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头天胳膊,二天腰,三天下来屁股烧”是形容什么的?

解忧美食

农村老话“头天胳膊,二天腰,三天下来屁股烧”是形容什么的?农人是个农村人,这句话形容的是做农活很累。



农人的老家在广西偏远山区,在我们村,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种田种地,田里是稻谷,地里种的比较杂,季节不一样东西也不一样,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这个季节正是种瓜的季节,今天家里的老父亲就去地里种上了香瓜。

而稻谷通常种两季,每年的暑假期间,就是老家稻谷抢收的时期,记得小时候读书,最怕的就是暑假,又要卖西瓜又要抢收稻谷,整个暑假忙的是晕头转向。


“头天胳膊,二天腰,三天下来屁股烧”在南方,通常说的就是一季稻谷抢收,二季稻谷播种的时期,在我们那俗称“双抢”,回想起来真是累死个牛,早上趁着月色去田里割稻谷,农人记得为了抢时间,最早的一次是凌晨4点就到田里了,借着月光割稻谷,一天下来,胳膊疼的抬不起来,头天胳膊就这么来了

整个“双抢”将近半个月,这第二天还是同样的活,气温35度开外,弯着腰埋头苦干,不能偷懒,偷懒老父亲的大嗓门就来了,这第二天下来,直不起腰,也就有了二天腰的说法


到了第三日,炎热的太阳火辣辣的晒,人工割稻谷大家知道吧,弯着腰,屁股遭了罪,天天暴晒,像火烧一样,三天下来屁股烧就这么说上了,那时倒不是怕屁股烧,怕的是脸晒黑了,包裹的严严实实。到了第四天往后,身体已经适应了,反而不觉得累。

“头天胳膊,二天腰,三天下来屁股烧”,道出了农民种田种地的不容易,前面三天是身体的适应阶段,这句话也提醒农民朋友,前面三天注意身体,让身体平稳的度过适应期。


到了今天,现代化的收割机,插秧机普及率大大提高,农人老家也享受到了技术进步带来的实惠,种田已经没有那么辛苦,不过这句话依然适用,提醒着农民在从事农活时,关注身体变化,前三天工作量尽量少一点,缓和一点,减少身体因不适而过度劳损。


农人说民俗

农村很多老话流传至今,除了教给我们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有一些老话是描述了当时的农村生活状态,虽然看着夸张诙谐,但却是实实在在的贴切咱农民的生活。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农村老话“头天胳膊,二天腰,三天下来屁股烧”是咱们农民用来形容什么的!

“头天胳膊,二天腰,三天下来屁股烧”:在以前的农村,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远远达不到现在的程度,人们无论春种还是秋收靠的都是自己的身体和双手,而农事操作无论是插秧、收稻、割麦、掰玉米都离不了抬手、弯腰这几个动作。每当到农忙的时候,为了抢收抢种,可能会一忙一整天都不带休息的,几天下来自然胳膊、腰都是酸痛难耐的,而我们弯腰干活的时候,太阳直晒我们的屁股,屁股肯定烧啊!所以我们农村才有“头天胳膊,二天腰,三天下来屁股烧”的说法,就是来形容农民干农活的劳累!

虽然现在农业机械化相对发达,可以大大减少农民的劳动,但是农民种地还是一个非常辛苦的工作。不过虽然农事劳动很劳累,但在我们品尝到丰收的喜悦时,所有的辛苦都会被冲散!

骏景——殷


骏景农业

许多农村老话都是对农村生活的概括提炼。“头天胳膊,二天腰,三天下来屁股烧”就是对夏收农忙时身体感受的形象表述。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习俗相差很大。北方人以白面为主食,所以麦子种植很广。南方人以大米为主食,故而水稻是主打农作物。



每年进入夏收时节,北方人既要收割小麦,还要为秋粮锄草护理。这段时间又是雨季,随时可能暴雨如注。而成熟的麦子一经雨水浸泡,就会发芽变质。所以农民们把夏收又说成是虎口夺食。


而这时候秋粮也是到了拔节长杆的关键阶段,一旦下雨,地里的草也会疯长,和庄稼抢夺肥料,因而锄草的任务也非常紧急。


为了既做好麦子的收割,又不误秋粮作物的锄草,农民们只能起早贪黑,和老天比拼速度了。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观刈麦》中这样写: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



为了抢在下雨前把麦子收回家,全家男女老少齐上阵。男丁们一早下地,连吃饭都是在田间地头。即使暑气蒸腾太阳暴晒,也不敢停下手中的活;那怕精疲力尽体力透支,也不会去偷懒耍滑。


