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意识决定物质还是物质决定意识?

袁小莯

单从科学角度,目前还得不出真正的定论。科学家当代研究的量子科学已经触碰到曾经不可动摇的两级轮(唯物论与唯心论),

最新研究表明物质与意识可能只是一个整体,没有谁能决定谁。人类的唯物与唯心可能仅仅只是人类的一厢情愿,自我设定。

这也反扑到了一种古老的论点,即一切都具有生命特征。例如,美国科学家发现植物具有情绪特征,日本科学家发现水也具有生命特征;而缩小到原子状态,一切物体的组成都是大同小异,而物理学中的双缝实验证明了人的意识可以干扰量子的物理现象,并且物质与能量之间可以进行相互转化。总会得出,能量具有生命意识特征,可以转化为物质;也就间接说明物质与意识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两者只是原子构成的异象形式,就如同水,可以成为固体也可以成为液体,实质是同一种物质。

宇宙万物是统一的,并不存在对立,而我们看到的对立现象只不过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曲折的过程分段,这种对立的假象其实是走向统一的一种方式。哲学,随着科技的发展会逐渐被人们揭露并看清,历史上认为设定的唯物、唯心都是过于极端的产物,物质与意识没有谁决定谁,两者是统一的整体。



读闻世界

当然是物质决定意识!

首先,来看意识要从那里产生的,当然是大脑。比如如果一个人死了,大脑死亡了,那他就没有意识了!可见意识严重依赖于物质,甚至人在受重伤、醉酒等情况下就会意识模糊。

其次,鼓吹意识可以决定物质的,其实根本找不到确凿的证据。比如东西方都流行的灵魂附体。如果意识可以决定物质,那么为什么灵魂非要找一个人体依附呢?可见意识完全脱离不了物质!

再其次,当然意识可以反作用于物质。比如人的心情可以影响身体健康,哈佛大学曾经话费大约70年时间研究,发现影响身体健康最大的因素就是心情。可见意识对物质的巨大反作用!

总之,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而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物质是皮,意识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不要再片面夸大意识的作用了!


地震博士

引言:麦克斯韦妖是思想实验中的存在,而生命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熵减。朱清时将“真气”理解为麦克斯韦妖,感觉还是很玄幻,现在需要真的可以用实验来检测出来的,即使是猜想,也必须合乎逻辑。那么生命中的麦克斯韦妖到底是什么呢?我在很早以前就有过一个假设,假设存在一种“游离态量子比特”,它们可以起到感应信息获取信息的作用,即生命中的麦克斯韦妖,即使是RNA和DNA中也存在它们。


人类的头脑自从进化出了“观念”思想的功能以来,就对“意识”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思维推测”,从万物有灵到一神宗教,再到各种哲学理论、科学理论,无不或明或暗的带有“意识”的部分在其中。今天我们常常看到的“灵魂”、“上帝”、“唯物”、“量子”、直到真真实实看到的某种实际事物,如一座高楼、一只猫咪,等等其实都是意识的产物,只不过意识本身也进化出几种分类,有抽象中的,也有感应到的。

从麦克斯韦到布里渊,真正的麦克斯韦妖如果要做熵减工作,必须获取外部的信息和能量。麦克斯韦妖是思想实验中的存在,而生命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熵减,那么生命中的麦克斯韦妖到底是什么呢?或者说生命中起到这个麦克斯韦妖作用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呢?真气的说法感觉有点“玄幻”,毕竟真实的存在要能够用实验检测感应得到才行。即使是猜想,也必须合乎逻辑。

最原始的RNA可能是率先具有麦克斯韦妖的物质,德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RNA成为地球上形成所有生命的首个自复制分子的可靠证据。德国慕尼黑大学一支化学家研究小组最新研究表明,膘嘌呤和鸟嘌呤很容易合成,证实RNA分子可以作为地球生命的起源物质。这项最新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多年以来科学家认为地球生命起源与RNA分子的形成密不可分,因为RNA分子可以存储信息,并且作为一种催化剂。研究小组研究表明,一种叫做甲酰胺基嘧啶(formamidopyrimidine)的分子在特殊条件下发生反应形成嘌呤,他们发现在胺中添加酸可促使形成嘌呤,同时它很容易结合甲酸。近期研究显示彗星上存在着大量甲酸,这意味着如果彗星碰撞在行星上,在特定条件下很可能与嘌呤结合在一起,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将结合形成糖类物质,形成大量的嘌呤,其中包括腺嘌呤和鸟嘌呤,它们是形成RNA分子的必需成分,为早期地球孕育生物体提供基础条件。

