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為什麼要把皇位還給李家?

歷史獵奇

武則天晚年在立兒子還是立侄子為太子一事也曾猶豫和痛苦過,最終選擇了把皇位還給李家,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是怒其不爭所致。武則天稱帝后,一直想在武家尋找接班人,而武家的青年才俊武三思等人卻是扶不起的阿斗。他們都是目光短淺之人,眼裡只有蠅頭小利,而沒有大局觀,掌權後便無法無天,胡作非為,引得千夫所指,罵聲一遍。特別是為了打壓李家人,武三思等人還赤裸裸地對他們進行緋謗和攻擊,結果事得其反,朝中重臣更堅定了擁護李家人。

二是輿論壓力所致。李唐江山畢竟是李淵父子打下來的,唐高宗死後,武則天儘管利用強腕手段牢牢掌握了朝中實權,並且最終稱帝,但她在位時,還能把控全局,而到了老年,到了“退休”時,輿論的壓力便襲來了。要知道武則天的幾個侄子都是惡貫滿盈,而她的幾個兒子,比如說無論李哲還是李顯都是賢德之人,在民眾中口碑也是很好的。民眾對恢復李唐江山的呼聲也與日俱增。

三是傳統思想所致。朝中大臣們受傳統思想的影響,顯然還是認可李氏子弟接班。於是大臣們都堅決擁護立唐高宗的兒子為太子。而武則天也有傳統思想,她到了晚年也認為侄子畢竟隔著輩份了,不如兒子親,一旦選擇了侄子輩,她武氏江山是傳承下去了,但李氏命脈也徹底斷了,自己的兒孫輩也必然難逃毒手,這樣的場面也是她不願意看到的。同時,侄子上位後,究竟對她這位姑姑是好是壞還是個末知數。

也正是基於上述三個因素,武則天權衡利弊,經過慎重考慮後,最後無奈地選擇立兒子李顯為太子,還位於李家。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武則天同志還是挺唯物主義的,她深知人的生老病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客觀規律,她沒有像某些帝王那樣尋求長生不老。到她晚年的時候,挑選皇位繼承人就成最燒腦的事情。到底是傳給婆家人李氏還是傳給孃家人武氏,這個革命的首要問題一直困撓著她,令她猶豫不決。

自武則天稱帝執政以來,對李唐宗室一直採取高壓政策,殘酷打擊,而武氏家族則是榮耀至極。她的侄子武承嗣(武則天同父異母大哥之子)、武三思(二哥之子)均位高權重,他們就信心滿滿的認為武氏最有繼承皇位的資格。人一得意就會忘形,這是人類的通病,要不怎麼說上天要你滅亡,必先使你瘋狂?武承嗣在忘形之餘就公開挑釁皇嗣李旦的地位。

長壽二年(公元693年)年元旦,武則天在萬象神宮舉行隆重的祭典活動,安排武承嗣為亞獻,武三思為終獻,讓李氏宗室靠邊站。這個信號一釋放,讓李、武兩族的皇儲之爭更趨白熱化。武則天對此自然心知肚明,而此時她還在糾結,拿不定主意。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武則天的心事也同樣逃不過大臣們的眼睛,很多大臣通過不同的方式建議武則天立李氏為儲,聰明絕頂的狄仁傑更是搬出唯心主義理論,以後世子孫萬供奉香火為由,勸武則天將皇位傳給兒子。一番洗腦終見成效,武則天再三思考後,終於在聖曆元年(698年)重新召回廬陵王李顯,宣佈立他為太子,皇嗣李旦被封相王。

可武則天又擔心自己百年以後,孃家人武氏會遭到鎮壓,為了確保武氏家族能延續下去,並且能夠永享富貴,武則天召集太子李顯、相王李旦、太平公主及其附馬武攸攸暨等一干人眾在明堂舉辦宣誓大會,讓他們對天對地詛咒發誓,李、武兩家共結友好,如有違反天誅地滅!

