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论唐宣宗李忱?

乐活笑笑堂

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去世,身为唐武宗叔叔的李忱被大太监马元贽选中,成为了大唐新一任的皇帝。李忱是唐武宗的叔叔,怎么会被选中来继承侄子的皇位呢?一般都是晚辈或者平辈接班,这个现象有点非同寻常。

原因很简单,太监们选皇帝的标准很简单,越听话越好,年纪越小越好,人越傻越好。李忱虽然年纪不小,被选中的这一年已经37岁了,但是他有个特点——看起来比较傻。

李忱是唐宪宗第十三子,但是他母亲是罪奴出身,所以李忱出生以后就比较不受待见,甚至连他的几个侄子都不把他放在眼里,经常拿他开玩笑,更过分的是唐武宗,武宗继位后曾经把李忱关在厕所,不允许他的皇叔出去,但是李忱在这样的恶劣情况下都坚持下来了,在外人看来,李忱就是一个傻傻的、任人宰割的温顺亲王。

这正是太监们选择傀儡的最佳人选,于是在武宗去世之后,李忱被选中继位,史称唐宣宗。

但是,没过多久,太监们就发现自己看走眼了,原来李忱之前的痴痴傻傻、任人宰割都是在装疯卖傻,其实他精得很,因为晚唐时期,凡是表现得比较聪明能干的亲王宗室都会被打击,甚至会丢掉性命,李忱表现出来的痴傻都是在保护自己而已。

继位之后的唐宣宗马上展示出他精明、强势的另一面,上台没多久,他就是将武宗的重臣李德裕清理出朝廷,将其调任荆南节度使,重用牛党,原本混乱的朝政得到了改善。

另一方面,他改变了武宗的灭佛政策,武宗的灭佛举措虽然为国家增加了收入,但是大多数朝臣都信奉佛教,武宗的灭佛也失去了朝臣的人心,宣宗继位之后恢复各地的寺庙,返还田产,此举大大笼络了信奉佛教的朝臣,使得他们能够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此外,在对吐蕃的战斗中,唐军配合当地的义军取得了胜利,这是自安史之乱之后对吐蕃的第一次大规模战斗的胜利,这场胜仗无疑又巩固了宣宗的地位。

唐宣宗在前半生,装疯卖傻,最后被宦官“劫持”登上皇位,在登基之后他立马撤掉了自己的“伪装”,展现出强势的一面,经过十几年的统治,唐朝在安史之乱之后又迎来了一次小的复兴,而唐宣宗也因行事风格酷似其祖“唐太宗”,因为被称为“小太宗”,这无疑是对唐宣宗最大的肯定。


天涯看点历史号

我先借扶唐宣宗上位的大太监马元贽之口来评论一下他:“卧槽,我这一生走过最长的路,就是tmd李忱的套路”。

我给唐宣宗李忱的评论就是,这完全就是一个把套路之学玩到极致的男人,不过他也确实是一个好皇帝。


套路高手

李忱这个人,绝对可以算得上是套路界的扛把子,扮猪吃老虎的标杆人物。由于李忱少年时期就身患重病,所以身体比较虚弱,而且皇宫里面的人都认为他“不慧”,说直白一点就是傻子,所以都不尊重他。尽管他是王爷,但是就连宫女和小太监也常常耻笑和捉弄他。但李忱并没有生气,还总是乐呵呵的面对,所以很多人都觉得他好欺负。

公元846年的时候,李忱的侄子唐武宗李炎病危,急需寻找下一任唐王朝的接班人。此时权倾朝野的大太监马元贽觉得李忱是个傻子,比较容易控制,所以就凭借他的能力,把李忱成功的推上了皇位。可是李忱当上皇帝之后,马元贽就傻眼了, 这哪里是个傻子,完全就是大有作为的英明之君嘛,自己完全被李忱给套路了。


励精图治

李忱当上皇帝之后,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第一步,他通过各种手段剥夺了马元贽手中的权力,让权倾朝野的马元贽迅速的失去实权,而此时的皇权牢牢的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当然,马元贽毕竟是扶他上位的人,而且当时宦官已经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所以李忱并没有对马元贽下杀手,而是给了他很大的优待。

