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里面的附子是什么,药性如何?

二十世纪春申君

附子,是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刚采摘出的生品中含有毒性很强的双酯类生物碱,炮制加工后,其毒性降低(毒性最强的双酯类生物碱水解,得到毒性较低的胺醇类碱),其水解越充分,毒性越低,因此,我们来了解一下附子的几种加工剂型,便可以判断其毒性大小。

附子常见加工品有三种:①盐附子②黑顺片③白附片。

①盐附子是生品直接浸入食用胆巴水中,加食盐,浸泡并每日取出晾晒,如此反复,直至表面出现大量盐霜。

②黑顺片是生品浸入食用胆巴水,煮至透心,取出水漂染色后蒸到出现油面,烘干即成黑顺片。

③白附片,同黑顺片处理方法类似,只是蒸后以硫磺熏,并晒干。所以可以看出,炮制后的黑顺片,白附片因水解更充分,毒性要小于盐附子。

再提醒一点,近几年附子饮片及一些制剂(像附子理中丸)有不良反应的报道,中药的肝肾毒性也是我们药师要关注的问题,在应用中,告知患者常用量3~6g,最多不超过15g,如有不适,立即就医,并避免长期使用。

最后,希望我们的传统中药更加规范合理的使用,既能治病救人,又能避免不良反应。


药事健康

附子八物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

【组成】

附子 干姜 芍药 茯苓 人参 甘草 桂心各三两 白术四两(一方去桂,用干地黄二两)

【用法】

以水煮取三升,每日三服。

【功用】

散寒祛湿,温经止痛。

【主治】

历节风,四肢关节疼痛,如槌锻不可忍。

【方解】

平素元气不足,寒湿之邪乘虚客之,留滞经络、骨节,故见关节疼痛不可忍。治宜散寒祛湿,温经通痹为主,兼以益气扶正。本方由《伤寒论》治寒湿痹痛之附子汤加味而成。方用附子辛热,通十二经脉,散寒祛湿,温经止痛,为君药。寒湿易伤阳气,故配以温经助阳散寒之桂心、干姜以成其功;配健脾燥湿之白术,则益增温散寒湿之效;更以人参大补元气,俾气旺则能鼓邪外出,所谓“祛邪先扶正,正旺邪自去”;芍药通血脉,止疼痛,与甘草同用,尤能舒缓挛急而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并可解附子之毒。诸药合用,俾寒湿得除,元气得复,经脉通达,则历节疼痛之证可解。

【加减】

肾阳虚甚,腰膝酸冷无力者,可酌加淫羊藿、杜仲、牛膝、川断、狗脊等补肾强腰壮膝。

附子八物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

【组成】

附子 干姜 芍药 茯苓 人参 甘草 桂心各三两 白术四两(一方去桂,用干地黄二两)

【用法】

以水煮取三升,每日三服。

【功用】

散寒祛湿,温经止痛。

【主治】

历节风,四肢关节疼痛,如槌锻不可忍。

【方解】

平素元气不足,寒湿之邪乘虚客之,留滞经络、骨节,故见关节疼痛不可忍。治宜散寒祛湿,温经通痹为主,兼以益气扶正。本方由《伤寒论》治寒湿痹痛之附子汤加味而成。方用附子辛热,通十二经脉,散寒祛湿,温经止痛,为君药。寒湿易伤阳气,故配以温经助阳散寒之桂心、干姜以成其功;配健脾燥湿之白术,则益增温散寒湿之效;更以人参大补元气,俾气旺则能鼓邪外出,所谓“祛邪先扶正,正旺邪自去”;芍药通血脉,止疼痛,与甘草同用,尤能舒缓挛急而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并可解附子之毒。诸药合用,俾寒湿得除,元气得复,经脉通达,则历节疼痛之证可解。

【加减】

肾阳虚甚,腰膝酸冷无力者,可酌加淫羊藿、杜仲、牛膝、川断、狗脊等补肾强腰壮膝。

【注意事项】

孕妇慎...... (只能复制500个以内的文字)。


康复汇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侧根(子根)。因加工方法不同,有泥附子、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之分。

其味辛、甘,性热。有毒。入心、脾、肾经。

功能与主治如下:

1、补火助阳:适用于阳虚诸症。如:

肾阳不足,性寒肢冷,腰痛阳痿;

脾肾阳虚,脘腹冷痛,食少便溏等;

阳气不足,气化不利,水肿小便不利;

