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到底有什么讲究?

皖靈天下

农村俗语朗朗上口,意味深久。“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这句老俗语很多人肯定听都没有听过,然而对于木匠们来说却是句烂熟于心的老话,是他们在干活时对尺寸的总结。

时代在发展,生活发生大变迁,现在家里装修一般都是成套订购的家具,而在过去农村人打家具都是木匠们纯手工制作,而且寓意美好,床七棺八桌九也是有来头的,下面带大家一起回到老木匠们的工匠故事里。

床不离七

在过去木匠们打床的时候,如果是单人床,尺寸一般是二尺七寸,双人床的尺寸一般是四尺五寸七,在床的结构上也离不开七,穿樘是七根,床头的靠背也是七根。之所以都带个数字七,是因为“七”同“妻”,寓意夫妻美满,长久和睦,有妻为伴。


棺不离八

在老辈儿,农村人去世后一般不是火化,而是土葬,都要请木匠做棺材,而棺材的尺寸一般为八尺,“八”与“发”谐音,有保佑后人高升发财,财源滚滚之意。


桌不离九

木匠们在给人打造饭桌的时候,尺寸里也要带个九,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九”与“酒”谐音,代表着主人家热情好客,为人热心肠。

农村俗语总是充满了农村老一辈人的智慧和美好寓意,希望我们能够传承美好,有妻相伴,财源不断,美酒好饭!


小十六123

从古至今,中国人讲究吉利,都喜欢把一些美好的愿望寄托在一些器物之上,而且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语言更是源远流长,人们用谐音代替了这种意愿!所以这句话也有很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其中!

床不离七:七谐音通妻,只要在做床时,尺寸都带个七,就不怕找不到老婆了,也有夫妻和睦,同床偕老的意思。所以,木匠在做床时一般都是二尺七寸,双人床多为四尺五寸七!

棺不离八:在过去,农村做棺材都是八尺,八谐音通发。有升官(棺)发财的意思。也是图个吉利!

桌不离九:古代的桌椅一般以八仙桌为主,无论桌子的边长和高度都要讲究九,且九谐音通酒,寓意着主人待客热情,桌子上少不了酒的意思!

其外,还有凳不离三:木匠在做长条木凳时,长度一般以三结尾,如二尺三。这个三取自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有忠义之说!

门不离五:指门的尺寸一般是以五结尾,五则代表着五福临门的意思!

农村的一些老话,要么代表着对生活有一定美好的祝愿,要么就是人们通过生活总结的一些经验,对我们现在仍然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也希望我们能一直延续下去!

骏景——殷


骏景农业

《鲁班经》曾有过这样的记载:“凳不离三,门不离五,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鲁班作为木匠的鼻祖,2400多年来,人们把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创造和发明都集中到他的身上。


在农村木匠口中,常流传出这一句话。蕴含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显示了语言文字的不同理解的奥妙。那这些数字代表着什么呢?代表了器具的尺寸,在农村,做什么都是为了图个吉利,尺寸也就与一些文字有谐音,寓意着吉祥如意。

【凳不离三】讲的是木匠在制作长条木凳的时候,对它的尺寸很有讲究。长度的尺寸末尾数必须带有“三”,比如二尺三,三尺三等。源于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的三结义。“三”就代表了兄弟义气,既然坐在同一凳子上,大家都是兄弟朋友。

【门不离五】农村在制作木门的时候,无论大小宽窄,它的尺寸末尾处数,都离不开“五”,跟制作凳子差不多。但寓意不一样,尺寸带有五,表明“五福临门”,恭迎福气的到来,使得阖家欢乐。


【床不离七】“七”和“妻”谐音,尺寸末尾有了这个七,寓意不用担心找不到老婆了。如果少了这个七,恐怕老婆难找。我觉得,有床怎能少得了妻呢?

【棺不离八】“八”与“发”谐音,正所谓见棺发财嘛。无论给谁制作棺材,无论高矮胖瘦,身份如何,棺材的尺寸都只有八尺,不多不少。

【桌不离九】就是吃饭的木桌,方桌圆桌都有。桌子的尺寸也是很有讲究,边长尺寸都不能离开“九”这个数字。“九”与“酒”谐音,寓意酒桌无酒不成席,桌上吃饭怎能少得了酒呢?

