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重庆

我的家乡, 在重庆。1986年,父亲携家带口,从山东,举家迁回重庆,也是这种心情吧。他入伍18年,一朝离开部队,也是百味陈杂。家里的家具被包装得很好。悉数运送回老家。通过火车,卡车。至今仍然在用,坚固牢靠。

那个时候,我的家乡还叫做,四川省,重庆市。说起来有趣,自从1997年,重庆直辖过后,据说外地人眼里的重庆人总喜欢很较真的争辩,我是重庆人,不是四川人。但其实对于外地人来说,这两个地方仍然是四川。川渝自古本是一家。但这些年的同位竞争,像两个兄弟,总被人比较,暗自较劲,变得不相亲近起来。

我对重庆市区并不熟悉,自小生活在一个小县城。最近几年拆县并区了。重庆的景区也去得很少。记得小时候去过的只有白公馆,渣滓洞,三峡。那个时候的景区污染很小。三峡的水碧绿,两岸青山环绕。城区里,熙熙攘攘,繁华热闹。街边到处都能看到时尚女郎。

那时候从县城去一趟市区似乎非常遥远,翻越很多山坡,雨后路况更差,塞车是家常便饭,似乎那时候的人也习惯了这种阻塞的现状。有时候堵死了,还会在泥泞里下车走上一段。有许多地名在我的记忆中如此熟悉,但我无法与实物,地理位置完全对上号。沙坪坝,菜园坝,渝中区,歌乐山,四面山,陈家坪....说起来,还真有点愧对重庆人这个称号。

24日夜里,重新回到这片土地。我有时间细细研究地理人文风貌。我有时间走遍大街小巷,街角旮旯挖掘美食,美景。愿后半生里,有脚踏实地,落叶归根的感觉。天气阴沉,万里高空上,仍然晴朗,烈日炎炎。而重庆,笼罩在一片云雾之中。世界很大,走过千山万水,也找不到心灵的平静居所。世界很小,小到乘坐飞机,旁边的路人甲,也是亲友的同事。

暂时住在繁华的市中心。华灯初上,灯火璀璨。有人说,这座城市的空气里,都弥漫着火锅的味道。入住酒店的第一天,怀着忐忑,拖着沉重的箱子,背着沉重的背包。一切顺利。位置特别好,透过窗外可以看到嘉陵江。解放碑步行也不远。一个人在偌大的的房间里孤零零的转。客厅,饭厅,家私家电,厨房,一应俱全。坐下来收拾东西。突然想念起灿烂的阳光,以及家人的陪伴。远处的高楼正在施工,叮叮咚咚,周围的房屋密密麻麻,高高低低,似乎没有一丝空隙。

这种情绪弥漫。让我有些沮丧。打算下楼熟悉一下环境,顺便随便觅食。傍晚,街灯已经点亮,夜色里,绑在树上的一串一串装饰灯光流光溢彩。城市熙熙攘攘,繁华热闹。车辆川流不息。很窄的大街小巷。也有车辆穿行。停的停,走的走。红绿灯全然派不上用场。因为不管路口宽窄,聚集了一定人流,就会大无畏的不疾不徐走过。我佩服司机们的好涵养。只要有人过街,都安安静静的停下来,等待。没有一点火药味,辣椒味,这与我印象中的重庆人不太一样。

匆匆路过身边的人流,说着我熟悉的口音,好像一种神奇的解码,我回到一个国度,大家都设有一样的程式,运作方式,编码语言。三三两两的走过。我这才有了回家的感觉。是啊,这是我的家乡。周围都是我的乡亲。我一个人,站在街角微微的笑。沿着并不太清楚的指路牌。向貌似江边的地方走。人流越汇越多。像溪流流入海洋。路的尽头,是洪崖洞。有名的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千厮门大桥。夜色里,大桥很雄伟。霓虹灯闪耀,不知疲惫的灯光,被拉得长长的倒影,映在江水。江面上停泊了许多游船,行驶起来,更是流光溢彩。夜晚的重庆,像一位浓妆艳抹的女郎,高冷,艳丽。

