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依安县,地名源于蒙古一部落首领姓氏,为“大千户”之意

黑龙江省依安县,地名源于蒙古一部落首领姓氏,为“大千户”之意

依安县隶属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总面积3685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先后荣获“中国白鹅之乡”、“中国紫花油豆角之乡”、“全国食品工业强县”、“中国五色土(北方紫砂)之乡”等美誉。

一、历史沿革

1、秦、汉、三国、晋朝属扶余和北扶余之一部;南北朝为寇漫汉国。

2、隋、唐朝属黑水部北栅地;五代、宋朝为契丹属地;金属生女真族,由蒲峪路辖。

3、元朝属斡赤斤封地;明朝属奴儿干都司的福余卫;清朝初属索伦部,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属黑龙江将军及依克明安旗(富裕县富海镇大泉子村)。

4、民国12年(1923年)建依安设治局。

5、1945年12月31日,依安县解放;1947年2月4日,属黑龙江、嫩江联合省第一专区;同年9月16日,复属黑龙江省,10月18日更名泰安县;1949年5月15日,依安县归属黑龙江省;1952年6月12日,经政务院批准复名依安县。

6、1954年8月1日,属黑龙江省嫩江地区;1960年5月12日,撤销嫩江地区,依安县属齐齐哈尔市。1961年10月,复归嫩江地区;1985年1月15日,实行市领导县体制,撤销嫩江地区,复属齐齐哈尔市。

黑龙江省依安县,地名源于蒙古一部落首领姓氏,为“大千户”之意

二、地名来历

依安,系取“依克明安”(旗)首尾二字命名。依安一带,原系依克明安旗故地,并以此命名。依克明安是依克明安旗创始人巴桑和阿卜达什的姓。依克明安部原隶属卫拉特(清朝时,卫拉特是西部蒙古的总称,依克明安是蒙古语。“依克”是“大”的意思,“明安”是“千”的意思。汉译“大千户”)。最早游牧于新疆准噶尔草原一带。清雍正、乾隆年间平定准噶尔部叛乱之后,便由新疆移牧于乌裕尔河流域,以依克明安为首领,编为一旗,称依克明安旗。建置县治时,取其“依安”二字为县名。

三、风景名胜

1、清真寺。始建于1941年,由首任教长赵文荣倡议发起,回族群众捐资兴建。“文革”开始后,宗教活动中止。1981年县人民政府拨款2万元,在县城北门外,新建一座120平方米砖瓦结构的清真寺,其中礼拜殿建筑面积60余平方米。

黑龙江省依安县,地名源于蒙古一部落首领姓氏,为“大千户”之意

2、依安植物园。位于县城北边,建于2015年。占地1749亩,园内有姜太公钓鱼、美人鱼、仙鹤群等景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