所以,农村的老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有谚语:“家住十里地,各处一乡风”。这些乡俗民风都是颇有味道的,慢慢赏析另有一番感觉。


农村记

床不离七——“床不离七(妻)"

棺不离八——八同“发”谐音,升官发财

桌不离九——九与"酒"谐音,桌上无酒难留客

俗语说得好:“穷铁匠,富木匠,不愁吃喝是裁缝""~ 一技好傍身,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在农村,自古以来木工都是一项体面的手艺活,木匠也是一份受人尊重的职业。

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木匠们代代相传的这几句,其实是做家具的尺寸要求——

床不离七”——床不离七(妻),无论是床的高度、长度、宽度、床头靠背、撑子数量等都都要带七,一尺七,二尺七,七根撑子等。这是和妻谐音,是取个好吉利,床上没妻就等于光棍。

而有了这多个七,就不用担心找不到媳妇了!所以床板一般在二尺七寸,双人的床也要四尺五寸七,有夫妻同床偕老之意。

关于床的俗语还有一句“床不离半(伴)",也是行家规矩。过去民间的双人床常常是四尺二寸半,"半"是"伴"的谐音,即伴侣,“少年夫妻老来伴,两情恩爱苦也甜”。

棺不离八”,指的是打棺材的时候,不管是给什么人打棺材,个子高也好,矮也好,从来棺材的尺寸都只有八尺,不多不少。“八”同“发”谐音,有升官发财的寓意。

桌不离九”,意思是吃饭桌,俗称大桌,分为简易方桌和八仙桌两种。大桌的边长尺寸,不能离开“九”这个数字,如二尺九寸、三尺一寸九分或四尺八寸九分等,最后一个数字必为“九”。

“九”与“酒”谐音,意即吃饭不离酒,“桌上无酒难留客,心口不一难做人”。

“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这俗语前面其实还有两句,就是《鲁班经》上的“凳不离三、门不离五、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

“凳不离三”,是指做长条木凳时长度的末位一定要带一个“三”数,取自“桃园三结义”的典故。“三”有忠义的象征,寓意只要是坐在同一条条板凳上的都是兄弟和朋友。

“门不离五”,农村做门无论大小宽窄,其尺寸末尾数都离不开“五”,象征“五福临门”之意。

这些农村老木匠在传艺时经常说的俗语“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是木匠们做活的规矩。

好木匠心里时刻装着一把尺,他们坚持工匠精神,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工艺技术与世俗、民俗文化和谐融合,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

他们创新改良了鲁班祖师爷的木工工艺,却坚持不管家具制作如何发展,这些代代相传的基本原则不能改变!

因为这些"做活的规矩"是千百年来经过多少代匠人的传承,才总结出来的精炼、实用、朴实的话语,这些话语中积淀了多少世俗文化、民俗知识、生活经验和美好愿望。

“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这些寓意吉祥的话语和数字,寄托着人们多么美好的愿望呀!这些都是我们应该传承下去的!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有书共读

农村俗语,“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用”,到底在什么讲究?

这是农村俗话,是过去农村木工在乡下做手艺形成的木工传统规矩,也是一种木工传统文化。它是古代木工手艺人传承下来在具体操作中好记好用的通用标准。“床不离七”,“七”是谐音“妻”的意思。这就是说,木工师傅做的木床永远是夫妻不离不弃的晚上安身之处,是对床主人美好的祝福和愿望。它又是指床长六尺七寸,宽三尺七寸到五尺七之间,高二尺七寸的规格标准。



“棺不离八”,“八”是同“发”的意思,是说棺木主人和后代永远发财。过去和古代,农村很贫穷,希望有好日子过,人们长期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手艺人迎合社会上人你意愿而产生的说法。也是指木工在做棺木时对长宽高的标准和要求,即长六尺八寸,宽一尺八寸,高一尺八寸。“桌不离九”,是说对桌子主人生活美满富贵的夸赞,每餐吃饭离不开酒,有酒的饭,是说生活是十分充足富有,是主人的奉呈和祝愿。它也是做木饭桌的尺寸,长二尺九寸,宽二尺九寸,高二尺九寸的规矩。



