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不在农村住了,还要在老家盖一座新房?

小罗情感部落

最近两个月跑民俗返乡访茶,跑了一些农村,发现农村里新建了很多漂亮新房,都建得非常的豪华,不少还是带花园的别墅,但房子的热闹仅限于春节和清明两个节假日,平时就只有老人家在居住。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在大城市发展得很好了,甚至在城里也买了房子,还是会回自己的老家建一个又大有豪华的房子,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想下面三句朴实而接地气的话语已经道出了原因:

“老家的房子就是一个根,不管在哪里混,根总是要留住的。”

首先,对于很多农村出生的人来说,老家的房子是自己永远的归宿。无论在哪里谋生,混得怎么样,只要老家的房子还在,那就还有一条退路,还有一个寄托。如果老家的房子没有了,感觉就像无根浮萍,灵魂没有了寄托,生命没有归属。

农村的房子在很多人心中,享有无可比拟的地位。对于大多数农村出来的人来说,外面的房子,只是一个住所,老家的房子,才是真正的家。

“父母在哪里,亲情就在哪里。”

老家的房子,起着维系着亲情的作用。虽然人可以搬进城里,但是亲情搬不走,只要老家的房子还在,想回去时就回去看看,这个家就还是一个完整的家,一个团聚的家。房子没了,家也散了,亲情也淡了,那是花多少钱也弥补不回来的。

上周朋友才李带我们去他老家村里,看年前刚建好的新房,朋友告诉我,他家的新别墅包装修和家私共花了300万,还建了花园、锦鲤池和悠闲喝茶的凉亭,连进村的路和村里的自来水塔也是他们兄弟四个凑钱帮村里建的。

朋友老李的父亲前几年去世了,母亲今年已经高寿95,他们兄弟四个是远近闻明的孝顺团结而且事业有成,医生、老总、商人、文化人,就是俗话说的个个都很有出息。可以说每一位都有能力而且也愿意把母亲接去城里甚至海外居住。

但老母亲恋乡,不愿意远离故土,所以兄弟四个为了孝顺母亲,回乡来把旧房子拆了,建了新房、新路和自来水塔,请了专职保姆来照顾母亲,让老母亲和村里人能够更好地生活。

当我们给老人家递上大吉大利的红包时,耳聪目明的老人家发出了爽朗的笑声,不断地对我们说谢谢,让我们喝茶。老人家依偎着儿子坐在沙发上,他们背后的一整面墙上挂满全家褔和儿孙们笑意莹莹的照片,还有大哥老李的字画,好一个和谐孝顺的场景呀,我都被感动了!

回城的路上,老李跟我们说:“母亲在哪里,亲情就在哪里,过年大节日,大家全部都回来,我设计的那张二十人的大餐桌就派上用场了。我还给自己设计了一间大书房,经常回家来写写字,陪陪母亲。”

“我们现在在外打拼的人,以后还是要回到农村养老,落叶归根的。”

城市熙熙攘攘,乡村里悠闲惬意,

等我头发白了,不再做低头一族,

等我老了回乡,在村里建栋房子,

春看茶秋扫叶,夏养家禽冬烧柴,

屋前有瓜有菜,屋后有花有茶壶,

天天享农家乐,日日皆闻稻花香,

蓝天白云绿水,把脚印洒向田间。

回到乡下老家,养养鸡、种种菜、钓钓鱼,平日里喝点小酒、打点小牌,唠叨一下家长里短、乡村八卦,晒晒太阳,邻里间守望相助,那是我们乡村人真实的生活。

住在城市里,邻居是谁你可能都不知道!农村就好了,想去谁家就去谁家,邻里之间相处融洽和谐。

夏天晚上农村还可以出来纳凉,吹吹风凉快,一帮人坐在一起聊聊天。闷热的城市晚上,人们都躲在家吹空调了。

住在城市里每天都要去买菜,时时担心买到受污染或有农药的菜。住在农村就好了,每天吃的菜都是自己家园子里种的,纯绿色蔬菜,随吃随摘。新鲜放心,是自家真正的菜园。

等我老了,就回农村这样生活,这才是此生的追求。走了这么多年,终究还是想要回到这个地方,一个名叫家乡的地方,那开满稻花和野花的田野,是一世的念想…

生命是从这里开始的,再从这里结束。

不管外面有没有房,以后是否真的回去,老家的那栋房子,那不光是一栋建筑,更是一种念想,一种牵挂,因为农村人知道,生我养我的家,始终在那里!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即使老家的房子没人住,也要建起来的原因吧。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有书共读

