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没参加什么活动、没什么奖状的前辈,都是怎么找到工作的?

严世蕃

现在公司招聘很少会关注一个人在大学里面是不是学生会干部,有不有组织活动,得到什么奖状,甚至会比较排斥

学生会干部这一类的学生。公司注重的是一个人做实事的真实本事。



刚出学校的学生有些会在自己的简历上写着在学校参加了很多活动,当选了某某干部,然后组织什么活动,用以增加自身价值。殊不知,这样做取得的有可能是相反的效果。

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公司来招聘必然已经对需要的员工设置了定位,一般为初级人员,说白了就是公司最基层的人员,需要的是肯实实在在做事的人,一个习惯了当干部的学生,让他和一批没当干部的学生去做同一样事情,很多时候心里会有出现一点芥蒂,甚至不愿意一起去做。这也就是为什么有时候公司看到你的简历上写着学生会干部的时候不太以为然的原因。



大学是学习的场所,有人说也是一个小社会,但是学习依然是主要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学习上,过早的参与管理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其实没什么好处,大学里面学生会干部挺忙的,除非你是那种专业,课余两不误的高手。



参加活动得到奖状那是浮云,还不如多考点证书来得实际,虽然现在面试公司一般不仔细看证书,但是写着简历上是能够给自己加分,给HR留下好印象的,至少证明了你是一个肯学习而且有了一点成果的毕业生,被录取的机会就增加了。



大学期间活动可以适量参加,学习也是需要劳逸结合的,但是选学生会干部感觉没必要,太浪费时间,学好自己的专业,在过硬的技能面前何愁找不到工作。


小隐士

“大学参加活动”和“毕业找工作”这两者有关系吗?恕我直言,现在大学里的大多数社团、大多数活动和大多数奖项,都像过家家一样没啥意义……

我在公司面试过不少应届生,就感觉很多在大学期间活跃在社团里的人,都有一种蜜汁自信,浑身上下透着一种“我在学校可是做过官儿的”那种赶脚—— 非常。油腻。

大学里举办的活动也好,社团也好,对学生来说有利有弊。

好处是什么呢?

1. 如果你不是211,985,你的文凭本身并不能给你贴金,那么学校活动经验对你的履历来说聊胜于无,有总比没有好;

2. 如果你参加活动,可能会跟高年级的学长学姐接触,也许会成长的比同龄人快,同时积累一点人脉资源;

3. 再无聊的学生活动,参加一下也总算个经验,说不定以后工作中能用到;

4. 站在大学运营者角度,学生们隔三差五有个事情,显得学校文化活动丰富,如果不小心上个热搜什么的,还能增加本校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稳赚不亏。


那弊端是什么呢?

1. 虽然活动、社团能为你积累人脉,但如果你本身能力不强,就算认识一百个马云又如何?一点用都没;

2. 活动、社团会占用你大量时间,反倒把主业荒废了,得不偿失;

3. 经常混社团、混学校活动的人,上面说了,总会有一种迷之自信,好像自己比同级生更有能力,更有人脉,但很可惜,大多数时候都是自己的妄想而已。


所以作为过来人,还是奉劝同学们,与其每天花大量时间参加什么活动,

不如认真把学业搞定,做一些对自己真正有用的事,比如好好锻炼身体,准备考研、留学、公务员,设计自己未来的职业道路等等,在有限的四年时间里,有针对性地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

尤其是你学校在全国排名200开外的,更是如此。

不要随便听信高年级的同学说什么“多参加活动就是锻炼自己,现在不锻炼以后到社会上会吃亏”这种话,两者真的不搭噶好吗……

多读书,多学习,你绝对不会吃亏的。就算要社交,也要挑着人社交,想办法接近真正的牛人、有水平的老师,跟这种人多多交流,

屏蔽杂音,专注于自己想要的,就足够!!!


作者名片
吉姆妮,一个心里只有工作的女子。
这里不仅有职场的秘密,还有你的真心和勇气。欢迎关注 ❤

吉姆妮成长日记

我是一名师范生,大学时没得过校级奖状,专业成绩也只能算中游,但是在找工作的时候,如有神助,完美地找到心仪的工作!与同专业的同学相比(除了考研的),我找到的工作单位都令她们感到羡慕!

整个找工作时间,我一共投了7份简历,其中第三份简历就签订合同,后四次是我想看看自己是不是运气好才找到工作的,所以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又去面试,结果又有一个要求很高的学校要签我!