这么高强度的劳动,不用说平时农活做得不多的人了,即便成天在地里劳作的老庄户人家,也会一天下来胳膊酸疼;两天过来腰疼背麻,难以伸直上身;熬过三天已是头发昏,眼发黑,屁股上也有火烧火燎的疼痛感。


三十多年前,我在上师范时曾趁着星期天帮一位同学家收割过一天麦子,平展展的地,一眼望不到边,弯腰下去,镰刀飞舞,半天都没人往起直腰。等实在支持不住,才慢慢的展起腰,长舒一口气,感觉大腿都在发抖。一天下来,胳膊连碗都端不住,感觉浑身真的散架了,那跟那都疼。


南方不少地方的稻子一年两熟,第一季稻子收割时,也正是第二季稻子插秧时,手慢了,就会影响第二季稻子的生长,甚至可能成熟不了。所以也是在挣命的。



其实农活没有一项是轻松的。唐代李绅的《悯农》可说是妇孺皆知: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白居易和李绅这些封建时代的士大夫,都能把眼睛从文案中、从舞女身上移开来,移到四野里,移到劳动人民身上去,关注他们的艰苦生活,体味到他们的辛苦劳碌,进而同情他们,称颂他们,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又是怎样做的呢?


尽管现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也已经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旋耕机、播种机、脱粒机、大型收割机已是随处可见,“飞入寻常百姓家”,但为数众多的农民伯伯仍然需要“面朝黄土背朝天,一颗汗珠摔八瓣”,相当辛苦。


当我们对食物挑肥拣瘦,甚至为了排场或脸面把一桌子饭菜随意糟蹋时,是否会记起曾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的祖先呢?毕竟我们中国人上溯三代的话,十之八九都是农民哪。


珍惜粮食,勤劳俭朴,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是我们传统的美德。丢掉了这个传家宝,恐怕也就丢掉了我们的良知。聪明的读者,你觉得呢?



有书共读

农村老话“头天胳膊,二天腰,三天下来屁股烧”是形容什么的?

没干过农活的真心是体会不到这句老话的含义。以前不管干什么农活全靠人力,现在全是机械化,想想就幸福。


在我的记忆里,最累的农活就是收割麦子和掰玉米。就想这句老话说的,刚开始是胳膊疼,随后就是腰疼,最后就是浑身疼了。


收割麦子的时候是一年最热的时候,因为夏天的天真是说变就变,所以麦子一成熟就赶紧带着家当,带着干粮,一家子大大小小老老少少就全出动了,麦子只有一米左右高,所以割麦子的时候要弯腰,长时间弯腰,别说老人了,就连年轻人都吃不消。再加上太阳暴晒,夏收这几天真能把人晒掉一层皮。

掰玉米在十一前后,虽然天气凉爽一些,但是在一人多高的玉米地里穿梭也很热,再加上玉米叶子特别容易划伤胳膊脸脖子,所以第一天掰完玉米,回家洗胳膊时,就会特别疼,一般在掰完玉米后第二天第三天就要把玉米拉回家,弯腰把地上的玉米扔上车,时间长了腰也痛,腿也痛,浑身都痛。

没种过地真的不能理解“粒粒皆辛苦”这句话,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辛勤劳作的结晶。虽然“头天胳膊,二天腰,三天屁股烧”有点诙谐,但是很形象的说出了农民的不容易。


农人马小妞

农村口头语:头天胳膊二天腰,三天來个屁股烧。这是指农人动态运动过份的体现。不是单指割麦与收玉米等,凡是能体现腰腿胳膊疼的农活太多了。比如割收五谷,整地种谷,铡草,和泥垛墙,烧砖盖房,挖井开沟推水车,拉犁拉磙打麦场,还有推碾推磨家务忙等,这些农事,一般是不会把身体弄垮的。唯有古时的矿工窑工,大家的短工,他们是无时间性的,无休止的艰苦劳做,而吃不饱,瘦如柴,何有力气卖死力,加上农人,为了生计,不得不拚命日夜劳做,往往使的精疲力尽而尚不能休止也。这样过份劳做的苦力的人们往往极易出现此种现象,开始胳膊疼,麻木不自在,慢慢腰腿疼,使岀大病來了,再想用力万不可也,甚者还有筋骨难忍者。屁股如火烧者:腰胯背皆疼坐不住,唯有躺下方显轻些是也。此种现象不适应现代社会,这全是过去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的劳苦大众被地主资本家和剥削阶级奴役的真实写照是也。

