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李白、蘇軾、辛棄疾、陸游你最喜歡哪個?為什麼?

董姝廈


哈嘍,大家好,我是愛文史舞蹈,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在這四位大文豪中,我個人更喜歡蘇軾。眾人都說蘇軾的性格豁達,但我認為那是蘇軾懂得饒恕,他饒恕一切不公,其實也就是在饒恕自己,尤其是他在逆境中的饒恕“也無風雨也無晴”,如同一顆定風丹一樣,靜身立己,竹杖芒鞋,逆行而上。蘇軾用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安然、尋去自家本來面目的初心、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豁達,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無論處於什麼樣的境地,也要心存浩然正氣,熱愛生命,熱愛生活,才能在逆境中不被打垮,笑著面的生活,活出不一樣的人生。尤其是當下,社會發展如此迅速,各種壓力也接踵而至,在物質生活豐富的同時,卻讓我們的精神生活越來越貧瘠。因此,蘇軾的這種搏擊風雨、笑傲人生的豁達,才是我們值得學習的,而不是為了種種得失讓自己焦慮不安。喜歡蘇軾的理由如下:

一、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安然

蘇軾的魅力在於他能高居廟堂,也能遠走江湖。他的為官政事,再不多說,但是他處於逆境中的修行,才是值得讓人敬佩的!烏臺詩案結案的時候,正好是正月過年的時候,在這樣一個家人團聚的時刻,蘇軾卻面臨的是被貶黃州。元豐三年正月,也就是1080年新年,在滿城燃放鞭炮慶祝新的一年的時候,蘇軾攜帶自己的長子,頂著嚴寒,黯然離去。

我認為蘇軾的內心世界是特別強大的,尤其是在烏臺詩案中被小人肉體折磨,前往被貶的路上又有士兵的押解,似乎從一個居廟堂之高的士大夫,一下子低沉到了峽谷裡,一般人恐怕是受不了這種身份的劇烈變化的,因為當下打虎拍蠅,好多貪汙者似乎都一夜白頭。雖然說把蘇軾和當下的貪官相比不合適,可是身份的變化,身體和心靈上的創傷,以及巨大的精神壓力,又有誰能夠安之若素呢?

可是蘇軾就可以,他那瘦小的身體,似乎蘊含了巨大的能量。心態豁達、行為安然、意志強大、心胸寬廣,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似乎很少有人能和他相提並論。蘇軾剛到黃州,內心的孤獨不言而喻,因為那文字獄,似乎很多人都會避開他。但他從來都懂得自我修煉,因為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他與普通老百姓成為了朋友,與和尚成為知己,這種心胸是何其廣闊啊?蘇軾唸佛、採藥、烹飪,似乎總是能夠找到讓自己心安的事情來做。既來之則安之,例如我們曾經學過的課文裡面,佛印就是蘇軾的好朋友,他們之間互相交流,互相影響;他也把底層百姓的身體健康放在心中,他採藥嘗藥,而且後來還與他人合著醫書,給百姓推廣;而他對美食的追求,到現在都還有影響,什麼東坡肉、東坡羹、東坡泡菜等等。

正是因為他懂得饒恕他人,才會放過自己,如果是個心懷怨恨的人,他還能這麼安之若素嗎?

二、尋去自家本來面目的初心

黃州結束後,蘇軾奉旨北上回京。可是真的有這麼順暢嗎?似乎那些取得文學成就的大文豪,都有或多或少的不如意,總是要給些苦難來磨練他們,才能夠達到他們之所以取得成就的平衡。紹聖元年六月份,蘇軾因三道命令,一下子變成了罪臣,他的官銜、兩學士及相應的待遇,都沒有了。我不明白,這是有多麼大的深仇大恨,要把一個人貶到嶺南去呢?

面對嶺南貧瘠的困境之地,似乎也只有大和尚佛印給了他大力支持,在一封書信中,佛印寫到:

“人生一世間,如白駒之過隙,三二十年功名富貴,轉眼成空,何不一筆勾銷,尋取自家本來面目。”

也許真的只有四大皆空的和尚才能如此通透吧,這書信,也給蘇軾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蘇軾總是在饒恕別人,讓人心生憐惜,再強悍的漢子,也有脆弱的時刻啊?

那蘇軾是怎麼讓自己的心靈得以休憩的呢?讓那心靈創痕慢慢的復愈,似乎真的只有尋取自家本來面目的初心才能夠做到。堅守自己的初心,既然出士是為了造福百姓,那就專門做造福百姓的事情,何必糾結於人生的沉浮呢?

