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

信陵君无忌

这句诗的作者是李贺。

李贺字长吉,河南宜阳人,是李唐皇族郑王的后裔。所以自称唐诸王孙。

他生于贞元六年,死于元和十一年,死时年仅二十七岁。李贺是一个天才,他七岁就能做诗人,在张王,韩柳,元白几乎同时活跃于诗坛,并且大张旗鼓创造新的流派的时候。他的一生虽然很短暂,但是却留下了200多首诗。

他的这句诗引得后人争相引用,整首诗的名字是:金铜仙人辞汉歌。

且看全诗: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意思是:上天如果有感情,也会因为悲伤而变得衰老。

此诗所抒发的是一种交织着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

到了宋代,石延年,以“天若有情天亦老”为上联,对出下句“月如无恨月常圆”,一语既出,惊动四座。

宋代的孙洙亦在《何满子·秋怨》里用过:

北宋的一代词宗欧阳修也曾借用这句诗填词:

有着贺梅子之称的贺铸当然也不会放过这句诗,他在行路难这首诗里面就引用了:

到了金代,写那首“问世间情是何物”的元好问也将这句诗填到蝶恋花里面:

借用这句诗的还有很多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在毛主席写引用这句诗之前,这句是虽然是名句,但是还不够家喻户晓,不算太经典。

伟人在那首著名的七律里面引用这句话:

这首诗不仅气势雄浑,更是对世间的沧海桑田的变化抒发了感慨。


诗书君

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

月如无恨月长圆(宋.石曼卿)

李贺的这句诗,我以前也试做过对仗,看似容易,其实很难。不信大家可试试。

难就难在句子的下笔极重,很难承托,石曼卿靠一恨字尚算托住,也已是至目前见过首选。



“天若有情天亦老”原句出自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这点已有很多回答者搬来,也有详解,在此就不细述了,说说诗人借用此句的杂事。

历代都有不小诗词作者喜欢李贺这句诗,借句借意的记忆中不下50首,其中超过10首是原句借用的。由于句子下笔重,所以在众多借用中,多将此句置于诗词结句或接近收结处,如元好问的《蝶恋花》:

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间原只无情好。

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只有欧阳修的《减字木兰花》用作起句:

伤怀离抱。天若有情天亦老。

此意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

借用此句,觉得最让人不舒服的是金末元初李俊民,改了一个可改可不改的字:

天若有情天也老,高山底事头先白。《满江红》。

其实张先也这样改过,只不过他是为了合词调,尚可解释:

天若有情,天也终须老。《苏幕遮》



借用例子还有很多,不详列了。最后放一首集句诗,大家能说出各原句的出处吗?

朝云集句诗:

七言律诗 其十(明·孙蕡)

零落残云倍黯然,一身憔悴对花眠。

南园绿草飞蝴蝶,落日空山怨杜鹃。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

此声肠断非今日,风景依稀似去年。


筱静话诗词

一、首先了解此句诗的字面意思

“天若有情天亦老”从字面上理解,其意思是:老天爷如果也有感情的话它也会变得衰老的。

二、在整首诗中的意思

其原诗为:

《金铜仙人辞汉歌》(唐)李贺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宫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这首诗是写魏明帝想从咸阳把汉武帝铸的金铜人运到洛阳来,金铜人的所思所感、离别过程和路上见闻。借金铜人的亡国之恨感忧国事、哀叹身世遭遇。此一整句的意思是:我(或金铜人)离开咸阳赴洛阳,只有那衰败的兰花在路边送行呢,真是哀伤无比啊,如果老天爷也拥有感情的话,它也会衰老啊。表达了一种深沉高远的意境,是千古名句。

三、作者李贺简介及写作背景

李贺是唐朝皇室后裔,至他这一代时已是皇室远亲,家道已中落。他少年聪慧,文思尤佳,是少年天才,可惜二十七岁就死了,但留下了不少优秀名篇。写这首诗时唐朝经安史之乱己衰败,他心怀大志想凭才干做一番事业,却只做了一小官,后因病辞职,此诗写于他从咸阳到洛阳途中,将自己的怀才不遇的失落之情借金铜人之口表达出来了。尤其是这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构思奇特,为世人所喜爱。

四、现在的意思

“天若有情天亦老”是千古名句,自问世以来一直为世人所传诵,像欧阳修、晏殊等文化名下都引用过该诗句,使该句影响更大。但影响至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则是毛主席的引用该句而翻出的新意。毛主席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最后两句中引用了该诗,原句为: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主席推陈出新,表明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的哲学道理,赋予此句以新意。

这是我所理解的“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意思。


谢谢大家,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欢迎交流讨论!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唐诗宋词元曲之韵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其出处。其出自唐代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全文如下。

《金铜仙人辞汉歌》

唐·李贺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译文

“天若有情天亦老”此句在古代广为流传,被很多“大家”争相引用。

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文化传承:

1.