谢谢。


福自福地來wjf

说实话,一直在家里干农活,天天干也不觉得很累,因为身体已经习惯了。怕就怕到镇上读几个月书了,寒暑假回家突然干重活,那真是“头天胳膊、二天腰、三天下来屁股烧。”对于我来说很多这样的场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老家读初中是到镇上就读,由于离家特别远,孩子们都是到镇上租房子读书,那时候还允许补课,一般只要进入初中后就是一个月放一个周末回家背柴、米和菜,其余周末都在补课。以就是说只要进入初中后,农村孩子就会有几个月不参加干农活。



可是寒暑假,学校一般都不补课,农村孩子在寒暑假里仍然逃不过干农活的命运。

记得我进初中的第一个暑回家,大六月天,母亲叫我和她一起去给玉米除二次草,太阳虽然毒辣,但农村孩子对于干活从来就不会讲价钱,于是和母亲扛着锄头就出发。

来到玉米地里,虽然玉米已经高过了头顶,可是一点也起不到阴凉作用,只不过我根本不在意,立即挥舞锄头就玉米培土、除草。

然而几个月没有干过农活,农村娃的身体已变得有些娇气,那玉米叶子擦在身,浑身瘙痒难受,用手一捞,皮肤上就冒出很大的红斑点,加上天气又闷热,让人根本就喘不过气来。



可是母亲特别辛苦,又不能偷懒,只能强打精神培土除草。可能没有半个小时,胳膊就感觉特别酸软,感觉那锄头有千均重似的难以举起来。母亲倒是劝我回家休息,可是谁又忍心呢,只能强迫自己继续。

可能没到两个小时,腰就感觉特别胀,身体站直了,就不想在弓下去挖,弓下去了又不想站起来。那滋味非常难受,以前干过很多农活都没有这么痛苦过。

由于实在太难受了,我于是每挖几分钟就站起来,用锄头支撑身体休息,并不时抬头望天空,看看太阳到哪里去了。因为那时整个村子都没有几个人有手表,干活都是太阳要落土就回家。



然而越是心急,太阳越是走得慢,每次抬头看,太阳都好像还在原地一样,真的不知道要怎样才能度过那一天。可是越到后面锄头越重,腰杆越胀,太阳越是走得慢。

我都不知道那一天要怎么度过,好不容易听到母亲叫回家的声音,整个人顿时来了精神,扛着锄头,钻出玉米地就回家了。回到家里,饭也不吃,躺下就睡。

第二天,我手上没有被袖子遮住的地方红通通的、火辣辣的,非常难受,到后来脱了一层皮后,皮肤又才恢复过来。

所以当农民真的不容易,不仅是“头天胳膊、二天腰、三天下来屁股烧。”这么辛苦。而是真正的“一颗汗水不得一颗粮食”。


欢农

农村老话“头天胳膊,二天腰,三天下来屁股烧”是形容什么的?


花开陇上

农村老话“头天胳膊,二天腰,三天下来屁股烧”。在农村干过农活的人都知道,特别是七八月份南方的双抢季节,要割早稻,要晚稻插秧,还要收花生,收大豆,这些都是通过手工人力,没有机械收割。要在短短的一两个月之内把这些农活干完而且还要赶时节,这是我小时候最讨厌的两个月,好不容易放假两个月从从放假一直忙到开学,几乎没有农闲时间。

1.“昨天胳膊,二天腰,三天下来屁股烧”,用一句诗概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小时候放暑假一般都是在七月初左右,开学是9月1号。这两个月本来属于学生的暑假休息时间,可作为农村的小孩在这两个月却是非常忙非常累的时间。农忙开始第一天会胳膊酸痛,第二天腰痛,第三天不只是屁股痛,是全身酸痛。“屁股烧”是指人的私密部位都像火烧一样疼痛,泛指全身酸痛。其实在七八月份的烈日下干过农活的人都知道了,其实手臂和背部最容易晒得火烧一样疼痛,甚至被太阳晒得脱皮,屁股晒不到太阳没有这么疼痛。屁股烧是泛指全身酸痛非常辛苦非常劳累。“头天胳膊,二天腰,三天下来屁股烧”是形容干农活非常累非常辛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很多农村俗语都是泛指不是特指,不能从字面意思去理解

头天二天三天,也不是特指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就一定会出现这种这些状况。小时候小孩小孩跟父母反映吃不消太累腰痛,父母都会说“青蛙没颈,小孩没腰”,如果从字面上去理解小孩真的没有腰吗?那肯定是不可能的。只是泛指小孩干农活不会觉得累,只不过是小孩叫累的时候用来骗小孩。


昕瑞生态

农村老话“头天咯膊,二天腰,三天下来屁股烧”是形容什么的?