在這裡,蘇軾吃到了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也許只有這樣的強大內心,才能夠做到一切皆成過眼雲煙吧?!蘇軾迴歸本心,原諒小人,饒恕自己,在饒恕他人中,讓自己的內心世界不斷強大,強大到看見的便是百姓的苦與樂,而不是蠅營狗苟。蘇軾在嶺南做的事情肯定是惠及老百姓的,因為嶺南瘴氣嚴重,常有疾病流行,可是當地人又不懂醫療,他只能親自上陣了。

蘇軾帶頭種藥,託人帶藥,而且還當醫生,給當地的百姓看病。蘇軾在看病的同時,又加大力度搞宣傳,加強培訓力度,培養大夫,自此,嶺南開始有了藥材生意,也漸漸地湧現出了大夫。同時,他還寫信給弟媳,勸說其捐贈宮廷賞賜給百姓做實事造橋。橋成的那一天,嶺南的老百姓鳴炮慶祝,感謝蘇軾。

其實,若不是蘇軾學會了放下,讓自己堅守本心,尋去自家本來面目,這麼戲劇性的人生,我想,是個人都會堅持不了吧?!

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豁達

六十多歲的老人了,似乎他的堅強意志,讓他煥發出蓬勃的生命力。小人似乎在詮釋著自己是如何把手中的權力玩弄的爐火純青的,他們只管窩裡橫,卻從來不關心外邊的憂患,就這樣,蘇軾又一次被貶了,而且還是海南。

我們都知道,蘇軾從來就沒有忘記什麼是聖人之言,讀書,似乎就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他在海南開始傳道授業解惑了,為黎族的孩子啟蒙,而我們也知道,海南出現了有史以來的第一個進士。

可想而知,蘇軾的強大,我們凡夫俗子只能做仰望。

蘇軾穿著黎族同胞送來的斗笠、木屐、蓑衣,行走在祖國的最南邊,聽著巴塔巴塔的木屐聲音,在煙雨中穿行,似乎走得很隨意,竟然比騎馬還要輕鬆,而這漫天風雨,似乎如同醉酒後滴在臉上的春雨,無所謂風雨了。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境界啊?好像小人的那些醜惡作態,還沒有這樣的泥濘小路讓自己走得小心翼翼,那些拿著棍棒的人,似乎就像這風雨一樣,可有可無,一點都不影響自己的出行。

這種境界,我想只有蘇軾才能做到,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經歷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似乎那滄桑在他的內心早已刻滿了皸裂,卻用對生活的熱愛,一如既往地蘊養,讓他強烈地跳動。

蘇軾的偉大,真的在於對他人的饒恕。當他的死對頭被朝廷流放在南方,其兒子不辭千里,帶著書信祈求蘇軾不要為難他們時,蘇軾用一句“交情無所增損也”就表明了他的立場,並且還給死對頭送去了治療瘴氣的藥方,這是顯得多麼難能可貴啊!

正因為蘇軾尊敬生命,熱愛生活,他才胸如溝壑,才能夠如此豁達,輕易地做到對他人的饒恕,對自己的饒恕吧?!

以上便是愛文史舞蹈喜歡蘇軾的理由,請喜歡的朋友多多支持,多多發言交流哦!


愛文史舞蹈


大家好,我是三平子7777,從小喜歡詩詞,這四位都是我頂禮膜拜的師者,難分伯仲。非要加個“最”字,當屬蘇軾。

先說李白,浪漫主義詩人,大氣狂放,氣家萬千,氣蘊日月,人稱“謫仙人”。

辛棄疾,愛國主義詞人,人稱“詞中之龍”,一生徒有報國大志,終告無門。

陸游,也是一位滿腔熱血的愛國主義詩人,一生仕途坎坷,最令世人動容的就是他與前妻唐琬的悽美愛情。見《釵頭鳳》。

為什麼最喜歡蘇東坡呢?四川眉山人,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政治家,還輕輕鬆鬆搞定西湖淤泥,創造西湖美景!看看,全才呀!他在以上領域裡創下的高峰,我等凡人一個都無法企及!相傳子瞻是文曲星下凡,草木精華的化身。多高的讚譽都不為過。

蘇東坡性格豁達,為人率真,廣交友,好美食,喜品茗,亦愛遊山玩水!為官浩然正氣,對友重情重義,他自稱“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大愛無疆,博愛深廣,真乃性情中人!