虽然不像DNA那样形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RNA的结构也并不简单。RNA世界假说认为,地球上早期的生命分子以RNA的形式先出现,之后才是DNA;早期的RNA分子同时拥有遗传信息的储存功能(如同当今的DNA一样)和催化能力(如同当今的蛋白质一般),支持了早期的细胞或前细胞生命的运作。

我假设,RNA中就存在“游离态量子比特”,这种游离态量子比特的作用就相当于麦克斯韦妖,它们可以通过感应与之发生相互影响的其他微观量子(如外部的光量子或者其他类型的微观量子),从而获得外部的信息,再加上能量,从而实现熵减。这种亚宏观尺度下的物质对微观量子之间的双向感应,实际上是由这种“游离态量子比特”作为“中间人”来实现的。

这样从本质上看,亚宏观尺度下物质具有的“意识”,本质上还是其内部的微观量子与外部微观量子的相互感应的结果。但是又有了意识种类的升级,这样,我从物质尺度上对“意识”的概念进行了外延,分成三大类:1、微观尺度上的感应,即量子之间的感应;2、亚宏观尺度物质对量子的感应,这就是生命的意识;3、整个宇观尺度对微观量子的感应,即整个宇宙就是一个“意识主体”。

现在开始讨论人的意识。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的意识,是上面所说的游离态量子比特再次进化出来的功能。游离态量子比特起到了生命中麦克斯韦妖的作用,它通过感应其他量子比特从而实现获取信息的功能。游离态量子比特如同计算机中的随机存储器,它和其他量子比特纠缠的时间持续非常短,这时地球生命经过漫长的进化,生命中出现了与其他量子比特(如外部光量子,当然也包括内部其他量子)纠缠时间较长的“游离态量子比特”,持续时间到达一个临界点以后,这种游离态量子比特实际上已经实现了突变,它们已经可以作为存储信息的量子比特了,也就是记忆的产生。

仅仅有记忆还没有达到我们通常理解的人类意识的能力,我们通常理解的人类的意识,大多数是指抽象思维的能力,实际上这种能力也是前面两个阶段进化而来。我在之前很多文章中说过,人类观念的产生,源自信息的感应功能和存储功能重叠未分化的结果,随着人类的进一步进化,这两种功能会分化成两个完全不同的没有重叠的区域,如同我们今天看到的大脑的不同部位具有不能功能那样。当然未来功能区真的完全分化以后,抽象思维也会变成一种普普通通的功能,成为整个大脑功能的一部分。当然所有这些功能实际上在其作用时,形成了一个由不同的“游离态量子比特”构建的纠缠网络,也就是说这些功能并不是独立的。由不同的“游离态量子比特”构建的纠缠网络,其中任意一个“游离态量子比特”都可以感应外部如光量子,也在时时刻刻感应着内部的已经存储信息的量子(这些作为存储信息的量子实际上原始功能也是游离态量子比特,只不过进化出来了纠缠时间更长的功能,变成了存储信息的量子)。这样人脑相当于进化出来了类似计算机那样的功能分化,游离态量子比特成为了随机存储区,存储信息的量子比特成为了只读存储器。这个由“游离态量子比特”构建的纠缠网络,通过其中一个或者部分游离态量子比特感应内部其他已存储信息的量子,形成纠缠,即将其他量子并入到新的纠缠网络中,这个纠缠网络的每一次塌缩,形成一次意识,多次如此,形成意识流。

用上述我的假设来对比一下著名科学家彭罗斯和哈梅罗夫的客观还原意识理论,在人的大脑神经元里有一种细胞骨架蛋白,是由一些微管组成的,这些微管有很多聚合单元等等,微管控制细胞生长和神经细胞传输,每个微管里都含有很多电子,这些电子之间距离很近,所以都可以处于量子纠缠的状态。在坍缩的时候,也就是进行观测的时候,起心动念开始观测的时候,在大脑神经里,就相当于海量的纠缠态的电子坍缩一次,一旦坍缩,就产生了念头。