旭日东升付先


我没有做过木工伙计,如今大部分都是买现成的家具了,不要说床,沙发,座椅凳子,这些东西都可以任意挑选了,就是盖房用的门,窗也是买的塑钢门窗,原来的那些小木匠,大木工渐渐不见了。

在我还读初中的八十年代,我们这儿不仅是本地木匠很吃香,还有许多外地的小木匠也是很受欢迎的。

我们邻家那年为闺女做嫁妆——一个立柜,,一个梳妆台,几把官椅,几把小椅子…,他家就请来连个江苏木匠。这本来不怎么稀奇,稀奇的是他们居然是小两口!还有女子做木匠的?那时虽然说也看了《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的唱段也很深入人心,但是看到一个年轻女子做木匠那还是很新鲜的一个发现——到现在都没有再见到第二个女子木工。

那时候还没有电锯,完全是人工操作……一棵大树解成木板必须两个人用力来拉,一开始大家都怀疑那个女子能不能顶的住,可是一天下来,邻居大娘就服了:“乖乖,那女子活脱脱一个二小子呢……”

木工活不仅仅是力气活,更是手艺活儿,这一点上那个女子更是独具特色,令村里那些自以为还可以的木工师傅自愧不如。

记得她雕刻的一个凤梅闹春,那真是精致出神,生动活泼,也是我至今为止再也没有见到谁能再有这样的手艺……

那时的我一放学回家,就去他们那里看他们干活……

我特别沉醉在那个女子一手握着凿子,一手用小锤子在木板上精心雕刻的画面。

她就像在绣花一样,轻重缓急之间就见那木屑飞溅,一丝不苟之中就看那梅花绽放,凤凰于飞……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我知道了他们家住在徐州府,那里的人们也爱听豫剧……

我还知道他们那里恨曹操,因为曹操杀了许多徐州人。

说起曹操,就提到了三国演义,提到了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我还记得那个女子最为经典的一句话:“也难怪西蜀最后没戏了,打一开始就不行,你看还没开门做生意呢,就关张了,还是一直留(刘)了下来……”惹得那个蜀国的崇拜者她的老公哭笑不得……


也不知怎么回事,就说到了木匠行的规矩,比如“卖东西凭秤讲良心,做木匠用尺要用心。”比如“铁匠三分短,木匠三分长。”再有就是这个所谓的“凳不离三,门不离五,床不离七,桌不离九……”

那女子手巧心灵嗓子还很美,她居然就把这几句唱了出来,而且还是豫剧“流水”:

“说起来小木匠周游四方,

规矩多道理深俺记在心房。

有钱人贫苦人看待一样,

凭手艺来吃饭睡得也香。

做凳子不离三听俺来讲,

谁不知桃园结义刘关张。

弟兄仨来结拜情深意广,

若有缘同座一凳情意长。

要做门不离五也有梦想,

五福临门最相当。

还有那做床有七更是意义广,

男子汉谁不想有个妻房。

家中有妻(七)在床上,

不是春光胜春光。

棺材带八也有讲,

升官发财多荣光。

桌不离酒(九)就是爽,

幸福生活万年长……”

感谢楼主提到了这个问题,让我把几十年前的美好时光又捡了起来,形成了这样的一篇文字,对于我来说这也是一个最美的记忆。

因为她们的曾经出现,我也就有了频频回头的勇气。

哦,那个说书的艺人,那个种瓜的夫妻,还有这个做木匠的小两口……他们都是不能再见的过客,也是我文字下的一轮明月,一阵春风,一抹霞光……


荷声茹梦

“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是农村俗语,源自于鲁班尺,讲的是这些东西的尺寸要怎么做,朗朗上口,也可以说是农村艺人工匠口传心授的口诀。我大概说下并教大家怎么用就是了。

鲁班尺,传说是春秋鲁国公所创造发明,后经过风水界的贤达加入了八字,用以丈量房宅吉凶,也被称为:门公尺。再后来又融入了丁兰尺度,丁兰尺是丈量阴宅作用的。而今的鲁班尺,已经加入了现在的寸,厘米,在现代风水文化,建筑文化里,发挥着普遍广泛的作用。