2000年,法國《世界報》選出12位“千年英雄”,蘇東坡是唯一入選的中國人!





三平子7777


題主把這四位大文豪拿出來做比較、讓選擇,還要問為什麼,實在是心好毒啊!太難了!

李白,謫仙人,來自火星,不僅才華橫溢,而且浪漫任性,是浪漫主義的代表人物。李白一生可以說窮困潦倒,一生都在為一官半職打拼,最終呢,因為政治選擇錯誤,幾乎被殺頭。好在,結局還是“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所以,既仰慕其才華橫溢,又對其任性使氣不以為然。李白沒什麼家國情懷,是一個徹徹底底的詩人。

辛棄疾,南宋著名愛國詩人,能文能武,多次帶兵北伐,是不可多得的社稷之臣。其文,悲沉空曠,古風濃郁,凝結著厚重的家國情懷。“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這,使得人們不得不愛戴之。

陸游,也是南宋著名愛國詩人,一生為光復中原而奔走,而悲苦。“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讓人們不得不心酸,不得不欽佩,不得不尊崇。

但我最喜歡的卻是蘇軾。如果說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文豪是誰?估計很多人會首推蘇東坡。蘇軾博學多才,善文,工詩詞,書畫俱佳。於詞“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題材豐富,意境開闊,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來“詞為豔科”的傳統樊籬,以詩為詞,開創豪放清曠一派,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

蘇軾一生宦海浮沉,與王安石結下不解之緣,但人家一生曠達豪放,既能“朝登天子堂”,也能”暮為田舍郎”,於事於理敢於仗義執言,為官一任又能修築西湖蘇堤,為政有業績,為文空前絕後。可以說是,後人心目中最大的文豪吧?

蘇東坡開宋詞豪放派先河,最著名的應該是《念奴嬌 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可謂氣勢宏遠,縱論古今,曾經被多少人引為心聲?但蘇東坡先生,寫婉約宋詞,亦絲毫不差於柳永柳三變。柳永一句“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寫盡了多少離人淚?然而,東坡居士一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卻非少年情侶之愁,而是閱盡滄桑後更真實的人性感悟。

一家之言,歡迎討論!


鋤揚軒


本人從事傳統文化研究。關於這個問題我談談自己個人觀點,希望各位批評指正。

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歷數中國古代所有詩人才子,我最喜歡的兩位就是李白和蘇軾,在我身邊很多人都喜歡將李白和蘇軾做一個對比,這讓小編很糾結,李白和蘇軾各為唐宋巔峰時代的文壇霸主,同為豪放派最頂級高手,兩人擅長的領域也不相同,有沒有可比性呢?我準備從以下九個方面來說明。

一、早年都是天才,不世出的天才。王士禎說過漢魏之後二千年間詩人中能稱為“仙才”的人,只有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而已。

李白十五歲時,已經有很多詩賦名篇問世,並得到同時代很多社會名流的推崇與獎掖,開始從事社會幹謁活動,名動天下。亦開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喜歡劍術,喜任俠。

早年的蘇軾文章同樣名動天下,24歲那年,蘇軾考中制科考試,也就是“三年京察”,進入第三等也就是宋朝最高的等級,成為百年間最為優秀的舉子,要知道科舉考試素來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可見蘇軾是多麼的了不起。

二、李白和蘇軾的性格對比

李白豪放,嗜酒成性,超脫世俗,一生都不會刻意逢迎、不事權貴。同時他又有豪俠性格以及作為浪漫主義詩人所特有的非凡氣質,即豐富的想象力和脫離實際的舉動,放浪形骸。“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且放白鹿青崖間,需行即騎訪名山”。

蘇軾的性格率真開愛,孤高傲直,豁達灑脫,也是一生不會迎合權貴、奴顏婢膝。他始終堅持維護自己的人格,對外界強加於他的打擊、壓迫,蘇軾都忍不住要在作品中發洩不滿,其性格真是率真得可愛。“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情”。