(一)川内知名私立学校

我签订的第一个学校是一所私立学校,在四川有很高的知名度,小初高一体化。当时应聘环节很多,首先投简历,简历过了才能去学校参加考试,考试过关才能试讲,试讲时临时给你课题就讲。最后才能进入面谈环节,考查你的综合能力。过五关斩六将,我成为我们学校唯一的代表,应聘到这所学校。我们寝室里同学告诉我:“那所学校好好哦,太羡慕你了,如果是我进去了,我会高兴得姓啥都忘记了,快说说你怎么做到的!”那所学校校园豪华气派,充满古典气息,教学质量非常高,对老师管理特别严格,没有丝毫人情味!后来,我离开了,因为在那里只有工作,没有我想要的生活!回想起来,

那所学校之所以签我,估计是看中了我四年的校外实践活动经历,以及我与面试官有相同的成长经历:来自农村,不怕吃苦,坚持阅读。我有写日记的习惯,面试官估计觉得我可以写点新闻之类的,对我感兴趣,就留下我了。

(二)半公半私学校

因为对自己实力不确定,总觉得是因为运气好才会那么快就签约好学校,所以我不甘心,又去面试学校,这次的竞争更激烈,因为这所

学校在成都双流区,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学校!面试的时候,校长问:“你对《目送》的看法?”我当时那个开心啊,因为我恰好在不久前就读过《目送》,于是我将情节复述,还将最经典的段落深情说了出来,加上自己的理解,打动了校长。校长又问:“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像窦桂梅一样的人……”结果就有那么巧!窦桂梅前不久才去过这所学校,这位校长还略带开玩笑的口吻说:“如果有机会,说不定你会在我们学校见到窦桂梅。”

到这所学校面试时,我试讲很顺利,学生反应热烈。校长当场表示对我的肯定,第二天通知我签订三方协议。然而我拒绝了,因为我签了之前那个学校,这位校长还在电话里花了8分钟来劝说我改变心意,他告诉我:“平台很重要,我们学校多少人想来都进不了,你得把握机会啊!”我委婉拒绝!哦,对了,当时我们专业就我和另外一个同学被选中,我那同学是四川省优秀大学生,教数学,我就一普通大学毕业生,教语文。

(三)乡镇公立学校

签订私立学校,我不甘心,因为我为了公招考试准备了一年,不想浪费机会。所以试着去考公招,没想到还真考上了。本来想的是考上也不来,就坚守在私立学校,因为工资高啊!(2015年就能有4500元!)经过家里人的劝说,我就来到公立学校,因为离家近,工作稳定,压力比私立学校小,能有稍微多一点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看书、养花、发呆……)

签订私立学校,考上公招时,我大四还没毕业,当时我们专业就我和另外一个女生考上公招(但有同学说那个同学走了关系),可以说我成为了全专业同学羡慕的对象,她们都找我,借我的简历模板找工作!

综上所述,我想说大学很有必要考取相关证书,比如计算机等级证书、英语四六级证书、以及与你专业相关的证书,例如教师资格证……在大学,
一定要把专业课学好,有证书奖状当然很好,但是用人单位更注重你的实际操作能力!任何时候,都需要努力,加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祝你找到心仪的工作!

(我是桃李不言梦梦,敬请关注,欢迎读者各抒己见,留言探讨!)


桃李不言梦梦

前段时间看到一段话特别有感触:

“因为害怕自己并非明珠而不敢刻苦琢磨,又因为有几分相信自己是明珠,而不能与瓦砾碌碌为伍,遂逐渐远离世间,疏避人群,结果在内心不断地用愤懑和羞耻饲育着自己懦弱的自尊心。”

这是中岛敦《山月记》里的故事,讲的是才子李徽,辞官作诗却半生不得志,发狂变为猛虎后,偶遇昔日友人倾诉自己的故事。


觉得这个故事或许能与题主的问题有共鸣 -- 我自己在大学也曾经是这样一个“叛逆”的人:认为真正的才华根本不需要那些证书来证明,自己如果是金子,即便是颗害羞的金子,别人也理所应当挖地三尺找见我,让我发光 -- 现在的我,只是想扪心自问三个大字:凭什么?


