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在《西江月》中,頓悟了什麼?

諾媽家有男寶

在詞人蘇軾寫的這首《西江月》中,詞調滿目皆是幽婉哀慼且深沉的筆墨,沾染的無限感慨的墨水,抒發的是對這猶如鏡花水月人生的思考與領悟,有景有情也有深沉的情愫。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這是令無數文人墨客玩味咀嚼的詩句,意思淺顯易懂非常便於理解。從字面上來看,說的就是世間一切故事猶如一場恍然醒來的夢,驚醒了夢中人後才發現時光荏苒,韶華宛如指間握不住的流沙,俯仰之間又是節令輪迴。

但是,若是從人生觀來分析蘇軾寫的這句點睛之筆,我們可以看出蘇軾頓悟的是超脫的人生境界。

因為蘇軾的政治道路揍得十分艱辛困苦,由前期的種種挫折再想到此時此刻的境遇,看見明月不由得愁上心頭,涼意襲來,只覺得這一切都如一場夢,居然是夢何必較真何必為此苦惱”與其掙扎不如灑脫釋懷。

經歷過政治上的浮沉輾轉後,蘇軾不再貪戀那些宛如鏡花水月的東西,他明白這世間的一切看似美好,卻終如美夢,表達了蘇軾壯志未酬的心情。

既然抱負不能施展,不如關心春夏秋冬的變化,因為如果一直沉湎飄渺的“夢”裡會忘記“幾度新涼”,倒不如過隱逸超然的生活,隨遇而安。


沈善書

按照林語堂先生的話說,蘇東坡就是個天生的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他不是吃就是喝,不是和別人開玩笑,就是自己偷著樂,其實,我們哪裡懂一個文學大家的境界,蘇東坡很多時候,是痛苦的。但是偉人就是偉人,即使在痛苦中,他仍然是在短暫的悲傷之後,憤然挺立,而絕不會被悲傷的情緒所達到,絕不會被挫折和困難所羈絆。這也許就是林語堂先生說蘇東坡是無可救藥的樂天派的原因吧。

蘇東坡一生坎坷沉浮不定,並且是沉的時候多,浮的時候少。他就是個一肚子不合時宜的人。新黨當政他罵新黨,舊黨捲土重來他罵舊黨,反正兩邊不討好,這也決定了他坎坷的一生。蘇東坡不是被貶謫,就是在被貶謫的路上。這首西江月寫的極其悲涼,應該是在他的生命最為黑暗的時刻所寫的。蘇東坡生命中最黑暗的時刻,應該是在烏臺詩案發生的時候。蘇東坡的一些牢騷話被政敵抓住小辮子,想致他於死地。當時蘇東坡也是下了必死的決心。但命運又把他貶往黃州,在黃州過了一段極為淒涼痛苦的日子。

蘇東坡是最講親情的,也是對時間和季節的變化最為敏感的。王維說每逢佳節倍思親,蘇東坡更是如此。在黃州,在那個淒涼的中秋節的晚上,他想起自己遠在他鄉的兄弟,他望著一輪明月,他反思自己的一生,如夢如幻如泡影,一切都那麼虛幻,而孤獨和淒涼是則是實實在在的存在的。這首詞,體現了蘇東坡其實也是個內心虛弱的人,他需要親情的陪伴,需要酒,需要歌唱,需要一切可以排遣寂寞的東西。

我們來看看這首詞: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

譯文:

世上萬事恍如一場大夢,人生經歷了幾度新涼的秋天?到了晚上,風吹動樹葉發出的聲音,響徹迴廊裡,看看自己,眉頭鬢上又多了幾根銀絲。

酒並非好酒,卻為客少發愁,月亮雖明,卻總被雲遮住。在這中秋之夜,誰能夠和我共同欣賞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悽然望著北方。

我們一般說人生如夢,其實並非是說人生的美好,而是說人生的虛幻,人生的過程快速的飛逝。因為夢代表著我們對實現不了的夢想,回不去的家鄉,達不成的願望。所以,蘇東坡開頭就講,人生如夢。在蘇東坡的詩詞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人生如夢,這也體現了蘇東坡心靈的痛苦,他是一個活潑潑的現實的人,他想在現實生活中享受人生的樂趣,但是生活總是不能如意,總是如一場春夢而了無痕跡。人生幾度秋涼,讀起來更加讓人傷感。

我們看他在這首詞中營造的意境,月明被雲彩遮住,中秋時節只有一個人,在向北遙望。一種孤獨的情感撲面而來!

為了更好的理解這首詞,我們不妨再來看看朱敦儒的一首詞:

西江月·世事短如春夢

朱敦儒

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雲。不須計較苦勞心。萬事原來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況逢一朵花新。片時歡笑且相親。明日陰晴未定。

在這裡,朱敦儒顯然比蘇東坡樂觀了一些。管它什麼世事和人情,喝就是了!


好玩的國學

蘇東坡的《西江月》有好幾首,其中一首傳世最廣: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

這首詞本寫中秋之夜,上闋開山詞人便以夢嘆息世事,悲愴蒼涼,似不是蘇詞之語。“幾度秋涼”的提問、“風葉”“鳴廊”的悽清,使人頓生人生短暫之感,“看取眉頭鬢上”,“看取”什麼呢?自然是眉白鬢也白!“酒賤”指詞人身遭貶斥,“月明多被雲妨”則指朝堂上奸佞當道、賢臣遭害。《古今詞話》中說作此詞時的詞人“一日不負朝廷,其懷君之心,末句可見矣”,是言他雖身處低谷仍念著最初的理想。

如果說蘇軾在《西江月》裡頓悟了什麼,我認為,如上所述,一為世事無常、人生短暫,須心懷理想而以豁達的精神直面逆境,二為生命空幻,無需困於執守的認知,翛然出世方可另達新境。正如他在《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中所說的:“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這世間悲苦,又有哪一樣奈何得了蘇東坡呢?

雖然蘇東坡也會把盞悽然北望,同樣孤獨,然而他卻頓悟到人生如夢,所以他以此慰藉自己的靈魂。

原諒這位漂泊萬里的詩人,這個多麼痛的領悟,讓我們在臉譜化的曠達豪放東坡居士面前,感受到他的痛苦與無奈。

人生如夢。


歷史有妖氣

蘇軾在《西江月》中,悟出人世如夢;世態炎涼,人生難得一知己,孤獨的一種感傷。蘇軾《西江月》宋

世事一場大夢,一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己

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

中秋誰於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