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聯友副總經理文軍紅:智能網聯打造全新車生活

昨日,2018T行神州北京站以“網聯化和智能硬件打造全新車主服務生態”為主題的活動在北京富力萬麗酒店盛大舉行。T行神州圈應該是國內車聯網最大的平臺之一,對中國車聯網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在本次大會中,請來了很多行業內的大咖,像北汽集團新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榮輝、康寧中國汽車玻璃事業部亞洲區商務總監王劍波以及深圳聯友科技有限公司汽車技術事業部副總經理文軍紅等等。

深圳联友副总经理文军红:智能网联打造全新车生活

文總主要演講的內容主要三個部分,向我們闡述了三個觀點、一次實踐以及四類產品。

以下是演講內容速記內容

剛才榮院長給我們上了一堂很精彩歷史和經濟課,我一直沉浸在裡邊還沒有走出來。我是來自聯友科技,聯友科技實際上從2005年開始做車聯網,這裡也是跟大家分享一我們現在做的一些體會,我們今天主題是網聯和智能硬件,實際上網聯我們認為它是一個手段、它是一個工具,最終包括把車智能化,所有這些為了我們車主的生活,我們標題是“智能網聯打造全新車生活”。內容主要三個部分,第一我們三個觀點,一次實踐,以及四類產品。

三個觀點

觀點一:我們要做改革派,這個跟榮院長圖大同小異,我們一定要做改革派,為什麼改革派呢?應該有這樣幾個原因,新勢力很多人認為他們就是造反派、不管什麼流程、不管什麼過程,宣佈很快要出車,出車也是很新的,各種新的東西,當然我們傳統主機廠也不是說一成不變的,包括榮院長說的,傳統車都成立新的技術研究部門,從事各種新技術的研究。在五化、六化方面,不管老的還是新的這個是達成一致的,但是現在像新勢力也看到很多新聞,即時交互可能有點問題,很多車輛說幾月份上市,什麼時候獲批,可能有一些問題,當然我們一些傳統車都在做新能源汽車,對聯聯、智聯跟新勢力比還是有一定差距,我們既要結合傳統車企把車做穩做好,能夠穩定、可靠、按時交付車主,除了一些技術門檻,這對我們製造也是很大的挑戰,這個也要一定的管理水平能力,同時我們也要學習造車新勢力它的這些智能化、它的快、對市場應變快。在車這裡實際上有兩個特點,第一個它是一種製造,屬於重工業加工,但是它有另外一個特點,它是消費品,就像手機是消費品一樣,迭代非常快、變化也快、升級也很快,汽車兼顧兩個特點,第一個相對比較重的加工製造,另外它也是消費品,必須滿足所有車主需求、變化快。

觀點二:我們要做易迭代、能生長、高可靠的車。車應該是這樣,既然要求可靠,同時能夠生長、能夠迭代,這個才是我們滿足大家需要的車。如果說要迭代、要生長需要什麼?實際上需要比較強大的系統,同時還需要能夠學習、能夠自我學習,這個才能做到很好迭代、它能夠成長、能夠靠自我學習去成長,能夠和後臺很好的連接,到現在車聯網都在做OTA,很多人做的只是應用層面的聊天,後邊知道做到易迭代,包括很多車廠車約要做迭代,能夠對車上操作系統、對黑太都是有很高要求的,包括對網絡安全。

觀點三:我們要做端雲一體的系統給車賦能。大家很多都在談這個話題,幾個一,比如一個賬戶、一朵雲幾個,我們是做了一些實踐,有一些落實。我們端雲一體除了端、除了智能,對雲平臺不僅僅有數據收集、有實體接入,應該面向未來給很多智能駕駛裡邊一些策略在平臺上邊都要有考慮,實際上現在很多駕駛只是在端這邊做,因為端裡邊相對來說比較好做,技術上也快一點,我們能做識別加強、做變道輔助,都是通過識別感知,對車單個決策在做,對我們交通解決還是靠不同的車,包括整個路況之間怎麼協調、怎麼溝通、怎麼調度,這個需要後臺來做支持服務。所以我們要做好網聯和智能,端雲一體我們任務是很重要的。

這是我們三個觀點。圍繞三個觀點我們怎麼做車?我覺得要有一個理念,做車聯網原來談功能,現在大家談的場景化,以場景出發做車聯網功能,甚至是體和用的關係,以前更多圍繞這個車,車應該具備什麼功能,我們說要互聯網、導航要好,圍繞著好用,都是圍繞車在說,現在大家都在談場景化設計的時候,其實提升另外一個角度,不是圍繞車,車本身也是一個工具,應該圍繞整個生活,應該以生活為主,我們生活、工作怎麼使用車,車應該怎麼設計?不是車怎麼樣,而是圍繞人幹什麼、做什麼,車要什麼樣。換一個角度以生活為出發點,以生活為體,以車為用,做各種功能考慮和設計。

一個實踐

這個實踐主要是啟辰D60,東風啟辰和東風日產屬於兩個並列的公司,應該屬於最早做合資,最開始定義合資自主,都屬於東風有限下,啟辰當時也是對標斑馬,目前來看效果還不錯,啟辰上市以後,現在啟辰系搭配車聯網上市,應該月銷過萬,在自主品牌還可以,這幾個月銷量都是過萬。啟辰這個案例,我們也總結了一下,它到底有哪些特點?