如果说一定要有一个观点,那就是:考证 -- 是认真对待自己职业的一种表现。(尤其是行业内的国际认证资格证书)


证书不是认定能力的唯一标准,但它往往能最直接表明你的能力底线

很遗憾,很多时候证书不是加分项,而是必需品。尤其是在行业标准很严格的技术类,比如会计、建筑师,都有相应的专业证书资格要求,这个已经不是加分项,而是从事这个职业需要的基本要求。因为这些能力关系到真金白银、甚至人身安全。如果连行业规则都不懂,都不屑于去学习,那谁敢信任你,把重要工作放到你身上呢。


再比如出国读研,外语成绩是硬性要求。我从前也反感,觉得自己跟外国朋友沟通没问题,还把作品卖到国外过,难道这还不能说明我的能力么?但当我去考雅思才发现,能沟通与学术能力没有任何必然关系。


之前我很不屑于去看《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这种书,感觉我这么大了还不会写东西么,但系统学习雅思课程后,就发现自己的认知有多么的浅薄、能力有多微弱,而希望在未来产生影响力的话,清晰的逻辑表达、有力的例证陈述是多么重要。



不用什么证都考

的确不用考“杂七杂八”的证书,但行业的资格认证就不一样了。考资格认证的证书一般都有一定的费用,每个也需要学习很久。所以可以根据你未来希望的工作方向来考,集中力量考含金量高的就可以了。


假设题主是希望不断成长的

我设想题主未来是希望在职场里不断成长的,那么职场是起点而不是终点。考证也只是从某个角度印证你的某种能力。如果觉得自己在某方面很有天分,那考证就像站在行业巨人的肩膀上,你借助他们积累下来的知识和经验可以站的更高。

当然有些行业比如设计类,作品是重于证书的。除了国际大赛的证书,其余可能没有自己的设计作品重要,但那同样是要积累很多成功的设计案例,其实一件更难达到的事情。大学毕业只是未来人生的一个开端,不论有没有天赋你都不能轻视别人付出的努力,那些考了各种证书的人至少说明希望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也对未来的公司负责。


最后还是放一段《山月记》里的话,与题主共勉:

如今想起来,我真是空费了自己那一点仅有的才能,徒然在口头卖弄着什么“人生一事不为则太长,欲为一事则太短”的警句,可事实是,唯恐暴露才华不足的卑怯的畏惧,和厌恶钻研刻苦的惰怠,就是我的全部了。但远比我缺乏才华,可由于专念磨砺而成就堂堂诗家的,也颇不乏其人。每当念及此处,即便现在也感到胸口被烧灼一般的悔恨。

一粒小小的豌豆

毕业才是人生起点,大学生且行且珍惜。

我认为,工作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劳动创造财富,担当家庭和社会责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抱负。下面,根据问题,我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参加一些活动是必要的。大学与中学最大的区别,应该就是授人以渔和授人以鱼的区别吧!大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习更加开放、自由,课余时间也比较多。大把的时间干点什么好呢?我认为参加一些积极健康的活动是必要的。我们可以在各种活动中把兴趣爱好变成个人特长,可以结交各种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可以更加清醒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奖状和证书价值几何?招聘岗位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相关的奖状证书还是能够加分的。比如,报考某些公务员岗位,就会有优秀大学生干部的硬性条件。但对于大多数招聘大学生的用人单位而言,他们更加关注应聘者的专业素养、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能否适合岗位需求,能否创造价值。因此,千万不要对杂七杂八的证书奖状期望太高,它只能让用人单位更加准确判断你的综合素质,仅此而已。

认准自我、坚定方向、努力工作,成功并不是遥不可及。什么是成功?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成功的解释很简单——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这就说明,每个人对成功的预期都是不一样的。唯一相同的就是,你要真正看清自己、了解自己,树立正确的三观,确立一个适合自己的远大目标,定下一个“跳一跳摸得着”的小目标,然后为之而努力,尽量比别人多一步、快一秒,成功并非遥不可及,幸福随之而来!

个人看法,欢迎留言交流!


前进的蜗牛702

我认为这两者之间是没有什么关联的。

首先说下找工作,企业首先看的是你的学历,专科和本科是一个分界线,一般本科学院和985,211等学校又是一个分界线。如果不是重点院校,或者特殊的专业个人认为对找工作是没多大影响的。

然后看你学的什么专业,例如会计,建筑等专业需要一定的证书才可以。

大学里参加一些活动是丰富你的大学生活,提高个人的交际和团队配合的能力,至于有没有奖状或者有没有获得一些名次一般的公司是不会关注这方面的。除非你在学校做到学生会主席等重要职位,企业可能会因此对你多加关注。

说实话现在是大学生遍地跑的情况,最主要的还是你的个人能力,因为大家的起点都是一样的,想让企业刮目相看,就要在面试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让人看到你不同于其他人的一面,在工作中让领导看到你的闪光点,这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什么奖状都是浮云。