三、李白和蘇軾對後世的影響

先說李白,李白的文學成就,在唐代當時就征服了朝野上下,贏得了崇高的聲譽和地位,對文壇後世的影響尤其巨大,這主要表現在李白的個人的人格魅力和文學成就兩個方面。他那“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非凡自信極大的影響了後世無數的文人,他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獨立人格深深感染了後世士子。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那種人體人格意識受到正統思想壓抑的文化傳統中,李白狂放不羈的純真的個性風采,無疑有著巨大的魅力。在詩歌的藝術成就方面,他那氣挾風雷的詩作,使後世無數詩人為之傾倒。他那變幻莫測的想象,壯麗而優美的意象,清新明快的語言,豪放飄逸的風格,對後世詩人有巨大吸引力,蘇軾、陸游等大詩人均受其影響。他是中國詩歌史上一位曠世奇才,他給中國詩歌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深遠的,他在中國詩歌史上的地位是不朽的。

再說蘇軾,蘇軾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性人物。他博採眾家思想之長,從而形成了他在人生態度上達到了超脫曠達的境界,在處世方式上做到“獨善”與“兼濟”的統一。他對中國文化的繼承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並對後世文人的人格追求和道德建樹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推崇蘇軾:“三代以下詩人,無過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四、同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同時在各自的領域獨領風騷,凌跨百代

還是先說李白,李白的樂府、歌行和絕句的成就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達到了內容與藝術的完美統一。他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這也是他的詩歌中最鮮明的藝術特色。李白的詩富於自我表現的主觀抒情色彩十分濃烈,感情的表達具有一種排山倒海、一瀉千里的氣勢。

李白詩中常將想象、誇張、比喻、擬人等手法綜合運用,從而造成神奇異彩、瑰麗動人的意境,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給人以豪邁奔放、飄逸若仙的原因所在。風格豪邁奔放,清新飄逸,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奇妙,浪漫主義,立意清晰。

再說蘇軾,蘇軾在文、詩、詞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蘇軾的創造性活動不侷限於文學,他在書法、繪畫等領域內的成就都很突出,對醫藥、烹飪、水利等技藝也有所貢獻。蘇軾典型地體現著宋代的文化精神。從文學史的範圍來說,蘇軾的意義主要有兩點:首先,蘇軾的人生態度成為後代文人景仰的範式:進退自如,寵辱不驚。由於蘇軾把封建社會中士人的兩種處世態度用同一種價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處變不驚,無往而不可。當然,這種範式更適用於士人遭受坎坷之時,它可以通向既堅持操守又全生養性的人生境界,這正是宋以後的歷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其次,蘇軾的審美態度為後人提供了富有啟迪意義的審美範式,他以寬廣的審美眼光去擁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觀,到處都能發現美的的存在。這種範式在題材內容和表現手法兩方面為後人開闢了新的世界。所以,蘇軾受到後代文人的普遍熱愛,實為歷史的必然。

五、李白和蘇軾的仕途都很坎坷

由於性格原因,兩位文壇大家仕途都很坎坷,先說李白,再談蘇軾。李白歷經曲折才經舉薦入仕,從24歲開始四處遊歷,到被召進翰林院,李白經過了十多年,兩次入翰林都沒待太長時間。從開元二十二年(734年)秋,李白負氣出走翰林院。到天寶二年(743年)再入翰林院,李白整整10年沒有進入長安。

蘇軾,蘇軾一生仕途艱辛:但他用自己的達觀豁達之心面對人生坎坷,蘇軾作為詞人是非常偉大的,可是在做官方面就是很坎坷的。在官途上,蘇軾被貶了四次。

六、怪才與全才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獨步千古,各個領域的成就均達到登峰造極的水平,善用比喻誇張;詞做水平也極高,從唐末五代《花間集》以來,所有的唐宋詞選集、總集,在具體操作中,都不會忘記李白,至少也要在序跋題記中提上一句,其作為文學史上的第一位大詞人,雖然只有很少幾首著作權經常受到懷疑的詞作,但卻從來沒有人對他表示過任何的不滿或批評意見。如果評選天下第一詞人,李白無疑將以全票當選“詞王”。李白書法也是獨樹一幟,《上陽臺帖》為李白傳世唯一真跡;李白不僅文采斐然,其劍術亦是十分高明,他“十五好劍術”,“劍術自通達”,造詣非同一般,李白的詩,裴旻的劍術,張旭的草書合稱唐代三絕,雖然“三絕”中沒有李白的劍術,但其劍術之高卻僅位於裴旻之下,居唐朝第二。可見,李白當之無愧是中國文壇的怪才、天才。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極高的成就。他的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於運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也是大書法家,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其善於畫墨竹、怪石、枯木等。蘇軾是中國古代文壇的第一全才、天才。

