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繳費相同的情況下,靈活就業和企業職工退休工資有什麼區別?

QXJ筱筱

問題:社保繳費相同的情況下,靈活就業和企業職工退休工資有什麼區別?繳費基數相同,工齡相同,交費年限相同。

我曾經從事人事工作多年,比較熟悉社保的繳費工作,也熟悉養老金的核算工作。其實靈活就業人員和企業職工社保繳費基數或繳費指數以及工齡、繳費年限可能相同,但繳費比例和繳費金額不可能相同,當然退休後的養老金也不會相同。

在繳費指數相同,工齡相同,繳費年限相同的情況下,由於靈活就業人員繳費比例或金額通常會低於企業職工,所以靈活就業人員的個人賬戶養老金就會低於企業職工,雖然差額不一定很明顯,但通常企業職工退休後的養老金還是會高於靈活就業人員的。


下面我會用具體數據和事實詳細論證。

現階段退休的人屬於“中人”。“中人”養老金的計算公式=基礎性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

從上圖的公式中可以看出,基礎性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涉及到如下四項數據:

1、退休地區上一年度的社平工資;

2、個人繳費指數;

3、繳費年限;

4、建立養老保險繳費制度前的視同繳費年限及建立個人實帳前的繳費年限

這四項數據,靈活就業人員和企業職工可能會是一樣的,所以我們說,在社保繳費指數相同,其他情況也相同的情況下,靈活就業人員和企業職工的基礎性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幾乎沒有區別。

那麼為什麼我會說,在繳費指數相同的情況下,通常而言企業職工退休後的養老金會高於靈活就業人員呢?差別體現在個人賬戶養老金上。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本息總金額/養老金計發月數。

退休年齡相同的情況下,靈活就業人員和企業職工的養老金的計發月數是相同的。更具體的差別就在個人賬戶儲存額上。下面我們進一步分析一下靈活就業人員和企業職工的個人賬戶金額有什麼差別。

企業職工參加養老保險,由單位和個人共同繳費,大部分地區單位繳費比例為20%,個人繳費比例為8%,個人繳納費用相對少,不能享受政府補貼。進入個人賬戶的是8%。

靈活就業人員參加養老保險,由於沒有單位,所以只能是個人承擔全部需繳納的費用,包括統籌費用和個人賬戶費用,但可以享受政府減免或補貼。以北京為例,普通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需要交納的比例為20%,享受減免的8%。繳納的20%的費用中,有14%進入社會統籌賬戶,6%進入個人賬戶,比企業職工少2%。

靈活就業人員中的4050人員可以進一步享受政府的社保補貼,各地標準不一樣。還以北京為例,是在普通靈活就業人員的繳費基礎上,進一步直接減免14%,也就是說不需要繳納社保統籌費用,只需要繳納個人賬戶費用6%,進入個人賬戶的是6%,比企業職工少2%。

以北京2017年7月--2018年6月為例,社平工資是7706元,如果繳費指數都是0.4(北京養老保險的最低繳費指數是0.4,最高是3)的話,我們來計算一下比企業職工和靈活就業人員進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費用分別是多少。

企業職工個人賬戶月繳金額(進入個人賬戶)=7706*0.4*8%=246.59元

企業職工單位月繳金(進入統籌賬戶)額=7706*0.4*19%=586元

普通靈活就業人員月繳金額(14%進統籌,6%進個人賬戶)=7706*0.4*20%=616.48元=統籌賬戶431.51+個人賬戶184.94元

4050人員月繳金額(不交統籌,6%全部進個人賬戶)=7706*0.4*6%=184.94元

企業職工和靈活就業人員每月個人賬戶差額=246.59-184.94=61.65元

企業職工和靈活就業人員2017年7月--2018年6月個人賬戶總差額=(246.59-184.94)*12=61.65*12=739.80元

要知道,739.80元是2017年7月--2018年6月這一年期間的差額,同理你會明白退休前至少繳費滿15年的過程中,企業職工和靈活就業人員個人賬戶總金額會相差2%及這2%的若干年的利息,除以養老金計發月數(60歲退休是139),就是企業職工和靈活就業人員退休後養老金的差額。

結論:退休核算養老金時,在繳費指數相同,工齡相同,繳費年限相同的情況下,靈活就業人員和企業職工的退休待遇在養老金上不會完全相同,靈活就業人員的養老金要比企業職工低些。具體差多少,每個地區,每個人繳費情況不同,存在個體差異,養老金計發辦法也存在地區差異,所以結果不盡相同。最終要算自己的賬。


水流雲在草青青

社保繳費相同的情況下,靈活就業和企業職工退休工資有什麼區別?