明明天

这个问题应该是问出了70%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心声了。回想自己当年,也是一样迷茫,感觉四年一无所获,心中只有自我否定,对未来充满了恐惧。这种心理很正常,大家不必过于担忧,要正视自己,尽快从低谷中走出来。


首先,忘掉过去,抓住眼前。人往往会因为纠结于过去的错误而失去眼前的机会。荣誉、奖状、证书,这些都已经过去了,再悔恨也于事无补,重要的是还能做什么才能缩小自己的差距。大四,虽然是最后一年,但还是有不少机会的。

没有过了四六级的,必须要全力以赴了(因为现在毕业后不能考了,这是最后的机会);没有计算机证书的,最好去考一个;还有教师资格证、会计从业资格证、二级建造师,甚至是驾照,都可以考,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其次,正视自己,重树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奖状荣誉都是身外之物,单位招聘你,不是冲着你这些荣誉,毕竟这些东西带不来任何效益,他们招录的,是你这个人,所以,要深入挖掘自己的优点,并积极把它放大。

在平时生活中,就要开始改变,想办法扬长避短,并把它变成一种自然行为。在与单位的的接触过程中,要有意表现出自己的优点,努力表现成他们所需要的人!


最后,多管齐下,全力以赴。如今的大学生比我们那会强多了,信息流通这么便捷,各类招聘网站、问答软件,给大家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就像现在,通过悟空问答,就可以向前辈们请教经验,少走很多弯路。如今很多招聘都公开多了,公务员,事业单位,银行,学校,国家电网,铁路,地铁,还有各类国有企业,这些单位基本每年都招聘,而且都是公开考试,机会难得,大家一定要时刻关注相关网站,时刻准备着接受考验。

每次机会都不容有失,越到毕业考试越多,越不能放松自己,现在努力的一个月,绝对超过那些奖状荣誉。

毕业季其实是奋斗季,是大学四年最关键的时刻,不管以前如何,现阶段绝不能放松,把每一次招聘都当成最后的机会,倾尽全力,展现最好的自己,辛苦一年收获一生!


静思悟道老神仙

我只想说一句大学里的那些活动或者证书真的是一点用都没有好吗?!

就我们学校里的这些证书,比如说“金话筒”“金手指”“校园十大歌手”“校园实践证明”“市场营销大赛”等等等等真的是一点用都没有!

你不用惊讶,我也正在上大学,这些证书只是为了给你加学分用的,让你在大学的时候不只是上课玩手机或者宿舍看电视。等你到了企业时,拿着一张写满了如上各类活动的简历时,你不必觉得多么自豪,没用的!人家看不上你的!

你也不想想,人家招你是去干活的又不是让你去表演的。要真的想考些证就考些有用的证,像BEC,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以及一些和个人专业相关的证,学校的那些活动在学校里看着很厉害,很神气,其实很鸡肋!

所以像那些唱唱跳跳或者是“傻跑”运动会啥的能不参加就不参加了吧!课余时间你也可以唱唱跳跳啊,干嘛非要学校的那张“破证”!?


大学生了没

大学里没有参加什么活动,也没获得什么奖状,并不代表找工作时就没有竞争力。


目前的用人单位和多年前已大不相同,他们更注重大学生的实干、韧劲、耐力和日常的脚踏实地,夸夸其谈只会增加招聘人员反感,


面试时平实的描述自己最好,不要夸大也不要谦虚,多讲自己愿意做什么,一般都希望招的人能做的时间长一点。当然面试时展示大学生的过去也很重要,但那只是敲门时的一点点砝码而已。
更为重要的是进单位以后,怎么做好本职工作,怎么适应环境,怎么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平凡的岗位作出成绩来。


香距一粒米

首先,自己要自信心!毕业后找工作,面试官对你的评估,不仅仅是看你的在校表现,还会综合考察你的沟通能力,应急变通能力!不可否认的是,大学期间经历丰富的学生,毕业后在找工作上有优势!所以,不管大学期间有没有得奖参与什么活动,毕业后找工作关键还是看综合能力!做简历的时候,毕业求职者首先把大学主要学习内容体现出来;其次大学期间荣誉、活动策划简单描述,;最后自己有什么职业技能,这块是重点,比如精通wps、行业领域的某个板块等!好的简历,你离成功近了一大半。接下来的面试考核,要自信,诚实,成则已,不成就当历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