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囂過後,重拾品質——談工匠精神

如今,大家一提工匠精神,一般都先想起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殊不知,自古以來,工匠精神就是“中國氣質”之一。

喧囂過後,重拾品質——談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中國人自古及今綿延百代孜孜以求的。早在《詩經》中,就把對骨器、象牙、玉石加工形象地描述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孔子在論語中對此十分肯定,朱熹《論語》注中解讀為“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莊子》說“庖丁解牛、技進乎道”,賈島關於“推敲”的斟酌,都體現了古代中國的匠人精神。

今天就來盤點一下我國古代的五大匠人,排名不分先後。

魯班

喧囂過後,重拾品質——談工匠精神

魯班,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出身於一個世代工匠的家庭。所謂“時勢造英雄”,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動盪不堪,這樣的社會背景,給了魯班施展自己才能的機會。

他能製造“宮室臺榭”,也能製作攻城用的“雲梯”;他能創制“機關備制”的木馬車,也能發明曲尺、墨斗、刨子等木作工具,所以建築工匠一直把他尊為“祖師”。

當然,工匠鼻祖之名絕不僅僅是因為魯班的高超技藝。事實上,魯班還痴迷於奇巧的技術,對八卦之類也頗有研究。現在非常流行的魯班鎖,足以說明魯班的智慧。

喧囂過後,重拾品質——談工匠精神

李春

隋代造橋匠師,建造了舉世聞名的趙州橋。存世1500多年、結構奇特、造型美觀、居世榜首的趙州橋,凝聚了李春的汗水和心血。李春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建築史上第一位橋樑專家。

喧囂過後,重拾品質——談工匠精神

伊尹

商湯時期一代名廚,有“烹調之聖”美稱。尤其是後來由烹飪而通治國之道,說湯以至味,成為商湯心目中的智者賢者,被任用為相,影響較大。老子《道德經》所講的“治大國若烹小鮮”便是由此而來。

喧囂過後,重拾品質——談工匠精神

歐冶子

歐冶子,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越國人,中國古代鑄劍鼻祖,龍泉寶劍創始人。一說為古代甌江流域生活著的閩族匠人。福州古稱冶城,市北的冶山和歐冶池,是歐冶子鑄劍的地方。另福建北部的湛盧山、浙江龍泉七星井,均有歐冶子鑄劍遺蹟。

歐冶子誕生時,正值東周列國紛爭,先是吳國攻破楚國,後吳越先後吞併長江以南45國。少年時代,他從母舅那裡學會冶金技術,開始冶鑄青銅劍和鐵鋤、鐵斧等生產工具。他肯動腦筋,具有非凡的智慧;他身體強健,能刻苦耐勞。他發現銅和鐵性能的不同之處,冶鑄出第一把鐵劍“龍淵”(後改名龍泉劍),開創中國冷兵器之先河。

喧囂過後,重拾品質——談工匠精神

李冰

秦昭襄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年)為蜀郡守,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縣)岷江出山口處主持興建了中國早期的灌溉工程都江堰,因而使成都平原富庶起來。據《華陽國志·蜀志》記載,李冰曾在都江堰安設石人水尺,這是中國早期的水位觀測設施。他還在今宜賓、樂山境開鑿灘險,疏通航道,又修建汶井江(今崇慶縣西河)、白木江(今邛崍南河)、洛水(今石亭江)、綿水(今綿遠河)等灌溉和航運工程,以及修索橋,開鹽井等。他也修築了一條連接中原、四川雅安市名山區派出所與雲南的五尺道。老百姓懷念他的功績,建造廟宇加以紀念。

在社會越來越浮躁的當下,不注重品質和鑽研的企業及個人越來越多。願每個人都重拾一顆匠心,力求長遠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