另外,近年来,有一位牛人的研究也是全球关注的。我认为最有价值的是他论证生命体内的量子纠缠持续时间可以很长,实际上生命本身中的记忆要比他的这个时间还要长,这些未来或许会通过实验发现。

Fisher是 IBM T. J. Watson 研究中心史上第一位访问学者,随后在加利福尼亚大学物理学系及Kavli理论物理学研究所工作。2007年,他暂时离开UCSB物理学系,以研究物理学家的身份加入了微软Station Q实验室。在2009到2010学年,Fisher在Caltech担任教职,并于2011年夏天回到UCSB物理学系。Fisher在《物理学年鉴》上发表了他的关于意识的研究细节。他自己的论文的大部分都具有高度推测性。Fisher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神经量子信息体系,包括量子比特、量子纠缠的产生、量子传输与存储、量子测量,及分子层面的量子相干与测量对细胞层面神经脉冲活动的影响机制等,它们都有潜在的生物分子及相关酶化学反应过程等作为载体,整个逻辑链条的每个环节都清晰明确。

Fisher确定了生物场景中不同磷基分子的相干时间,并发表了一个候选的量子比特。那是一种称为波斯纳分子或波斯纳集群(Posner molecule or cluster)的磷酸钙结构,于1975年在骨骼矿物质里发现。它们也在实验室里制造的模拟体液(即水加上生物分子和矿物盐)里被观测到过。

Fisher估算了这些分子的相干时间,结论是惊人的——105秒,简直就像一整天那么长。

他还至少确定了一种发生在大脑中的化学反应,他认为这种化学反应会自然地在波斯纳分子内制造核自旋之间的纠缠态和相干态。这个反应过程参与钙的吸收和利用焦磷酸酶的脂肪代谢过程。焦磷酸酶能打破2个相连的磷酸根离子结构,产生2个单离子。理论上说,至少这2个离子的核自旋应该是处于量子纠缠态的。将它们释放到细胞周围的液体中,就可能与钙离子结合形成波斯纳分子。

如果这些都是正确的,大脑的细胞外液可能会充斥着高纠缠态的波斯纳分子组成的集群。如果出现在神经内部,这些分子可能会开始改变细胞发出信号和反应的方式,并由此形成思想与记忆。

量子纠缠产生机制所发生的载体——焦磷酸盐及其水解的酶化学过程,与生命体能量存储运输的基本单元ATP直接相关。焦磷酸盐是ATP水解过程的两个产物之一(另一个是AMP),焦磷酸酶也在生命体里普遍存在。ATP对于体内细胞来说异常重要,因为它作为储能器,可以轻易地被输送到各处细胞为生命活动供给能量。这听起来给人的感觉是,似乎量子纠缠机制不仅仅会涉及神经活动,这方面尚有待进一步的探索。但ATP水解的逆过程,即将具有较高能量的磷酸盐与AMP组装为ATP的过程,分别涉及动物体内的氧化作用及植物体内的光合作用,而量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量子隧穿、量子游走等机制在其中都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据NewScientist的报道,Fisher正在与斯坦福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合作,试图通过实验给出证据。

总结:从本质上看,亚宏观尺度下物质,如RNA、DNA、苔藓、猫咪、人类等等具有的“意识”,本质上还是其内部微观量子与其他微观量子(既包括外部,也包括内部其他)的相互感应的结果。这个内部微观量子,我称之为“游离态量子比特”。
游离态量子比特可以通过之发生相互影响的其他微观量子(如外部的光量子或者其他类型的微观量子)双向感应,从而获得外部的信息,再加上能量,从而实现熵减。这种亚宏观尺度下的物质对微观量子之间的双向感应,实际上是由这种“游离态量子比特”作为“中间人”来实现的。
纠缠时间较长的“游离态量子比特”,持续时间到达一个临界点以后,这种游离态量子比特实际上已经实现了突变,它们已经可以作为存储信息的量子比特了,也就是记忆的产生。而由“游离态量子比特”构建的纠缠网络,通过其中一个或者部分游离态量子比特感应内部其他已存储信息的量子,形成纠缠,即将其他量子并入到新的纠缠网络中,这个纠缠网络的每一次塌缩,形成一次意识,多次如此,形成意识流。

