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写的《长恨歌》,多处亵渎唐玄宗,为何没有被问罪?

谢欣桐

谢 相邀!

我没有在《长恨歌》中看到有亵渎唐玄宗的意思,看到的是一个帝王真实的爱情故事。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说有亵渎唐玄宗的也许就是开篇的两句,但《长恨歌》的发表没有被禁止成为天下传唱,白居易没有遭到迫害,这恰恰说明大唐开放包容的政治风气,和人们对爱情的追求及包容。


唐朝的政治风气包容开放,充满了浪漫主义色调,不会轻易开启文字狱。

文字狱是古代皇权下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一种手段。

纵观史书,除了清朝,因为文字狱获罪而被杀的文人,大多都是对皇帝本人或时局进行恶意辱骂,以及对当时的礼法极大蔑视的结果,如汉朝杨恽案、曹魏嵇康案、北魏国史案等;

其他的顶多就是驱逐出京城、降职、永不录用,如宋朝乌台诗案、元朝黄谦之案、元朝梁栋案、明朝韩邦奇案、明朝吴廷举案等。

正因为大唐不轻易开启文字狱,所以造就了一个无比荣光的时代。

唐朝这种开放包容的胸怀并没有因为安史之乱而改变,相反对安史之乱的产生是带着反思的。

因为时代的局限性,当时的大唐人民是认识不到安史之乱爆发的真正原因,他们只会认为这是杨贵妃迷惑君王、混乱朝纲而导致的。

这种思维严重影响唐玄宗的声誉,这不是一般的昏君了。所以唐朝当权者急需一个理由来给这位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君王洗白,这个时候白居易出现了。

他的一首《长恨歌》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凄美爱情展现在世人面前。

他用手中的笔告诉大唐人民,唐玄宗不是昏君,杨贵妃不是妲己,他们之间是存在真正爱情的。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是最纯粹最伟大的爱情宣言自古以来还有什么比爱情更能打动人心呢?


《长恨歌》一出自然会化解大唐人民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怨恨!

何况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用“汉皇”代替“唐玄宗”、用“渔阳”代替“范阳”,这种为尊者讳和借代的文学手法是符合时代的主流思想,而且还兼有为李隆基洗白的嫌疑。

既然如此,开放包容的李唐皇室又有什么理由来降罪白居易呢?恐怕他们笑都来不及吧!


江东汪郎

看待历史问题不能片名的去看,要代入哪个历史时间点去分析。

安史之乱将大唐盛世代入衰败。国人对唐玄宗的无能,怨恨都发泄在朝廷之上。

白居易写《长恨歌》其实就带有浓郁的政治目的,也十分适合他的为人。

在这里不分析白居易的为人,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在网络上找白居易的生平去看。

《长恨歌》并无亵渎唐玄宗,否则在哪个时间节点,白居易已被全家问斩。

纵观全诗,用字用词都是费尽心思去雕琢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把唐玄宗塑造成一个痴情郎。

哪个时代才子佳人门当户对才是完美的话题,现在白居易的长恨歌将才子佳人中的才子变成帝王,一个帝王与佳人的爱情故事,马嵬坡上的凄美别离,唐玄宗的抑郁寡欢,一句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着实是戳中了黎民百姓的泪点。

在哪个读书也是奢侈的年代,黎民百姓的文化程度不高,白居易美化了这段不论恋,用绝句诗篇去告诉百姓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其用意就是为皇室洗白。

如此凄美的爱情故事背地里却让百姓反感安禄山的作乱,怨恨朝臣逼死杨贵妃。

也正是《长恨歌》的作用让杨玉环跻身中国四大美人之列。

想想看杨玉环的出身,没有施夷光的民族大义,没有王昭君的牺牲,没有貂蝉的忠义,杨玉环的美有什么成份?

