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过后,重拾品质——谈工匠精神

如今,大家一提工匠精神,一般都先想起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殊不知,自古以来,工匠精神就是“中国气质”之一。

喧嚣过后,重拾品质——谈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中国人自古及今绵延百代孜孜以求的。早在《诗经》中,就把对骨器、象牙、玉石加工形象地描述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孔子在论语中对此十分肯定,朱熹《论语》注中解读为“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庄子》说“庖丁解牛、技进乎道”,贾岛关于“推敲”的斟酌,都体现了古代中国的匠人精神。

今天就来盘点一下我国古代的五大匠人,排名不分先后。

鲁班

喧嚣过后,重拾品质——谈工匠精神

鲁班,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一个世代工匠的家庭。所谓“时势造英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堪,这样的社会背景,给了鲁班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

他能制造“宫室台榭”,也能制作攻城用的“云梯”;他能创制“机关备制”的木马车,也能发明曲尺、墨斗、刨子等木作工具,所以建筑工匠一直把他尊为“祖师”。

当然,工匠鼻祖之名绝不仅仅是因为鲁班的高超技艺。事实上,鲁班还痴迷于奇巧的技术,对八卦之类也颇有研究。现在非常流行的鲁班锁,足以说明鲁班的智慧。

喧嚣过后,重拾品质——谈工匠精神

李春

隋代造桥匠师,建造了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存世1500多年、结构奇特、造型美观、居世榜首的赵州桥,凝聚了李春的汗水和心血。李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第一位桥梁专家。

喧嚣过后,重拾品质——谈工匠精神

伊尹

商汤时期一代名厨,有“烹调之圣”美称。尤其是后来由烹饪而通治国之道,说汤以至味,成为商汤心目中的智者贤者,被任用为相,影响较大。老子《道德经》所讲的“治大国若烹小鲜”便是由此而来。

喧嚣过后,重拾品质——谈工匠精神

欧冶子

欧冶子,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越国人,中国古代铸剑鼻祖,龙泉宝剑创始人。一说为古代瓯江流域生活着的闽族匠人。福州古称冶城,市北的冶山和欧冶池,是欧冶子铸剑的地方。另福建北部的湛卢山、浙江龙泉七星井,均有欧冶子铸剑遗迹。

欧冶子诞生时,正值东周列国纷争,先是吴国攻破楚国,后吴越先后吞并长江以南45国。少年时代,他从母舅那里学会冶金技术,开始冶铸青铜剑和铁锄、铁斧等生产工具。他肯动脑筋,具有非凡的智慧;他身体强健,能刻苦耐劳。他发现铜和铁性能的不同之处,冶铸出第一把铁剑“龙渊”(后改名龙泉剑),开创中国冷兵器之先河。

喧嚣过后,重拾品质——谈工匠精神

李冰

秦昭襄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年)为蜀郡守,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县)岷江出山口处主持兴建了中国早期的灌溉工程都江堰,因而使成都平原富庶起来。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曾在都江堰安设石人水尺,这是中国早期的水位观测设施。他还在今宜宾、乐山境开凿滩险,疏通航道,又修建汶井江(今崇庆县西河)、白木江(今邛崃南河)、洛水(今石亭江)、绵水(今绵远河)等灌溉和航运工程,以及修索桥,开盐井等。他也修筑了一条连接中原、四川雅安市名山区派出所与云南的五尺道。老百姓怀念他的功绩,建造庙宇加以纪念。

在社会越来越浮躁的当下,不注重品质和钻研的企业及个人越来越多。愿每个人都重拾一颗匠心,力求长远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