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枪手隔几发子弹就装一发曳光弹来指示目标,这样做难道不会暴露自己所在的位置吗?

冬季凯风

曳光弹是一种在子弹后方填充发光材料让子弹弹道可视,方便射手修正射击的子弹。

既然如此,使用曳光弹就有暴露位置的潜在危险。

所以在实际使用中,曳光弹并不是一定要隔几发就装一发。

曳光弹一般分为3种:

1,明亮型:亮度较高,子弹出膛后就会一直发光。

2,低亮型:亮度稍微低一些,并且子弹出膛后飞过一定距离才会发光。

3,微亮型:专为配合夜视仪使用,肉眼看亮度很低。

美国人还搞出了一种高端的曳光弹,在子弹尾部加装LED灯和电池,让子弹的轨迹只能从放射方向看到,其他位置看不到。

其中二三种是步兵常用的,并不是那么容易暴露目标,而第一种是飞机机炮,坦克机枪常用的。另外,如今的很多班用轻机枪其实不怎么用曳光弹,部分射手会喜欢将弹匣的最后几发子弹换成曳光弹,提醒自己换弹,这是因为班用机枪和突击步枪的攻击距离并不是那么远,曳光弹能起到的作用相当有限。

曳光弹最广泛的作用其实是给12.7mm以上的重机枪,机炮测距,观察弹道。

比如英国的酋长Mk3,它就装备了专门的测距机枪,通过机枪发射曳光弹,通过子弹命中地面的时间计算距离校准主炮,提高主炮命中率。

F-15,Su-27,F-22这类战斗机的机炮也广泛采用曳光弹,提高命中率,而A-10这样的攻击机的机炮反而是不使用曳光弹的,因为在现有火控系统下,空对地机炮设计不需要曳光弹。

另外,通过隔几发装填一发曳光弹的方式并不能精确校准弹道:因为曳光弹的曳光剂会燃烧,这会造成弹道畸变,发射后的子弹实际上是越来越轻的,和普通子弹的弹道有一定区别。

所以真正需要曳光弹指示弹道的场合,一般使用的都是纯曳光弹。


贞观防务

不会!原因很简单,稍微有点头脑的机枪手都会使用延迟发光的曳光弹!而不是使用出膛即发光的弹种。

先说一下能够暴露自己位置的曳光弹,这种曳光弹出膛就开始发光,在空中显示完整弹道,也就是说敌人能清楚的看到你的位置。

使用这种弹药,不是因为士兵不怕被发现,而是因为自己处于进攻方,本就已经被敌人识别。这时主要使用曳光弹为友军指明攻击目标方便协同。还有一种情况,己方有火力优势,压着敌人打,根本不怕被敌人发现

(这种是最爽的)。

下面说重点,不会暴露自己位置的曳光弹-延迟发光曳光弹

简单看一下曳光弹弹头组成,在尾部空腔放置曳光剂,并由金属垫片密封。弹头击发的同时,火药气体通过传火孔引燃曳光剂,但此时压力尚小,曳光剂在弹头空腔内燃烧,不会发光。

直到压力变大冲破垫片的时候,曳光弹才开始发光,此时弹头飞离射手已经有相当的距离,因此也就不会暴露射手位置了。

关于颜色,可以算是多种多样了,锶:红光,钠:黄光。大家知道加入铜元素发什么光吗?


世界兵器

在军演或者电影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曳光弹划破夜空。一般情况下,机枪的弹链中每5发子弹里有一发是曳光弹,以指示弹道,可以更方便的指示正在攻击的方位。不过这种方式会不会暴露射手的位置呢?