七、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李白是中國的,同時也是世界的。李白的詩如同明月,垂輝千秋,照射四海,不僅在中國為家傳戶誦,而且得到日本人民歷千年而不衰的喜愛。最近,人民美術出版社和日本美乃美出版社合作出版《詩人李白》畫傳,使由李白詩作開闢的這條古老的友好之渠,又添一段新流。

2000年《法國世界報》評選公元1000年至2000年千年英雄人物,全世界有凱撒大帝等12位千年英雄當選,蘇東坡和李白是中國同時兩位入選者。蘇軾的作品在當時就馳名遐邇,在遼國、高麗、日本等地都廣受歡迎。北宋末年,朝廷一度禁止蘇軾作品的流傳,但是禁愈嚴而傳愈廣。到了南宋黨禁解弛,蘇軾的集子又以多種版本廣為流傳,以後歷代翻刻不絕。在後代文人的心目中,蘇軾是一位天才的文學巨匠,人們爭相從蘇軾的作品中汲取營養。在金國和南宋對峙的時代,蘇軾在南北兩方都發生了深遠的影響。蘇詩不但影響有宋一代的詩歌,而且對明代的公安派詩人和清初的宋詩派詩人有重要的啟迪。

八、婚姻生活

李白一生結過四次婚,或者說有過四段婚姻生活。從文獻記載看,大致情形是這樣的:李白的第一、四段婚姻是較為正式的,中間兩段似乎只是同居;第一、四兩段婚姻的對象都是有來歷的婦人,她們的祖先都曾經做過宰相,而且都是權重一時的宰相,中間兩段婚姻,前者只知其姓劉,後者只知道是一個山東女子,姓氏都沒有留下來;李白第一、四段婚姻,不是常見的男婚女嫁形式,而都是“女婚男嫁”--李白做的是上門女婿,俗話所說的“倒插門”。以今天的眼光看,嫁給李白這樣的男人做妻子,實在是女人的極大不幸。他以追求理想為藉口,經年累月在外面結交朋友,遊山玩水,飲酒作樂;家裡有田地,他不管不顧,做甩手掌櫃;不但如此,他還生性風流,到處尋歡作樂。李白一生,除了做成詩人,可以說是一事無成--沒有成為有名的劍客,沒有得道成仙,也沒有做成他景仰的范蠡、魯仲連那樣的人物。李白的詩名萬古流芳,美妙的詩篇給後人無限美的享受,但是,論養家餬口,論照顧妻子兒女,他實在是一個最不稱職的丈夫和父親。

蘇軾一生共有三個伴侶:結髮之妻王弗、繼室王閏之、侍妾王朝雲,蘇軾與她們情真意篤。王弗生長子蘇邁,王閏之生次子蘇迨和三子蘇過,朝雲在黃州時生下四子蘇遁,卻不幸夭折。朝雲在閏之病逝後,安居侍妾之位,陪著蘇軾貶謫嶺南,不幸病死於惠州。除了名正言順的三個女人外,蘇軾也有一段刻骨銘心的初戀,對象就是他的堂妹,是在祖父的葬禮上相見的,並有機會一同相處。兩個人同姓,自然聯姻無望,到後來,蘇東坡晚年流放在外之時,聽說堂妹逝世的消息,寫信給兒子說“心如刀割”,在流放歸來途徑靖江之時,雖然正身染重病,還是掙扎著到堂妹和她丈夫的墳上致敬,第二天朋友去看他,發現他躺在床上,面向著裡面牆壁正在抽搐著哭泣。和李白相比蘇軾是一個合格的好丈夫、好父親。

九、後世對蘇軾和李白的評價

蘇軾對李白的評價:“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瑋絕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詩人盡廢。然魏、晉以來,高風絕塵亦少衰矣。”

王士禎評價蘇軾:漢魏以來,二千餘年間,以詩名其家者眾矣。顧所號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蘇子瞻三人而已。

一直想象著,蘇軾早生三百年或者李白晚生三百年,兩位仙才同臺競技,那將是怎樣一種情形,可惜兩人都是千年難得一見的罕見天才。蘇軾可謂李白的知音。

總評:李白和蘇東坡都是無可救藥的樂天派、偉大的人道主義者、百姓的朋友、大文豪、大書法家、大思想家、造酒試驗家、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瑜伽修行者佛教徒、皇帝的秘書、酒仙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月夜徘徊者、詩人、小丑。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李白和蘇東坡的全部……李白和蘇軾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這種混合等於耶穌所