李忱掌握了实权之后,在政治和军事上都做出了大量的政绩。在政治上他成功的解决了牛李党争,并且整顿吏治,广纳人才;在军事上大破北狄,稳定北方,并且驱逐吐蕃,收复河西,让中央集权相对的加强。正是由于李忱的励精图治,文治武功,所以他也开启了唐朝历史上著名的“大中之治”。


我的结语

李忱不仅仅是一个只会玩套路的人,他也确实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皇帝。只为自己玩套路的人是可耻的, 但是为了老百姓,为了国家玩套路还是值得尊敬的。

各位亲爱的网友,你们觉得呢?


老魏聊历史



【装疯卖傻】唐朝由盛转衰是从“安禄山之乱”开始的,逐渐衰败百年后,出现了一次回光返照的机会,这就是号称“小太宗”的唐宣宗李忱。唐宣宗李忱(chén),是唐朝的第十八位皇帝。唐宪宗李纯的十三子,唐穆宗李恒异母弟,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的皇叔。他是一个比侄子(敬宗、文宗、武宗)还小的皇叔。

李忱虽然是皇族子孙,但生母原为镇海节度使李锜的侍妾郑氏。李锜因谋反被杀,郑氏受牵连被充入后宫当了郭贵妃(郭子仪的孙女)的侍女。

一次因缘际会,唐宪宗喝高了,见郑氏貌美就临幸了她。第二年郑氏生下李忱。由于郭贵妃家世显赫,对李忱母女处处作对,郑氏只能小心应付。整天低声下气,唯恐被郭贵妃辱骂。 但他的哥哥穆宗对他不错,封他为光王。



(李忱)

李忱从小在这种恶劣环境中生活,变得少言寡语,沉默木讷的样子,整天像丢了魂似的。宫里人公认他很傻。他哥哥穆宗死后,他的侄子敬宗继位,做了两年皇帝就挂了,敬宗的弟弟文宗继位,做了十四年也死了。文宗的弟弟武宗继位。武宗对叔叔很不友好,李忱不爱说话,他就强逼李忱说话,还给李忱起了外号“光叔”李忱始终忍气吞声。

有一次,武宗为了试探光叔李忱是不是真傻,就让宦官李元贽把他扔到猪圈里,武宗就在外面看着,李忱就乖乖呆在猪圈里,等武宗走后,李元贽才把放他出来了。武宗做了6年皇帝后,由于纵欲过度外加吃药,也死了。武宗没儿子。当时宦官李元贽专权,他觉得李忱是傻子,拥立他当皇帝,将来自己还不是说了算吗?于是37岁的李忱称帝,他就是唐宣宗。

说实话,这个皇位本来和他无缘,他哥哥唐穆宗的三个儿子都死了,没后代,他才捡了个漏,真的不容易啊!


(李忱)

【雷霆之威】本来李元贽立李忱是为了容易控制他,可是李忱李忱继位后,一扫原来傻乎乎的样子,处理起朝政得心应手,简直就是判若两人,朝中大臣都惊呆了“这难道是从前的那个李忱吗?”

唐朝末期,宦官当道,李忱上任伊始,用雷霆手段把拥立他的宦官李元贽充军了,他把唐武宗朝的宰相李德裕贬出朝廷,远调荆南任节度使;任用白居易的堂弟白敏中为宰相,平息了“牛李党争”减少了朝廷内耗。

唐宣宗一方面极力打压三个侄子的后代,否定他们的合法继承人的身份,说穆宗是害死他父亲唐宪宗的凶手,这样以来,他的继位就显得正统了。表示继位是接的父亲的皇权,而非侄子的皇权。

唐宣宗大刀阔斧行事,表现得精明果断,树立了皇帝的尊严与威仪。



(唐宣宗李忱)

唐宣宗李忱其实早有君临天下、施展雄心壮志的想法,这从他当初与一位僧人的“瀑布联句”中可以看出来。僧人上联的两句诗是:“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他的下联诗句为:“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如今,他这个“潜龙”已归大海,当然要大力施展胸中的抱负了。