安排好兩件大事以後,已是垂暮之年,老邁不堪的武則天,本來就不多的那點精力也耗盡了。

長安四年(704年),武則天臥病在床,一應大事均交由男寵張昌宗兄弟負責。大臣們擔心夜長夢多,更怕倆吃軟飯的傢伙搞陰謀詭計,就於神龍元年(705年)正月由宰相張柬之領頭,發動武裝政變,殺死了張氏兄弟,逼迫武則天遜位於太子李顯。無可奈何的武則天只好傳位給了李顯。這是唐中宗李顯第二次謀到皇帝這份美差,至此,李唐政權得以再度重建,武則天建立的武周政權在延續了15年後終於退出了歷史舞臺。


高山流水品歷史

武則天本來想把皇位傳給她的侄兒武承嗣或者武三思的,又或者傳給她的女兒太平公主的。不過,在丞相張柬之、狄仁傑等的努力下,武則天重新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



李治病逝,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李顯即位不久,就重用韋皇后的親戚,導致皇太后武則天大動肝火,貶李顯為廬陵王,自己即位為帝,國號為周。



武則天在67歲即位,即位時已是高齡,在她執政的15年間,前面12年武家、李家就皇位的繼承人展開激烈的角逐。後來武則天在699年復立李顯為太子,武家仍然心存幻想,窺視皇位。



那麼,武則天從即位到復立廬陵王李顯為皇太子,已過去十多年,天下基本穩定,政權也平穩過度,為什麼武則天要把皇位還於李家呢?

第一、忠於李家的大臣很多,比如丞相張柬之、狄仁傑等,武則天如果傳為於武家,勢必會天下動亂,若李家和武家火拼,後果不堪設想。



第二、李顯不德,武則天貶之,自立為帝,死後皇位歸李家,是為匡扶正義;若武家繼續掌權,是為武家奪李家天下,是謀權篡位。

第三、武則天嫁入李家,為李家生兒育女,死後入李家祖墳,可享子孫的香火供奉;若是武家繼續掌權,姑侄關係,武則天死後,沒有在武氏祠堂供奉香火的先例

第四、武則天即使有私心,是否真心實意歸帝位於李家上有所猶豫,不過在她病重時,丞相張柬之、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帶兵入宮,殺武則天男寵,確保皇位勝利傳於李顯。


司馬PC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的唯一一位女皇帝。在他當政時期,經濟發展政治清明,國力極其強盛,威服海內外。他曾想把皇位傳給武氏子孫,但最終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原因有好多,我們一一分析。

第一,唐朝是李氏家族建立的,李氏家族才是唐王朝的合法繼承者。也就說李氏家族才是正統,如果是別的家族的人當皇帝,那就是謀朝篡位。是不被認可的。這就是所謂的名正言順。社會對李氏的認可。

第二,唐太宗李世民留下的政治遺產。可以這麼說,唐朝威望最正的皇帝就是李世民。嚴格的說是李世民建立了唐朝,消滅了一切的反對勢力。並且在他統治時期,出現了貞觀之治的局面。經濟發展,政治清明,社會穩定。不僅如此,還打敗了突厥,迫使他們向西方遷移。這一切又加強了人們對李氏是國家統治者的認可。

第三,唐高宗李治統治中國時期,作出了重大貢獻。得到了文武百官的認可。雖然後期真以為生病,權力逐漸轉移到武則天手中。但群臣並不認為皇帝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尤其是在唐高宗李治時期,滅了高句麗。為中國出了一口惡氣,樹立了天朝上國的權威。

第四,武則天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朝是李治的財產,李治死後財產由他的妻子武則天繼承也是說得過去的,符合當時的社會習慣。注意從夏朝開始,國就是一家人的私有財產。這財產,如果我的錢時候交給他的兒子,這是受到認可的,如果交給他的侄子,是不被認可的。如果都學武則天,那些有錢人和那些官員豈不是要擔心呢?

