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小调,好美丽的中国话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提起苏州,每个人都不会陌生。印象中的苏州,是烟雨蒙蒙的青瓦灰墙石板路,是如画的园林、弄堂,是《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中描绘的那些良辰美景、浪漫风月。大抵苏州的美,无需用过多的言语去形容,也是用再多的言语都形容不尽的。

苏州小调,好美丽的中国话

在苏州,除了景色的美让人心醉,吃食、茶点的味道让人心醉,更醉人的,却是那仿佛连空气中都浸透了的吴侬软语姑苏情。

苏州小调,好美丽的中国话

苏州的地理位置沿海又不靠海,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在历史中也向来是经济富裕之地、书香门第之乡,人们常说:“状元多半出自江南,而江南的状元多半出自苏州。”大概正是受这样环境的浸染,才造就了温婉内敛的苏州人,造就了细腻动人的苏州姑娘。

苏州小调,好美丽的中国话

苏州姑娘不仅皮囊美,那份从里到外的精致、那口中好听的吴侬软语,都令人酥酥麻麻,令人觉得时光也变得温柔而缓慢了。

苏州小调,好美丽的中国话

历史上许多有名的美女都出自苏州,甚至在明清时期,许多姑娘都以会唱苏州小曲为标榜。在苏州河畔的慢时光中,浸满了苏州姑娘的无限细腻,而姑娘那细细的嗓音里,唱着的更是抹不去的浓浓姑苏情。

| 姑苏调里听风雨 |

很久以前在江浙一带的民间,人们想要互相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又比较含蓄羞涩,于是就用吴语以唱的形式将想说的话表达出来,并在民间得到广泛传播,如宋代、元代乃至后来的许多文人笔记里所记载的“村坊小曲”、“市井小曲”、“俚巷歌谣”等,说的便是这种民间小调。后又演变成将一些长编叙事的东西用短歌形式表现出来,便成为了“苏州小调”。

苏州小调,好美丽的中国话

苏州小调来自于民间,是民间智慧的体现,也深切展现了苏州人的清丽柔和、温婉含蓄,听之如同苏州的小桥流水一样,让人心中余波荡漾。

苏州小调,好美丽的中国话

如经典曲目《四季歌》中:“春季到来绿满窗,大姑娘窗下绣鸳鸯……夏季到来柳丝长,大姑娘漂泊到长江……秋季到来荷花香,大姑娘夜夜梦家乡……”,一曲唱罢,将自然风景的美、姑娘的情与愁、江南的韵和雅,展现的淋漓尽致。

苏州小调,好美丽的中国话

苏州小调在我国民间歌曲的历史长河中,拥有很重要的位置,甚至可与唐诗宋词元曲相齐名。在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所辑录的《子夜四时歌》《黄鸪曲》等共三百四十二首,都是苏州小调。进入明代,小调更为盛行。明人沈德符为小调的流行感到惊讶,他曾说:“不问南北,不问男女,不问老幼良贱,人人习之,亦人人喜听之。”即便到了如今,一些老苏州人仍是张口就能哼上几首小调的。

苏州小调,好美丽的中国话

| 一曲苏谣唱断肠 |

用吴语唱着的苏州小调,不仅好听,还代表着苍茫历史。随着时间的发展,也被演绎出了许多新的含义,不再仅仅是民间歌曲,它已经有了较高的艺术性,影响十分深远、广泛,是许多音乐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汲取养料和灵感的重要源泉。

苏州小调,好美丽的中国话

如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电影《马路天使》中的歌曲“天涯歌女”、“四季歌”就是分别以苏州小调“知心客”、“哭七七”的曲调直接填词而成;香港电影《三笑》中的插曲也是直接采用了苏州小调。而以小调为素材创作的著名歌曲如“茉莉花”、“太湖水”等,比比皆是。

苏州小调,好美丽的中国话

图为苏剧中“天涯歌女”扮相

但少时不懂欣赏,总觉得那些慢悠悠的曲调像是年迈的老人一样,不如摇滚来的猛烈、来的让人兴奋欢喜。直到看了电影《金陵十三钗》中女郎们用吴语以小调的形式演唱的那段“秦淮景”,才忽然在心中一遍又一遍感叹:真美! 电影《金陵十三钗》剧照

“秦淮缓缓流,盘古到如今,江南锦绣,金陵风雅……”虽然歌词唱的是秦淮,电影也讲的是南京,但当那一段吴语缓缓地飘出时,便不知看哭了多少人。谁说商女不知亡国恨,商女一曲唱断肠。穿着旗袍在战乱中奔跑的姑苏女子,不仅是人们认知中的温婉细腻和美艳,更多了一份勇敢和决绝。令人钦佩,令人喜爱,令人疼惜。