通过了解子弹的构造我们可以发现,发光的曳光管是安装在子弹尾部的,这样只有子弹后半球也就是我方可以看到它,而处在弹头前半球的敌人是无法看到的。不过有些小口径火炮的曳光管比较大,从前侧方依然能看到,也就是存在暴露自己的可能。

相比曳光弹的光芒,其实更容易导致暴露的则是枪炮射击时的膛口焰以及枪声。在稍近距离且有障碍物比如树丛遮蔽的情况下,枪声更容易暴露自己,而无遮挡的情况下膛口焰更为瞩目,有规律闪烁而且非常耀眼,非常容易被目视察觉。目前对于膛口焰这块一直没有很好的处理办法,只能通过消焰器略微抑制一下,而无法完全消除。


紫龙防务观察

确实有可能暴露自己的位置,曳光弹可以说是一柄双刃剑,所以曳光弹针对这个问题也进行了很多研究改进,暴露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机枪使用曳光弹主要是为了修正弹道或者指示目标,曳光弹的弹头在弹尾安装了一截曳光剂,曳光剂在飞行中会被点燃,发出明亮的光,拖曳一段距离,以显示出弹头的弹道。曳光剂也具有一定的燃烧特性,能点燃一些易燃的小东西,比如干草等。

曳光弹分明亮型,微亮型和幽黯型。明亮型曳光弹一般在白天使用,明亮型的曳光剂发光强,并且在离开枪口后马上就会发光,这种曳光弹容易暴露自己的位置,有一句话叫“曳光弹两头干活(tracers work both ways)”,说的就是不但能指示目标,还会暴露自己。而且因为光太亮,在夜间使用的时候甚至会损坏夜视仪。

而微亮型曳光弹一般在夜间使用,微亮型曳光弹的曳光剂一般和明亮型是一样的,只不过引燃剂采用了弱曳光方案,这种曳光弹不会很耀眼,而且会在飞出枪口一段距离后才会发光,避免暴露自己的位置。

幽黯型曳光弹一般是配合夜视仪使用的,幽黯型曳光弹的光非常弱,肉眼很难看到,只有使用夜视仪才能清晰的看见曳光轨迹,7.62x51mm M276曳光弹就是一种幽黯型曳光弹。甚至还有一种红外曳光弹,红外光肉眼不可见,只有通过夜视仪才能看见,进一步降低了暴露自己位置的可能性。

以上是我的回答,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是轻兵器爱好者,热爱轻武器与战术文化,期待与你一起走进狂野的轻武器世界!


轻兵器爱好者

这个我还算有点发言权,我当兵时的专业就是12.7高射机枪,用的子弹基本就两种,一种是穿甲弹,一种是穿甲燃烧曳光弹,就穿燃曳来讲,弹头外面一层合金皮,里面前半部分是邬钢穿甲当头,后部是一个长约六七毫米的类似铜质曳光管,里面是类似火药的药剂,飞行时就靠这个管发火发光来指示弹道,接触目标后钨心弹头从里面破皮而出实施穿甲,同时在钨心弹头和包皮中间有燃烧剂经破皮摩擦引燃,步枪弹也一样无非就是口径小,但步兵打枪很少会用到这种子弹,原因是步兵可以瞄准后一枪一枪打,而高射机枪主要玩的是概率,所以需要这种子弹来指示弹道。至于有朋友说到枪口火光大,容易暴露,这个确实没很好的办法,因为枪口制退器的原因,火焰会从枪口前方和两边同时喷出,并且火团非常大,所以敌方会很快发现你的位置,因为你这属于重火力,属于敌方首要打掉的目标。为了自保,所能做的一个是在自身和枪上做查树枝之类的伪装。一个是打短点射,尽量不要长点射。一个是建立掩体。最后才是打一会儿换个地方,为啥是最后才换地方,那可不是步枪拿起就跑,趴那就打,这得三人抬或拆零散几个人拿再重新选择阵地,建立射界,做掩体,特别麻烦


你好我跟你拼啦

会暴露自己,但情非得已的事情啊。

相对于曳光弹的指示目标的功能外机枪上面放曳光弹的确是情非得已的事情。

相对于传统步枪,机枪往往射击频率更高工作时间更长。

这就导致了枪管在发射子弹的时候受到的火药燃气和弹丸摩擦热量更大。甚至会出现枪管被打红冒火的现象。

由于热胀冷缩的问题,枪管在炙热状态和冷枪状态下的物理形状会有些许的变化。从而导致弹道的细微变化。因此每几发普通的机枪弹中加装一发曳光弹是在机枪工作的时候可以更方便的观察弹着点进行射击修正的。