一般人,对这些东西,属于半知半解,也就那样了,自己也不干这门工作对不对?所以知道它的来历就行了。现在的人呢,不用去讲究这么多,即使家中一些尺寸要计较,也很方便的,买一把钢尺就可以丈量。

上图,这个尺子几块钱,买一个,量一下就可以了。至于怎么量呢,你不用去管太多,家里东西的,你看尺寸的上下俩边,都是红字的,就行了,保证没问题。因为这种尺,包含了门公尺和丁兰尺,怕看反了,所以我讲俩边都是红的就行了。这是懒人放大招,有对没错。

其实自己又不做家具,不需用到的。多数会用到,是比如要摆放神台啦,那丈量下神台高度,这个比较常见,其他其实并没多大用处的。


命理师陈一宏

这是一句流传在传统木匠行业中的一句谚语。在机器大生产的今天,已经逐渐被人们忘记。自太祖爷爷开始,我家就从事木匠行业。二十年前,爷爷以及手艺好的叔伯都会带几个学徒,我小时候围着他们转的时候,叔伯在教徒弟手艺的时候,最常说的话就是这句“凳不离三,门不离五,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

后来上学,我家在我这一辈就把木匠这门手艺给放弃了。大伯家的哥哥因为不曾上学,倒是继承了下来。每年过年,大伯当年收的徒弟,都会提酒提肉的去看他。

继续正题。当时的木匠识字不多,手艺大多口口相传,手把手的教。而真是这些识字不多的木匠人,说的话,却是现在读书人都不曾知道的东西。“凳不离三,门不离五,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出自《鲁班经》。

《鲁班经》原名《工师雕斵正式鲁班木经匠家镜》,是一本民间木匠奉为圭臬的经书,涵盖了行帮的规矩、制度以至仪式等内容。而我们所说的“凳不离三,门不离五,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出自《鲁班经》中对“常用家具、农具的基本尺度和式的规定。

三、五、七、八、九这几个看似玄妙的数字,其实并无玄妙之处,也没有实际的意义,更多的是一种象征,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是心里上的一种庇护之意。

《鲁班经》规定,木匠在制作凳子时,凳子的长度,最后一个数字需以三结尾。取 “桃园三结义”的典故,取其忠义。同坐一凳,便是兄弟。

指的是门的尺度。无论大小宽窄,其尺寸末尾数都离不开“五”,取其“五福临门”之意。

妻也。《鲁班经》规定,床的尺寸末尾之数为七,结构也是七。床板二尺七寸,双人的床四尺五寸七,穿樘是七根,床头靠背也是七根,有夫妻同床偕老之意。

发也。指的是木匠在打造棺材时,不管是给什么人打棺材,个子高也好,矮也好,从来棺材的尺寸都只有八尺,不多不少。“八”同“发”谐音,“棺”字与“官”中同音,取发财,升官之意。

指的是桌子的尺寸。不论是方桌,还是八仙桌,边长尺寸,尾数都为九,如二尺九寸、三尺一寸九分或四尺八寸九分等。“九”和“酒”同音,指无酒不成席,“桌上无酒难留客,心口不一难做人”。


应作如是观

我的老家在陕西农村的大秦岭山脚下,俗话说,靠山吃山,由于秦岭里有丰富的木材,我的几个伯伯自小就学了一副木匠的手艺,把这个行当整整干了半辈子。

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

那时,我还不到10岁,每每听到伯伯念叨这些话,就忍不住要问:伯伯,你说的什么呀?伯伯说:你长大了就会明白的。

直到20多年前的1992年,我快要上初中时,由于要离开本镇去外镇转学,我就给伯伯说:你给我做个小木箱吧,我要装东西用。

没过几天,伯伯把一个小巧的桐木箱子送到了我面前,伯伯说:怎么样,还满意吧?我使劲点点头。伯伯又接着说:这个箱子长一尺六寸,宽一尺,高六寸,你用着大小刚合适。

我有些纳闷,问道:怎么长和高都带六寸呀?伯伯说:傻孩子,六是吉利数字,有六六大顺的意思,希望你在外地上学能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听完这话,我才明白伯伯的良苦用心。

