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夫妻”建起花果山

“愚公夫妻”建起花果山

5年時間,孟秋從夫妻倆先後向果園投資400多萬元。如今,他們種的桃銷售到多個省市。

“愚公夫妻”建起花果山

黃明喜採摘豐收的桃子

今年47歲的黃明喜,是華州區柳枝鎮鍾張村人,初中畢業後就搞起了種植業,剛開始在自家責任地裡種蘋果和桃。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在時村農場租了40畝地種桃,一種就是10年時間。在銷售桃的日子裡,他有幸認識了大荔縣果品銷售大戶孟秋從。人有旦夕禍福,天有不測風雲。黃明喜媳婦因病去世,孟秋從丈夫因車禍離開了人間。家庭的不幸讓有著共同愛好的兩人從相互同情變成相互支持理解,從理解關心最後走到了一起。

2011年,他們結婚了。受丈夫黃明喜的影響,孟秋從從喜歡販運桃決定自己種桃。她看準了大荔韋林鎮一帶荒蕪的田野,早晚溫差大,適合種桃,決定在這裡改造沙田,建起全縣首家沙漠生態果品家庭農場。為了辦家庭農場,他和丈夫從家鄉步昌下魯村來到了50裡開外的“沙窩”韋林鎮高窪村,承包了200畝沙荒地,開始了在荒沙地上建設花果山的創業人生。

要在沙荒地上建果園,首先必須在沙土地上鋪上一層厚厚的土,這樣樹苗才能紮根生長。孟秋從和黃明喜起早貪黑,平整土地,整整幹了3個月多月時間。臉曬黑了,手上結起了一層厚厚的老繭。陪伴他們的不是飛揚的風沙,就是呼嘯的西北風,除了寂寞就是孤獨。一年多時間未走出果園,夫妻倆吃在果園,住在果園,果園成了他們的家。

要把沙窩窩建成花果山,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其中的艱辛只有他們心裡最清楚,平沙造田,改良土壤,挖坑植樹,澆水施肥,冬季修剪。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披星戴月,起早貪黑的勞作與辛苦沒有動搖他們的決心,然而資金的短缺與匱乏常常困擾著他們。有時,夫妻倆真想打退堂鼓,放棄治沙建果園。可夫妻倆誰也不願說出這句話,他們互相鼓勵,互相支持,終於度過了最艱難的歲月。

5年來,他們已先後向果園投資400多萬元。去年,為了加大果園投資購買果樹新品種,夫妻倆賣掉了汽車和房子。最後,孟秋從把自己心愛的金銀首飾都變賣了。為了節省資金,黃明喜聯繫摘桃售桃,孟秋從在40多度的高溫下剪草、澆地,成了果園的主要勞力。

在當地農業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他們先後引進種植了早熟的春蜜、春美、黃金密等新品種。果園採取水肥一體化,堅持以草養樹,種草肥田,同時採取滲灌、微灌等先進的果園管理技術。科學的管理加上果園新技術的應用,在這片沙窩窩上長出了無公害、品質優良的早熟、晚熟等各種不同時期上市的桃。他們的桃不僅著色均勻外形美觀,吃起來非常甜,成為黑龍江、雲南、青海、四川等地客商的搶手貨。

“愚公夫妻”堅持5年時間治沙灘建果園的動人故事,感動了韋林鎮的群眾,辛勤的耕耘結出了累累的果實,昔日的沙窩窩變成了結滿果實的花果山。

在“愚公夫妻”的帶動幫助下,周圍群眾紛紛治沙建果園。目前,已在沙坡地發展桃樹上萬畝,沙窩窩變成了花果園,桃樹已成了當地群眾致富的搖錢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