2.

3.

4.
5.


6.

赏析

此诗作于李贺因病辞去奉礼郎职务,由京赴洛的途中。当时,诗人百感交集,故寄托情感于铜仙人。

我们来重点看下“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衰兰送客咸阳道”

此番别离,正值月冷风凄,城外的“咸阳道”和城里的“三十六宫”一样,呈现出一派萧瑟凄凉的景象。

在此惨淡情景下,送客的唯有路边的“衰兰”,而与之同行的旧时相识也只有手中的承露盘。“衰兰”一词写形兼写情,且以写情为主。兰花之所以衰败,不只是因为秋风的肃杀,无情的摧残,更是诗人的愁苦情怀造成的。

此处用“衰兰”的愁反衬诗人的愁,显得更加委婉新奇。

“天若有情天亦老”

兰花的荣枯是情使然,凡事有情之物皆会衰败。别看苍天日出月没,光景常新,恒古不变。假若它有情的话,也同样会衰老。

“天若有情天亦老”此句设想奇伟,司马光称之为“奇无绝对”,有力的烘托了金铜仙人(实指自己)的艰难处境和凄苦情怀。其意境辽阔高远,感情执着深沉,真可谓是千古名句。


陆阡陌

”天若有情天亦老” 后世引用知多少

唐代-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即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三国时的魏明帝曹叡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帝刘彻时期的金铜仙人持露盘铸像,欲立置殿前。宫官拆盘,仙人临载,泪流不止,不忍辞汉。李贺写诗叹言:葬于茂陵的汉武帝也是秋风中的过客。画栏桂树香犹存,离宫别馆满台藓。魏官千里搬铜人,别离故土泪盈盈。铜人怀旧念故君,空将露盘出宫门。铜人凄苦不忍去,天若有情感,天也会衰老。这便是李贺根据魏明帝西迁”金铜仙人”这一历史故事而作诗感叹。“天若有情天亦老”,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感,同时又怀有“老天长眼”这样的愿望。这句诗有“生命力”才会被后来的诗人词家不断地引用翻新。宋代以后有词家诗人引用过此诗句的仅个人所知的有如下一些。

1、伤怀离抱。天若有有天亦老。此意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 扁舟岸侧,枫叶荻花秋索索。细想前欢。须著人间比梦间。——宋-欧阳修《减字木兰花》。

2、黄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长阴。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惆怅旧欢如梦,觉来无处追寻。——宋-孙洙《河满子》。

3、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情说便说不了。说不了。一声唤起,又惊春晓。——宋-万俟咏《忆秦娥-别情》。

4、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作雷颠。不论钱。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宋-贺铸《行路难》。

5、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乘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无论是古人今人引用此句诗,在各自的作品中具体所指人事不同,但这句诗的基本意思不变。


山中月2

这首诗是李贺一首极为著名的诗句,可以说是李贺短短的二十七岁生涯中的巅峰之作,他的诗在后世被广泛引用,成为被抄袭最多的诗句,这也说明古人对这首诗的喜爱。要理解这首诗,我们非常有必要了解李贺的一生和他诗歌的主要特点,另外也要了解李贺所处的晚唐时代,和李贺诗歌中写到的金铜仙人。了解了这些,就更为容易理解李贺这首诗。

先来说说李贺。李贺被称为诗鬼,被人说成是上帝想看他的诗了,就把他带走了的著名诗人。据说他是杜甫的表侄,看来诗歌也是有家族遗传的。从那个特会吹牛但诗歌也确实牛的杜审言,到诗圣杜甫,杜家的诗歌才能越来越强,作为杜甫表弟的儿子,李贺也有石破天惊的诗歌天赋,在他还是儿童的时候,就惊动了一代文宗韩愈,在李贺短暂的一生中,韩愈就像老师和父亲,尽力帮助他,但韩愈也是一生多灾多难,也罩不住这个天才的但命运悲惨的诗人。杜甫在唐朝不出名,所以李贺到不以是杜甫的表侄为荣,反而是经常说是唐朝宗室的人,用李贺的想法,好歹也是个王子。但就是这个理论上的王子,却沦为贫困的普通人,连参加科举考试都被人用极其荒唐的理由搞掉,可见李贺的郁闷。李贺的这种郁闷反映在自己的诗歌中,就是经常写到一些什么鬼神的意象,这个和别人不一样。说好听的是他的想象力极其丰富,说不好听的就是他患了抑郁症而产生的幻象而已。