在如今的大部分农村,基本都是以老年人为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外出发展,有的更是一去不复返。但在为有些农村,存在着一种这样的现象,到处都能看见建新房的场景,但建好的新房却是长年关着大门,有的甚至长满了青苔。为什么这些在外稳定了的农民朋友还要在农村老家建新房呢?

第一:城里的房子都只有70年产权,有时候可能还是个接盘侠,农村人讲究住的心安,这样的房子让老一辈住不习惯,还是农村的房子好,只要户口在,就会一直属于自己。

第二:农村的房子有着维系亲情的作用。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是非常适合居住的,不仅空气好,水好,而且非常适合养老。而且只要你在农村有房子,那么老家的亲情便不会断,一大家人能经常聚一下,这样一个大家就不会散。

第三:虽然大家都往城里跑,但这不意味着农村的房子就不值钱了,国家正在对农村土地进行确权,这也意味着以后农村的土地更具有价值。如果农村有套房,户口在那,以后的优惠政策肯定少不了你。

第四:我想大部分农民朋友最想在农村建房子的原因还是觉得,只有农村老家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家。如果哪天在外待不下去了,农村老家也是自己最后的退路。而且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这里就是他们的根,如果一个人没有了根,就变成了无根浮萍。农村的房子讲的并不是值多少钱,而是一个家的灵魂所在。


农耕情怀

农村是我们的根!对于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如同题主一样,即使工作在城里,但村子里的那几间房屋在去年的时候翻新重盖,三间明亮的砖瓦房远远一看就是一道风景线。

是的,现在的一些年轻人为了孩子上学,或自己更好的发展,均选择走出农村,来到更广阔的城市里发展。但心中那份浓浓的乡愁一直在生根发芽,好像只有生自己养自己的那方水土才是最踏实的安乐之地。于是,在挣了一点的钱以后,将村子里的老房子拆迁后盖起窗明几净的新房子。有老人继续在村里住的,这也是一种表达孝心的方式吧。我父母年近70岁,一辈子在村子里呆着,接到城里不习惯楼上楼下的生活,执意要回到农村,于是兄弟姊妹们一商量,回老家盖新房,让父母住上如同城里一样实施齐全的平房。

除了表达孝心,还有一点就是现在盖一所新房子会有一定数额的补贴,这也是顺应国家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房屋进行统一规划,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有了这样的好政策,咱盖上一所新房子自己也花不了多少钱。

老父母看着眼前的大瓦房,高兴地说:“这里才是我们真正的家,有房子在,就是走再远,也有一个寄托,如果房子没了,我们的根与魂就没有了安落。这样多好,每年过时过节,孩子们都回来聚聚,这才叫一家人的团圆。”

是啊,老父母的话语代表了那代人共同的心声,只要老家的房子在,就是维系亲情最好的纽带,也是我们心中的一种念想与牵挂。


新华融媒新消费

那天和湖北的同事聊天,他给我说:“他想回老家买套房子。”我问他:“你不是在这里买了两套了吗?怎么还要买。”他摇摇头,感慨地说:“你老家有房子,你不懂。”我无语以对。

我也许真的不懂,多少人希望能把老家的房子卖了,在北上广深大城市买上一套梦寐以求的房子。而他已有两套房子了,却还要回老家再买一套房子。我想到如今三四线城市房价日新月异,每月都是以数千元的速度提升。那他回家买房子肯定是要投资了。

我思考片刻后说:“我是不懂,我感觉三四线城市的房子都是被你这样的人炒起来的,炒房客,太可恨了!”