1、基於LBS的便捷出行。當然這個出行導航都在做,這個是基本的功能,手機的導航和車際的導航有沒有區別?大家都在有手機導航,為什麼車主要用車際導航而不用手機導航?實際上跟車本身結合以後,它是有很多小的特色,包括現在在這裡,手機的導航和車際導航能夠銜接起來,從你出發找車,下車以後到最後目的地,包括我們雙盲的導航,包括和車的轉向進行結合,這些要花心思做好,很多車主願意用車際導航。回頭統計,大家使用功能,車上車際導航用的還是很高的。

2、基於AI的語音交互在車上首先我們要解放我們手,在車上點本身不安全的,所以語音交互大家也在做,語音交互應該說我要幹什麼,車給我們一個反饋動作。這裡更多意思是他聽懂你不是聽到,說冷的時候可以把空調開到適合溫度,說餓的時候根據喜好訂餐,說磕睡的時候可以講你喜歡的相聲,心情不好可以放你喜歡的音樂。它懂你,我能夠直接跟它交互,雖然我們都是用語音交互,這個語音不是機械我們收進去,他做一個反饋,能夠跟我們做比較好的交互。目前來看語音交互也是很受歡迎的一個功能,至少車主很喜歡的功能。

3、基於雲端的海量在線影音娛樂,這個不用說了,前面提供服務必須有很多資源和內容,這也是我們能夠做標準服務生態,需要整合第三方很多生態資源,我們整合進來以後包括一些電臺、包括一些音樂,這些很受車主歡迎,在車上很多車主做在線音樂或者電臺收聽。

4、基於同一賬戶的跨屏服務,這就是前面說的我在手機上的東西,在手機上聽的歌上車以後能不能繼續聽?車上做的動作,下車以後手機上還有沒有?這個需要我們強大的後臺和車端、前後端把賬戶打通,讓大家無縫連接。目前包括音樂、導航、第三方合作把賬戶全部打通,不是說在車上這一段時間或者這一段距離我們能夠做一些操作,你上車之前、下車以後所有需求或者想要的一些服務它是連貫的,這些我們已經做到了。

四類產品

車的賣點也做了調查,車聯網功能從第三方調查來看,車主比較認可,評價還是比較高,所以我們也比較一些車聯網應用,得分還是相對比較高的。所以聯友做車聯網後邊除了一些理念、除了一些實踐,我們總共有四類產品,在雲和管裡邊,這個平臺是一類,在端裡有三類,在這些平臺上,管理平臺上我們是一類,關於端產品有三類,實際上在運營上邊也有一些探索,當然運營不是說包括做出行共享,不是為了做這些,而是通過做這些知道要把一個車聯網、智能網做好到底什麼樣場景,到底存在什麼問題?從我們做出行公司它對智能網聯車需求是什麼?然後車主對車需求是什麼,我們自己動手搞業務實踐一下,到底有那些痛點、哪些問題。所以我們平臺這裡有一類產品,端這裡有三類。

在平臺這裡除了這個平臺,跟端上車際接入、運營商接入,更主要跟自有系統接入,聯友也做了包括CRM、DRS很多系統,我們把信息車聯和傳統的CRM結合起來,這個也是間接為我們主機廠提供一些設計支持,整個平臺和我們企業營銷系統全部打通的。這個平臺已經開始用,最開始2014、2015年做這個構架,後來對標,包括微軟提供這個服務,和愛立信做了對比,發現我們架構和他們架構都是一樣的,我們也是2015年開始做的,後來做一些交流、對標的時候發現大家基本大同小異,大家看法和認知是一樣的,有不同的層次,然後這種平臺層、有應用服務層,有一些可能需要你擴展的,但是穩定不變、反應快的,在L2層也是用了一些大數據、用了一些微服務技術,應用層就是需要它很快變化的,也需要能夠擴展的很多新的資源,今天是這一家,明天可能另外一家,包括互聯網公司有一個特點,可能一家很火,過幾天不存在又出現另外一個東西,包括現在一下抖音火起來,新的業態馬上能夠融進來。還有大數據和安全也要很好的結合起來,這是我們已經做成一個架構。

第二類在車裡邊,車結構都是做新能源、電動車,實際上車結構都變了,後面智能化、網聯化產品必須適應新的車聯結構,所以除了現在說有T核以外,還有比較好的網端,我們傳輸是以太網,然後分塊包括做動力、信息語音、智能駕駛等分幾塊,有幾個合成一箇中心網端,實際上網端作用比較重要,車裡邊不會獨立一種協議,是多種協議,我們網端要適配、交互。我們面向網端、智能駕駛、還有面向信息都做了一些產品。

T—Box相關產品,最開始做後裝OBD,到TCU、包括智能電線合成。然後智能駕駛艙產品,我們做的時候有一些我們理念,智能駕駛艙大家都在做,我們有一些不同的特點,我們認為以後是單板多屏,好處能夠降成本,它是軟硬分離,好處可以迭代,這個軟件能夠不停更新,我們傳統的那些主機廠賣一個機子賣給你,再也不管了,對我們來說未來新車不適合,它是能夠變化、能夠迭代,所以要軟硬分離、端雲一體的,這是我們利用一些特點,基於這些理念在做。

再就是智能駕駛,智能駕駛做了自動泊車,也已經量車今年12月亮相,下一步是自主泊車,下車不管自己找車位、自己停好,能夠做自動召喚,這都是移動互聯結合起來做,這個是我們在車端的產品。

我內容就是這些,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