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8歲登基14歲親政,與秦皇漢武比肩,為何被稱為失敗的父親

大家都知道中國歷史上有不少雄才大略、文治武功超凡的皇帝,他們有的在肈造皇朝方面、開疆拓土方面、隆治盛世方面都作出了很大歷史貢獻。但是如果去掉皇帝這個身份,僅從自然人這個角度來講,可能他們都有很大的瑕疵。今天我們說的這個皇帝也不例外,他8歲登基稱帝,14歲親征,一生除鰲拜,定三藩,收臺灣,北征蒙古,使王朝達到了鼎盛,在他的治理下,人民安居樂業,四海鹹復,真可謂能與秦皇漢武相比肩的一代聖主。可是他卻不是一個好父親,兒子們因為皇位相互傾軋,上演了一幕幕家族醜聞,而且大多都被圈禁而死。這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康熙8歲登基14歲親政,與秦皇漢武比肩,為何被稱為失敗的父親

清朝入關之後,順治皇帝年紀輕輕就駕崩了,把一個嶄新的王朝留給自己8歲的兒子玄燁,也就是康熙皇帝。年幼的康熙在祖母孝莊皇太后和輔政大臣的輔弼之下慢慢長大,14歲的時候康熙親政,隨後開始了波瀾壯闊的一生。他先是除掉權臣鰲拜,強化了自己的皇權,然後取得了對吳三桂等三藩、蒙古噶爾丹以及沙皇俄國的戰爭勝利,接著舉行“多倫會盟”,懷柔蒙古各部。他開創的盛世局面,足以證明他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偉大的政治家,而且她還是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所以很多人甚至稱他為“千古一帝”。

康熙8歲登基14歲親政,與秦皇漢武比肩,為何被稱為失敗的父親

作為皇帝,康熙是優秀的;可是作為父親,康熙是失敗的。如果要問康熙有什麼遺憾的話,他可能會說在皇位的傳繼上自己放下了大錯,讓兒子們上演了一幕幕“兄弟鬩牆”的悲劇。其實,康熙很早就明立了太子,就是他第一任皇后赫舍裡所生的嫡子二阿哥胤礽,應該說是皇嗣已定,其他兒子應該不會有什麼想法了。可是或許是康熙在位時間太長了,胤礽怎麼也熬不出頭,期間他身上的缺點慢慢放大,受到很多非議,其他兒子也盼著太子倒臺,於是暗地裡結黨營私,以好搬導太子,自己可以繼承大統。

康熙8歲登基14歲親政,與秦皇漢武比肩,為何被稱為失敗的父親

當時康熙朝有以太子胤扔為首的太子黨,也有以八阿哥胤禩為首的阿哥黨,還有躲在幕後的以四阿哥胤禛為首的爭嫡勢力。兒子們在爭奪皇位的過程中,已經忘記了親情,滿腦子都是怨恨仇視。康熙是摁了葫蘆起了票,第一次廢掉太子胤礽,引發了兒子們的內鬥,朝局不穩,所以康熙無奈之下,又復立了太子胤礽。他想著這下你們就不要再鬥了吧。可是兒子們不這樣認為,太子被廢過一次,還可能再被廢一次,以至於骨肉相殘的爭鬥愈發激烈。

康熙8歲登基14歲親政,與秦皇漢武比肩,為何被稱為失敗的父親

最終,康熙再次廢掉了太子胤礽,下令將胤礽永遠圈禁,最終死在了禁所。大阿哥胤褆因為魘鎮詛咒太子,被康熙圈禁至死。康熙死後,四阿哥胤禛登上了皇位,雍正對待這些以前和自己有過節的兄弟們自然不會手軟,三阿哥胤祉雖沒陷入爭鬥,但是在雍正朝屢受打壓恨恨而終;五阿哥胤祺被雍正所不容,貶死於雍正朝。八阿哥胤禩被雍正削除宗籍,改名“阿其那”,大概是“俎上之魚”的意思,死於囚禁中;九阿哥胤禟附庸阿哥黨,被雍正消除宗籍,改名為“塞思黑”,其意一說為“豬”,另一說“討厭的人”,死於囚禁之中;十阿哥胤俄附庸阿哥黨,被雍正打壓,知道乾隆朝才被平反,得到善終;十三子胤祥因為和雍正關係較好,在雍正一朝地位顯赫,但也是病死在了雍正朝;十四阿哥胤禵是雍正的親弟弟,因為不滿雍正即位,屢受雍正打壓,乾隆朝才得以平反。

康熙8歲登基14歲親政,與秦皇漢武比肩,為何被稱為失敗的父親

總之,康熙末年到雍正初年這一系列皇族骨肉相殘事件,是歷史上最為激烈的一場由皇位引發的骨肉內鬥,從根本上講,作為父親的康熙要負有很大的責任,這也成為康熙身上的一個瑕疵,屢屢為人所詬病。後來雍正在位的時候,就吸取了父親康熙的經驗教訓,有生之年不明立太子,而是建立了秘密立儲制度,將太子人選書寫在巾帛之上,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面,待自己死後由大臣們會同皇子們取出,扶立新君。各位讀者,你們覺得康熙是一位好父親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