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区分湿气是寒湿还是热湿?

手机用户55673886173

怎么区分湿气是寒湿还是热湿?

作为一个刚从湿气中摆脱出来的幸运儿,我说一下怎么区分湿气是湿寒还是湿热,仔细分下来可以分为8点。

湿寒和湿热的区别

1. 面部特征

湿热:面部易出油,易生粉刺、痤疮、青春痘。

寒湿:面部易出油,面色晦暗、苍白,眼睑易浮肿。

2.体型

湿热:体型有胖有瘦。

寒湿:体型以胖人居多。

3.舌头

湿热:舌质偏红,舌苔多偏黄或黄腻,舌体偏瘦,齿痕不明显。

寒湿:舌质偏淡,舌苔厚,多偏白、滑腻,舌体胖大有齿痕。

4.小便

湿热:尿色偏黄。

寒湿:小便清长,尿色偏白或无色。

5.饮食

湿热:喜食冷饮,经常吃一些偏凉的食物。

寒湿:喜热饮,进食生冷食物后常有不适。

6.大便

湿热:大便粘滞不爽,或干结。

寒湿:经常溏泻,大便不成形。

7.性格

湿热:性情急躁易怒,一点就炸。

寒湿:性情多温和沉闷,不易发火。

8.出汗

湿热:经常容易出汗,体味大。

寒湿:即使是夏天也不容易出汗,也没有体味。

以上8点符合3条及以上就可以判断,也不排除有些人是湿寒和湿热夹杂的体质。

如何调理湿寒?

1.喝红糖生姜水:将水煮开加入红糖和生姜丝,起到暖胃驱寒的功效。

2.喝沁贡堂 沁元茶:十几味中药材配伍,饭后半小时喝一杯,祛湿健脾胃。

3.生姜或艾叶泡脚:睡前用生姜或艾叶泡脚,促进身体血液循环,提高睡眠质量。

4.运动锻炼:坐着不动时血液的流动变缓,手脚冰凉愈加明显,动则生阳,运动可以提升阳气赶走寒湿气。

如何调理湿热?

1.作息规律:早睡早起,熬夜会加重体内虚火,导致湿热更盛。

2.饮食清淡:辛辣油腻等味重的食物会加重体内湿热,饮食清淡,多吃清热利湿的食物,比如:薏米、冬瓜、绿豆、苦瓜、黄瓜等。

3.忌烟酒:烟酒会增加血液粘稠度,使湿气更难排出。

4.多运动:出汗是排除湿气最有效的办法,湿气会随着汗液而排出。

想知道更多关于湿气的知识,欢迎【关注】我,每天都会有收获!


一袭寒风浸染双眸

“虚”与“寒”是兄弟,但不是孪生的。因为按八纲辨证来说,还有“实寒”与“虚寒”之别。

但“虚”与“寒”确实又是兄弟,常相伴出现。因为“虚”按阴阳来分又分为“阳虚”与“阴虚”,阳虚则生内寒,阴虚则生内热,虚热我们本篇不谈。

不管是实寒还是虚寒你都可以说自己“寒”,但作为医生,我得分清你是虚寒还是实寒。因为实寒易治,虚寒难疗。

那么虚寒与实寒有什么区别呢?先来看看。

所谓虚寒,是指体内阳气不足,寒从内生,即“阳虚则外寒”之意。也就是说由于机体阳气不足,温煦生化能力减弱,机体不得温暖,而出现寒证的症状,属阳虚证的范围。虚寒本质上是你阳气不足了,是虚,请记住这一点。

虚就是体内该有的东西没有达到标准,就像杯子里的水不满

  而实寒是指外感阴寒之邪,使体内阴寒过盛,损伤阳气,出现寒的表现。阴寒偏盛,阴盛则寒,即“阴盛则内寒”之意。也就是说实寒是寒邪有余,而阳气尚充足,是实证。

实就是体内有本不该有的多余的东西,你当然背包袱!

怎么来鉴别虚寒和实寒?