往往有经验的机枪射手在进行长点射的时候会首先用机枪上的瞄准具进行瞄准,但开枪后会将实现迅速移动到目标区域,依靠曳光弹的指示进行目标修正。

这样射击的准确性可以大大的提高。


对于怕暴露目标的问题来说,第一机枪阵地会相妒于步枪阵地远一点点,很难被步枪攻击,第二机枪没有消声器,暴露机枪阵地也不会仅仅是因为曳光弹的指示,射击的巨大声响和烟雾就已经直接暴露目标了。第三目前有设计离开枪口飞行一段距离的曳光弹,或者利用磷火指示剂的曳光弹。

不过通过减低装药量使曳光弹在离开枪口后再点燃的设计弹道和普通弹道差别太大,因此也就失去了修正弹道的作用就用的很少。

其次用磷火指示剂的曳光弹,虽然只有接近于弹尾的方向可以看到光,但是在飞行的过程中磷的不断燃烧会导致子弹的重心不断偏移,因此最终弹道修正的作用效果也不大。

因此这两种曳光弹用的也就很少了。


军武数据库

首先我要说我是从部队出来的,也担任过机枪手战斗位置,所以对于机枪手还是了解的。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机枪手在战场发挥的作用——火力压制(最主要目的),在我们的日常训练中使用机枪进行射击训练时射击的并不是精度,我们简称为弹距,机枪横线斜线扫射的弹距。
而后每隔五发子弹就会有一发


曳弹,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计算弹着点,至于会暴露自己位置这一说法我必须说明,就算没有曳弹依然会暴露,不管是机枪的枪声还是枪口火花。
最后有人会问:“不是还有消焰器嘛?”

对不起,首先我们国家除了特种部队可能有这一类外其他部队我没看到,至少我以前的部队没有。

狙击手和机枪手本身就是敌方首先要打击的目标,所以说还是很危险的。希望不要有战争的发生。

谢谢大家



乐动天天报

曳光弹确实会暴露射手的位置。

射手之所以要用曳光弹,一是为了更好的修正目标,二是可以给其他战友指示目标。在以前主战坦克还没有先进的射击控制仪器的时候,就是靠着曳光弹来修正摧毁目标的

还有一点就是提示作用。在突击步枪中使用曳光弹,不在于协助射手修正弹道,而是射手将曳光弹放在弹夹的最后几发,提醒射手弹药耗尽,需要更换弹夹了。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看法,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


新号476

曳光弹设计者们当然想到了这个问题。现代的大多数曳光弹都会延迟发光,子弹飞出枪膛好几秒后。才会发光,大大降低了曳光弹准确暴露机枪手位置的可能。实际上因为有巨大的火力优势,机枪手在开火的时候并不在乎暴不暴露。很多评论说枪口火焰也很暴露。没错,机枪只要一搬出来打,基本上都是要暴露的,在沙堡或掩体后,可以发挥的一个作用就是“虽然你能看得见我,但是你打不过我”这样子!


O延续O

对于这个问题我感觉有些不可思议,为什么这么说呢?

1、机枪手是一个班里面的重火力压制和面伤害型选手,在两军交火时优先要打掉的一个点,即使是在碉堡里也要干掉,参考战斗英雄黄继光。根本就不存在暴露这一说法,因为战斗一开始机枪手就在裸奔。当然建立机枪碉堡给了他很好的保护。


2、因为重机枪的射机范围太广,不像步枪一样可以瞄准再射击,所以曳光弹就是起到了一个粗略瞄准的作用。


3、现代战争都是各兵种协同作战、互相配合,敌人想端掉机枪手还是不那么容易的。

以上是个人观点欢迎大家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