后来,在某年暑假,伯伯做木工活时,我又在他旁边观看。看他双手握住木工刨子,压在木板上,用力向前一推,一块木板就一点一点被修整平整。薄薄的木屑从刨子刀刃旁边的缝隙吐出来,延绵不绝,随即卷成卷儿,非常的神奇。

过了一会儿,伯伯觉得木板修整的达到要求了,就拿起卷尺、直尺、墨斗、铅笔,在光滑的木板上划线了。正划线时,伯伯嘴里又念叨出了“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

我立马说:伯伯,你该给我说这句话的意思了吧?

伯伯笑着说:你长大了,也能明白其中意思,我就给你说说吧。

伯伯放下工具说:我们木工的祖师爷鲁班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家具,最初,这些家具是以实用性为主要目的,后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给家具中加入了许多美好的文化寓意,同时,人们不断改进各种家具的尺寸大小,使他看起来在比例上更和谐,更美观。

伯伯接着说:

“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实质上指的是各个家具最合比例的尺寸大小,这个尺寸大小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见证,久而久之,就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木匠们都按照这个规矩和尺寸做家具。

床不离七,因为数字七跟夫妻的“妻”同音,床又是用来睡觉的,夫妻之间肯定都希望两人永远同床共枕,和和睦睦,组建出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直到白头到老。因此,木匠做床时,一般都会把床的宽度做成二尺七,三尺七,四尺七,高度以一尺七和二尺七为多。既做了家具,又给新人送去了美好祝福。

棺不离八,指棺材的长度都做成八尺,换算成现在的尺寸,就超过了270厘米,这样的话,即使个头再高的人去世了,也能完全装进去。再一个,八跟“发”谐音,人活在世上,短短几十年,受尽了人间的各种苦难,希望他去世后,能在天堂幸福快乐,吃好喝好,同时,能保佑在世的家人升官发财,发达起来。

桌不离九,就是说,木匠做桌子时,在尺寸上都要带有九,一尺九、二尺九的高度最为常见。在古代,桌子主要作用就是用来吃饭和放置东西的,有两层含义。一是,九与“酒”同音,如果人们每顿饭都有酒喝,岂不是证明生活好,不愁吃喝,这是每家人都向往的事。二是,九与“久”同音,如果一户人家的桌子上长久放有各种东西,也是这家人富贵的证明,人们都希望做富贵人家。

我听得非常入神,总算明白这些。也不禁感叹我们的老祖先真聪明,能给生活中灌注这么多的文化内涵和美好寓意。

图二、三、四分别为伯伯曾经用过的工具——木工刨子,伯伯几十年前给我家做的长桌,伯伯给我家老房子做的门框。


鸿鹄迎罡

我是土木工程师,对这些说法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我们当地有许多风俗,这些讲究木工必备,学徒时师傅都会讲这些,比如床不离七,无论是床的高度,长度,宽度,撑子数量等都都要带七,一尺七,二尺七,七根撑子等。这是和妻谐音,是取个好吉利,床上没妻就等于光棍!

门不离五,意思也是所有门尺寸以及用料不能沒有五,五和武谐音,门有武将把门多安全啊!另外门的洞口尺寸不能小于三尺三,有门口三尺三,过下方桌过下棺之说,因过去堂屋八仙桌尺寸,棺材尺寸小于三尺三,尤其是棺材,老了人要从堂屋抬出!是为了进去方便,所以尺寸才卡死。

还有盖房子过去都是瓦屋面,人字梁,椽子不能逢中钉在门口,窗户中间,这叫捣口里,捣眼里,不吉利!制做安装木梁必须前大后小,前公后母,也就想说,大梁树根要安置前墙,树头要朝后墙,榫头向后墙,榫眼向前墙。意思有点不雅,纯属愚昧无知,我不在解释!

总之有实用的一面,有迷信封建的一面,现己失去意义,但作为工程师,建房屋一定要了解民俗,懂住宅风水,不然会有麻烦,也做不好工程!(建业集团项目部王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