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音频的人主要是因为懒?你能选择不看,但在声音上你逃避不了

偏见是怎么产生的?

一个原因是,你碰巧看到了不好的东西。比如说你对某家公司有偏见,这是因为你看到了这家公司不好的一面。

反之,这也可以用来解释好感的成因。


两年前,我对音频内容有偏见,这源于我失败的推理,如下:

一、音频内容,你得专心听,稍不留神,你就漏掉了其中的某句话,然后你还得重新听,天啦,这好麻烦。这类似于别人给你发了一条50秒的语音信息,中间由于听不清楚某句话,你只得再重新听一遍。

二、音频的表现力远低于图文,比如说,图文里面有图片,俗话说,一图胜前言,但你听音频的时候,你怎么能同时“听到”一张示意图呢?动图呢?还有,文字中,有的词汇很生僻,很多人不知道它的读音,但不妨碍读者对这个词汇的理解,因为之前见得多了。看到字的形,也就知道了它的意,即使你不知道它的的读音。但你在音频中将其读出来时,用户可能就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因为读者不知道那个词汇的读音。

三、你可以上拉下翻,以闪电的速度对一篇1万字的图文内容进行概览,然而,如果你把这1万字的文章,只用语音发出来,那么,别人就没法纵览了。换句话说,图文就像是平摊在广场上的,一眼看去,一目了然。


但长音频就是一个黑盒子,除非你将其全部听完,否则你无法看到这个音频里面到底还会有什么。当然,你也可以不断快进,不断的试听,从而大体知道音频的主要内容。但这极其麻烦。


为什么以上的推理是失败的?

原因是,我的双眼只是盯着音频的短处。

而明智的做法是,要先看到音频的巨大优势,并着力去发挥其长处,最后忽略其不足,也就是扬长避短。

那么,音频有哪些巨大优势呢?说出来真吓人

一、更好的变现模式。

你能选择不看什么,但你能选择不听什么吗?不能,或者说难以上青天。

举个例子,寒木花了三天时间写了一篇5000字的图文科普。为了有更好的收益,我在正文的中间,插入了一条广告。

但这有多少用呢?除非我写的是软文,否则还真是没多大用,因为网友的大拇指在手机屏幕上轻轻一划,广告就跳过去了。

但音频就不同了,如果把我的文章做成音频,那么显然,除非你不听,否则的话,你就得从头听到尾,在这个从头听到尾的过程中,里面插播的广播,你也必然是从头听到尾

这也就是说,音频的变现力更强。

虽然我理解,可是,听音频时那些插播的广告,确实让我很不爽,我该怎么办?

很简单,办会员,免广告。

换句话说,网友对于图文中出现广告的忍耐力,远远大于在音频的,估计相差6倍,我估摸的。

更好的变现模式,必然带来价值更高的内容。

君不见,有的图文,很垃圾,逻辑不通,胡编乱造,然而这种现象是正常的,因为他花了几小时写的文章,如果广告收益是他收益全部的话,则获得的报酬可能只够买一瓶饮料,甚至不够。这种模式下,如何激发他们写出更棒的文章?

二、音频让文字升华

三国演义的文字版,你去看,可能看着看着,你就坚持不下去了,因为没有耐心。但电视版的三国演义,你却能看得津津有味。

所以,本质上就是,“视频”让“文字”升华了,视频是文字的终极包装,人们更喜欢视频(当然是质量很棒的视频)。

同理,声音也是文字的一种包装,好的声音会让文字得到升华。

一本有9分烂的书,如果把其变成优质的音频,则听众会认为这本书只有5分烂。

同理,一本好书,如果能转化成优质音频,则听众会更加的喜欢。

实际上,现在的好书多如牛毛,可是,你看了几本?有这时间,很多人选择去看电影,因为电影不用想象就能有画面。

同理,鲜活的声音,它天生的,就比苍白的“文字”,更具想象力。

去年听过一本书,如果这本好书拿给我看,我会由于懒惰,断断续续,最后是没看完。但这本书,我是听的,朗读者的声音很棒,朗读得很有感情,结果,我来回听了几遍。


文字与音频出现如此大的差距,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

三、音频让听众更专注内容

现在的阅读,绝大部分是短阅读,很多人,每天要看数十篇文章资讯,但显然,大都是一目十行。短阅读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其弊端也逐渐凸显。

然而,音频,却天生的适合长内容。

音频内容还有很多好处,比如说,你可以一边驾车,一边听,这不就是存在超过大半个世纪的广播吗?

其他好处不说了。


信息的载体,笼统地说有这么几种。

听音频的人主要是因为懒?你能选择不看,但在声音上你逃避不了

石器时代的壁画

一、图,这是因为原始人没有文字,只能画简陋的图。

听音频的人主要是因为懒?你能选择不看,但在声音上你逃避不了

象形字

二、字、象形字。它还是由图发展而来。

三、音频,每个人都会。

四、视频,这是看与听的组合拳。


听音频的人主要是因为懒?你能选择不看,但在声音上你逃避不了

收音机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音频内容其实早就大爆发过了。比如广播。


然而,你总结这几年自媒体和自媒体平台的发展,你会发现,图文自媒体爆发了,视频自媒体也爆发了,但是音频自媒体,却是这两年才爆发。

奇怪,这不合理呀!

因为,根据难易程度,爆发顺序应该是:图文→音频→视频

但在自媒体平台上,音频却是最晚爆发的一个。


毫无疑问,各种信息载体都有其自身的长处与短处。

无论是图文、音频,还是视频,它们都将并行于世。

论重要性来说,文最重要,没有小说,你怎么拍电影?又怎么去朗读?无论如何,你朗读的终究是文字。

然而,只有文的话,传播性会受限。把其做成音频、视频,这会让文字得到更广的传播。


有的人不喜欢看科幻电影,那是因为他从没遇到一部深深震撼了他的科幻电影。

有的人不喜欢看科幻小说,那是因为他从没遇到一部深深震撼了他的科幻小说。

同理。

有的人不喜欢听音频内容,那是因为他从没遇到一部深深震撼了他的音频内容。


听音频的人主要是因为懒?你能选择不看,但在声音上你逃避不了

如果某家公司的高层,有5个人,而这5个人从没听过一部让他们深深喜欢的音频内容,最后是,他们对音频内容产生偏见,在战略上不重视音频,或者说没有狠狠发力,则,这是不利的。

为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