再来说说李贺诗歌中的金铜仙人。金铜仙人是汉武帝铸造的。我们知道,只要是皇帝,他就比别人更加追求长生不老,毕竟做皇帝实在太爽,所以他们就幻想能长久地拥有这些权力和美色。于是就搞一些仪式,让自己长生不老。秦始皇的办法是给骗子一些钱,让他们去东海找长生不老药,而汉武帝就聪明一点,干脆就用铜铸造了金铜仙人,打算用这些金铜仙人手里托的盘子,来收纳露水,配合制造长生不老药。结果很显然,汉武帝也早早地死掉了。到了魏国魏明帝的时候,曹叡也想长生不老,他就想把汉武帝留下来的金铜仙人运回来,也想喝金铜仙人的露水。但是那玩意太重,没办法运走,干脆就把金铜仙人手里的盘子拆下来运走。这种愚蠢的想法,我也是醉了。

如此可见,金铜仙人代表了人的一种长生不老的愿望。李贺用这个金铜仙人的意象,其实反映了他的一种死亡意识。年轻的李贺认识到,死亡是一场必然要来的盛宴,谁也躲避不了,所有的长生不老的梦想,都是徒劳无功的。就像他在诗歌中所说的那样,天若有情天亦老,就是永恒不变的上天,也会老去,那么世间的一切看起来就意义不大了。所以李贺的这首诗歌中,反映的是人生的悲哀——因为他必然要面对死亡的一种哲学思考。而不是我们经常看到的赏析文章中,他感叹历史的无常,悲叹晚唐的政治黑暗。

现在我们可以看看这首诗的原文,可以说是字字珠玑,全是名句: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翻译成现代文:

茂陵里埋葬的刘郎,好像秋风过客匆匆而逝。夜里曾听到他的神马嘶鸣,天亮却杳无踪迹。

画栏旁边棵棵桂树,依然散发着深秋的香气。长安城的三十六宫,如今却是一片苔藓碧绿。

魏国官员驱车载运铜人,直向千里外的异地。刚刚走出长安东门,寒风直射铜人的眼珠里。

只有那朝夕相处的汉月,伴随铜人走出官邸。怀念起往日的君主,铜人流下如铅水的泪滴。

枯衰的兰草为远客送别,在通向咸阳的古道。上天如果有感情,也会因为悲伤而变得衰老。

独出长安的盘儿,在荒凉的月色下孤独影渺。眼看着长安渐渐远去,渭水波声也越来越小。

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李贺的这首诗处处弥漫着对生命和死亡的悲叹:

汉武帝很牛逼,但是他还是死了,他的坟头草已经几丈高了,

长安城很牛逼,但它还是衰败了,城里已经是荒芜一片了。

金铜仙人很牛逼,但他的盘子还是被拆掉了运走了。

金铜仙人的手被砍掉,金铜仙人很难受,都流泪了。

大自然很牛逼,但是此情此景,大自然也会流泪也会苍老。

没有人会牛逼到不死掉,这就是哲学!

这就是李贺,天才的李贺,英才早逝的李贺,对人生对死亡的感悟!


好玩的国学

谢悟空(小秘书)邀答!

怎样理解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

这句诗最先是从中学课本里,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诗篇中接触到的。其中“天亦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那种高调的大气磅礴的气势,给人以强大的震撼。

通过老师讲解和诗中注解,寻找原诗句出处,追根溯源,始知原诗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全诗充满怀古伤感的气氛,感慨世事变化难料,风云变幻无常。其中的结尾句有“哀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之句,一时成为世人广为赞叹和传唱引用的名句。

李贺原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充满对人生命运和世事的消极无奈。意思是感叹岁月无情——任你多么有名的英雄人物,帝王将相,都会在岁月的长河里成为尘烟往事,不变的只有悠悠的天地时光。就是因为时光岁月没有感情,所以才不容易变老。天是指悠悠如水的时光岁月,假若也像人那样有感情而多愁善感的话,也就容易变老了。以此来慨叹岁月的无情。

尔后的诗人词客引用此诗句时,也都局限于世事无常,世态炎凉以及卿卿我我的儿女私情中,没有翻出什么新意。唯有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毛泽东反其道而用之。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诗意跳出小我的私情,站在民族立场的全局上,审视蒋家王朝的灭亡,新中国的建立,真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毛泽东满怀政治家的豪迈信心发出:苍天如果存有私情,那么也会像这腐朽的王朝一样毁灭老去,唯有能经受住沧桑风雨考验的正道才会永存人间。这种心胸和气魄完全跳出原诗的局限,将原来诗意翻新到一个新的政治高度。表现出了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的哲学寓意。是李贺原诗所不能比拟的。