第五,武則天篡奪了唐朝的政權,實際上是不被認可的。當時就有人說是牝雞司晨。只不過被武則天用武力手段和特務手段鎮壓下去了而已。實際上心裡並不服氣。有機會就會反撲。唐朝時期反對武則天的軍事鬥爭時常有。

第六,武則天讓人編纂氏族志把原來的世家大族降級。這些世家大族懷恨在心。通過對比發現還是李氏家族講道理。所以他們又懷念起李氏家族來。這些氏族的社會影響力和經濟實力是非常強的。後來這些氏族聯合政府官員發動了政變迫使武則天交出了政權給李氏家族。

第七,當時武氏家族的人就像暴發戶一樣,太飄了,得罪的人很多。而且武氏以前就是一個邊緣家族。並不在核心權力圈內。是不受認可的。一個不受認可的家族,突然凌駕於所有家族之上,繼承人又那麼囂張。所以狄仁傑才建議武則天把權力交給她的兒子。

以上諸多因素綜合作用之下,武則天才把權力又重新交回了李氏家族手中。不是武則天願意交,而是不得不交。不交武氏家族就會被滅亡。她自己也不會有什麼好下場。交了她的子孫,會繼續認可她。可以說,把權利重新交回給李氏家族是兩全其美的。

以上觀點,請朋友們指正。


古往來今話歷史

這個得首先弄清武則天是咋樣掌權的,武則天為了受寵於李治,先後排擠了王皇后和蕭淑妃,贏得了皇后的地位。李治理政期間,害了一種叫做痛風的風氣病,整日目不能視,年輕氣盛的武則天就在一旁幫助理政,批閱湊章,據說乾的還有摸有樣,後來,李治雙目失明,就凡事都由武則天處理,出現了一朝二聖局面。說武則天辦事很:順利:,聲色俱歷施:福威:,683年李治亡,大權自然掌握在武的手中,幾次傳位於兒子都沒有成功,沒有得到武的賞識,認為兒子不作為,無能,繼續把持朝政。但她的作法受到大臣的強烈反對,要她還政於唐李。武面對壓力,臨所不懼,乾脆把反對她人該殺的殺,該貶的貶,這樣以來,權力得到了鞏固,武則天正式稱帝,她改唐為周,禮治天下。武則天先後執政50多年,神龍年初,在李簡子,李顯,太平公主等人的盟約下發動了兵變,武則天這時才將權力讓給兒子李顯,恢復了李唐的統治,這便是李顯第二次執政。同年12月,武則天死於洛陽。


手機用戶63093108249

1,從李治那裡得來的,還要還到李治的兒子那裡去,畢竟兩個兒子是自己親生的。

2,得民心者得天下。李姓勢力這棵大樹,盤根錯節,枝繁葉茂,大臣百姓民心向著李家。

武則天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不容易。在男人一手遮天的封建時代,歷盡千辛萬苦,可謂九死一生。可這還是在李治的支持縱容下才獲取了的。李治當然也不是直接支持武則天稱帝,而是體現在支持武則天幫他處理朝政,從而鍛鍊了武則天的政治才能。

據史書記載,我們不難發現,武則天為自己稱帝和選繼承人的事做了很多準備,而且是循序漸進的方式,這樣的阻力才沒有那麼大。

李治死後,武則天以皇太后的身份臨朝稱制,弄對皇帝行廢立,看自己是否能夠掌控局面。這個試探無疑是成功的。於是在臨朝稱制的基礎上又給自己上了尊號:聖母神皇,並還進行了改元,改“寶圖”曰“天授聖圖”,這激發了瑯琊王,越王的起兵反對,不過被武則天血腥鎮壓了下去,弄把他們的李姓改一成虺。

其後才稱帝改國號,革唐命,改國號為周,改元為天授,大赦天下,賜酺七日。乙酉,加尊號曰聖神皇帝,降皇帝為皇嗣。皇帝畢竟是自己的親兒子,所以又讓他們當太子。隨後追尊神皇父贈太尉,太原王為孝明皇帝。子文昌左相承嗣為魏王,天宮尚書三思為梁王,堂侄懿宗多十二人為郡王。這是在加強武氏的實力,在其執政期間,曾多次將謀反的李姓族群降虺。