他瞪大眼睛看着我:“你真的不懂。”然后他的话匣子被打开了,他继续说:“比如说你吧,我看你每到逢年过节就带着妻子儿子回老家去了。我老家现在没房子,我回哪里去啊!而且,我父母年龄也大了,一直在这里,他们也厌倦了。落叶归根,可是根却没了。你都不知道,我有多羡慕你们能回老家过年。过年就应该在老家打打牌牌喝喝酒,串串亲戚,在这个水泥森林里,你不知道过年有多无聊!” 他这一席话的确够震撼我的。没想到我羡慕的人居然如此羡慕我。那我该怎么表达我对他的羡慕呢?

“那要不这样吧,我把老家的房子给你,你把这里的房子……?”我话还没说完,他就一脸鄙视地看着我:“想的倒美!”我接着说:“你羡慕我,我还羡慕你呢?我虽然老家有房子,可是这里却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啊!”他竖起中指:“切!”他还想再说点什么,我却不想理他了,故意装作很忙的样子。这次愉快地对话就这么结束了。

其实,我也能理解同事的想法。老家的房子,就是根。父亲活着的时候,好多次问我:“是不是要把东边的院子卖了?”我都是沉默作答。为什么要把院子卖掉呢?这里就是我的根,我从小在这个地方长大。如果房子卖了,或者没有了,我去哪里寻找我的童年,我的根呢?如果没有了房子,儿子孙子问我从哪里来的时候。难道我只能简单地说个地名敷衍他们吗?这好像说不过去。

人是不是应该给自己立一个小目标,例如先挣一个亿。哈哈,这当然是玩笑。接着就是大目标,哪天你成了莫言或者大领导,然后要把你的故居当做历史文物来保护。你却没有曾经住过的老房子让他们去保护,你说这得多尴尬!当然,这也是一个玩笑。

老家没房子,等于没有了根。没有了根,没有了童年,没有了亲情。长时间在外飘着,不知道自己的归宿在哪里?就算在水泥森林里有一套,两套房子,可那房子能盛下你曾经的灵魂吗?上文说的同事的羡慕是有道理的。不过,我羡慕同事也是有道理的。这就好比初中老师说《围城》,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

不管城里城外,反正我是这么想的,等年龄稍微大点,我是要回豫东那个小村庄种种庄稼,养养花草虫鱼的,你说呢?如果想表达您的想法,那就在问候留言吧,我们一起探讨。


民工札记

这个问题一直有人问我,因为这两年我都把钱给了家里建房用了,人家就问我一年到头没在家里住几天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回去建房,有钱应该在外面城里买一套不是更好。

我很难跟他们说得清楚。他们都是佛山本地人,或许他们从未离开过自己的家乡,没有漂泊在外的经历,他们不懂游子之心,思乡之情。

我一直孤身在佛山工作,老家在外省农村,老婆是佛山本地人,我们结婚后,一直在她家里附近租房子住,她偶尔带子女回老家住一段时间。外家人包括她的亲戚都希望我在佛山这里买房子了,但房价太贵,家里条件也买不起。而且我父母本身是农村庄稼人,当初为了我们兄妹几个读书,省吃俭用,一直没条件建房。如今我们作为子女的都成年工作了,才开始考虑给家里建个房子,父母,祖父母还有外公外婆等等亲戚他们还在老家生活。

所以我只能说,建房子是完成父母多年的期望,也是为了我们全家一个共同的“家”。老家就是我的根,那里是生我养我的土地,亲人们在那里,祖先也埋在那里,我们的土地,祖屋也在那里。我们村我们家向来以孝治家,逢年过节从不求神拜佛,只祭祖先,所以那里的一切我无法舍弃。