熠熠古客



这句诗有“身世之悲”。托物咏志、借景抒怀是诗人们常用的写作套路,李贺也不例外,他因“名讳”问题失去了考取功名的资格,好不容易经人举荐谋得了一个从九品的“奉礼郎”的职位,又因身体健康原因,年纪轻轻,就不得不辞官回家。这个时候,他内心的无奈、苦闷甚至是绝望,是累积到了极点。就在这个时候,他来到了洛阳,看到了“金铜仙人”被拆除的历史遗迹,联想到自己一生的失落,触景伤情,写出了这首《金铜仙人辞汉歌》,也留下了“天若有情天亦老”凄苦的千古绝唱。



这句诗也有“家国之情”。金铜仙人本为汉武帝时期所建,史载其“高二十丈,大十围”,在某种程度上,它更像一个王朝兴盛的指示性标志。时过境迁,随着汉王朝的衰落,它的一切既有产物都将被重新洗牌,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金铜仙人”被魏明帝拆离汉宫,重新安置,可由于它太过笨重,只能弃置在半道上。在李贺时期的唐朝,也在经历着由盛到衰的转折,对于有着远大抱负、又以皇室后裔自诩的李贺来讲,这种社会变革他不可能无动于衷,他把“金铜仙人”拟人化,借“仙人之泪”表达内心的忧国之痛,也让我们看到一个大写的李贺。



这句诗还蕴含着“哲学意味”。我们都知道,李贺是英年早逝。他自小身体健康就不乐观,病弱的身体已然撑不住他的雄心壮志,再加上前途的渺茫,辞官回家的李贺明白,他坚持不了太久,“我生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有人说李贺的诗有屈原遗风,屈原有《天问》,李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不也是无奈之下、另一种形式上的恸问苍冥吗。这种自问自答,何尝不是很多人对世事无常的叹息。李贺的这句诗被欧阳修、贺铸、元好问等多位大家原文引用,并留下了不少绝对,足见其艺术魅力和哲学意味。在所有对句中,我最赞赏的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风雨寒江

李贺的诗节选两联吧。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回首十年,对我而言如同一部冗长的默片。在这部默片里,自己告别许多人,结识许多人,忘记许多人,爱过许多人。可是回首看时,一帧一帧的画幅都是静默,都是平淡,都是隐约,都是疏离。色彩,气息,声音——让我都遗忘了,即使事关成长,事关心动,事关怀念。


谁用谁的琴弦召唤谁,谁在谁的梦里作别谁,谁为谁的红颜祭奠谁,谁将谁的怅然留给谁。
黄昏时看落阳,那种血液一样残酷和血液一样沉重的影像。
想起你的罗裳,它盛开在我的整个平淡岁月里,也是血液一样的颜色,血液一样的冲击。
抬头望望昊天,延伸到我无法触及的地方。不可想象,不可预知。


我在南山南,你在北海北。

我的秋风骏马塞北,你的春雨杏花江南。
千载渭水流影在,万里长城空余风。当我开始试图描述你的样子,想唱给你的歌已经不得唱,想写给你的诗已经无从写,想讲给你的话已经没法讲。
时光是个巨大的沙漏,细沙从我们指间流走,应当觉察的往往被忽略,应当铭记的往往被忘却,应当保留的往往被删节。
我们还剩下些什么,是我的红袖乱舞,还是你的容颜如雪。


一点朱砂,两方罗帕,三五封情书,乱了四季芳华。

六弦绿琴,七星当空,八九分相思,懒了十年岁月。
星光下检阅我的往昔,甜腻的,稳妥的,酸涩的,潮湿的,我把我的昨天和关于你的回忆锁在了一起,可是我的今天——我又该如何处置它呢?

每个人的心迹都是一条河流。汹涌澎湃抑或波澜不惊。曾经以为你,我,我们每个人都不会老去,就像我们的河流会一直轰轰烈烈向前跑。终于有一天我发现,有些东西终将物是人非。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无常恨月长圆。


四匆

古诗中的这首名句我理解为,凡是有情之物都会衰老枯谢,别看苍天日出日没,光景常新,终古不变,假若它有情的话,也照样会衰老。

"天若有情天欲老"这句司马光曾称为“奇绝无对”,写作者艰难的处境和凄苦的情怀,意境辽阔高远,感情执着深沉。直到后来很多著名诗人都不曾放过这句名诗,多次引用如“月若无恨月常圆"等。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