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茶”在全世界语言中为何只有两种叫法?

沈小米童鞋

两种发音,揭示中国茶叶全球化

2015年德国出版的《语言学及语言交际工具问题手册》统计了现存的全球语言:5561种。而这只是现有的语言,很有语言文学在世界上已经消失了。

在这5000多种全世界的语言中,“茶”的说法却只有两种,一种发音类似英语的“tea”,西班牙语中的“té”和南非荷兰语中的“tee”;另一种发音类似“cha”,例如印地语中的“chay”

大家可别小瞧这小小的发音问题,它们可都诞生在中国,更是中国茶在世界“全球化”的表现。

美国知名财经网站“石英”(www.qz.com)1月11日刊文称,这两种发音都来自中国,正揭示了古代茶叶“全球化”路线。

从陆上丝绸之路走的茶叶,所到之处几乎都叫“cha”,而从海路走的茶叶,所到之处几乎都叫“tea”。

“石英”称,下面这张地图展示了两个不同的全球化时代:一条路线由古代中国向西延伸,传播货物和思想;另一条路线是400年来欧洲人的海上扩张,同样传播了亚洲文化

陆上丝绸之路的Cha

“茶”(cha)这个词是汉语,在很多不同汉语方言中发音都是类似的。它来自中国,穿越中亚,最终在波斯语中变为“chay”,毫无疑问这是由于沿丝绸之路的贸易。最新研究表明,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茶叶贸易。

“茶”这个名词的传播范围超越了波斯语,在乌尔都语中成为“chay”,在阿拉伯语中成为“shay”,在俄语中成为“chay”。它甚至传到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斯瓦希利语中成为“chai”。日语和韩语中茶的说法也以 “cha”为基础,但日语和韩语中茶的说法很可能在向西传到波斯前就采用它了。

海上丝绸之路的Tea

茶这个字在中国不同方言中,写法一样,但读音不同。在今天的普通话中,它读作 “chá”。但在福建等沿海省份所使用的方言中,这个字读作 “te”。

17世纪,荷兰人成为了欧洲和亚洲之间主要的茶商,荷兰人在东亚主要使用的港口位于福建和台湾,这两个地方的人都将“chá”读作“te”。荷兰东印度公司向欧洲大规模进口茶叶,由此出现了法语中的 “th”,德语中的 “tee”和英语中的 “tea”。《世界语言结构地图集》(The World Atlas of Language Structures)也表明这一点。

补充两点

第一,最先到亚洲的并不是荷兰人,而是葡萄牙人,他们也是最先把台湾命名为“福莫萨”(Formosa)的人。葡萄牙人的贸易据点不是福建,而是澳门,澳门使用的是chá这个说法。这就是为什么葡萄牙是欧洲唯一一个不说“te”而说“cha"的地方

第二,世界上只有极少数民族对茶有自己的单词,这些地方通常是茶叶的原产地,例如,在缅甸语中,茶叶是lakphak。在和云南接壤的果敢,是缅甸主要的产茶大市,红茶、绿茶以及少量的普洱和乌龙茶是当地的主要经济作物。

未来的中国茶叶全球化

从19世纪后半叶开始,中国茶叶出口开始萎缩,与国内外社会环境和饮用习惯有关,工业革命兴起的红碎茶和CTC茶,以及冲饮方便价格低廉的袋装红茶,顺势而出,因此像印锡茶和肯尼亚红茶快速崛起。目前来看,斯里兰卡是世界第一大茶叶出口国(古称锡兰,占国际出口总量的21%),其次是肯尼亚(19%),中国(18%)和印度(13%)

当然,世界市场除主销红茶占75%左右外,还有绿茶及其它茶类,具有一定多元性,其中绿茶占总市场15%左右。二十一世纪以来,人民健康意识增加,加之WHO认定绿茶为健康饮料之首,因而绿茶销量增加。较远一点看,由于市场对品质多元化的更高境界要求,中国茶的整体优势,会更加显现出来。

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作为全球最早发现和饮用茶叶的中国能重回巅峰时代,成为世界茶业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的茶叶出口国,再续千年前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茶叶传奇


北大爱茶人之琳TeaUp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20, "file_sign": "e41f64aec3ef7013bb5bf35f633e106a\

茶叶快讯之小陈说茶


tea是近似潮汕话里的发音,经海运流传。

char则是汉语官话的发音,由陆路传播。

但称tea的绝对比叫char的多的多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