玄門書社


個人的觀點喜歡李白,李白被後人稱為詩仙。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達到了內容與藝術的統一。他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這也是他的詩歌中最鮮明的藝術特色。李白的詩富於自我表現的主觀抒情色彩十分濃烈,感情的表達具有一種排山倒海、一瀉千里的氣勢。他與杜甫並稱為“大李杜”,(李商隱與杜牧並稱為“小李杜”)。

  李白詩中常將想象、誇張、比喻、擬人等手法綜合運用,從而造成神奇異彩、瑰麗動人的意境,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給人以豪邁奔放、飄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詩歌對後代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中唐的韓愈、孟郊、李賀,宋代的蘇軾、陸游、辛棄疾,明清的高啟、楊慎、龔自珍等著名詩人,都受到李白詩歌的巨大影響。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性格豪邁,熱愛祖國山河,遊蹤遍及南北各地,寫出大量讚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他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仙”。李白的詩歌不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精神,而且從形象塑造、素材攝取、到體裁選擇和各種藝術手法的運用,無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藝術特徵。

  李白成功地在中塑造自我,強烈地表現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獨特個性,因而他的詩歌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他喜歡採用雄奇的形象表現自我,在詩中毫不掩飾、也不加節制地抒發感情,表現他的喜怒哀樂。對權豪勢要,他“手持一枝菊,調笑二千石”(《醉後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勞動人民艱辛勞作時,他“心摧淚如雨”。當社稷傾覆、民生塗炭時,他“過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劍擊前柱,悲歌難重論”(《南奔書懷》),那樣慷慨激昂;與朋友開懷暢飲時,“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山中與幽人對酌》),又是那樣天真直率。總之,他的詩活脫脫地表現了他豪放不羈的性格和倜(俶)儻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詩歌的主要特徵。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際諸因素外,李白詩歌採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和體裁結構也是形成他豪放飄逸風格的重要原因。善於憑藉想象,以主觀現客觀是李白詩歌浪漫主義藝術手法的重要特徵。幾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運用多種多樣的想象。現實事物、自然景觀、神話傳說、歷史典故、夢中幻境,無不成為他想象的媒介。常藉助想象,超越時空,將現實與夢境、仙境,把自然界與人類社會交織一起,再現客觀現實。他筆下的形象不是客觀現實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內心主觀世界的外化,藝術的真實。

  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藝術手法之一是把擬人與比喻巧妙地結合起來,移情於物,將物比人。

  李白詩歌的另一個浪漫主義藝術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點,在生活真實的基礎上,加以大膽的想象誇張。他的誇張不僅想象奇特,而且總是與具體事物相結合,誇張得那麼自然,不露痕跡;那麼大膽,又真實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強化感情的作用。有時他還把大膽的誇張與鮮明的對比結合起來,通過加大藝術反差,加強藝術效果。

  李白最擅長的體裁是七言歌行和絕句。李白的七言歌行又採用了大開大合、跳躍宕蕩的結構。詩的開頭常突兀如狂飆驟起,而詩的中間形象轉換倏忽,往往省略過渡照應,似無跡可循,詩的結尾多在感情高潮處戛然而止。

  李白的五七言絕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詩歌清新明麗的風格。如《早發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廣陵》、《靜夜思》等,妙在“隻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遠。”(《說詩晬語》上)。

  語言

李白詩歌的語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語,有的豪放,不拘聲律,但都統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自然美之中。這和他自覺地追求自然美有關。他繼承陳子昂的文學主張,以恢復詩騷傳統為已任,曾說“梁陳以來,豔薄斯極,沈休文又尚以聲律,將復古道,非我而誰歟?”(孟棨《本事詩·高逸》)他崇尚“清真”,諷刺“雕蟲喪天真”的醜女效顰,邯鄲學步。他的詩歌語言的自然美又是他認真學習民歌明白通俗的特點的結果,明白如話,通俗生動。

代表作品

《將進酒》《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靜夜思》《望廬山瀑布》《俠客行》《春思》《子夜秋歌》等。

盛唐國力強盛,多數士人渴望建功立業。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功業自許,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實現“談笑安黎元”、“終與安社稷”的理想。他以大鵬、天馬、雄劍自比:“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上李邕》)。他希望能像姜尚輔佐明君,像諸葛亮興復漢室。《梁甫吟》《讀諸葛武侯傳抒懷》《永王東巡歌》《行路難》(其二)都反映了他的這類思想。