探索猫

西方哲学将对世界的认知角度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区分二者就是对意识与物质关系的本质认定。

唯物主义持“物质决定意识”观点,唯心主义持“意识决定物质”观点。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经渭分明,两者争辩千年。当前时代为科学时代,科学建立在唯物主义哲学观上,普遍认为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注意是意志)为转移的。意识的产生依赖于物质载体,没有物质则没有意识。

比如人没有眼睛,就无法“看”,没有鼻子就无法“闻”……人看待任何事物的综合感觉,不仅受器官影响,还受体内激素影响。且人死后,地球仍然在转,人类灭绝后,宇宙依然存在。

唯心主义则认为一切的现象,都是因为有意识才能感觉到物质的存在。失去意识,物质的存在就没有意义,等同于不存在。而且因为有意识,物质才能组合成当前世界的样子。

主观唯心主义者认为世界是意识的产物,是受更高级的意识分配,万物才如此地井然有序。

客观唯心主义者认为意识可以改变物质存在。在生活中任何工作和创造行为无处不体现着意识作用在物质上的结果。

但中国哲学思想是对立统一论,没有唯物与唯心之分,就如阴阳,无处不在,互相依存,互相转换。认为物质和意识是同时存在的,一体的两面性。因此,也认为“万物皆有灵”,这个“灵”不是指灵魂,而是指意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只是站在“人类的意识”的角度去分析世界,如果没有人类存在,那么世界还会存在吗?其它物质就没有意识吗?

除了人类,我们都知道生物也具有意识,只不过它们的意识与人类的意识除了情感交流外,没有更多的交集。一些动物的智慧程度其实远远超出一般人的想象,一些从事专门研究的科学家会告诉你动物世界的奇妙。还有科学家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结论:植物也具有意识,它们也会根据外部环境作出很多应激反应。只不过在人类看来,这些只是很低级的本能反应,没有自主能力,称不上意识。

人类站在自身的角度,将世界按物质分了很多层级,从宇宙星系到微观粒子。但却从来没有想过,将意识也同样分层级。

物质结构复杂,意识自然就复杂,物质结构简单,意识自然就简单。

人体(生物)集合了所有的物质形态,也就同时整合了所有形态的意识,才会如此多元、完整。

植物结构相对简单,意识相对于动物来说就显得低级。如果你认真思索一下,一些界于动植物之间的存在,比如珊瑚、食人花,你会发现意识也是呈层级递增或递减的。

物质中的水(液体)和气(气体)的流动性,造就了生物的能动性。而在结构中没有液体和气体参与的物质,就是普通的固态物质。它们相对静止,不具有普通意义上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如果将它们的局部放大几亿倍之后,你会发现任何固态物质内部都在运动,而且无时不刻在与其它物质在进行着能量交换。

它们真的没有意识吗?还是只不过它们的意识层级相对简单而已。

将意识和物质统一化,才是真正接近于世界真相的哲学观。能解释一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无法自圆其说的现象。


姝子

意识是由物质组成的,从没脱离过人体,是物质产生了意识。意识是否具有特殊功能,意识有多大的能量,可以遥控物质运动。大脑要风扇消失,风扇就会消失了,大脑要风扇出现,风扇就出现了,大脑在想,风扇转起来,风扇会转起来。量子力学一个公式可以决定猫的生死,量子力学一个实验可以做到意识决定存在,月亮的存在是我决定的,我又是由大脑意识决定的。我的意识是物质组成的,那么,我的意识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不会说是别人的意识决定的吧!微观世界是物质的,怎能得出意识决定存在呢?微观世界有部分规律不同于宏观世界,不等于说微观物质神秘了,不是物质存在了。解释不了的东西不等于神秘,上升至意识,有决定权了。宏观世界也有神秘的现象,是不是也要上升至意识,去决定微观的存在。客观的存在不会是虚无的,是真实的,不要把假设当成真的了。灵魂,鬼神,唯心,误导,欺骗不是科学,是反科学,让唯心主义永远见鬼去吧!


