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科學:下一個風口已經到來

深度科學:下一個風口已經到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崛起成為世界霸主,在20世紀後半葉延續了幾十年的高速經濟增長。以上都是因為這兩件事在二戰後的繁榮發展:深度科學與風險投資。深度科學革命和風險投資崛起互相支持,造就了美國這個至今僅存的超級大國。

本文我們將深入討論深度科學的巨大力量風險投資如何幫助深度科學創業公司,以及美國的步入歧途和我們的機會

深度科學:推動人類進步的動力

深度科學,是對人類進步有重大影響的前沿科學技術,始終在進行著“創造性破壞”。深度科學革命的歷程已有300多年曆史,可回溯至1687年牛頓發表的重要文章“基本原理”。當然也包括美國在二戰後所乘借的計算機科學革命,以及21世紀的互聯網革命。

哪些科學是深度科學?

深度科學的傳統學科包括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天文學和計算機科學。如今商界最熟悉的計算機科學,在21世紀互聯網革命中依然發揮著重要的基礎作用,運算能力的提升是一切互聯網科技創新的基礎。

在應用層面,深度科學的核心領域包括材料科學和計算機科學(半導體和電子)、生命科學(醫療健康和農業)、能源和跨界技術。我們熟悉的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和納米計算機都正在投入應用的過程當中。

深度科學:下一個風口已經到來

深度科學發展史?

因為細述歷史實在是冗長枯燥,所以我們做了一個列表,將產生重大影響的科學家和成果簡單陳列如下,各位一目瞭然。

16 世紀

尼古拉·哥白尼———日心說

17世紀

約翰尼斯·開普勒———行星運動三大定律

伽利略·伽利雷———望遠鏡

勒內·笛卡兒———因果原理

艾薩克·牛頓———經典力學

18 世紀

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天體力學、概率論

19 世紀

開爾文———熱力學

邁克爾·法拉第———電磁學和電化學

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電磁的經典理論

路德維格·玻爾茲曼和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統計物理學

20 世紀

馬克斯·普朗克等人———量子力學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相對論

克勞德·香農———信息論

愛德華·羅倫茲———混沌理論

默裡·蓋爾曼等人———複雜理論

從分配到增長——深度科學挑戰經濟秩序

深度科學的發展是個良性循環:科學發展催生新的創新技術,新的技術又激發新的科學思想。深度科學催生了機器時代,從而產生了蒸汽機,蒸汽機又促進了熱力學的進步,從而進一步推動了科學發展。

在古典經濟理論當中,人們更喜歡談論財富分配,而非創造。經濟學家們把技術變革放在模型之外,根本無法解釋這種動力。深度科技革命打破了這一思想——就是不斷推動突破和增長,依靠增長來改寫經濟。

舉個例子,19世紀電力照明的出現,讓照明便宜了1000倍,豐富度和可承受性增加了100萬倍。工業革命之後,紡紗效率提升25倍,印刷裝訂效率提高212倍,螺釘生產效率提高4032倍。如今我們的生活水平早已超越了18世紀的國王。

深度科學:下一個風口已經到來

深度科學風險投資

風險投資崛起

風險投資,二戰後在美國崛起,很多現在的消費者視為理所當然的技術和企業,都是風險投資的成果,包括安進、蘋果、基因泰克、谷歌、惠普、英特爾和微軟。

為什麼說風險投資非常重要呢?因為深度科學創業的週期長、投資多、風險大,只有風險投資能接受:電子和半導體的規模化及製造階段通常需要5 ~7 年的時間、7500萬~1.5 億美元成本;新能源技術商業化的成本在4 億~10 億美元之間;而醫療行業將一種新藥推向市場需要18億美元。

風險資本家擁有一種獨特的技能,有助於促進深度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商業化。正如早在20 世紀40年代熊彼特在美國風險投資行業發展的初期注意到的,技術的可能性是一個未知的大海。事實上,正是這種技術的未知潛力,吸引著風險投資家在深度科學中謀求資本化。