  李白覺得憑藉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則以平交王侯,遁則以俯視巢許”(《送煙子元演隱仙城山序》),對於那些靠著門第蔭封而享高官厚祿的權豪勢要,他投以強烈的鄙視,表現出傲岸不屈的性格。他蔑視封建等級制度,不願阿諛奉迎,也不屑於與俗沉浮。現實的黑暗使他理想幻滅,封建禮教等級制度的束縛使他窒息,他渴望個性的自由和解放,於是採取狂放不羈的生活態度來掙脫桎梏、爭取自由。其表現方式或縱酒狂歌,尋仙學道,然而,酒既無法銷愁,神仙更虛無飄渺,於是他“一生好入名山遊”(《廬山謠》),把美好的大自然作為理想的寄託、自由的化身來歌頌。他筆下的峨嵋、華山、廬山、泰山、黃山等,巍峨雄奇,吐納風雲,匯瀉川流;他筆下的奔騰黃河、滔滔長江,盪滌萬物,席捲一切,表現了詩人桀傲不馴的性格和沖決羈絆的強烈願望。

這是李白對社會的憤怒抗爭,是他叛逆精神的重要體現。他反對玄宗好大喜功,窮兵黷武,揭露將非其人,致使百姓士卒白白送死,由於玄宗的驕縱,宦官權勢炙手可熱……通過對政事綱的分析,併到幽燕的實地觀察,李白以詩人的敏感,洞幽燭微,在當時詩人中他和杜甫最早揭示禍亂將作。“安史之亂”爆發,他的愛國熱情因此昇華,擺脫了用藏出處的矛盾。他的反抗性格和叛逆精神具有深刻的愛國內涵,並富於社會意義和時代特徵。《古風》其三、十五、二十四、三十九等都對社會現實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

李白既有清高傲岸的一面,又有世俗的一面,他的理想和自由,只能到山林、仙境、醉鄉中去尋求,所以在《將進酒》《江上吟》《襄陽歌》等詩中流露出人生如夢、及時行樂、逃避現實等思想,這在封建社會的文人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享受人生金山


我喜歡蘇軾蘇東坡,因為看到他的名字讓我想起一道菜,呵呵。言歸正傳,蘇軾詩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

其代表作就是《水調歌頭》這首詩詞我想很多人都不陌生吧,尤其是最後一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尤其是讀初中的時候每次上課遲到老師就會讓我罰抄《水調歌頭》五十遍,真的很酸爽,我估計應該不少人有這種經歷吧?

此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親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反襯自己遺世獨立的意緒和往昔的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當時蘇軾在密州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邊賞月一邊飲酒,直到天亮,於是做了這首《水調歌頭》。蘇軾一生,以崇高儒學、講究實務為主。但他也“齠齔好道”,中年以後,又曾表示過“歸依佛僧”,是經常處在儒釋道的糾葛當中的。每當挫折失意之際,則老莊思想上升,藉以幫助自己解釋窮通進退的困惑。





道師聊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北宋著名散文家、書畫家、詞人、詩人,是豪放詞派的代表。

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一生創造2700首詩詞,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都毫無掩飾地表現在其文學作品中,其中又以詩歌最為淋漓酣暢。

蘇軾在文、詩、詞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

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汴梁七角八巷


李白。最勵志的就是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來。)最美的那句(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最霸氣的那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最狂的那句(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太多的經典。太多的遺憾。後被人們譽為“詩仙”。可惜不能與他會須一飲三百杯。比起來李白。我更喜歡叫它太白。



醉甍飛閣亭


最喜歡的是蘇軾原因如下:李白,正如賀知章評價一樣,謫仙。就是天上被貶謫到凡間的仙人,其詩才無人能比,不過,浪漫狂傲的個性也讓人敬而遠之,非但官場不能容,恐怕很多人也難以與之相處吧。辛棄疾,詞中之龍,其祖父因崇拜西漢的名將霍去病,所以就給他取名叫“棄疾”。21歲就聚集了兩千人,參加了由耿京領導的一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並擔任掌書記。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義軍潰散的消息,便率領五十多人襲擊幾萬人的敵營,把叛徒擒拿帶回建康。其詞慷慨激昂,也是豪放派代表。不過,在官場期間,作風過於嚴厲,也因之被人詬病。陸游,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一生鼓吹北伐。韓侂冑出兵北伐,81歲的陸游聞訊,還欣喜若狂。後韓侂冑被誅殺,北伐宣告失敗,並訂下屈辱的“嘉定和議”,陸游為此憂憤成疾。愛國情感無人能比,不過書生意氣也重。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可以說,蘇東坡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才,更可貴的是,其無怨無悔,樂天知命的精神。無論貶到哪裡,都能坦然面對,泰然接受,絕不效兒女之狀,哭哭啼啼。而且,到了哪裡,都能為當地的百姓謀取幸福。也就是說,為政一方,造福一方。這樣的人,誰不喜歡呢?用林語堂的話說就是:蘇東坡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假道學的憎恨者,一個瑜伽術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心腸慈悲的法官,一個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一個月夜的漫步者,一個詩人,一個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謝華