虚寒的本质是虚,也就是各脏腑温煦功能的衰退,常有神疲乏力,精神不振,胃口不开,腹胀腹痛,大便溏泄,遗精阳痿等症状,若有疼痛则多为为隐隐作痛,喜揉喜按,脉象则较弱。

我们平时说的“寒底”人,多是虚寒的人。一般来说,虚寒体质的人由于阳气不足,基础代谢率低,体内产热量少,四肢容易冰冷,面色较苍白,很少口渴,即便喝水也是喜欢喝热水,不喜欢接触凉的东西,包括进空调房间、吹风扇、吃冷饮等,平素大便偏稀,或者饮食不慎则腹泻,最关键的是容易疲劳乏力,精神不振。

扶阳要药——附片

前面说过,虚寒难疗。如果姜桂附真可以把阳气补起来,那么很多人的虚寒早就应该好了。可实际是有些人服用附子一年乃至十年,仍然是透心凉,热不起来,这是怎么回事?

譬如图中第一条留言,患者自己说自己“阳虚十年”,吃附子得皮肤病,平时收到的此类询问不在少数,关键是他们真的适合附子吗?

这里我们只谈附子的药性,因为附子是驱逐风寒湿邪,回阳救逆、补火助阳的第一药物,姜桂吴茱萸等一样的道理。对于寒实证,可以放胆用之,这个在临床上的验案多不胜举,我们不必要探讨了。

关键在虚寒证中,姜桂附怎么使用?

举个通俗的比喻,人体内的阴就譬如是灯内的油,阳就是灯芯上的火焰,阳虚之人就是火焰小了,明亮温热之气不足了。

附子就等于把灯芯拨大,使火焰燃烧的更大一些,并以此去驱散阴寒,这是以消耗灯内的油为代价的。没有油的人,你用再多的附子,他也仅是热上一阵就又寒了,因为他的阳气没有根源,这时你若反复大量使用,很可能会起到反作用,消耗了更多的精气,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壮火食气”。

清代医家邹澍也说“惟恐在下膏泽已竭,火无所钟,反能引在上之火,升腾飞越耳。故夫膏饶则火聚,火聚则蒸腾变化,莫不由是而始。”他的认识其实很清楚,就是说在真阴可耐受的情况下,附子可以散去阴寒之气,而阳气自然回归与真阴协调无碍。但若真阴已经耗伤,你用附子虽然能祛除阴寒,但因为真阴不足,阳气往往也随之而散,附子就起不到作用而越用越虚了。干姜桂枝也是同样的道理。

譬如仲景的四逆汤(炙甘草、干姜、附子),用来回阳救逆,是阴盛格阳的典型病症,但历来中医认为此方的君药是炙甘草,而不是附子干姜,原因很简单,炙甘草有缓急守中的补益作用,相当于真阴,干姜附子是燥热之性,他们必须在炙甘草的统领下,才可以使温热之性长久而缓和的发挥,要不然很可能阴破开了而阳回不来,人也就灰飞烟灭,魂归不灭天去了!

仲景不用炙甘草的温阳法里有白通汤与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这两个证都是急需要回阳,所以不适宜炙甘草的甘缓,只能用大辛大热的姜附急救回阳,但这也是背水一战之法,仲景强调“服汤脉爆出者死,微续者生”,也就是说阳虚而寒气太重的人,用此方后寒气缓缓散去,阳气缓缓归来,则还有希望;若姜附之类不能在反佐药物的引领下迅速祛除寒邪,反而把仅有的阳气引到了外面,脉象忽然变得很浮大,病人就很危险了。

这一条对临床的启示是若虚寒人脉浮大无根,最好不要大剂量用姜附,小剂量开始最为稳妥。若脉沉而紧,还算有力,姜附还可以适当大量用。如果脉象很微弱了,但病人也没有什么亡阳欲脱的迹象,这个时候我们有时间来从容应对,那就可以小剂量的温补药缓缓培补阳气,有益而无害。

这个我们可以参考仲景的虚劳病论治大法,虚劳篇里的方子都是缓和的温补药为主,而不以大热之品为主。如黄芪建中汤、薯蓣丸、肾气丸三方,都是温补的标准法则,其中肾气丸用少量的附子桂枝杂于大量温养阴液的药物中来“少火生气”的,这是对虚弱人用阳来生气的不易良法。

但若病人的脾胃功能非常弱,吃桂附地黄丸之类的他也消化不动,起不到回阳的作用,而现实中就是有很多人处于这样的阶段,不管你是用多大量的附子,他总是热不起来,这种情况下还有没有办法来温补阳气?