你好,重庆

你好,重庆

层叠,错落的桥梁,延展到远方。看起来像流淌的河流。

你好,重庆

洪崖洞,笼罩在一片金色中,橘黄色灯光,镶嵌在屋檐墙角。走近,走马观花的看了一圈,转了一回。其实就是一个商业中心,shopping mall。上上下下的楼梯很多,人流更多,热闹非凡。有种纸醉金迷的感觉。

你好,重庆

你好,重庆

越靠近江边,风越大。夜里竟然下起雨来。淅淅沥沥,点点滴滴,冰冰凉凉。妹妹提醒我,夜里会降温,非常冷。在街对面,看了会儿霓虹灯,有些意兴阑珊。这些仿古的建筑是建于2006年的。除了昂贵的价格,汹涌的人潮,林立的商铺。实在没有太多精彩。有点失望。我更喜欢自然景观,或者有着历史沧桑的古迹。

接着是购物,每个地方的商铺,都有很多本地特色,家乐福也入乡随俗。看到重庆的烧鸡公,青椒鱼,火锅底料,恨不得买一堆回屋。忍住了。但仍然拎着大包小包。

在酒店对面,有一个小小的饭馆,装修破败,沿街摆放,价格低廉。没有空调,甚至连门都没有,饭菜端出来不久,就会被风吹凉。木质的桌子看着有些年头。麻辣鱼,很大一盆,没能吃完。但很开心。辣椒的味道熟悉,调料的种类很多,翻来翻去,底料很足,味道很正。总算有回家的感觉了。大概只有5平方的小铺面,隔成了上下两层,没有一点儿多余装修。就这么大摇大摆的在市中心,车来车往,行人涌动。生意兴隆。老板娘介绍说,铺面太贵,其实是三家人合伙的,分别做早中晚三餐。

你好,重庆

重庆外表看起来很繁华,但是繁华与破败,古迹与钢筋共生着。相比起来,我更喜欢,破败,拥挤的小巷,那些街头巷尾,很有生活气息,随意的闲话家常,市井里的讨价还价,熟悉的烟火气息,生活日常的用品,老人蹒跚的脚步,店家卖力的吆喝,粗犷随意的外表,周到用心的细节...提供着各种生活便利,价格低廉,质量可靠。

第二天晚上,下着小雨。堵车特别厉害。导航里,能查到的所有路,桥都是一片深红。对于重庆的交通,我叹为观止。或许只有轻轨,地铁才能准时出行。被堵在路上的车很多。不知道沿途的司机心里都在想什么。在听音乐,还是在叹息,又或者是在观赏夜景,归心似箭时是非常抓狂的。但大家都静悄悄,任时间流逝。我不得不感慨重庆司机们的好耐心。

你好,重庆

已经经过几座重庆的大桥,横跨长江或者嘉陵江都有,若说重庆是桥梁博物馆,估计也说得过去。座座雄伟壮观,形态各异,气势恢宏。那感觉像精灵王国之间连接的通道,又像天堂和尘世的羁绊。一座座孤岛,一块块分离,被有机的结合起来了。桥对面的建筑夜晚灯火通明,白天若隐若现在云雾间,像海市蜃楼,有种不真实感。

在城市,街道中间穿行,观察的时间越久,越有种生活在球体里的感觉,这像一个巨大的镂空的巢穴里,高低错落,盘旋缠绕,曲径通幽。城市的角落里,藏着太多故事,街头巷尾,有太多的东西可以挖掘。处处都是风景。处处都有回忆。

天气特别冷。我撑一把伞。缩着脖子,信步朝前走。去往解放碑位置。酒店距离解放碑很近。越靠近解放碑越繁华。灯红酒绿。一树一树的灯火璀璨。像永不落幕的烟花。街边的树一树树都很茂盛,像努力绽放的花丛。每一段路,树上的灯都不太相同,各有各的美。

你好,重庆

你好,重庆

你好,重庆

解放碑地段让我很感慨。盘亘极远的距离,像是一条条步行街。满是商厦,满是店铺,人潮,车辆也不少,在人流如织的景区周围,小车子行驶得畏畏缩缩,不管有无红绿灯,只要有人通行,马上停下来等待。路面坑洼不平,明明是步行街的配置路边种了一盆盆的花,给城市增加了更多亮丽颜色。路灯,街灯,车灯,倒影在积水的路面,曲曲折折,恍恍惚惚,繁华得像个编织起来的美梦。