創新:從科技突破到商業化的三個階段

將深度科學從研究實驗室推向市場商業化,需要經歷三個階段:早期發展、規模化及製造、收入增長。

規模化及製造:規模化製造、工廠集成、實驗設施以及監管審批。在一項新技術進入實際製造並最終規模化之前,每個階段都需要經歷漫長和艱難的過程。成功的製造和規模化,所需要的資源遠遠多於早期開發所需的資源。在這一最為艱難的階段,風險投資開始加入。

收入增長:推向市場及面對客戶。對深度科學來說,價值拐點的增長速度會比收入增長更快。對於大多數深度科學技術來說,直到第三階段,價值才會被許多投資人認可。對於大多數深度科學公司來說,在增加收入和實現利潤之前,必須投入大量資金。

風險投資,創新的”衣食父母“

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與風險投資人及研發型企業密切合作的創業者,將資源投入到研發中,激發了社會的經濟活力。創業者是創新的推動者,風險投資人通過提供資本資源和經驗來促進其創新。創業經濟的基礎是將創意轉化為發明,然後轉化為有組織的商業活動。創業者將經濟資源從低生產率的領域轉移到生產率更高、收益更高的領域,而風險投資是這些創業者的主要資本來源。

創新涉及大量的不確定性、創造力和機遇。傳統的風險投資商業模式接受這些要素,風險投資的蓬勃發展,伴隨著在不確定性和人類創造力上的冒險。創業者將科學產品和服務商業化,通常需要大量資金來推動業務,財務風險投資人和企業風險投資人為創業者提供資金、戰略指導和管理協助。儘管風險投資模式並不完美,但它已被證明是一種非常成功的做法。

對於世界上一些最具活力和創新性的公司,風險投資在其融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包括安進生物醫藥公司、蘋果公司、雅達利遊戲公司、D-Wave 系統公司、基因泰克公司、谷歌公司、英特爾公司以及特斯拉公司。

風險投資催生了一些有活力的產業,例如微處理器、電子遊戲、計算機、生物技術和互聯網。

深度科學創業啟示錄

科技創業發展史

深度科學:下一個風口已經到來

上圖是早期風投-科技發展的時間表,在其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熟悉的名字:

洛克菲勒、惠普、仙童半導體、英特爾、紅杉資本、斯坦福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這就是深度科學投資的基因:高校裡的學術精英和金融界的探險家們攜起手來顛覆世界的故事。下面這個故事也頗具代表性:

1976 年,當來自安培公司的兩名工程師想要發展雅達利遊戲公司(雅達利稱霸美國電子遊戲市場時,任天堂風靡全球的紅白機還尚未問世)時,他們找到了創立紅杉資本的唐納德·瓦倫丁。瓦倫丁意識到,這些新型的強大的硅芯片可以使計算機的運算能力大幅提升,讓遊戲從彈球機和硬幣遊戲時代進入電子時代。今天的電子遊戲產業繼續受益於計算機運算能力的日益增長,當年這也使得雅達利遊戲公司一步步實現騰飛。

瓦倫丁還意識到,微處理器的發展將會創造出個人電腦領域的全新產業。1977 年,雅達利遊戲公司的“Breakout”遊戲設計師史蒂夫·喬布斯為他和史蒂夫·沃茲尼亞克一同創辦的一家小型計算機公司尋找投資。瓦倫丁將喬布斯介紹給了

小邁克·馬庫拉——他從自己口袋掏了25 萬美元進行投資。正是這三人,創立了最初的蘋果電腦公司。1978 年,蘋果電腦公司獲得了第一筆風險投資,投資方包括紅杉資本等。

科技創業公司的危機

好景不長,軟件開始“吞噬世界”。20世紀末的美國互聯網泡沫粉碎是引爆點。之前,深度科技公司可以廣泛獲得風險投資,但是現在,創業融資主要集中在軟件和所謂的“創意商業技術”上(如媒體、娛樂和金融服務)。隨著風險投資機構轉向投資軟件驅動的互聯網和媒體項目,對於那些將深度科學創新進行商業化的創業者,資金來源是很匱乏的。