当然是有的,譬如仲景的薯蓣丸。而且古人还有比薯蓣丸更简单的方法。

中医史上,有一本《阴证略例》,是金元时代的王好古写的,这本书常常被人忽略,其实他上承仲景,下开后世温补派甚至火神派的先河,在对阴证的研究上有独到之处。

他有调中丸:白术、白茯苓、干生姜、人参、甘草(炙),这个方就是四君子汤加干生姜,王好古认为干生姜比干姜燥烈之性为轻,他在《阴证略例·海藏治验录》第一案为“外阳内阴”案,这是一例典型的内虚寒而外假热的案例,病人是因夏天大热之时喝冷饮,随即发热六七天,且流鼻血,但脉沉涩无力,显然是阳虚而热浮于外,前面的医生用柴胡汤、白虎汤等泻热之法效,用附子干姜之类又怕微弱之脉不能承受,所以王好古就用了四君子汤加些干生姜,这样平淡的方,几天这把这个病治好了。(原文是:牌印将军完颜公之子小将军,病伤寒六七日,寒热间作,腕后有斑三五点,鼻中微血出。医以白虎汤、柴胡等药治之不愈。及余诊之,两手脉沉涩,胸膈间及四肢按执之殊无大热,此内寒也。问其故,因暑热卧殿角之侧,先伤寒,次大渴,饮冰酪水一大碗。外感者轻,内伤者重,外从内病,俱为阴也。故先斑衄,后显内阴。寒热间作,脾亦有之,非往来少阳之寒热也。与调中汤,数服而愈。)

可惜,在当今用附子干姜成风的时代,真正明白这个道理的人还真不多,很多人总觉得寒底病人治不好就是附子干姜没吃够,一直加量,医生墨守成规,病人至死不渝,诚可悲哉!这样的例子可谓举不胜举了。

盲目运用大剂量干姜附子的同道不妨仔细思考这个问题。对于那些久治不愈的虚寒,是不是该考虑一下是思路和方法出了问题?中医贵在结合临床实际而探讨理论,反思明白了,或许在临床上就又多了一个法门。

当然,我也知道,很多习惯把大剂量运用姜桂附当做补阳的不易法门的人对此是不屑一顾的,他们脑子没进水,而是进火了。脑子里有火,看世界全都得用火,这是显而易见的。

在结尾,录用三七先生的“用火之道”警语,供有缘人思考。

焚膏继晷,油尽灯枯。此非用火之道也。

添膏续焰,微明不息。此乃用火之道也。


健康营养师吴佳丽

三者病因皆为湿,不同者只是一个理转换显现不同。湿气者水湿之统称,不外水液代谢失常而致,随机而变,遇寒称寒湿,遇热成湿热,互相转化恶性循环,湿可生热,热可生湿,寒可生湿,湿可生寒,一因三症随机而易。区分甚难,今天寒湿明天可转为湿热。


一尘158359203

湿所来寒热的区分:

寒湿是脉沉迟弱久而滑或涩,舌淡多胖、苔白腻,面白无华,四肢难有温时,小便清长,大便不化而粘,身体唯脑与胸温热正常,余处皆现寒象。热湿是脉数洪强有力滑也可有,舌红或绛、苔黄厚,面油亦可能红润,小便赤或短赤,大便化而粘。此抛砖引玉。


周文忠13984811784

寒湿证:身重无力并伴有怕冷怕风,胸满喜欢被按揉,口中淡无味或有甜味,大便溏泄,吃点寒凉的 就容易腹泻,舌苔白腻有齿痕。

湿热证:身重而有热,胸闷且有隐痛感,不喜欢揉按,口中有苦味而粘腻,尿色深黄偏红,舌苔黄腻,大便粘滞不爽,反复长痘痘,痤疮,口舌生疮,头发爱出油,皮肤油亮,性情急躁易怒。


百世乐活

古人认知有限,认为天圆地方,大雷下雨认为是雷公电母,传染病认为是邪气入侵等等,可以认为是传统文化,现代人还相信这之套脑袋进水了



六一儿童节放假一天

每到秋阴雨天冬天暧气不好,后背,左腰眼怕冷,这几年左小腿外侧:也怕凉,而足心燥热,晚上睡觉爱伸出被外,当地医生吃了不少中药汤,效果不很大,医生说有湿,身体寒热夹杂,如里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