你好,重庆

解放碑周围主要景点,其实并不少。距离也不远。

你好,重庆

解放碑兀自矗立在繁华的街区中央。她是城市的地标。被打扮得美轮美奂。像位盛装出席宴会的女主角。随时准备给人以惊艳。四通八达的路,都被装饰得花里胡哨。矗立在城市中央。为了纪念1949年抗战胜利而重立,刘伯承题字。有些古朴,也极有设计感。据说她曾经是此地最高的建筑。但如今,她已经被周围一栋接一栋更高的建筑所淹没。只剩下一角不多的剩余天空。

你好,重庆

第二天夜里妹妹给我送行李。大包小包,有些狼狈的把东西搬进屋子。待收拾好,夜仍未央,和她手挽手去街角转转。每条街的路灯都有些不同。还看到了传说中的筷子楼,妹妹说是一个美术馆。

你好,重庆

解放碑,银行门口的狮子雄壮威武。

你好,重庆

最后决定吃串串。其实我一直不太信任品牌与大店。小小的铺面,老老的历史,有用心经营的味道,有一种不疾不徐的从容。说起来味道都差不多,但小小的店铺,更有人情味,烟火气息,食材还算新鲜。

串串店里的装饰画,吃串串,就应该这样随意,畅怀。

你好,重庆

食材丰富。

你好,重庆

门口捆着一只小猫,据说才两个月大,它异常活泼,一会儿自娱自乐的在捡东西玩,一会儿追逐自己的尾巴。它的眼睛很大,容貌秀丽。大概不论人还是小小的动物,都这么软软糯糯。让人喜爱。妹妹同老板开玩笑,你应该系根红绳子。作为招财猫。说不定很快就成网红了。

你好,重庆

许多的小生意依然保留着,像是忘记了生长的树;像是保存在记忆画册里的影像,像是遗漏在时空空隙中的旅人。大部分的人,在这个时代,因为网络,因为万物互联,我们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但他们,依然故我。

饭店里,有卖花,卖烟的人,也有卖蒸笼隔巾的,一个大木箱子,挂在胸前,陈列许多商品,作为移动的货架,可以就地销售,也可以说走就走。有老人背着一背篓的鸡毛掸子。一小把握在手中,慢吞吞的在走。人潮汹涌,他没有吆喝,只是安静的走。天气很冷,他戴着遮住耳朵的帽子。我很想买上一把,但也没有地方存放。

你好,重庆

很快走到罗汉寺,周围的高楼那样多,它已经被淹没于高层建筑中了。没有相得益彰,丧失了庄严和美感。这是一座千年古刹,始建于唐朝,历经更名,重建。寺旁的石狮子背后是两丛腊梅,在寒冷中,幽幽芬芳。寺内的菩萨旁,也供奉着一束一束的腊梅。有种清冷,有些暗香。寺门扶梯上有两溜的小石狮子,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你好,重庆

你好,重庆

你好,重庆

你好,重庆

正门进去不远,是古佛崖,依着崖壁雕刻的佛像群。但不知是因为历经岁月的风霜,还是因为战火的洗礼,黝黑黝黑,面目模糊。虽然崖顶有两排木檐遮挡,有善男信女在虔诚的朝拜,但早已找不到当年的肃穆风采,只余悠悠古韵和沧桑。

你好,重庆

寺庙在修葺,有些区域并不开放。罗汉寺要收门票,并不贵,还赠送一盏莲灯,三支香。再往上,是主殿,商业活动很多,祈福的,求财的,求子的,求功名的,卖开光产品的,应有尽有。可以看到一树一树的许愿结。可见尘世间,人们的奢念何其多。也许不过是心灵安慰而已。