您好,城鎮職工和靈活就業人員的養老金計算方式是一樣的。

只是在繳費上會不一樣,在單位繳納社保,養老保險單位會承擔20%的比例,個人繳納8%並且會劃入個人賬戶。靈活就業人員需要自己繳納20%的養老,但是隻有8%劃入到個人賬戶。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52020007cfa421ebd560\

社保分析師

交費基數相同,交費年限相同,同時退休,靈活就業人員與企業職工,二者的退休養老金是否有區別?我個人認為二者之間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的地方。原因:<1>、二者繳費的方式和依據不一樣。企業職工交繳養老保險,依據的是自己上年度的工資總額,即單位每年年底彙總的'臺帳',由單位在每個月的工資中代扣代繳,個人沒得選擇。靈活就業人員交繳養老保險的依據,是當地上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的20%,個人可以在這個20%中的40%或60%__100%之間進行選擇,確定繳費額;<2>、(假如)繳費基數相同時,二者個人承擔的繳費數額是不一樣的。企業職工,單位給你繳納20%,個人只繳納8%。靈活就業人員,不論你確定繳納百分之多少,都是由自己全額承擔,個人比企業職工繳納得多;<3>、二者的繳納基數,在多數情況下是不可能完全一樣的。單位職工每年的工資總額,不可能恰好是社平工資的40%、60%.......100%,而靈活就業人員的繳費基數,只能選擇40%、60%.......100%;<4>、如果二者的繳納基數完全相同時,劃入二者個人養老帳戶上的錢,是完全相同的;<5>、二者的繳費基數完全相同時,因單位加上職工的繳費總額要高於靈活就業人員,所以,

單位職工的繳費指數要高於個體參保人員(繳費指數的高低,直接影響退休後養老金的高低);<6>、前後十幾年退休或即將退休的企業職工,絕大多數人都屬於企業 "中人" ,他們或多或少都包含有視同繳費年限,退休後每月都有一筆 '過渡性養老金' 。靈活就業人員只有繳費年限,多數人沒有視同繳費年限,退休後的養老金自然無法與企業職工相比;<7>、企業職工與靈活就業人員,如果繳費基數和繳費年限完全相同的情況下,將來退休後的養老金雖然是按照一個標準和公式計算的,因繳費指數的差別,企業職工每月領取的退休養老金,要高於靈活就業人員每月領取的退休養老金。


東方巴人

根據社保法,參加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退休時按月領取的養老金是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上年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來確定的。

靈活就業人員與在企業從業的職工參加的都是職工養老保險,退休時確定按月領取養老金的因素(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上年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

)和計算方法是一樣的。見下圖:


所以,在一個統籌區,性別一樣、繳費年限一樣、記入個人賬戶的金額一樣、退休年月一樣,無論是誰,退休時確定的按月領取的養老金都是一樣的。



我愛我家214230147

本人覺得靈活就業人員跟企業職工退休後的工資應該一樣多,因為企業職工的繳費一部分是由國家和地方政府給拿出的一部分資金作為補貼,而靈活就業人員的繳費則是由自己全額拿出,那麼退休以後工資應該拿的是一樣多的。


玉兒是真

企業繳費28% 是企業繳20% 這個是進入統籌賬戶內 個人繳8% 是進入個人賬戶內 而靈活就業人員的繳費20%同樣也是進入到了統籌賬戶內 不進入到個人的賬戶裡 所以 企業個人繳的8%和靈活就業的個人繳的20% 這是一目瞭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