无非就是白居易的《长恨歌》的文学魅力,成功的塑造了一个千古美人。

尽管唐玄宗与杨玉环是不伦恋,尽管杨玉环让唐玄宗不理朝政,尽管大唐的衰败与杨国忠有关杨玉环摆脱不了关系。

但《长恨歌》洗白了唐玄宗与杨玉环,精心雕琢的词句,完美的艺术营造,奠基了白居易的文学地位,洗白了帝王家庭,成功的转移了百姓的怨恨,自己也名利双收。

百姓喜欢《长恨歌》吗?

为什么不喜欢,屁民与悲剧密不可分,高贵的帝王尚且饮恨终身,屁民面对自己生活上的悲剧,想想那些夺妻抢女之恨,似乎也感觉到帝王与他同在。

大唐的辉煌无以伦比,开放的民风,包容的官场,可以说当时没有哪个国家能比得上。

李世民的贞观之治,让李世民拥有了千古明帝之名。

一代女帝手段毒辣,为了统治连自己的女儿也赐死,但是面对狄仁杰的狂喷,女帝还是忍了下来,她知道政事之上狄仁杰的出发点还是为国家而喷。

故狄仁杰逝世女帝还落泪。

回到问题上,《长恨歌》除了上述的目的,重要的一点还是警示执政者,爱美可以有,政事不能荒废,故而唐之后的多个朝代帝王都是以安史之乱作为警钟。即便到了清朝,皇帝临幸都要被严格管控。

所以《长恨歌》在哪个时代无论题材,艺术,出现的时间点,流传性都是恰到好处。故白居易没有被问罪。这是大唐的包容,也是白居易的聪明之处!


另类物种

说亵渎,其实有些言过其实了,而且白居易说的大多也都是事实,在唐朝那个时,言论还是很自由的,士大夫阶层本身就掌握着言论自由,而作为天下闻名的诗人白居易,他的一生其实很多情况还是很自由的,可以掌握自己的话语权,这样的情况就造成白居易可以更多的畅所欲言。


其实长恨歌最主要的也是为了,歌颂唐明皇与,杨玉环之间的爱情,其实在爱情当中,无论是像好色,或者是其他的一些以现在来看的贬义词,但是对,当时来说,其实并不是贬义词,反倒是一些比较中性的词汇,而这种词汇,用起来的话会让,整个诗篇显得更加的有生趣,所以其实以我们现在理解,那是不好的词,但是在古人并不如此认为,


所以即便是白居易说了唐玄宗很多,现在觉得不太恰当的话,但是在唐朝的时候,却并不是那样,认为的,毕竟在一个皇权社会,如果说对于之前的皇帝要是有所亵渎的话,还是会被大力鞭挞的综上来看,白居易其实并没有说唐玄宗和杨玉环任何的坏话,而且他也尽量的规避了,因为词汇不当而造成的影响,这样的情况,其实也是对于长恨歌的一种保护


1135165253

唐代可不像后来满清有文字狱,唐诗如果说议论时政,或者是评点先皇都有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


集贤院居士

蒙元统治时期,非常不重视文化,科举不兴,但对于读书人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随便写,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文字狱什么的,根本不存在,因为他们根本就不会去看你写了什么。这就是霸气,这就是自信,写写画画的不算什么。唐朝也是这么一个包容自信的朝代,他们对于文字的惧怕,完全没有宋以后那么严格。

另外《长恨歌》也没有什么亵渎唐玄宗的地方,是不是亵渎关键看你怎么看,白居易写的很多都是事实,又加上了一些自己的想象。唐人风气本来就豪放,里面抠字眼什么的,唐朝人根本不在乎。


昭烈名臣

说亵渎,其实有些言过其实了,而且白居易说的大多也都是事实,在唐朝那个时,言论还是很自由的其实长恨歌最主要的也是为了,歌颂唐明皇与,杨玉环之间的爱情,其实在爱情当中,无论是像好色,或者是其他的一些以现在来看的贬义词,但是对,当时来说,其实并不是贬义词,反倒是一些比较中性的词汇,而这种词汇,用起来的话会让,整个诗篇显得更加的有生趣,所以其实以我们现在理解,那是不好的词,但是在古人并不如此认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