建个房子,就是表示我们都还在,当我们在家的时候,亲人们串门时大家可以有个地方坐有个地方住,当我们不在家的时候,原来的老房子也不至于荒废长草破败不堪。

也如别人所说,房子是一个维系亲戚关系的稳定器,如果连房子都没有了,就不会再有人串门,亲戚关系也会彼此疏远,久而久之,整个家在村里会逐渐被人们遗忘。

出门在外是求发展,即使要在外面买房子,也应该先把老家安顿好,再考虑在外面买房子。毕竟父母习惯老家的生活,没理由自己在城里买房子住,却令父母在老家住得太落魄。

而且倾全家之力也只能够买一套房子,我还有兄弟,如果我买了,家里就没钱再建了,再买一套也买不起了。兄弟就没着落了。

虽然这么说,但其他人仍然无法理解,他们就只认为,花大价钱在老家修房子又不住,不如拿这个钱在外面买买买。建房,不是为了我们两夫妻而建,而是为了一个共同的“家”!


我才是真正的乔峰

1、返璞归真,落叶归根。年轻时在外打拼,以后要回到土生土长的农村养老。毕竟年纪大了回到乡下老家,可以在自家院里养笨鸡、种青菜、聊家常、抓河虾、平日里喝点小酒,打个小牌生活不亦乐乎。

2、孝敬父母、照顾父母。父母长辈年纪大了,需要更多的人关心、照顾,如果自己在城市里,父母在老家,有事情来回跑很不方便,在老家盖新房以后回来住方便照顾长辈父母。

3、农村亲情维持的稳定器。只有在农村老家才能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是一句空话。如果在老家,亲情永远是搬不走的,街邻右舍胜似远方亲戚,亲朋邻居会隔三差五的回去看看。如果房屋没有了,家便不复存在,亲情没有了混的再好有什么用。

4、农村发展的潜力巨大。第一,国家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倾斜,比如正进行的土改,土地确权、农业户口、医疗养老等方面进展快、动作大,以后的农村会更有价值。第二,目前建筑材料、人工成本相对较低,农村建造房屋成本较低。

老家的房子就是一个农村的根,不管以后混的怎样,有根就有家。当自己累了、受挫了、疲倦了回老家的地方就是依靠。你们觉得呢?


小希时间

为什么很多人不在农村住了,还要在老家盖一座新房?


花开陇上

在我们的农村,宅基地是要从村委会审批的,有资格的才能批到一块地。而且,一户人家只能有一块宅基地。很多在外打拼多年的人,都已在城里定居,即使不回老家,也还是会在老家申请一块地,盖一栋新房放在老家,有的申请不了的,也会把自己的老房子翻新。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不回老家,还是要花这么多钱盖房子呢?这不是浪费钱么,房子放久了没人住也会不安全啊。但是,只有真正在外面打拼过的才能够体会这种感觉。

1、 落叶归根

中国人传统的观点里,人都是要落叶归根的。就是不管你在外面多少年,你在外面多大喜欢成就,到最好还是要回到生你养你的家。在大家都心目中,如果父母还在世,父母就是自己心中的那个根,如果父母不在了,房子就变成了那份乡愁的代表。房子就像一条纽带,维系着我们与家族之间的情节。近乡情怯,如果有个房子供我们居住,那还是很好的。

2、 方便

虽然大部分时间都在外打拼,但是有时候由于要办事还有亲戚之间的问题一定是得回家的。如果在老家有一栋房子的话,我们是可以回去住的。但是如果没有房子,就得去各种亲戚家借宿,这样是很不方便的。

3、 维系亲情

中国社会都是家族性的,一般一个村子里的大部分人都是一个家族。如果你在老家还有一栋房子,会让所有的族人认为你是想亲近的,是与这个家族还联系在一起的。否则,长时间在外面打拼,你与老家的那些人只会越来越疏远。所以,建房子还起到了维系亲情的作用。

4、 彰显地位

在外面打拼多久,无论别人怎么吹嘘你,都不如你的实际行动来的真。建一栋房子,可以展现出你的经济实力,也会让别人对你刮目相看。

5、 休闲放松

现在很多农村都在进行新农村建设,农村的环境变好了。新农村旅游热也刮起一阵狂潮。所以既然在老家有这样的资源,我们就可以建房子,然后节假日和周末可以远离城市那些快节奏的生活 ,真正享受生活的乐趣。

把根留住,这是无数中国人心中的情节。这就是大家即使不住也要把老家房子建起来的原因!