但令武則天比較無奈的是,她找不到任何理由把李姓的太子換成武姓。其次就是李姓家族實在是太龐大了,全國各地都有李姓王,這也讓武則天心存顧忌。

武則天這邊的武承嗣和武三恩也動過想做太子的念頭。曾勸說天下沒有異性做繼承人的。武則天猶豫不決時,被狄仁傑給勸下來了。《資治通鑑》中有記載:狄仁傑每從容於太后曰:“文皇帝櫛風沐雨,學冒鋒鏑,以定天下,傳之子孫。太帝以之子託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天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與母子孰親?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袝姑於廟者也。”

武則天不立武姓,多半不是因為姑侄之與母子孰親,而是因為千秋之後,配食太廟,承繼無窮,這才是武則天真正在乎的,而且有狄仁傑這樣心向李姓忠心耿耿輔助自己的大臣勸說,可見李家很得民心,於是武則天才不得不放棄了立武家為後的想法。或者說武則天從來都沒有下定決心要傳位給武姓,這江山還是李家的,她只不過是站在了巨人李姓族群的肩膀上。從《舊唐書》中我們可以看到,武則天很多時候都是通過大赦天下來收買人心的,可見她當時的阻力和壓力有多大了。

武則天作為一名優秀的政治家,這點道理一定是懂的。也正因為如此,武則天得以和李治合葬乾陵,墳前立一塊無字石碑,並且依然獲得比較高的評價。


雲淡風清1883506

主觀和客觀因素都有,狄仁傑巨功至偉。

武則天同志雖然一介女流,但卻是個狠人,別人都說虎毒不食子,她連親生兒子都殺。為了翦除李唐王族,造反的殺,謀反的殺,被誣告的也殺,總之就是殺殺殺 ,所以在她掌握權力期間,跟她來硬的是沒什麼卵用的。

狄仁傑是巧諫,以母子與姑侄的關係為突破口,讓非常在意死後名份問題的武則天自己考慮清楚,再順勢求迎廬陵王回洛陽。李顯終於被複立太子後,狄仁傑仍然放心不下,病重時推薦張柬之為相,並私聊張柬之交代將來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應對方式,深謀而遠慮。

客觀上,首先武氏一門有機會的武承嗣和武三思,實在是扶不上牆 ,朝野上下聲名狼藉。而李顯曾經短暫做過皇帝,擁有比較正統的地位和民意,畢竟忠於李唐王朝的大有人在 ,尤其在征討北境的募兵運動中,李顯顯示出超高人氣,讓武則天明白強行立武姓為太子,很可能失去人心。

武則天是個政治家,知道何時進退。

即便如此,武則天仍然心存猶豫 ,晚年重用張氏兄弟面首,也給武氏兄弟相當的軍權,使張柬之等人感到了危險。因為照此形勢發展下去,有朝一日武則天身死,太子李顯也未必能順利接班。

公元705年正月,武則天病重不能視事,張柬之李多祚等人以二張謀反為名發動兵變 ,殺張易之和張昌宗(不是張宗昌啊),擁李顯逼宮於床前,史稱神龍革命。

武則天知道大勢已去,下詔禪讓帝位給兒子李顯 ,十個月後薨。


度度狼gg

武則天將皇位還給李氏,我想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是當時人心向李,武氏不得人心,李氏經過三代的發展,毫無疑問,是當時第一大家族,地位顯赫,勢力遍佈全國。武則天當上皇帝,李氏勢力始終是她揮不去的夢靨,殺也殺不盡的,雖然她殺了不少李氏後代。突厥默啜可汗以匡扶李氏為名,肆意侵略,武則天派武三思去長安募兵,十幾天才募到幾千人,而李亨去募兵,一天就幾萬人,可想而知李氏的根基和武氏的不得人心。李唐對天下的恩未消,天下人不忘李唐。