2014 年,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投資交易只佔美國風險投資總數的6%,遠低於1985 年的30%。除了生物技術和醫療設備外,目前在其他深度科學領域,美國很少有風險投資活動。正如深度科學創業者、Nantero 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格雷格·施默格爾曾經說的那樣,

“硅谷”對“硅”不再感興趣了

社交媒體的興起,吸引了越來越多硅谷的風險投資。在目前的環境下,社交媒體創業公司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就可以獲得數億甚至數十億美元的回報。這個時代見證了例如優步這樣的軟件App 及其他所謂“及時滿足”服務公司和移動互聯網公司的迅速崛起。

我國的社交媒體類APP創業公司發展速度有過之而無不及,然而這些”創新“”創業“永遠成不了發展進步的源動力——不但取代不了,而且始終依賴那些看似枯燥的深度科學。這是危機,也是轉機,誰能夠抓住下一個深度科學的發展起爆點,誰就能重演美國在二戰之後的發展奇蹟!

深度科學:下一個風口已經到來

未來的深度科學創業方向

隨著不久前人工智能的第三次浪潮,以及更久之前就鋪墊下的量子科學發展,深度科學的創業機會如井噴一般湧現。我們迎來了17~18世紀的機械機器、19~20世紀的電氣機器之後的第三個機器時代——智能機器時代。

與量子科學有關的機器與牛頓時代或法拉第及麥克斯韋時代的機器不同。今天出現的量子機器,不僅增強了人類的物理能力,而且增強了我們的心智能力。提升人類心智能力範圍的機器的發展,有可能引發一波創造性破壞浪潮,將有望改變生產的形態。教育、醫學、研究、知識的獲取和分配、溝通、財富創造以及政府行為等都可能受到影響。

隨著量子物理學越來越深入到計算技術,以及計算機變得更加智能,我們看到了一系列變革性科學創新的潛力,它們有能力點燃和推動經濟增長。我們提供了部分深度科學創業投資機會的清單,這一清單隻會不斷擴展:

•量子計算機

•神經計算機

•DNA 計算機

•機器人學

•人工智能/ 機器學習

•電動車

•氫燃料電池

•碳納米管存儲設備和晶體管

•納米太陽能電池

•下一代納米材料電池和儲能

•納米材料水過濾和海水淡化

•增材製造/3D打印

•物聯網

•精準醫療

聽起來有點老生常談了,但並非如此,下面我們具體講講醫療領域。

生物學+、基因組學2.0及精準藥物

在基因組學2.0 相關的創新方面,令人興奮的前沿代表是代謝組學和微生物組。代謝組學是用於評價健康狀況的一種功能強大的綜合型分型技術。今天的科學家正在建立專有的平臺和信息系統,以促進生物標記的發現、新型的診斷測試、精準醫療的突破以及強有力的夥伴關係。代謝組學是一種有潛力的診斷方法,可以顯著強化對一些改變個人命運的疾病的檢測,比如糖尿病及各種癌症。

我們對人類微生物組的理解,也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事實表明,可能由人類與體內的微生物相互作用所造成的疾病,其數量遠超我們過去所知。我們的身體——以及我們吃下去的動物和植物——不僅僅由我們自己的細胞和我們自己的DNA 構成,每個人的身體還都是一個由細菌和其他微生物構成的生態系統,所有的生物都相互依存。在這一領域的工作表明,微生物組的健康對我們自身的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

除此之外,基因組學2.0還包括表觀遺傳學、蛋白質組學、環境暴露學等前沿領域。

除此之外,在”原子與比特的融合“領域,有著更廣泛的發展前景,像量子計算與碳納米管這種前沿領域,也已經有創業公司成功通過風投實現了發展——而且是世界領先的生產技術!

創業公司只能做互聯網,是21世紀最大的創業騙局!

深度科學:下一個風口已經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