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物業費從什麼時候開始計算。如果一直不去驗收新房是否可以不交物業費?

公積金流水925488071

我以前也是這樣認為的。


但是自從被大家選為小區業委會主任後,再經過幾年的實踐以及對小區的深入瞭解和認識後,現在理性客觀地說,只要開發商通知交房那天起,就開始計算物業費了。

先說物業公司的成本投入。

不管是開發商自己組建的物業服務公司,還是開發商選聘的公司,特別是後者,他是以小區的總面積來計算並核算出成本的。比如百萬平米的小區,需要投入35個崗位60人,這60人的人工費用是多少,再分攤出來看簡單計算出每平米的物業費單價是保本不虧損。當然,物業公司因為有經驗了,對未售房及未接房者會預留一定的折扣來計算,再加上一個可控內的欠費率,這樣就可以框算出成本了。

客觀的說,前期物業利潤高一些,主要是接房業主都要交物業費,欠費率極低;另外就是前期物業各種設施設備都還在保修期內,不需要大的投入;第三點就是初期可以收到一些裝修管理費,還可以有一些其它 方面的收入,比如要進場裝修的企業,有的物業公司也會收取一定的管理費,還有一些商品銷售。這樣利潤就高一些。這是從物業公司的角度來說的。

另外,小區的很多重要的設施設備,是要定期維護檢修的,而且是強制性的國家要求,比如電梯,每年24次維保是必須的,因此就要產生維保費(電梯維保公司收取)、年檢費(質監局特種設備監督管理科收取)、變速器年檢費,以及水泵年撿等等,這些費用是固定的,所有權也是所有業主的,也就需要所有業主共同維護,並不會因為入住的少就會費用低一些。這就如同汽車的保險(交強險)一樣,並不會開的里程少,或者乘坐的人數少,費用就會少一些。電梯也是一樣。未入住者也同樣需要承擔每年的年檢費、維保費。

從小區業委會或者說從小區整體的角度看,到了一定年限後,欠費就會上升,設施設備需要投入了。如果欠費率過高,物業公司不足以維持,又沒有能力收取費用的情況下,就會壓縮崗位減少人員,這樣物業服務就越來越不好,這對已經入住的業主特別是老實交費的業主來說,就是非常不公平的。如果為了小區整體的正常運行,就必須提高繳費率,降低欠費率。其中,提高入住率也是提高繳費率的辦法之一。

另外呢,業主老是不接房裝修,是對入住業主的侵害,也給入住業主帶來了很多不便,這是我們小區很多業主非常反感的。比如電梯,從2013年至今,每個單元的兩部電梯中,還有一部是有保護板的,這就是為了防止裝修運輸相關物件、材料時損害電梯而留的,幾年了,入住業主已經很反感了,很多業主提出要對未裝修房全額收費,以降低運行成本。其次,後來的裝修戶的裝修噪音、裝修擾民給大家帶來的困擾;還有很多的裝修垃圾、粉塵汙染等。特別是越到後期,裝修的就越少,偶爾那麼一兩家來裝修,但帶給大家的困擾卻是長期的,因此,對未接房業主來說,有經濟條件的話,最好還是儘快接房裝修,這樣才能搞好鄰里關係。

還有一點就是,未接房者,除了會對繳費的事情來關心一下外,幾乎不參與小區事務,開會也不來,商量事情也不來,導致入住業主的人數較少,也不利於小區的和諧建設。

從國家的層面和如今的政策導向來說,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如今應該說自從買房的時候起,就知道是要繳物業費的。既然買房了,那為什麼不接房裝修呢。這也說明,未接房者的購房,絕大部分並不是他們的剛需,而是用來炒房的,這樣的話,其實先入住的業主們,對他們是並不抱有多大的同情心,更不會聲援支持他們的。當然,極少數的是因為經濟條件不允許,雖然是自己的剛需性住房,但暫時沒有能力裝修,這樣的情況另當別論。,


銳眼說小區

不住小區房,不要物業管理公司,掙錢買別墅,要麼我就回農村,再說說物業打官司贏了,一幫流氓胡攪蠻纏騷擾你……打架她們人又多,怎麼解決呢?所以我選擇要麼爆發買別墅,要麼落魄回農村,惹不起躲得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