兰天196926837

答案是肯定的: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与意识的对立统一,是宇宙最根本的对立统一,是最彻底、最完整、最全面的对立统一,它不是部分物质对全体意识,也不是部分意识对全体物质的对立统一。这决定了彻底抽象物质与意识不可分割、没有先有后有、谁创造谁的可能,两者是共生共灭关系。

物质与意识对立统一的基础是什么?或者说他们的合体是什么?表面上看是生命,实际上这是不彻底的,因为宇宙中还有非生命存在。那么其终极合体或者说终极统一的基础只能是宇宙本原,这就是宇宙本原”心物一体”的逻辑基础和客观基础。

在哲学的抽象思维中,没有”感知就没有存在”的判断是正确而符合逻辑的。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不应当刻意去回避或敷衍,而应当采取科学的态度从客观的自然逻辑中寻找其真实的答案。

你回避了物质与意识统一的终极基础,但是你永远回避不了”从无意识的物质到有意识的生命”之间的必须回答而又不可跨越的鸿沟。人工智能及生命科学工程等最终都要必然地面对这个难题,敷衍和忽忧是不能长久的。

在宇宙的本原中,”心物一体”的实质是宇宙本原的灵性存在,是无数无量宇宙灵性的集合,这些自在永有的永恒生命,不断地演译着宇宙万象,创造着无始以来的一切的一切,以及无限未来的一切的一切。


喜洋洋224206081

很多人一直在提出一个“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这样看似正确实则愚笨的问题。由于人们对物质与意识之间的认识错误,导致这样的问题成为典型的“自寻烦恼”式问题。


这就如同问:“是鸡决定了鸡蛋,还是鸡蛋决定了鸡”一样的问题! 我们必须事先清楚:物质是意识的基础,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他们之间本属同一类型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已!


由于以往我们对物质和意识认识的误区,竟然将物质与意识对立起来,并以此犯下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是对立的”这样逻辑性错误!

事实上,人体是由“基因、遗传、意识、灵魂、兴趣”这五大要素构成的(中智院研究认为)。其中,“基因、遗传”都是物质的显性反应,“意识”只是物质的潜性反应。即,物质和意识是同一个事物的不同表达方式,而不是谁决定谁的关系。


如果非要说出一种谁决定谁的关系的话,可以这样问:是物质(意识)决定精神(灵魂),还是精神(灵魂)决定物质(意识)呢?结论有两个,如果按照唯物主义观点,就是,物质(意识)决定精神(灵魂);如果按照唯心主义观点,就是,精神(灵魂)决定物质(意识)。


欲知更多详情,可关注“定慧堂”!


定慧堂

所有的哲学都会面临这个问题,也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这个又分为几个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就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所有的东西都是由具体的物质演变而来的。所以在现在看来是有局限性的。第二个阶段是机械唯物主义,也被称为半吊子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但是在历史发展上又有唯心主义的意味,并且机械唯物主义认为的物质是原子等,这些是由当时的科技水平决定的。再发展就有了现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管是在世界本原还是在历史发展上都是坚持唯物主义的。

相对的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同时又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要么以“自我”为中心,要么以“精神”为中心。总之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

至于到底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你还是高中生为了更好的学习政治,还是坚定信念:物质决定意识。

不同时期的人的思想都是基于所处时期的政治经济基础之上的,所以从根本上说还是物质决定意识的。也许现在世界上有很多科学无法解释的事情,但是被认识被了解这个只是时间问题,随着科技等等各方面的发展人们的认识也会不断扩展。所以说我还是认为从根上说还是物质决定意识的。


沐辰卯卯

前提条件是,我们在用人类意识来讨论这个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先热身一下,人类是宇宙唯一有意识的吗?宇宙是否只存在适合人类出现的唯一物质?意识与物质是否具有唯一性?

