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江華:荒山成了“花果山”

江華:荒山成了“花果山”

陽日萍在察看百香果長勢。黃志東/攝

紅網時刻永州8月14日訊(通訊員 黃志東 程禮明)一行行果苗青翠欲滴,一串串百香果點綴枝頭,一群群工人在果園中忙碌。8月13日,走進地處江華瑤族自治縣大路鋪鎮茅慄井村的江華安陽種植專業合作社,呈現在眼前是一派枝繁葉茂、碩果累累的豐收景象。

“這裡有百香果800畝,畝產1000多公斤,每公斤12元,產值960多萬元。同時帶動60餘貧困戶增收脫貧。”安陽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42歲的陽日萍高興地說。

陽日萍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陽朔人。2017年初,在江華縣民宗文體旅發委的幫助下,陽江萍來到大路鋪鎮茅慄井村考察發展產業。

“村裡荒山多,山嶺都是上風化石,土地貧瘠。這種土壤疏鬆、溼潤、通氣、不積水,十分適宜種植百香果。”來到村裡陽日萍根據實際因地制宜,決定發展百香果種植。

新修簡易道路、整理土地、架設水管、搭置果架……通過兩個多月的緊張施工,昔的荒山初具水果基地雛形。2017年3月,陽日萍引進百香果進行種植,並實現當年掛果。

“流轉的800畝土地每年給村民帶來10多萬元的土地租金,還帶動80多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其中80%是貧困人口。”陽江萍說。

“我家3個人在基地務工,每年每人有務工收1.2萬以上,圓了脫貧夢”65歲的沈秋生激動地說。他家有貧困人口5人,由於缺技術、缺資金等原因,成為貧困戶。

“百香果營養價值高,經濟價值高,被稱為‘果汁之王’‘搖錢樹’。”陽日萍介紹,“百花果易管理,病蟲害少,投產快,當年種當年收。”

“百香果主要銷往廣東、浙江、江蘇等地,供不應求。”當筆者問陽江萍銷路時,她激動地說。

“我還採取套種黃豆、花生等形式,發展林下經濟,提高經濟收入,帶動更多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為提高經濟收入,陽日萍想了很多種植辦法。

今年初,陽日萍到沱江、涔天河等鄉鎮流轉土地共2500餘畝,採取公司+基地(合作社)的模式,為種植戶提供種苗、技術,幫助銷售,發展百香果、沙磄桔種植,直接帶動200多貧困人口增收脫貧。

“我準備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帶動更多的貧困群眾增收脫貧。”對於未來,陽日萍信心滿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