唐宣宗勤于朝政,执法无私,从谏如流,节俭爱民,他执政期间内外政局稳定,被后人称为“小太宗”。他的努力,好比回光返照,是大唐帝国衰落中最后的光芒。


秉烛读春秋

李忱虽然是装疯卖傻之后被宦官扶持上位,但却不失为一个好皇帝。对内,他勤于政事又不喜好奢侈,整顿吏治而从谏如流;对外,他收复河湟之地平定塞北,打击吐蕃和安南。他统治时代,风雨飘摇的晚唐一度中兴。


虽然在一些私人生活上,李忱还是为人诟病。比如对待先帝郭贵妃。李忱生母本是宫女,出身低贱,成为太后之后犹如小人得志,李忱对郭太后也非常不尊重,让出身名门的郭太后非常不满。(不要被电视剧《宫心计》误导,里面真的是在颠倒是非黑白)

然而,作为君王,李忱还是妄想长生不老,最后服用丹药而死。他虽是个明君,却没能挑选好继承人,懿宗皇帝荒淫无度,是个出了名的昏君,李忱殚精竭虑多年的成果被这个儿子败掉,刚有起色的唐朝统治又变成了回光返照。



澹奕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李忱。大唐第十六位皇帝。唐穆宗之子,生于公元810年,公元846继位登基,时年36岁,公元859年驾崩,在位13年,时年49岁。

李忱能够当皇帝。完全是个意外,李忱自幼木讷,不善言辞。在皇族里并不显眼和出彩,而且文宗皇帝,和武宗皇帝也常常嘲笑于他。朝臣也不不看好这个皇子,但谁都不会想到,这个被封为光王的李忱是个扮猪吃老虎的主。

当时已经经过安史之乱 的大唐已经是千疮百孔了,现在是外有藩镇割据,内有宦官专权,朝堂之上而且唐朝的宦官专权和汉明不同,已经达到了废立皇帝的地步。也就是奴才挟持主子地步。公元846年。唐武宗李炎驾崩,由于李炎没有立有太子,没有合法的继承人,而当时的大宦官马元贽认为李忱呆傻。易于控制,所以拥立李忱为皇帝,是为唐宣宗。李忱装傻子三十多年。但登基以后却展现极其高超的政治敏锐和手段,让所有的人为之哑然。韬光养晦到了这个地步,李忱是真能忍啊。李忱登基第一件是就 把李德裕罢相,结束了牛李党争,也就此可见李忱在政策上倾向于寒门。对于贵族出身的李党不感冒。。

唐宣宗在位的功绩的就是收复河湟十一州。成为自安史之乱以后,大唐对外战争的最大胜利,陷于吐蕃的河湟终于重回大唐版图,这个成就虽然是建立在吐蕃衰落的基础上,但也展现的李忱的能力。李忱就此却没有停步,趁机平定安南,收复南疆,委派宗室治理安南地区。可以说在李忱在位的时候,大唐的边境很安定了。应当说,李忱继位的法统很低。他是以皇叔的地位继承侄子的帝位。这也许是李忱谨小慎微的原因。

李忱在处理朝局上,一平易近人和处事宽和为上。虽然李忱 是宦官所立,但在宣宗一朝并没有太猖獗,而且李忱有令,凡地方节度使有罪,监军宦官一律同罪、在一定的限度上使得宦官有所收敛。李忱虽然是马元贽所立。但在李忱在位时候,马元贽却很低调,没有干政,可见马元贽也是走了眼。

在大唐病入膏肓的时代,李忱能够做到这些已经很不易了。晚年的李忱也犯了历代李唐皇帝的通病。喜好丹药,希望长生不老。公元859年因服用的仙丹中毒而死。其子李漼继位,司马光评价李忱: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可以说。这个评价还是比较中肯的,在晚唐时期,李忱是一个不错的皇帝,应该说,如果李忱再多活十年,大唐有可能中兴太宗的景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