先引入“人择原理”。引力值,光速等如果不是目前的这个完美得不合常理的数值,就不存在人类产生的条件,没有人类,就观察不到这个数值,也就是说,没有人类当前拥有的物质世界。



由于人类接触不到这个数值统治之外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的生命,并且认为,即使有别种样式的生命,彼此也永远无法接触,目前人类称这种隔阂为“维度”,形成这种认识的是根据人类既定数值进行的推测,即若有别式样的生命,早就应和人类该互相接触,没有接触的原因是没有别的生命,但宇宙这么大,不可能只有人类这一种生命形式,那么它们在哪儿呢?这是著名的费米悖论。



因此,人类只能进一步推测,存在别的样式的生命,但他们处于与人类统治数值即维度不同的地方,因而无法打破维度的隔阂进行接触。这应是目前对费米悖论的合理释解。

所以人类理所当然地认为,同维度下,人类这种生命形式是唯一的,不同维度下,虽然存在不同的生命形式,但绝不会与人类相同,也永远无法打破维度隔阂互相接触,因此,它们的存在对人类世界是毫无意义的,可等同于它们不存在,所以没有要必再分纬度考虑,就是说,人类是已知世界,与未知世界即全宇宙中,唯一的生命。

因而人类整体,会感觉因有人类的观察与意识的介入,世界才存在。则个体的认识,认为世界因自己的意识而存在,也在情理之中。这不是由面及点,而视之为由点及面倒觉得合理。

我们常人理解唯心主义,认为其是毫无可取之处的谬论,这是我们先入为主和自欺欺人意识下,片面的错误认识。唯心者不是毫无理智地认为,意识能杀敌于千里之外,人死了世界也就不在。除了白莲与义和中的一些迷信的白痴,还有谁秉持这么现世打脸的可笑理论呢?唯心主义的起源,和它的理论,想来没这么无智和简单吧。

可见,唯心主义非但没有湮灭,反而有翻身兴盛之势,其根源在于人类以目前知识,穷尽探索手段,得知人类是唯一物质世界中的唯一有意识的生命的认识,即人类认为是世界上仅有的家庭中,仅有的独子,唯有在人类是独子这种认识上,人类自古至今,没有取得任何有效的改变与进步。如果确定探查到,不同维度存在第三方物质,它们并与人类世界作出有效沟通的交流,那将是唯心主义彻底湮灭的时候。

在不存在第三方物质可作为他证来证伪的情况下,物质与意识的纠缠,就如太极的阴阳旋转,非此即彼,非彼即此。而阴阳之外,再无他物,太极圆圈即为宇宙万物,可大可小,伸缩如意。内中物质与意识彼此皆不甘为对方的附庸。其实,正因它们的矛盾的纠缠,才形成了交融和谐平衡的圆满状态。圆圈也是只为人类而存在的。维度不同的地方,大概也有无数圆圈,只是他们彼此处于绝对平行状态,即存在平行宇宙。彼此不确定对方存在,老死不相往来。



唯心主义中,意识决定物质的存在,此存在,应是作存在的意义之讲,而非指存在本身。

所以,以世界只有适合人类存在的数值统治下的物质,其中只有唯一有意识的人类生命为基础的认识,是唯心论产生和发展的根源和依恃,因为,你无法以第三方物质的存在作为他证,证明它是错误的。



其实,现在的物质论与意识论谁都无法彻底驳倒谁的囧境,是一种纠缠和胶着状态,唯有太极阴阳论能中和这种所谓分歧,而阴阳双方的纠缠胶中的交融,正应是人类与宇宙万物的本质原态,也正与量子科学的两个粒子纠缠叠加,而以意识介入观察,本原态则会带来量子原态系统的崩塌而失真的理论相契合。


思绪的游鱼

意识就是物质,物质就是意识,这两者根本是一回事,只是人为的定义不同罢了。

意识一定要有物质这个载体吗?相信宇宙万物皆有意识,宇宙中大量未见的,暗能量,暗物质是意识呢?还是物质。

物质和意识关系这个命题只在我们人类现有的认知或三,四维的认知有意义。从更高维度而言真不知纠缠物质意识还有和意义。

所谓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或许整个宇宙都具备意识,那么规律,有序,自然法则等等。

从宇宙大爆炸开始,有了物质,意识也就同时产生了。来支配物质的运行。一切都是客观存在。

人们习惯把说得清,弄得明白的归到物质范畴,搞不明白的,无法理解的自觉不自觉地划入意识范畴。人的意识和真正的意识只是小巫见大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