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派模式让司机没有选择的权力,滴滴又是怎样的无奈?

不说不笑不烦躁丶

平台行的型企业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类似于滴滴的,滴滴把自己定位于一家平行于出租车,地铁,公交公司,航空公司之外的一家出行公司,他的业务是和其他的出行公司平行的,和其他的出行公司是竞争的关系。这类型的平台他为了和其他的出行公司竞争,他可以采取自己认为合适的模式来运营自己的公司,这样的模式的平台对平台注册车辆有更多的自主权和管理权,所有的车都应该算是他公司的车,道理上来说只要跑滴滴的车有任何问题公司都应该负责。他采用派单或者抢单的模式是根据他对这个行业长期的观察了解后所采用的模式。


滴滴派单模式也有他的合理性,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拒绝抢单模式的挑肥拣瘦,如果是抢单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一些比较近路比较堵的单子没有人抢,因为滴滴的价格是统一订好了,司机没有自主定价的权利。当然了如果是抢单的话对于司机自己的主动权就会好很多了,这会儿想休息了就休息一会在接单,这会儿该回家吃饭了我就抢离家顺路的单,当然了抢单最大的不足就是司机会不停的去看手机容易出现交通事故,第一单在结束之前就得想办法抢第二单,毕竟市区出行每一单花的时间都不长。

还有一类的平台就是类似于淘宝的平台,这类的平台他和入驻平台的任何商家都是服务关系,纯平台。近段时间物流领域崛起了一个平台快递物流第三方平台51快配,它就是个纯平台,出行和物流很相似,它定位于服务于所有的物流公司和个体司机,而不是和他们有竞争关系的运输公司。配货和出行类似,看看它采取的就是抢单模式。货主发布订单后会在平台形成一个电子发货单,电子发货单有起始地,重量,体积,货物照片以及运输要求等等,司机看到发货单根据发货单抢单报价,发货人根据司机的报价查看司机的资质评价以及是否有保证金确定承运人后将运费支付平台,到货确认司机秒收运费,这样货主司机的主动权都在会员自己手里,司机有选择货主的权利,货主也有选择司机的权利。毕竟在货运市场派单是行不通的,我在海南你派一个北京的单子我肯定接不了啊!


创业特种兵

指派模式没问题,但人为的设置种种不人性的规则就是平台的问题了!公共交通以出行效率第一,平台不能以挣钱为第一!建议取消服务分和星级规则!转而实行的是由乘客和司机选择是否愿意下次再乘坐该司机的车或者愿意再搭载该乘客!如果附近有匹配的车辆和乘客,按距离派单!那样,不受欢迎的乘客会越来越打车难,服务好的司机也会积累到更多的老顾客!


周晋58725621

滴滴网约车的指派模式是在出租车的抢单模式下发展起来的,后来滴滴将网约车和出租车后台打通融合,推出“智能派单”,即司机不用抢,系统会自动分配给单司机。

滴滴系统会根据乘客和司机位置,实时路况,乘客人数以及司机好评数等因素综合考虑自动通知最合适的司机接驾。指派模式相比传统的抢单模式,车主最高提高时薪50%,空时率最高降低36%,流水平均增长14%。空驶平均降低18%。从这些数据来看,派单模式确实是提高了出行效率。

但很多的司机和乘客都在抱怨派单模式不人性化,司机要绕远路,乘客要多等待,以及乘客恶意取消而影响司机的完成率等等问题,笔者只能说凡事都有两面,理性看待即可。


嘟嘟黑科技

滴滴没有无奈啊。滴滴这样做就是让订单倾斜,把订单偏向于活跃度高,分高的司机,宁可让乘客旁边的分略低些的司机空着都要让更远的活跃度高分高的司机来空跑数公里来接人,这就是指派的好处,可以让不给单的司机静默,可以让甘愿被滴滴剥削并绑在一起忠实的司机多给点单。滴滴本身指派就不公平


戴头灯的孤儿

滴滴所谓的指派等于把司机乘客变成了商品,滴滴只是利用指派赚钱,其实抢单模式够了,最近的车抢单,可以提高效率,减少排放,这点问题对于滴滴来说是小事,现在全国都在打击无证网约车,滴滴90%的车都没有证,交通部已经下发文件要求严抓严查,滴滴的非法营运要到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