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建築企業轉型之潮是否來襲?多省發文定發展領域?

2018年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2018年要完成鐵路投資7320億元,公路水運投資1.8萬億左右,水利在建投資規模1萬億左右。加強排澇管網、地下綜合管廊等建設。

2018年建築企業轉型之潮是否來襲?多省發文定發展領域?

2018年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

•2018年要完成鐵路投資7320億元,公路水運投資1.8萬億左右,水利在建投資規模1萬億左右。

•加強排澇管網、地下綜合管廊等建設。

•新建改建農村公路20萬公里。

解讀:

 鐵路、公路、水利、城市管網與地下管廊是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領域。

1、鐵路:2015-2017年,鐵路投資額分別是8238億元、8015億元、8010億元,2018年投資額目標7320億元。以中國中鐵、中國鐵建為例,他們正奮力“進城”,向公路、市政領域轉型。

2、公路建設:或在“十三五”達到頂峰,2018年公路水運投資目標是1.8萬億元左右,這也是目前大型建築央企轉型中緊盯的一塊市場。

3、水利建設:2014-2020年的7年,國務院部署建造172項重大水利工程,在2018-2020年還有51項重大水利工程將開工。

4、排澇管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是新的熱點,雖然市場空間巨大,但是“盯著”的企業也非常的多,競爭也比較激烈。

再來看一組數據:

2017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4.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7.0%。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631684億元,增長7.2%。基礎設施投資14億元,增長19.0%。

2018年1-3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44626億元,同比增長7.9%,增速比2017年全年提高0.7個百分點。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16.1%。

2017年,國家發改委印發了“中原城市群”、“西部大開發”十三五規劃文件,明確重大工程名單,以鐵路、公路、機場、軌道交通為主的基建項目大量上馬。

進入2018年,全國已有多個省份在《2018年建築業工作要點》中提出,引導建築企業向公路、水利、市政、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等重點投資領域拓展。

  江蘇

作為建築業大省、強省的江蘇,早在2017年初就在《江蘇省建築業發展和市場監管工作要點》中明確:

業務方向:

推動企業向基礎設施領域轉型。

支持建築業企業參與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試點,扶持一批有實力的企業進入城市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拓展發展空間。

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建設。

推動有條件的施工企業參加基礎設施PPP項目投融資和建設。

市場方向:

支持建築企業“走出去”,積極開拓中東部市場。

此外,還提出加快推行工程總承包、支持建築業企業間的整合和重組等。

2017年11月,江蘇省政府印發《省政府關於促進建築業改革發展的意見》(蘇政發〔2017〕151號),再次提出:

1、大力扶持高等級資質企業做大做強,重點培育一批市政公用、公路、水利水電、港口與航道工程等特級資質企業。

2、改變我省建築業企業以房屋建築為主的市場結構,支持建築業企業進入基礎設施領域,各地政府要在年度建設項目計劃中,明確一定數量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標段,鼓勵骨幹建築業企業採用聯合體投標方式參與軌道交通、橋樑隧道、綜合管廊、海綿城市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

3、各地在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中,要積極開展省內建築業企業參與試點工作。

湖北

2018年3月6日,湖北省住建廳印發《2018年全省建築業管理工作要點》。開篇即提出,要“著力促進建築業保持合理增長”。

1、研究完善湖北省重點扶持企業政策,發揮龍頭骨幹企業的帶頭作用。

2、引導骨幹建築業企業向公路、水利、市政、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等重點投資領域拓展。

四川

2018年1月25日,四川省印發《關於促進建築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川辦發〔2018〕9號)。

1、引導和推動建築業企業向公路、水利、市政、鐵路、城市綜合管廊、海綿城市建設等重點投資領域拓展。

2、支持鋼結構、機電安裝、輸變電等優勢專業承包企業向專、精、特方向發展。

3、鼓勵企業根據市場實際,以項目、技術、資金管理等為紐帶,開展多種形式聯合經營。

4、支持骨幹企業和成長型企業開展銀企合作、兼併收購,提升企業資本實力和投資能力。

5、每3年開展1次“建築強市”“建築強縣”“建築強企”評選活動。

安徽

2017年年底,安徽省政府下發《關於推進工程建設管理改革促進建築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

1、鼓勵建築業企業向公路、鐵路、機場、水利、電力、通信、軌道交通、環保等專業領域拓展,提升高端市場的設計和施工能力。

2、支持央企、外省大型建築業企業與我省企業組成聯合體,共同參與高端建築市場競爭。

3、基礎設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的准入,不得對民營建築業企業設置附加條件和歧視性條款。

4、支持有條件的建築業企業通過PPP等模式,逐步推進建造建築產品向建造與經營建築產品並舉轉變,穩妥推進生產經營與資產經營一體化、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互動。

 吉林

2018年5月,吉林省印發《關於促進建築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吉政辦發【2018】12號)。

1、支持本省建築企業進入基礎設施領域,參與軌道交通、橋樑隧道、綜合管廊、海綿城市等重大基礎設施投資和建設。

2、鼓勵中直特級企業與本省企業組成聯合體投標重大基礎設施建設。

3、建立“雙向擔保”制度,建設單位要求承包單位提供履約擔保的,應對等提供支付擔保。

4、建立重點扶持企業名錄,予以包保扶持。

5、對採用常規通用技術標準的政府投資工程,在原則上實行最低價中標的同時,中標人應提供全額履約擔保,防止惡意低價中標。

6、工程總承包宜採用總價包乾的固定總價合同形式,除招標文件或工程總承包合同中約定的調價原則外,一般不予調整;在計價結算和財審時,僅對工程總承包合同約定的變更調整部分進行審核。

 山東

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在《促進建築業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魯政辦發〔2017〕57號)中提出:

1、通過與交通、水利、民航、電力、鐵路、化工等大型央企、省外骨幹企業組成戰略聯盟,共同開拓市場,壯大自身實力。

2、引導和鼓勵省內骨幹建築業企業通過兼併重組、股權置換等方式組建大型企業集團。

3、支持省內外特級建築業企業結成戰略聯盟,發揮成員企業在不同地域、專業領域的比較優勢,共同承接大型基礎設施和重大公共建築項目,逐步向項目融資、設計諮詢、運營維護等高附加值的領域拓展。

 國家發改委

2018年3月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公佈《關於實施2018年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的通知》。

第十六條:“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加快農村公路、供水、供氣、環保、電網、物流、信息、廣播電視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