我還是比較喜歡蘇軾,概括起來:

人生起伏,閱歷豐富

才華橫溢,性格豪放

一、【人生起伏,閱歷豐富】

蘇軾的一生命運坎坷,宦海沉浮,不是被貶,就是在背貶的路上;

蘇軾生前,曾對自已的一生作過總結: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繫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

黃州惠州詹州。

是蘇軾當時一生的真實寫照,下面是蘇軾一生的軌跡履歷表,你看下就知到他有多難,放在我們當今這個交通便利的年代,你也不一定有這麼豐富的人生經歷[贊]:

1037年生於眉州眉山,在現在的四川成都南。

1056年,虛歲21歲,進京趕考。既東京汴梁,今天的河南開封。1057年考中進士,到1069年王安石變法,十多年間主要在京城任職於史館,當然實際上沒幹幾年,因為期間他的母親、妻子王弗、父親先後去世,服喪守孝近6年。

1071年因上書反對變法,被革新派排擠出京城,外放任杭州通判。今江蘇杭州。

1074年改任密州,現山東諸城。

1076年改任徐州,現江蘇徐州。

1079年改任湖州,現浙江湖州。被外放十餘年,本以為朝中之事與他瓜葛不大,沒想到的是到湖州不到三個月,他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一禍事,因當時李定等人故意曲解詩句,以“文字毀謗君相”的罪名,將蘇東坡下獄,既“烏臺詩案”,這在餘秋雨的《蘇東坡突圍》中,有詳細記述。蘇東坡坐牢103天,受盡折磨,曾經同關在一起的一名官員曾寫詩到:遙憐北戶吳興守,詬辱通宵不忍聞。幾次瀕臨被砍頭的境地。幸好宋太祖趙匡胤年間就定下了不殺士大夫的國策,蘇東坡才免掉一死。

1080年出獄,被貶黃州,現湖北黃岡。任團練副使,相當於現在農村的民兵隊副隊長。職位相當低微,以至生計不能維持。於是他帶領家人開墾於城東的一塊坡地,“東坡居士”便是這時起的。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蘇軾寫出前、後《赤壁賦》,著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定風波》。

1084年改任汝州,今河南地界,但因路途遙遠,旅途勞頓,蘇軾的幼兒不幸夭折,蘇軾請求後改任常州,未到常州,宋神宗駕崩。王安石改革派被打壓,司馬光為相。

1085年主管登州,今山東蓬萊。之後被召回朝。但又因上書反對司馬光全部廢除新法。又遭排擠。

1089年再度自求外調杭州。

1091年又改任潁州,今安徽阜陽。

1092年改任揚州,今屬江蘇。

1093年改調定州,今河北定縣。

1094年被貶惠州,今廣東惠州。

1097年再貶到儋州,在今海南。千年前的海南,那是蠻荒之地,是朝廷流放嚴重的、死不改悔的罪臣的首選場地。到了儋州,真乃天高皇帝遠,你造不了反,發點兒牢騷也沒有人聽得見。家破人亡的蘇軾做好了死在海南的心理準備,正如詩中所道:'今到海南,首當作棺,次便作墓',“九死蠻荒吾不悔,茲遊奇絕慰平生”。

1101年遇赦,北返,途中卒於常州,葬於汝州郟縣,今河南郟縣。享年65歲。

二、【才華橫溢,性格豪放】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建樹在是在文學、書法上,因為蘇軾的詩詞在文學史上有其很重要的地位。

詩如:《題西林壁》,《飲湖上初晴後雨》《和子由澠池舊》都是名篇,

詞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念奴嬌.赤壁懷古》等

文如:《前赤壁賦》《後赤壁賦》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作。

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