘菜都剩下一大堆,主要是因为菜肴几十年都没有新意,且是大家平时经常吃的东西。很难勾起人们的食欲导致的。


灶起来V

你说的是什么时代的农村。

就是“不动筷子”最后也会被“打包带走”。

我30多年前也是农村的。

小时候村里有“红白事”也经常跟着俺奶俺妈去“吃桌”。那时基本上都是在家里砌几个临时大火灶,在家里待客,那时吃到最后桌上的剩菜是没有人拿的,主家都会收走。帮忙的伙计们最后会吃一些菜喝点酒。

基本上2000年后,村里面也没有人在家里过“红白事”了,都是在饭店待客。刚开始那几年也没有人把桌上的剩菜拿走。

随后紧跟着塑料袋的兴起,大约2003年左右,人们去“坐桌”吃饭时,总会随身携带一二个塑料袋,人们吃到最后,没有吃完的剩菜就被人打包带走了。2010年之后更为严重,服务员刚端上来的“主食或菜”,有些食客就会直接多夹几个,放在自己盘子上货塑料袋里,美其名曰:给俺家谁谁谁带回几个。吃饭到最后绝对的“光盘”。


人在风上走

题主,感谢你的提问,你的问题反应出了当下农村这一现实的生活状况。通城哥主要也是关注农村的生活资讯,所以对于这点还是有些实在的感受可以跟大家来分享的!


首先,农村生活比较单调,家里办酒席一下可以聚集很多的亲朋好友对于农村人来说是一种面子,再一个桌数越多、菜样越丰富越是觉得面子越大!特别是普遍生活质量不高的偏远农村也都非常“好客”——爱好去做客!

但是,实际点的农村环境,大伙的生活水平也都提高了,饭桌上的菜样也都普及了,并不是只有在请客人家才可以吃得上,平时生活中也时常在吃!似乎做客请客都习以为常,而做客时大多数人都会比较拘谨,往往都是吃个半饱,有的甚至就是走个过场饭都没吃!再回到题主的问题,这样一种现象的出现就非常正常了,之所以剩菜一堆并不是大家舍不得动筷子,只是大伙对于菜品菜样都吃乏味了,口味一般,现在生活质量的提高,每个人在吃上也都有了讲究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