村朴

老家是根据地!

父母在,不远游。走多远都要回来的,有父母就有家。兄弟姐妹过年过节从全国各地聚到一起,自己不是孤独的。

外面再好,住的再久,都是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就算几十年,自己永远觉得自己是外地人,落叶归根,大概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情结。

农村政策好,国家对农村越来越重视,鼓励农村建设,鼓励进城务工人员返乡,从医疗,教育,土地各方面都有相对优惠政策。

农村买房建房相对城市要便宜许多,原来有房子的可以翻新,二层楼既宽敞又气派,好多农村都用上了自来水,生活条件不比城市落后,空气也好,种点菜养点花,再养些小动物,都比城市适合,有的人上一辈子班,就等退休这一天,好像真正的日子才开始。


蜗牛悟语

农村出来的人,即使常年不在农村住了,也要在老家盖一座新房,究其原因,是因为每一个走出去的农村人,都有着自己不同的老家的情怀,是一种精神寄托。

根深蒂固的农村文化

  1. 落叶归根。这一传统的文化,是农村世代的传承。在外打拼的人们,即使在外面很光鲜,到了一定的岁数,都有落叶归根的想法,因为老家才是自己的根,才是自己的精神归属。在老家,就有一家人,在外面混的很好,前几年兄弟几个突然回来兴建家宅,因为他们的父母年龄很大了,身体也每况愈下,不想百年之后还在外边,于是就回来建房。最终,三年后,他们的父亲去世了,在老家举行了葬礼,也完成了老人生前的愿望。
  2. 心理寄托。老家是根,是自己的归属,也是自己坚定的后方。因为对于外出工作的人,无论在那里,不管混的怎么样,只要老家有房子,就等于自己有了后路,有了个寄托。再加上,现在的城市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也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回家谋生。
  3. 落脚之地。说的就是回老家了,有个地方住。对于一些有传统观念的人,喜欢过年的时候回老家过,毕竟在老家,有亲戚,有熟人,有邻里,过年的气氛当然要比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热闹的多。同时,有的地方,过年有祭拜祖先的传统,那过年就更得回家。在我老家,就有这一个传统,有一个我的邻居,在老家盖房子,完全是为了过年回来,祭拜先人,和走亲访友而盖的房子,过不了几天,就会回城里,周而复始的。
  4. 安土重迁。这对于老一辈的人来讲,他们有的会很难割舍老家,去另外的地方,即使儿女在外混的再好,也不愿意走。所以,对于这样的家庭,儿女们就只能在家兴建新房,以供双亲安享晚年。
  5. 亲情的纽带。老人们通常会跟儿子们一起生活,如果自己的家庭儿女众多,又各自在不同的地方安家,老人们为了维系儿女们的亲情,就会建一老宅,逢年过节,有一个聚集的地方。
  6. 面子的象征。在农村也有一部分的人,常年在外,为了表现出自己混的好,就会在老家盖的个漂亮的房子,以示自己财力。但是,他们背后混的好不好,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7. 结婚的需要。随着房地产的兴起,不管城市人,还是农村人都想在城市买房子。有的农村人,倾尽几代人的财力在城市勉强给儿子买了房, 待到儿子结婚时,由于找城市人结婚成本过高,就回到老家农村找,若在老家有一个新房,自然就很容易找个好姑娘。

农村房屋投资的趋势

目前农村都在进行土地,房屋的确权,说明未来农村的房子有一定的升值趋势,一些在外的农村人为了保护好自己的宅基地,都会回来盖房子。

另外了,有的农村地处城市之郊,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有时政府会征地,农村人为了得到赔偿款,都会重新盖,或是加盖房子。

欢迎大家留言自己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