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报国而丧其妻,焉能不恸?——毛泽东《蝶恋花·向板仓》读罢

蝶恋花·向板仓

   霞光褪去何凄楚,

    万箭穿心不似这般苦。

    奈何吾身百莫赎,

    待到九泉愧谢汝。

    无感霜风侵蚀骨,

   此生煎熬难与外人吐。

    恸声悲歌催战鼓,

    更起刀枪向敌仇。

    毛泽东

    一九三零年寒冬

丈夫报国而丧其妻,焉能不恸?——毛泽东《蝶恋花·向板仓》读罢

这首毛泽东早年填写的《蝶恋花》词,从未公开发表过。整首词凄婉悲愤,读后使人潸然泪下,同时又叫人同仇敌忾。这是毛泽东闻知夫人杨开慧壮烈牺牲后,为悼念其所作。《党史文苑》2014年第三期首次公开披露了这篇词作。

这首《蝶恋花》词,用毛笔行草书写在10行(竖行)信笺纸上,纸张陈旧,尺寸约为285mm×198mm。

《蝶恋花》又名《鹊踏枝》、《凤栖梧》、《黄金缕》等,古人用这种词牌一般抒写缠绵的情感或忧愁的心境。毛泽东用此词牌抒发惊闻爱妻杨开慧牺牲噩耗的心情。

《蝶恋花·向板仓》的创作完成时间据推测是1930年12月19日至31日左右,创作完成地点基本可以确认为宁都县的黄陂、小布地区。

毛泽东一生创作的数十首诗词中,豪放风格的占大多数,这成为他诗词创作的主流趋势。但他精心创作的几首婉约风格的词也不可小觑,包括这首《蝶恋花·向板仓》,可谓独领词坛风骚。这是一首婉约词,但与其他婉约词略有区别,即婉约中不失豪放,这在毛泽东词作中少见。“词”的上佳之作乃是词牌、内容与音律的完美结合,《蝶恋花·向板仓》基本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词中多处用典,信手拈来,常人较难觉察,凸显毛泽东深厚的国学底蕴 ,亦只有诗词大家,用典才能做到如此行云流水,不留痕迹。这首词应该是毛泽东诗词中的上品之一。

全词集凄楚、痛惜、愧疚、哀恸与悲愤为一体,如泣如诉,哀婉绝伦,声情并茂,凄美动人。上阙用比兴和象征的手法写对杨开慧牺牲的极度悲恸和无限痛惜,表达自己深深的愧疚和感谢之意;下阙先是悲情的宣泄,继而是怒火的喷发: “恸声悲歌催战鼓,更起刀枪向敌仇。”这是此词的精华,也是临战之前的誓言,更是毛泽东鲜明个性的艺术再现,既催人泪下,又震撼人心。

读罢该词,我们是不是能感到毛泽东彼时情意缠绵足令草木含悲,文辞凄美更让山河垂泪?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丈夫报国而丧其妻,焉能不恸?”

丈夫报国而丧其妻,焉能不恸?——毛泽东《蝶恋花·向板仓》读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