你好,重庆

门口两尊穿山甲一样的瑞兽,第一次见,很特别。

你好,重庆

你好,重庆

继续走,有许多下坡路。我对重庆的司机驾驶技术很是佩服,因为许多车辆不得不停留在半坡,上下不能。一方面,司机需要有极好的心里素质,另一方面,这也极其考考验汽车的性能。

你好,重庆

沿途看到有老人摆摊。他担着两个箩筐的姜,很新鲜,饱满,应该是才从田地里挖出来的。他衣着破旧,满面风霜,静静的蹲在一旁,但似乎并没有人购买。城管驱逐人的威力我是见识过的。希望他能尽早卖完。两个大妈因为卖青菜被骂得狗血淋头,城管脸色铁青,我静静的跟着,听着。替他们难过。

小摊小贩,个人觉得是可以存在的,给人便利,新鲜,不贵。以土地为生的人,也有点生计。

你好,重庆

去市二院的斜坡上,有许多小小的雨棚,一个接一个,有缝纫衣服的,有修复冻疮的。看起来,是经营了若干年头的小摊子。

你好,重庆

去往东水门大桥的路边一角,有一块空地已经被拆卸一空,架起机床,远处也是高楼。许多房子,是城市的记忆,像一张张的老式明信片,虽然破旧,但是仍然妆点着城市,给城市不同的韵味。

你好,重庆

长长的一条下坡路,让我一度以为是十八梯,就是那个《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电影取景点。长长的楼梯,走到腿软。一侧是废弃的缆车轨道,早已一片荒芜,杂草丛生。透过天空的间隙,抬头能看到穿行的长江索道。我想起极限挑战里答题的情景。

你好,重庆

你好,重庆

你好,重庆

你好,重庆

你好,重庆

上下两帧照片,放在一起。我并赞同消逝的,可以重生,它只会活在记忆里,保鲜期很短。

你好,重庆

此时已经经过长江索道乘坐点,到达江边。东水桥大桥下,抬头仰望这座壮观的建筑。时不时能听到飞机起飞一样的轰鸣声,我初时以为是大货车通过,继而发现,桥是双轨道,上层是汽车,下层,应该是轻轨。一趟车经过,会轰鸣一阵子。

你好,重庆

沿途的树,长在半壁,生命力那样顽强,张扬。(后面才知道,楼上就是湖广会馆的正门)

你好,重庆

东水门原来颇有来历,始建于明朝,城墙和城门都有些片段的遗迹。大块大块的砖石经过岁月的侵蚀,依然矗立。有些方形或者圆形的孔,应该是当时木质的榫卯。或者檐廊,但挨不过时间的侵蚀,如今早已灰飞烟灭了。

你好,重庆

你好,重庆

你好,重庆

我绕着城墙转来转去,愣是没有找到去往湖广会馆的路。看起来,它似乎近在咫尺。但旁边全部被围起来了,在挖掘,修缮。我横穿马路好几次。也不得其门而入。无奈,沿着高架桥,走了一小段,才看到正门,但早已关门。不得不折返。

你好,重庆

信步走到江边。沿着江岸观景。对面的房舍,像是空中楼阁。重重叠叠,影影幢幢。桥下一溜烟的巨轮,两江夜游是重庆的重要景点。我注意到,一路行来,路边大概有数十个码头。路的尽头,是朝天门码头,和记忆中全无重合。曾经的各种产品的批发市场,如今已被高档写字楼,商厦包围,迁址。一座歪歪扭扭的楼正在建,据说是朝天门的标志性建筑。任何地方,人们都在急急忙忙的打造地标,提高辨识度,殊不知,它们曾经走过的路,经历过的历史,成就它们的过去,匆匆被埋葬掉。是否还记得,自己究竟是谁。

走了许多的路,腿已经快要废掉了。放弃步行,转乘公交。

你好,重庆

你好,重庆

你好,重庆

好吃街附近落车。许多店铺都在排队。人类有很强的从众心理。往往人越多多,越会被偏爱。这个排着长队的“好又来”,在不远处又有一家,相比起来,境况迥异,门前冷落。夜里,毅然选择小店,清炒丝瓜极美味。每一块儿都大小适中,没有糊,已断生烂软,唯一调料只有蒜瓣,原汁原味,透着清香。

你好,重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