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第一才子临摹《兰亭序》,放浪形骸,形神兼备。(珍藏版)

关于王羲之和唐伯虎以及《兰亭序》我不赘述。看到此帖时给我最大的感触是,古人临摹出来的形神意境之精妙,今人无法超越。

关于临摹我有一些观点和大家讨论一下。临摹一定要取法乎上,溯本寻源。

当然也会有人问,那古人是临摹谁的书法呢?

一般提出了此问题的,都还不了解中国文字演变的过程。书法的形成不是一个人的脉络,而是一个时间关系和历史变革形成的系统。比如:篆在秦,隶在西汉,草在东汉,行在晋,楷在唐等。后期也有发展出特色的,比如:宋末元初的赵体,宋代在行草方面大发展。但都没有超过各自极盛期的水平。所以,学书法一定要取法乎上,必溯本寻源。这是书法艺术的特性决定的。诗词也是这个道理,你要学格律诗,先得背几百首李、杜、王维。

江南第一才子临摹《兰亭序》,放浪形骸,形神兼备。(珍藏版)

江南第一才子临摹《兰亭序》,放浪形骸,形神兼备。(珍藏版)
江南第一才子临摹《兰亭序》,放浪形骸,形神兼备。(珍藏版)江南第一才子临摹《兰亭序》,放浪形骸,形神兼备。(珍藏版)
江南第一才子临摹《兰亭序》,放浪形骸,形神兼备。(珍藏版)江南第一才子临摹《兰亭序》,放浪形骸,形神兼备。(珍藏版)
江南第一才子临摹《兰亭序》,放浪形骸,形神兼备。(珍藏版)江南第一才子临摹《兰亭序》,放浪形骸,形神兼备。(珍藏版)
江南第一才子临摹《兰亭序》,放浪形骸,形神兼备。(珍藏版)​​​​​​​​​老祖宗遗训

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惟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

北宋.黄庭坚《书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