苏州小调,好美丽的中国话

电影《金陵十三钗》剧照

于是,自那一刻起,对苏州的印象便不再只是良辰美景、浪漫风月,更深爱那吴侬软语,深爱那吴语里的一束束深情。

苏州小调,好美丽的中国话

| 从小调,到评弹 |

随着时间的发展,苏州小调也逐渐衍生出了许多不同的流派,今天著名的苏州评弹,便是源自于苏州小调,再经由苏州评话和弹词的结合,形成了一门古老而优美的说唱艺术,也成为了苏州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

苏州小调,好美丽的中国话

有人说,去苏州不听评弹,便如同没去。苏州人喜欢哼唱小调,而苏州评弹更像是已经融入到了苏州人的点滴生活中。老苏州人,闲暇时最喜欢做的就是走进评弹馆,泡上一壶碧螺春,听上一曲评弹。再厉害点的,或是自己拿起琵琶直接就弹唱起来。

苏州小调,好美丽的中国话

苏州小调起源于早先的民间,更像是民谣,不分男女,不分老少,也没有过多形式上的讲究,人们通常是张口就来。而到了评弹,则衍生成将长篇叙述的文章、故事、诗词等以说唱形式进行表演,通常需要二人或多人合作,在形式上和乐器的使用上都更讲究、更精致,也有了专属的台子去进行表演。

苏州小调,好美丽的中国话

图为苏州评弹表演现场

发展到今天,出现了许多的评弹馆。评弹馆多是一些老房子,经过岁月的沉淀,处处透漏着迷人的厚重感。评弹的舞台也简单大方,两把靠椅,一张茶几,布景与道具非常简约。苏州人把听评弹叫做“听书”,称演员是“说书人”。说书人一般是男着长衫,女穿旗袍,一把琵琶,一把三弦,坐上台腿一搁,长衫一抖,便正气顿生。开始前,说书人通常会行一个礼貌谦卑的深鞠躬,再道一声标准的苏州话:

各位老听众,唔笃好!图为苏州评弹表演现场

然后优雅地坐下,一个人手持三弦,一个人手端琵琶,便边弹奏边吟唱起来。看着演员的一颦一笑,嗅着茶香,听着软软的苏州话和轻灵的声声拨弦,心便随着那说书人口中的故事跌宕起伏,或默默感动。也好似瞬间觉得放松,觉得一切烦恼与重担都卸下了。

苏州小调,好美丽的中国话

在那语境中,令人感受到的不仅是评弹艺术,更体现着苏州人悠闲的生活态度,体现着中国人的智慧和中华文化千百年来积淀出的美。

苏州小调,好美丽的中国话

图为苏州评弹博物馆

| 且以欢喜慰风尘 |

苏州评弹经典曲目《鸳鸯拜月》中唱道:“玉宇无尘月一轮,见花光月色两平兮,花有清香月有荫。你看月明不用花灯照,照了花灯逊月明。花魂邀月魂,月魂媚花魂,花满春园月满林。”多美!一幅月下花开,提灯看月又看花的景象便悄然生于眼前。

苏州小调,好美丽的中国话

除此之外,人们还把许多著名的诗词如《清平调》《长恨歌》《春江花月夜》等用评弹或小调的形式演奏出来,诗词本就已经足够美,再配上那温婉细软的吴语,便让人不禁对诗句、或是对历史,都又有了新的理解,不禁动容。

苏州小调,好美丽的中国话

苏州评弹曾被台湾著名国学大师俞大纲誉为是“中国最优美的声音”,并于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于这一点,想必苏州人是引以为自豪的,也确实值得自豪。音声之美是生于人的美,那吴侬软语、琵琶声声中,藏着的是姑苏人的美,姑苏人的魂。

苏州小调,好美丽的中国话

但遗憾的是,除了苏州评弹被列入非遗得到了很好的宣传和保护外,苏州小调的发展却逐渐惨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普通话的普及,如今许多苏州本地的年轻人已经不会讲苏州话了,就更别提用吴侬软语唱小调。

苏州小调,好美丽的中国话

当老一辈苏州人谈起他们曾经最乐于哼唱着的苏州小调时,眼神里总不免露出些许惋惜,他们格外希望小调也能像评弹那样受到大家的重视。

其实,作为苏州评弹的祖先,苏州小调似乎更有着鲜明的吴文化特色,更能体现早先吴地普通平民的历史与习俗,在艺术的发展与创造中起到了重要的传承作用,也似乎更优美、更动人一些。

苏州小调,好美丽的中国话

好美的苏州小调,好美的中国话。美在音,美在字;美在境,美在情。

苏州小调,好美丽的中国话

苏州小调,好美丽的中国话

苏州小调,好美丽的中国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