在农村种田种地那样生活不累,一般上了年纪的农村人都深有体会,一想起小时干农就害怕,烈日当头照,大热天的越热越要到田里去,为什么啊?那是双抢,抢收抢种的季节,慢了就会误了农时,影响粮食生长。那么这句话是怎样写照出来的呢,下面我就跟大家说一说。

一、头天咯膊



上了岁数的人都知道,过去农民抢收抢种都是靠一双手,一双手,一个好腰一个好身体。像割稻子割麦子全靠一双手,拚命的割啊割啊,割的手酸了都不能停,从早上除了吃饭就一天干到晚,天不黑下来决不会回家。因为平常不出力一到农忙就感觉特别吃力,吃晚饭时端碗的手都会抖,晚上睡觉手都没处放,酸痛的要命。但是尽管手痛咯膊酸,第二天还是要坚持去田里农忙。

二、二天腰



由于劳动强度加大,既要收割水稻又要插秧,整天都弯着腰,那最受累的肯定是腰了。一丘田不停地割到头插到头,几乎每个人的腰都一下子直立不起来,要用手在腰间轻轻的拍打几下才能站的直,连走路都迈不出步子,腰硬僵僵,晚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

三、三天屁股烧



尽管手痛咯膊酸,腰疼。但是,农忙是要坚持的。到了第三天人的脚都拖不动了,但还是要下田。由于夏天气温高天气热,人出汗多特别是大腿两侧和屁股深处,常常会磨擦成红肿发炎,连走路都困难,到晚上屁股深处和大腿内侧会火烧火辣的痛。农村人往往都是涂上一点菜耔油,第二天还是要继续干下处。



“头天咯膊,二天腰,三天屁股烧”,这句话跟“做样生活换样骨”是一样的,如果每个人都可以承受住头三天,到第四天第五天就不会感到腰酸背痛屁股烧了,习惯这种生活慢慢的也就不会太累了。这主意是反映年轻一代干农活的深该体会,到后来也就习惯成自然了,再继续干下去也就不会感觉到咯膊酸、腰胞痛,屁股烧了。

[更多三农精采内容,敬请关注:头条号《老娘舅说事》点赞、评论、转发、分享]

老娘舅说事

没经历过,真的无法体会“头天胳膊,二天腰,三天下来屁股烧”这句话所表达的意境。这句话对农忙时节,北方农村割麦子的时候,农民辛苦程度的一个很形象描述。

我记得以前到了割麦子的时候,农村中小学还专门放几天假回家帮忙收麦子。

再过一个月左右,北方地区正式开始收割小麦,现在大部分地区都是用的机械化,大型收割机进行收割,我家十亩地,快的话一天就可以全部完成收割工作,拉回家铺在水泥路上晾晒一两天,就拉到粮食收购点卖钱,简单省事。

我小时候收麦子的时候,都是手工收割,大人小孩齐上阵,十亩地不弄个十天半个月是不可能全部完成的。

小麦一般在6月初成熟,天气十分炎热。在小麦成熟前几天,要把收小麦的各种工具从储藏室拿出来,修理拾掇,坏的要赶紧去买新的。尤其是镰刀要准备好几把,还要磨得非常锋利。

到了收割小麦的时候,要早早起床,家里人全部出动,戴上草帽,拿好镰刀,套好牛车,装好工具,下麦地开始进行收割小麦。

到麦地,一人把一行,左手拿麦秆,右手挥动镰刀收割,割一天麦子都不知道要挥动多少次镰刀,时间久了,胳膊酸痛,到晚上拿筷子都是抖得。由于小麦比较矮,割麦子的时候都是弯着腰进行,第一天还感觉没啥,到了第二天那个腰啊,酸疼酸疼的,割一会就要起来直直腰。割麦子的时候,都是夏天,天气比较炎热,麦芒又很扎人,都穿的长裤子长袖,连续三天晒下来,整个人都晒得黑红黑红的。

收割完以后,要把小麦装车,拉到打麦场进行脱粒,有用打麦机脱粒的,还有用石碾来回碾的。我记得小时候,大半夜很多人在打麦场还在忙。整个过程无比繁复,辛苦,劳累。



现在条件好了,都实行机械化生产了,以前一家子人需要十几天才能完成的收麦工作,现在一个人一天就可以搞定,终于从繁复辛苦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而这句话所描述的可能再也体会不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