二是朝野官員反對立武氏的聲音較大,像名臣狄仁傑、裴炎都是反對立武氏而一直保護李氏的,徐敬業甚至起兵反對武則天,雖然最後失敗了,但影響不小,尤其是王勃的那篇檄文更是將天下人的心裡話說了個淋漓盡致。雖然大家表面上不敢做什麼,但心裡都是有定見的。

三是武則天深得高宗寵愛,她和唐高宗還是有感情的,這從她死後要與高宗合墓可以看出。她雖然姓武,但也是李家的媳婦,她的兒子也姓李。雖然為了上位能下狠心害死自己的兒子,但上位以後不能說對剩下的兒子沒有一點感情。事實上,如果她自己沒有當皇帝,她會不遺餘力地幫助兒子登上皇位。

四是狄仁傑曾對她說過,只有兒子才會給母親建廟,沒有侄子給姑姑立祀的。在封建時代裡,有個身後名也是比較重要的。

五是她把天下還給李氏,就不能說她是謀反,只能說她在替李氏管理天下,她把天下管理好了,再還給李氏,名正言順。後來的歷史評論也證明了這一點,周朝作為一個存在而又不存在的年代,實際上也是在承接著唐朝的歷史。

綜上幾點,還天下於李唐是武則天這位高明傑出政治家的必然選擇。


文史時光機

在武則天統治的中後期,在到底是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還是武家的這個問題上,武則天決策的形成既有其本人對於局勢的把握,也有當時朝臣的影響。從武則天本人的角度來看,傳位給武家並不能算作是一個很好的決定。一方面,武則天的兩個哥哥均為武則天父親的前一任妻子所生,與武則天屬同父異母兄妹,且武氏兄弟待武則天母親楊氏並不好,後這二人還被武則天報復,故武氏兄妹關係並不好,這就會影響武則天把皇位傳給侄子的考量。另一方面,武則天也很清楚“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道理,在當時民眾的觀念裡,李唐才屬正統,如若武則天想把皇位傳給侄子,必然會引來朝臣和民眾的非議,這也是武則天不願意看到的。從外界影響來看,我們以當時的能臣狄仁傑為例,在當時武家眾子弟謀求太子之位的情況下,狄仁傑曾向武則天進言,表示姑侄與母子相比,自然是後者更為親近,武則天死後要想享受宗廟香火的祭祀,只能由兒子而非侄子完成,這顯然極大地影響到了武則天的決策。此外,武則天晚年,由於二張的介入,政治局勢變得複雜,武則天母子的關係再一次變得緊張,在這種情況下,張柬之等人聯合發動了神龍政變,迫使武則天還政於李顯,徹底改變了局勢,使得李唐王朝得以復辟,政權重新回到李家子弟的手中,這也成為事實上影響武則天決策的因素,無論武則天晚年是否有改變主意的打算,政變的進行使得皇位傳子這件事落到了實處。綜上,皇位最終還是回到了李唐宗室手中,武則天堪稱精彩的政治生涯到此為止。

達瓦里希

其實答案很簡單,還給李家,在當時那個時代是最明智的,特別是對於武則天來說。

在當時的朝堂之上很多人認為武則天會把皇位傳給女兒太平公主或者侄子武三思。

我們先分析一下把皇位傳給武三思的可能性,如果把皇位給了武三思就沒有作為姑姑武則天的什麼事了,武則天死後她的朝代也就結束了,因為武三思他有自己的爹呀!他登基之後肯定是把自己的父親供為太上皇,且從一個女人手中繼承的皇位在當時的認知下也是不太光彩的,武三思登基後,必然改朝換代,天下不再是李唐的天下,也不是她武則天的天下。為了使武三思的皇位來歷更加高大上,改寫歷史,汙垢死後的武則天等等都是很可能的。

所以武則天把皇位傳給武家人是不可能的。她不會讓自己所做的一切變成泡沫。

如若傳給太平公主,因為太平公主也是個女的,所以還是面臨著剛剛的那個問題。

而如果傳位給李家人,天下還是李唐的天下,而李家的子孫也是她的子孫。他們不會抹滅她所做的一切,武則天死後再不濟也可以皇后之禮下葬。所以把皇位還給李家是最好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