心阳虚衰,心悸气短,胸痹心痛。

2、散寒止痛:主治风寒湿痹;妇女感寒痛经等

内服:煎汤,3~9g,回阳救逆可用18~30g;或入丸、散。内服宜制用,久煎。

外用:研末调敷,或切成薄片盖在患处或穴位上。

使用注意:本品辛热燥裂,非阴盛阳衰之证不宜服用。孕妇忌用。配伍禁忌:反贝母,瓜篓,半夏,白芨,白蔹。

毒性:

临床应用本品,毒性差别很大,凡影响附子乌头碱类生物碱含量的因素均可影响其毒性,如炮制不当或剂量过大以及煎煮时间不够,均可引起中毒反应。常见症状有口舌、面部及全身麻木,肢体颤抖,口腔灼热、流涎、恶心、呕吐,头昏、眼花,心慌胸闷、烦躁不安,呼吸困难、瞳孔散大、面色苍白、心律紊乱等,甚至突然死亡。

救治措施:催吐、洗胃。用生姜煎水服或以绿豆、甘草煎汤代茶饮。

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强心作用。能明显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加快心肌收缩速度。

(2)对心律和心率的影响与剂量的关系密切,大剂量使心脏抑制,心率变慢,使心脏停止于收缩期。

(3)抗心肌缺血缺氧作用。这一作用与其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缺血心肌供血供氧有关。

(4)抗休克作用。如对内毒性休克,附子水溶性部分可减慢其血压降低、心率减慢、心收缩力减弱等变化,使血压、左心室收缩压力及左心室压力上升最大速率的下降程度明显改善,延长休克动物生存时间。

2、抗炎作用。不同的附子制剂抗炎作用略有不同,其抗炎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被认为是乌头碱类化合物,中乌头碱的作用与乌头碱相似,而次乌头碱的抗炎作用强度仅为乌头碱的1/5~1/8。

3、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生附子有一定的中枢镇静作用,而且中乌头碱和乌头碱还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前者作用是乌头碱的两倍。炮制后的附子则无上述作用。

4、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附子注射液可提高小鼠体液免疫功能及豚鼠血清补体含量,可使豚鼠心血T淋巴细胞RE花环形成细胞数明显增加。

5、对肠道平滑肌的影响。附子具有胆碱样、组胺样及抗肾上腺素作用,能显著兴奋离体肠管的自发性收缩,但抑制胃排空。

6、局麻作用。乌头、附子和乌头碱能刺激局部皮肤,使皮肤黏膜的感觉神经末梢呈兴奋现象,产生瘙痒与灼热感,继而失去知觉。



逸仙药师

附子,又名乌头或附片,别名草乌、盐乌头。是乌头属植物根的加工品。

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

附子味辛、甘,性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主要功效为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散寒止痛

主要用于亡阳证

阳虚证(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痿宫冷)以及寒痹症(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但是需注意,附子有毒,如炮制不当、剂量过大以及煎煮时间不够,可引起中毒反应。中毒后常见症状有口舌、面部及全身麻木、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肢体颤抖、心慌胸闷、口腔灼热、流涎、恶心、呕吐、头昏、眼花,瞳孔散大、心律紊乱等,剂量过大甚至会导致死亡。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附子可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心肌收缩力,强心抗休克;抗炎等作用


伪翻译师


亮剑152482879

中药附子是毛莨科植物乌头的子根,有微毒,不宜生用。加工后有黑附、白附、盐附、附瓣之分。真武汤,四逆汤,附子理中汤、丸中的主药即是熟附片。

附子有强心、镇痛、抗炎等功效,也有一定的兴奋作用,运动员用药须严加控制。

药典评价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南山玩童

附子

别名 附片、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附子 是毛茛 科 植物乌头 的子根。根据加工方法不同而分成“盐附子”、“黑顺片 ”和“白附片 ”。

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 》

毒性 有毒

归经 心经 、脾经 、肾经

药性

药味 辛 、甘

功效作用

回阳救逆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用于肢冷脉微,阳萎 ,宫冷,心腹冷痛 ,虚寒吐泻,阴寒水肿 ,阳虚外感 ,寒湿痹痛



如果你认同我,或是某一句话对你有价值,请关注我,也欢迎大家私下交流,感谢你


晓玉健康养生

附子是毛茛科植物川乌头的一年生侧根茎,主要是温阳祛寒,强心止痛,多用于风湿痛疼以阳虚寒湿证状的免疫系统疾病。以及阳虚或亡阳证的心肺肾功能衰竭的危重病人。合理适量应用疗效确切,使脏器功能恢复。能振奋机体代谢机能。


汉唐中医3

附子是乌头的旁生侧根

【性味】辛、热 有毒

【归经】心、肾、脾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温经散寒、除湿止痛

【禁忌】阴虚阳盛内热者大忌,半蒌贝蔹及攻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